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捻軍
來新浪2周了,感謝大家對白夜的支持和關注,這是我的第一部小說,如果您認為寫得好,請投我一票,如果您認為寫得差,請指正,我接受!
今天更新三章,請大家多收藏,多投票!
雨墨和6豐一看柜子里爬出來的人,面色都是又驚又喜。兩個人同時跑了過去,扶起柜子里的人,只見那柜子里的人滿頭白,深邃的雙眼布滿血絲,瘦長的身軀此刻斜躺在6豐的懷中。那人雙眼半睜,虎口流血,此刻已是氣喘虛虛。雨墨用手一邊擦看那人傷勢,一邊沉聲的喊:「郝爺,你怎麼了。」
原來此人正是在墓道入口處失蹤的郝秀才,此刻郝秀才見二人面色喜中帶憂。微睜的雙眼盯住雨墨和6豐,輕聲的問:「你們怎麼找到這的?是誰帶你們來的?」
雨墨一愣忙道:「沒有人帶我來,我和6豐現你不見蹤影,自是不敢回去,我們就自拿主張,一路找你倒了此地。」
郝秀才面露驚疑,看了看6豐又看雨墨道:「你是說,你們兩個自己摸到這裡的,怎麼可能。」
雨墨見郝秀才不信,就把自己和6豐一路找來的過程簡短和秀才說了。郝秀才聽完后,半睜的眼此刻睜的大大的,黃的面容上也露出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二人看到郝秀才長久無語,不由著急起來。路豐性急,忙催促郝秀才問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郝秀才長長一嘆說道:「3o年後畢生巨變,村中宿命將被輪迴扭轉,此刻看來,那乞丐果然說中。」郝秀才不理恍惚的二人,示意路豐把自己扶起,然後才對雨墨說:「你們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么?」
二人均搖頭不語。郝秀才雙眼看著那吊在空中的火神面孔,盡帶傷感的說:「這裡就是捻軍五旗總壇。」
「捻軍!」雨墨和路豐都吃驚的喊出聲來。捻軍是十九世紀初,在安徽、河南、山東、江蘇、湖北等省的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軍,當時和震驚中外的天平天國起義一南一北,遙相呼應,沉重的打擊了清王朝後期的腐朽統治。尤其捻軍的主力多為安徽北部的亳州(今亳縣)、雉河集(今渦陽)、蒙城、宿州(今宿縣)、潁州(今阜陽)人為主,而三里村正處於蒙城境內,雨墨和路豐小時候就聽說過捻軍的無數傳奇故事,據老人們說,在捻軍起義時,渦河沿線就是捻軍活動最活躍的地方,那時每個村子里都有捻軍,三里村還出過捻軍領袖,每當村裡老人談起這個,均是神采飛揚,自豪的很。此刻二人一聽這裡竟然是捻軍的五旗總壇,不由興奮中充滿驚詐。
「既然是捻子總壇,為何在我們三里村,又為何修建在地下?這和我們村古怪命運有何關聯?」6豐著急的問道。
郝秀才沉聲道:「不要著急,既然你們能突破機關來到此處,可能就是命運選中的人,我現在詳細的告訴你們這裡是怎麼回事。」
「捻子其實在漢代就有,漢代有一個人非常了得人物叫張角,此人精通天文風水,善長奇門盾甲,張角信奉黃老學說,對在漢代十分流行的讖緯之學(註:讖緯是中國古代讖書和緯書的合稱。讖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凶的隱語,緯是漢代附會儒家經義衍生出來的一類書,讖緯之學以古代河圖、洛書的神話、陰陽五行學說的天人感應說為理論依據,將自然界的偶然現象神秘化,漢代東方朔、董仲舒就是該學派的代表人物。)也深有研究,對民間醫術、巫術也很熟悉。張角不但精通道家精髓,同時也胸懷天下,想以其所學面報天下,但漢朝後期統治**,天災不斷、民不聊生,張角見到此情況就打消從政為民的想法。他和他的弟弟一起成立個太平道。這個太平道開始主要在河北傳承,後來慢慢的蔓延到河南、安徽、山東等地。太平道以推翻腐朽沒落的東漢王朝、建立太平社會為己任(註:有點類似法國的巴黎公社)。其主要特徵是以《太平經》為主要教章,以「中黃太一」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在此基礎上,張角又按《太平經》中「順五行」的思維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選定於甲子年甲子日、即漢靈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自號「天公將軍」舉行大起義。張角起義時,為讓更多天下信服,就以神的名義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號召,向天下百姓告知漢王朝(蒼天)大數已盡,作為土德(土色黃)、黃天的代表,太平道應當取代漢王朝。張角還從五行中演變出五旗出來,作為控制各地的起義軍,而五旗中黃旗為尊,是代表黃天的代表。但好景不長,由於漢中央雖然無力,但各地方諸侯(如袁紹、曹操)人實力強大,最終張角起義失敗。但張角創造的太平道卻廣泛的流傳到各地,特別是在農村更是根深地固。
到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由於清政府和地方官吏日益**,水利失修,河床淤塞,每遇大雨,便洪水橫溢,泛濫成災。特別是在1841年至1844年間,黃河連續三次決口,洪水經渦河奔騰下瀉,使亳州、蒙城一帶幾度成為澤國,不少人流離失所,生活無著。1851年和1852年,又是久雨成災,以致餓浮遍野,甚至出現以死人肉充饑等慘不忍睹的景象。然而,亳州巡撫不但不採取搶險賑災、休養生息等措施,反而勾結豪紳、地主,強迫農民照舊完糧納稅,敲骨吸髓地盤剝農民。在這種情況下,張角的太平道又開始在渦河和淮河流域逐漸勢大起來。特別是在一些重災區,一些農民教眾在不堪官吏的欺壓,開始三五成群的形成小規模的組織,開始反抗地方政府的敲詐和殘害。到後來慢慢形成以張樂行、龔得樹、孫奎心等為的地方組織,公開和地方政府作對,獨立形成幫派,控制周邊區域,保護一方百姓。由於這些組織都是以宗族(註:以族姓宗祠為核心的血緣性集團,如張姓、孫姓)為紐帶起的,宗親一人成軍,舉家舉族從軍,人存軍存,人死軍潰。因此上陣都是親兄弟,打起來一比較勇敢,同時組織也比較嚴密。這種血統關係,再加上入側為民、出側為捻的這種靈活戰術,使地方政府和團練難以控制,後來形式展迫使安徽清政府開始組織亳、蒙、宿、渦的清軍和團練進行大規模的定點清楚計劃,採取一人從捻,全族斬殺的恐怖政策。面對這種每天都有上百口人橫屍村口的慘狀。捻子內當時最強的勢力張樂行提出所有捻子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清軍和地方團練。
張樂行,大名洛行,身體魁梧,背微駝,面有白麻,人尊呼張三爺,是亳州雉河集西北十二里鄉張老家人,家有良田百傾,甚是富裕,但由於包庇紅旗的候士偉(註:即紅旗門旗主,因販賣私鹽而惹了官司,后被張樂行救出),被清朝官兵追殺,被迫起義。張樂行一族自備火槍,擁有張氏3ooo猛丁,作戰勇敢,屢敗團練,豎黃旗,以黃門主自立,在捻軍中德高望重,頗有影響。自清政府聯合地方團練在袁甲三(註:袁世凱的先人)和安徽巡撫李續賓聯合打擊下,處境艱難。與此同時各地捻軍也受到大範圍的打擊,一時之間,淮河兩岸,屍骨累累。
張樂行為解決諸捻軍素散漫,無紀律,無統屬部勒,眾而不整,故勢雖盛,人雖眾,惟堪剽掠仇殺,實不能當大敵。在加上被蒙城縣官吏鄭景華、李士?不斷進攻,張樂行為奔走各趟主間以說合之。在咸豐二年,召集各路主要捻軍會盟與於雉河集十八里鋪山西會館,把所來捻軍化為五大旗,以張樂行領黃旗,天福黑旗,孫葵心白旗,侯士維紅旗,韓老萬領藍旗。當時盛會空間,大家敬天為盟,復於五大旗外立諸色鑲邊旗、綠旗、八卦、水花諸旗色,立行軍條例十九款,公推張樂行為大漢盟主,立誓推翻滿人,重建漢制。會上還決定派人南下聯合天平天國的強人,一塊起事。但被藍旗韓老萬反對,韓老萬本名奇峰,是張樂行的師弟,號百餘村數萬人。當時諸捻皆以襲擾為長技,惟韓老萬善排陣搏戰,每戰必勝,被淮河兩岸的人尊稱為皇兵。韓老萬認為太平軍乃呈日落之勢,必將為清人所滅,若聯合天平軍,必將遭清軍重兵圍剿,而此時捻軍弱,還不能抗衡清主力。韓老萬建議張樂行應以淮河流域為根據地,以安徽為核心、展山東、河南兩地,坐山觀虎鬥,找准機會再下手。然張樂行認為若不聯合天平軍,捻軍勢單力薄,無法抗衡清軍,要是等太平軍兵敗,其遭殃的必是捻軍。結果兩人意見不和,紅臉而去。其他各旗也均是以宗族為核心,除白旗主與張私交不錯,其他各旗均各懷心事,為勢所迫,不得已而會盟。因此,外表風光無限的十八里鋪會盟雖然壯觀,但事實並沒有達成張樂行的目的,想起來甚是可悲啊,要是當年大家能夠齊心合力,何懼那僧格林沁老賊。」
雨墨看著一臉憤怒、怨恨、痛惜的郝秀才,突然覺得郝秀才頃刻只見,一變的更加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