柴宗訓
柴宗訓(郭宗訓)(953年—968年),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原封為梁王。周世宗於公元959年6月病死,他於同月甲午日繼位,沿用周太祖年號「顯德」。
柴宗訓即位時,年僅7歲,由符太后垂簾聽政,范質、王溥等主持軍國大事。柴宗訓在位期間,特別重用趙匡胤,使他產生了做皇帝夢。
公元960年正月元旦,群臣正在朝賀柴宗訓時,鎮(今河北省正定縣)、定(今河北省定縣)兩州忽然有人來報說,遼和北漢合兵南侵,其實這是趙匡胤和其他將領編造的謊言。范質便命令趙匡胤率領禁軍北上抵禦。禁軍到達陳橋驛后,突然動兵變,擁趙匡胤為帝。趙匡胤回師開封,建立宋朝,廢黜柴宗訓,降封他為鄭王。後周亡。
不久,柴宗訓被遷往房州(今河北省北房縣)居住。他於被廢8年後去世。謚號「恭」,陵號「順陵」。史稱柴宗訓為恭帝。
後周恭帝柴宗訓:孤兒寡母的天下被人奪去。
「陳橋兵變」被好多人當作歷史疑案,其實沒有什麼可疑的,完全是趙匡胤故意製造的不流血政變。遼和北漢聯兵入侵的戰報,多半是趙匡胤集團故意散布的謠言,目的就是讓趙匡胤能把部隊帶出去。如果不帶出去,在京城直接動手,必然兵戎相見,要死很多人,而把兵帶出去,掌握在趙匡胤手裡,京城空虛,想篡位就容易了。也不必帶太遠,否則回來還要多跑路,就在陳橋剛剛好,在那裡導演一出「擁戴」戲,就可以開回去了。
趙匡胤這個人,可以說是中國皇帝中最喜歡的。他是個沒啥文化的武夫,但見識卻超過所有的文人。他從一名不文的流浪漢到當上皇帝,只用了10年時間,即位的時候不過33歲,實在是太神奇了。可以說古今中外沒有爬得比他更快的人了。
趙匡胤非常仁慈,統一中國后對所有被他滅掉的君主,都養起來。而他的弟弟趙光義,則陰險毒辣,毒死了好多人。趙匡胤臨死,還規定子孫後代都不許殺柴家人,也體現了他的仁慈之心。
趙匡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尤其尊重知識分子。他給子孫規定「士大夫及上書言事」都免死,使兩宋出了許許多多的「相」,而很少出「將」,數得著的「將」,只有狄青、宗澤、岳飛等幾個人,而「相」就太多了,從趙普開始,名頭大的就有王旦、呂蒙正、寇準、呂夷簡、包拯、范仲淹、韓琦、富弼、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名頭稍小一點的更是數都數不過來。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尊重知識分子的朝代,也是最民主的朝代。
最關鍵的是,趙匡胤改變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政治體制,在他之前,五代政治極不穩定,將領動不動就篡位奪權,殺得稀里嘩啦,而他之後,中國再也出不了臣子奪權篡位的事情了。
後晉滅亡契丹又撤走後,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率軍進入開封,在政治真空中宣布建後漢帝國。他只當了1年皇帝就逝世,由他18歲的兒子劉承祐繼位。乾祐三年(950),劉承佑誣陷大臣和將領們謀反,將他們全部殺掉。鄴都留守郭威恰恰不在開封而在鄴都,幸而漏網,但全家仍被屠殺。於是郭威起兵,攻陷開封,劉承祐被亂兵砍死。後漢存在僅僅4年,第二年(951),郭威即位,建立後周。
郭威稱帝1年後就病逝,養子柴榮即位。他是五代少有的英明君主,大敗北漢,進攻南唐,攻擊遼國,將燕雲十六州奪回兩州,又連陷三關,正當乘勝追擊之時,卻突然病倒,只好撤退。回到開封,即行逝世。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承帝位,就是恭帝。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跟他的部下,陰謀策劃向這位7歲小孩奪取政權。
[編輯本段]出身將門的流浪漢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是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五代初曾率五百騎兵援助後唐庄宗李存勖,把後梁朱溫的軍隊殺了個落花流水,為建立後唐立下赫赫戰功,李存勖很喜愛他,讓他留典禁軍。後唐天成二年(927),趙弘殷之妻杜夫人,在洛陽夾馬營分娩,生下一個兒子。他就是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
趙家在趙匡胤長大的這十幾年中,一步步衰落下來。趙弘殷本是後唐庄宗李存勖寵愛的戰將,自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后,他開始受到冷落。可以說,趙匡胤的青少年時代,是隨著父親走南闖北打工賣藝度過的,從小就看盡了世間的眉高眼低,嘗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長時期的江湖漂泊生涯,養成了他喜歡打架,愛好賭博的賴皮性格,而且賭輸不給,賭贏必要。好在他生得方面大耳,身高體壯,又會一些武藝,凡是與他生爭鬥的人,都沒好果子吃。後晉開運二年(945),趙匡胤結婚成家,時年19歲。成家應當立業,家中窘迫潦倒的他就像現在許多農村小夥子一樣,決心出去闖一闖世界。21歲那年,他毅然離家外出,先是去投奔幾位從前的好友,但世態炎涼,他不但沒有從這些有權有勢的朋友那裡得到關懷和幫助,反而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
後來他從軍入伍,在郭威手下當了一名偏將。當時郭威正擁兵自立,準備取後漢而代之。在戰爭中,趙匡胤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他作戰十分勇敢,能衝鋒陷陣,又富有智謀,受到郭威的賞識。在郭威被部下擁立為皇帝的過程中,趙匡胤出了不少力,因此被提拔為東西班行,當了一個中級禁軍軍官,總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這期間,他尤其對大將柴榮表現得非常忠誠,逐漸取得了柴榮的信任。
[編輯本段]陳橋兵變
周世宗柴榮死後,7歲的獨生子柴宗訓即位,這就是周恭帝。由於年紀太小,由宰相范質、王溥輔政。政局不穩,人心浮動,謠言四起,一些忠於後周的官吏,馬上就敏銳地意識到動亂的根源十有**要出在趙匡胤那裡,指出趙匡胤不應再掌禁軍,甚至有的人主張先制人,及早將趙匡胤幹掉。可周恭帝只是改任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此時,趙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加緊活動。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裡,禁軍高級將領的安排,生了對趙匡胤絕對有利的變動。先看殿前司系統,原來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點檢一職,由慕容延釗出任,慕容釗是趙匡胤的少年好友,關係非同一般;原來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職,則由王審琦擔任,此人也是趙匡胤的「布衣故交」,與當時已經擔任殿前都指揮使的石守信一樣,都是趙匡胤勢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這樣,整個殿前司系統的所有高級將領的職務,均由趙匡胤的人擔任了。
再看侍衛司系統。在這一系統的高級將領中,原來趙匡胤只與韓令坤有「兄弟」之誼,當時他正領兵駐守在淮南揚州,京城中實際上只剩下副都指揮使韓通,雖然不是趙匡胤的人,但勢孤力單,無法同趙匡胤抗衡。
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後周君臣正在朝賀新年,突然接到遼和北漢聯兵入侵的戰報,大臣們慌作一團。小皇帝柴宗訓徵得宰相范質、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趙匡胤率領禁軍前往迎敵。
趙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調兵遣將,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跟隨他的還有他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謀士趙普。當天下午,到達了離開封幾十里的陳橋驛。晚上,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兵士們倒頭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將領卻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說:「現在皇上年紀那麼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將來有誰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現在就擁護趙點檢作皇帝吧!」大夥聽了,都贊成這個意見,就推一名官員把這個意見先告訴趙匡義和趙普。
那個官員到趙匡義那裡,還沒有把話說完,將領們已經闖了進來,亮出明晃晃的刀,嚷著說:「我們已經商量定了,非請點檢即位不可。」趙匡義和趙普聽了,暗暗高興,一面叮囑大家一定要安定軍心,不要造成混亂,一面趕快派趙匡胤的親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將石守信和王審琦管好京城內外大門。沒多久,這消息就傳遍了軍營。將士們全起來了,大家鬧哄哄地擁到趙匡胤住的驛館,一直等到天色白。
晚上,趙匡胤假裝不知,喝得大醉而睡,一覺醒來,只聽得外面一片嘈雜。接著,就有人打開房門,高聲地叫嚷,說:「請點檢做皇帝!」趙匡胤趕快起床,還沒來得及說話,幾個人把早已準備好的一件黃袍,七手八腳地披在趙匡胤身上。大夥跪倒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高呼「萬歲」。接著,又推又拉,把趙匡胤扶上馬,請他回京城。
官修史書為尊諱,將趙匡胤寫得無比被動。趙匡胤騎在馬上,開口說:「你們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們都能聽從嗎?」將士們齊聲回答說:「自然聽陛下命令。」於是趙匡胤就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後,要保護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許侵犯朝廷大臣,不準搶掠國家倉庫。執行命令的將來有重賞,否則就要嚴辦。
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作內應,沒費多大勁兒就拿下了京城。惟一的敗筆是王彥升殺死了試圖組織抵抗的韓通和他的家人,給趙匡胤的和平演變塗上了後周忠臣的鮮血。王彥升就此被趙匡胤恨上了,終身沒有當上節度使。
與范質、王溥的見面比較富有戲劇性。先是派潘美去告訴范質等人,當時早朝還沒有結束,宰相范質抓住王溥的手說:「倉促譴將,吾輩之罪也。」手指掐入王溥的手,幾乎出血。王溥一句話也不敢說。
趙匡胤見他們時,裝出為難的模樣說:「世宗待我恩義深重。現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說怎麼辦?」范質不知該怎麼回答。有個將領聲色俱厲地叫了起來:「我們沒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請點檢當天子!」范質、王溥嚇得趕快下拜。
然後舉行禪讓儀式,但人到齊了,卻沒有禪讓詔書,翰林承旨陶谷從袖子中拿出一份,於是就用了這份詔書。趙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因趙匡胤任歸德軍節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為國號,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編輯本段]柴宗訓得善終
趙匡胤讓後周小皇帝柴宗訓當了鄭王,符太后當了周太后,小皇帝後來被遷往房州,北宋開寶六年(973)逝世,終年20歲,被謚為恭帝。
史書上關於後周恭帝的記載非常少,民間傳說倒是有一些,但都不足為信。他即位時只有7歲,當皇帝不過半年。傳說他禪位后先居住在天清寺,然後被遷往房州,一直到20歲去世。有的傳說認為他是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的,這不太可能。因為趙匡胤死在開寶九年(976),柴宗訓比他還早死三年,在趙匡胤活著的時候,趙光義絕對不敢擅作主張毒死柴宗訓。而依趙匡胤的仁慈性格和一生的表現(說這的真是可笑,后蜀主的7日死,花蕊夫人到手,又被其弟光義射殺,這兄弟2個有什麼不敢做的?),是絕不會對柴宗訓下毒手的。
趙匡胤生前,曾在太廟裡立下石碑,後來的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廟裡去拜碑,並默誦誓詞。這石碑立在太廟寢殿的夾室中,除了北宋歷代皇帝,別人都無從得知。就是新皇帝去拜碑時,也只有一個不識字的內侍跟隨,其他人都離得很遠,弄得很神秘。直到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后,宮門被打開,人們才得以縱覽,不過是很簡單的三條:一是保全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三是子孫不得背棄上述誓言,否則即遭天罰。此外,趙匡胤還給柴家了「丹書鐵券」,憑此券柴家子孫犯罪永遠免死。《水滸傳》里小旋風柴進就是因為有丹書鐵券,所以才那麼吃香,活得很滋潤。由此可見,趙匡胤保護柴宗訓和柴家的心是很赤誠的,他怎麼會加害柴宗訓呢?
民間傳說還有,柴宗訓後來為了避禍,跑到了福建,子孫還改姓為「林」。柴宗訓的墓現在河南省新鄭縣城北的郭店,他當然不可能跑到福建去,當時的交通條件也不允許。可能是他的子孫後來因為什麼原因到了福建,改姓為「林」。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柴宗訓一定是得了善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