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隋朝春秋

第三章 隋朝春秋

在十八世紀,中國清朝時代,有個著名的歷史學家名叫趙翼,他寫了一本評論歷史的名著(二十二史札記)。他從(史記)、(漢扔、《三國志)等歷史正史二十二冊中摘取史話加以分析評論,在其作品第十五卷中有如下記述:

「古來得天下容易者,再易也未曾有像隋文帝那樣的了。」

中國歷史上,很多王朝興衰,都要由英雄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取得天下,建立起新王朝。漢高祖劉邦、後漢光武帝劉秀、明太祖洪武帝朱元漳皆為轉戰沙場,殺死群雄取得政權的。與拚命奪權、死裡逃生的當權者相比,文帝坐上皇位也未免太輕鬆了。歷史上有不少因此對文帝有過於苛刻的評價,其實只要他做得還不錯,也沒有必要過於挑剔這位政治家的功績和他的能力。

隋楊帝之父文帝,名叫楊堅。繼西晉之後,統一了歷時兩百七十餘年分裂的中國,他原來是北朝西魏一位大官的子弟,王朝交替之後他成為北周重要的大臣,公元五八一年由他建立了隋朝。

文帝身為一個統治者,是一個和清朝雍正皇帝頗類似的人。他具有豐富的想保力和處理國事的能力,是治國嚴厲的統治者。他實現了征服南朝陳國統一中國的大業,並制定國內法令,完成了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並使國庫豐儲。他也創立了通過考核舉優錄用官吏的科舉制度,以及新的徵兵制度——府兵制。還取消了官貴豪門很多壟斷土地,弊端極大的舊土地制度,實施*均田制」。他給長期處於戰亂狀態的中國社會帶來了和平與安定,使中國人口大增,增加了生產力,改善經濟情況。

在其優點的背後,文帝的最大缺點就是他過於猜疑別人,所以他經常進行清黨。例如,建立起隋王朝,本是應該平定一些叛亂,但不必因害怕北周皇族奪日皇位就大肆殘殺,連嬰幼兒都不放過,徹底斬草除根。

此外,文帝在宮廷設置「廷杖」,大臣若有失職犯過,被文帝當廷怒責者在所多有,被打死的事情也發生過,所以文武百官對文帝都極之畏俱,大臣在上朝前,往往先與家人訣別,預留後事。

性格剛直公正的僕射(宰相)高頓曾勸告文帝:

「皇宮是處理政務的地方,千萬不能把它變成處罰大臣的地方。」

文帝平時很信任高顧,但對這點建議毫不重視。說文帝冷酷也好,殘忍也好,倒也只限於他對權力機構的控制;對百姓他卻很仁慈,實行減租減稅政策,不輕易徵用民役修築無用的工程,愛護百姓,善於管理國家事務。他對收取賄賂的官吏處置嚴厲,立刻處死,使百姓拍手稱頌,他的治世年號被譽為「開皇之冶」。

輔佐文帝的高額字昭玄,文帝和其他的皇族都很欣賞他的主張,根據他的提案,朝廷錄用了很多有行政管理才能的優秀官員,加強了隋的行政機構。高須是一個不妥協,性格剛強的人,漸漸的與他敵對的人變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有一天文帝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生長茂盛的楊樹和李樹的樹枝交纏在一起,兩棵樹爭相生長,結果都倒了,不久洪水衝過來,楊樹被沖跑了。文帝醒后,百恩不得其解,去請教占夢的人,占卜師在被他被逼問下說:

「恐怕有姓李的要推翻朝廷。洪水,當然是說名字和水有關係,無非是名中有三點水旁的字。」一句話說清楚就是「有姓李的名中有「水』字旁的人企圖謀叛」。

文帝本來猜疑心就特強,總是疑神疑鬼的,一聽占卜師這樣講,想起了一個人——

李渾,爵位是部國公,姓與夢中的李樹的李正巧碰上,他年事已高,又不是實力派人物,也沒有特別的派系,不像會有那麼大野心的人。

文帝又想:「他會不會有兒子呢?」他派人去問了,邱國公有個兒子,但已經死了。只有個孫子名叫「洪兒」。聽了侍臣這樣說,文帝沉默了一陣后,決定下敕令給郡國公李渾,將其孫洪兒賜死。

得知此事的高顧,即刻功諫文帝:

「因為相信夢,而對無辜的人因死,這種事陛下萬萬不能做。如果按夢去尋人,姓李名中與『水』字旁有關係,比這孩子更可疑的人陛下身旁也有,要殺得先殺他呀——這人就是唐國公。」

唐國公姓李,名淵。他是文帝之妻獨孤皇后的外甥。這位文帝寵愛的青年貴族除非真的謀反,否則文帝無論如何也不會殺他的。皇帝聽了高領這番話,抖動著嘴唇說:

「我懂了,不用再說了,對郵國公我多想了,想得過頭了……。」

於是高領向文帝施禮退出了。他對文帝而言,就像是一面鏡子……。

11

從隋朝到唐朝,皇帝的后官人數是固定的。排在第一位的是皇后,當然這隻有一人;其次是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之稱的四位夫人;除此之外,還有昭儀、修容、充媛等九嬪;再就是捷予。美人、才人三個等級的美女,分別為九人;最後為寶林、御女、采女分別為二十七人,以上共計一百二十二人是可以被叫「娘娘」的。不用說,後宮還有幾千女眷,她們一旦博得了皇帝的歡心,就有可能以姿色奪得半壁天下。

但文帝卻不是迷戀女色的皇帝。獨孤皇后嫁給文帝時才十四歲,她當時讓丈夫發誓:「一生之中不能與除了她之外的任何女人生孩子」,文帝嚴格遵守誓言,他的孩子全都是由獨孤皇后一人所生,皇帝的私生活如此純真,這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見的。

這位皇后是丈夫處理國家公務的有力輔佐。當文帝工作上遇到棘手的難題時,對如何處理感到猶豫不定時,她鼓勵丈夫「碰上騎虎難下的問題,就下決心干到底」。她曾勸動皇帝從酉城商人手中買下價值十萬兩黃金的寶玉,理由是「有了這筆巨資,將來可以養活一萬名士兵」,僅從這一點,就能確信獨孤皇后是位才智過人的女性。在她身上看要找出平凡的一面,大概就是他們夫婦的家庭生活了吧。

文帝夫妻共生育了五個兒子,全都是死於非命。依趙翼的說法這是「因果報應」。文帝在即位時把北周有皇族血統人全殺了,對於這種做法,通常史書的評價都會極為難聽。

文帝五個兒子的名字分別為勇、廣、俊、秀、諒。

.長子楊勇,是當然的皇太子。父親當年在北周任大臣時,他充分發揮才能,輔助父親工作。有一個時期在黃河下游出現了大量流民,文帝對如何處理這件事很為難,試圖採用強制的方法讓他們遷居到北部邊境地區。楊勇反對這樣做,他說:

「這些人也不願意離開家鄉到處流浪,只因前朝政策不對頭,在自己的家鄉待不下去了,才會如此。首先必須修改不合理的政策。這樣民眾就會自動地返回家園。除此,國家也要獎勵他們回家鄉定居。」、。文帝對長子的建議很重視,廢除了強制遷移人民的法規。楊勇有遠見、博學、性格慈善寬厚,受到眾多人的好評。但他性情脆弱,生活過度奢侈,文帝對他這點很不喜歡。

母親獨孤皇后非常討厭長子的私生活。楊勇本來有妻室,可還愛著別的女子,妻子被丈夫冷落,在絕望中心臟得了病,卧床不起,兩天就死了。這激怒了崇尚一夫一委制度的母親——獨狐皇后。甚至連楊勇愛的那個女子,對於她自己在王妃死後立刻被立為正室的這件事也非常不舒服,因為她覺得,這代表了或許有一天,自己也會遭到相同的下場。

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小事,一點一點累積在一起,這位皇太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一天比一天緊張,楊勇即使知道自己有些「缺點」被誤解了,也不想去雙親那兒多解釋。為了消除煩惱終日沉醉於戀愛之中,使得自己的處境變得越來越險惡。

次子楊廣有「晉王」的爵位。中國的「王」和西方國家的「國王」不同,相當於西方的「親王」。他知道母親的愛好,很會討母親歡心。她明白要得到母親的偏愛,就要少飲酒做樂,少接近女色,有禮貌,溫順而謙和,做得好像是懦家思想道德的化身一般,自是大佳。也就是要反對哥哥的一些做法。楊廣處處用盡心機,採取巧妙的處事方法和演技,所以贏得了母親的寵愛。

「下任皇位繼承權掌握在母親手中,我若要取而代之,現在怎麼能不去為此而努力呢?」楊廣暗暗地為此目標在努力。

要努』力才能得到皇位。這種努力不同於戰場上群雄竟武,也不慌如何去精通治國之道,而是要討好愛咦叨的母親。對楊家來說,由誰來繼承皇位,並不是國家大事,而僅僅是家庭問題而已。

最後,楊廣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用欺騙的方法繼承了皇位,成』為統治中國的楊帝。

楊廣為了取代哥哥的位置絞盡了腦汁,他先是對母親說:

「大哥很恨我,搞不好會下毒殺我。」

接著他和好友宇文述商量如何能取代皇太子的地位,宇文述出主意要借楊素的力量。楊素謊稱自己牽涉了『』皇太子企圖謀反」的陰謀活動,而出面作偽證,唆使獨孤皇後下決心廢掉皇太子,此法還真靈,皇後果然讓文帝廢掉了皇太子。

開皇二十年(公元六*0年),十月九日,楊勇被廢去了皇太子的地位,被送進東官軟禁。十一月三日楊廣取代了皇太子的地位。有一天,京城大雪狂風,天氣陰丞,還發生了強烈的地震。楊勇爬上東宮院子里的大樹,在風雪中向文帝的方向大聲訴說自己的冤情,正巧因地震的關係文帝走出宮殿,聽到了他的聲音,問身邊的楊素:

「這是勇兒的聲音,他在喊些什麼?」

楊大冷淡地答道:

「前皇太子瘋了,請陛下不用過慮。」

「是這樣問……」

文帝南響自語,臉上蒙上一層陰雲,心想兒子是真的瘋了。此後,他再也沒見長子的面。次子楊廣輕而易舉地當上了皇太子。

文帝的三兒子楊俊,爵位是秦王。性格溫和,是位虔誠的佛教徒,他想當和尚,但文帝和皇后不准許。他在軍事上、行政管理方面也有良好的才能。

在不準出家的這件事之後,不知何故,楊俊變得極度奢侈,建造豪華的官殿,招攬美女人室整日遊手好閒。一個吝嗇的父親卻養了個驕奢敗家的兒子,文帝為此不再給楊俊過多的生活費。結果楊俊開始做起放高利貸的生意,文帝聽后非常生氣,心想:或許有了家室后,行為會收斂點,因此決定讓他結婚娶妻。不必說,夫人也是出身名門富豪家的美女。這個女人嫉妒心特彆強,不許丈夫到外面拈花惹草,結果夫妻反目,鬧到最後她在楊俊愛吃的瓜果上塗毒,楊俊雖倖免一死,但身體卻大為受損,後來從領地回到都城內調養,從此卧床不起,雙親對他不聞不問,很年輕就孤寂地死去。

四兒子楊秀,爵位為蜀王。是個武功高強的男子漢,朝廷的大臣部懼怕他。文帝喜歡他,但對他不放心。

文帝說:一我活著時沒問題,一旦我不在世,他會不會篡奪皇位,造反呀?」

父親對他的警惕當然一定會流露出對他冷落的態度,楊秀自然而然也感受到了,他逐漸變得放肆,時常發表不滿的言論,特別是對二哥當上皇太子的事,於言談中流露出強烈的不滿情緒,於是楊廣的同黨楊素再次獻計,把蜀王騙進宮,讓文帝把他軟禁在自己的宅隊文帝死後,揚帝即位,還是和過去一樣關著楊秀,楊帝死後,楊秀在混亂的爭鬥中被害,結束了他二十多年的軟禁生活。

文帝的第五個兒子楊諒,爵位漢王。父親很疼愛這個小兒子,他還年輕時,就把全國一百九十個郡中,西北地區的五十二個郡都交給他治理,確切些說,應該是由他對五十二郡進行「越權管理」,不論是法令還是敕令一切事務他都可以干涉。

他對廢除大哥皇太子一事也很感不安,當知道四哥被軟禁的消息后,更是心中直打鼓:

「不知何時輪到自己頭上。」

為此不敢回京城,連文帝死的時候,也沒回朝參加葬禮,在領地加強防備,以防後患,揚帝即位之後,他終於舉旗造反了。

看一個當權者的功績大小,最重要的一個標準是,他是否使國家經濟發展了,讓民眾富裕起來。事實上文帝實行的改革政策,不但使民眾的租稅減少了,而且官府徵用勞役也比以往少多了,國庫財政狀況好轉。這都是經濟繁榮帶來的成果,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安定,從這些方面來說,文帝是個優秀的統治者。但他在教育子女方面沒有成功,可說是忽略了切身問題。身為政治家的文帝取得的業績,完全葬送在自己的兒子手中。

陳叔寶是南朝陳國的第二代皇帝,他在歷史上被稱為「陳後主」,後主的意思是「王朝最後的君主」。除他之外,《三國志)中蜀漢的劉禪也被稱為「後主」。後主在歷史上往往多被批判為昏君。

陳叔寶這個人物是歷史上典型的亡國型君主的代表。他於公元五八三年繼承王位,此時北方的隋文帝已登上皇位,正在等待時機統一天下。陳叔寶的父親,即陳國的先王去世時,文帝正率兵越過國境攻打陳國,但又把大軍撤回來了。原因是,陳蘇寶為父舉行葬禮,身著喪服,當時大家都公認趁人追悼之際出兵乃違背道德輪理之事,不得人心,應該等到喪事完畢再出擊。

暫時休戰並非文帝的詐敵之策,僅表示文帝嚴守禮法,也表示了要消滅陳國是輕而易舉的事,信心十足。

國難當頭即位的陳叔寶,本來應該是心情悲痛,但人們所見到的情況,使人對這位後主的所做所為不能理解。他每日沉醉在歌舞詩賦的歡樂之中,過著迷戀美酒貴妃的瀅亂生活,把皇帝的公務置之一旁毫不考慮。

陳叔寶除了皇后之外,還有不少寵妃。其中最有名的一位美女叫張麗華,她不單容貌美,身材也苗條,特別是她六尺長的秀髮更是無人能比。據說把秀髮攤在地上光亮如鏡,能反映物件,十分誘人。陳叔寶對她愛不離身,在朝廷執行公務時也把她抱在懷中。皇帝是一國之主,如此公私不分,國政混亂不堪乃當然之事。

大臣們都拚命討好張麗華,她很聰明,記憶力也強,任何一點小事情都記得清清楚楚。倘若有什麼芝麻大的小事弄得她不高興,讓她上告了皇帝,就有人會掉腦袋。

國家面臨財政困難,陳叔寶卻建造豪華的宮殿,天天花天酒地,美女歡歌宴席不絕,建築宮殿使用香木和珍貴的寶石,花費大量資金。除此他還到處遊山玩水,喜歡寫詩弄墨,其中有一首名叫(玉樹后廷花)的詩流傳至今。

一如此驕奢瀅逸加重了陳國財政困難,陳叔寶為尋求安逸,只好增加稅收。人民受此壓迫,早就瞻望隋軍到來,把他們從苦海中解放出來。當時軍費開支困難,皇帝還隨意動用軍費攜帶美女外游,軍內對這個席君也起反感。陳叔寶討厭武官,害怕他們起來造反,他一出后宜,總覺得有人要對他下毒手。

「天下統一的時機就快到了。」文帝這樣判斷。

開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一月一日隋朝五十萬大軍開始對陳作戰,歷史上稱這次戰役為「平陳之戰」。行軍元帥,即總司令,為文帝的次於晉王楊廣,也就是後來的歷帝,他當年二十一歲。風華正茂,英姿煥發,他帥領的戰將有:楊素、高短、賀若迅、韓擒虎等開國宿將。大軍巧渡長江,直搗陳國都城建康。

陳叔寶聽到隋軍攻到城下,不知所措,只知道抱著張麗華嚎哭。面對突襲的眾多隋兵,昔日善戰的陳國軍隊無法長久抵抗,魯廣達。周羅喉等陳國勇將先後敗陣,建康城終於失守。

狼狽不堪的陳叔寶,在宮殿東藏西躲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一個叫袁憲的大臣看見他那副樣子,揪往了他的袖子破口大罵:「陛下乃一國之君,怎能如此失態?,隋軍軍紀嚴明,想必也無人會傷害陛下,請陛下堂堂正正地坐在寶座上,以禮接待防軍!棄座而逃,成何體統!」

但是,陳叔寶仍是掙脫了袁憲的手,跑去躲起來了。沒過多久,隋軍攻人大殿,元帥府長使(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參謀總長)高領問袁憲皇帝在何處。

一我不清楚廣袁憲答道。高頎也不多問,派兵開始仔細搜查,找了半天還是找不到。這時有一士兵報告,說有人看見皇帝躲在井裡,隋軍把井圍住,然後往井口扔石頭試探,井裡面發出求救的喊聲:

「救命呀!我投降,別殺朕!」

一放繩子,拉上來。」高項命令部下。

繩子由井口逐漸放到井底,士兵用勁往上拉,卻發現井下很重,怎麼也拉不動,在場的人都大感詫異,於是又增加了繩子,多叫了些人手來拉……。

結局讓高短也啞然失笑:從並下拉上來的,不光是陳叔寶一個人,還有張麗華,以及另外一個寵妃共三個人。這三人一起被拉上來的滑稽情景成為中國南北朝滅亡,隋朝統一天下的歷史性場面。

被稱為一代名臣,文武雙全的高預也不禁在心中暗想:

「簡直不像話!亡國也不該亡得如此窩囊!」

不過,基於禮法,高領仍對陳叔寶鄭重相待。此時,大部隊還沒來得及進建康城,楊廣就派來一名使者,使者是高顧之子。

「尊父大人,晉王殿下有旨,把張麗華帶回它內。」

楊廣對張麗華的美貌、姿色早有所聞,一心想等陳國滅掉之後,把她佔為己有,高項聞之大怒,痛叱其子:

「蠢東西!我以為你有什麼重要使命,原來竟是為了這等無聊小事!快、快回報晉王,說張麗華已經死了。」

高須把兒子趕回去之後,立刻命令部下處死張麗華。美女被處死,後人聽了似乎覺得過於殘酷無情,但高須知道她不但冶艷無匹,而且愛參與國事,不少事都壞在她的嘴上。陳叔寶就是迷戀於女色才使國家滅亡,高須對這件事批判得非常激烈。

楊廣得知張麗華死的消息,大為震怒:

「怎麼用的,不過是長使的身份,沒有我皇族的命令竟敢擅自行事,好大的膽子!我一定要他好看廣

「長使」是個職位名稱,在中國歷史書籍和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這個詞,用現代話解釋就是「首相秘書長」,如稱「丞相長使」則是現在的「內閣秘書長」,「將軍長使」就是現在的「司令官的高級副官」。隋朝時期,由皇族擔當行軍元帥時候,幾乎都由高須擔任「長使」這個職位。元帥僅僅是軍隊的象徵,實際作戰的指揮都是有高額來擔任。他是這次戰後的總參謀長,或者叫總司令代理官,不過高額職位很高,楊廣一時也拿他沒有辦法。

不管怎麼說,高項已經招致楊廣的怨恨。高額是文帝親自任命的重臣,不能因為這件事把他免職,楊廣回到京城,把忌恨深深地.埋在心中。

陳叔寶被抓后,沒有被處死。讓他享受貴族的待遇,逍造自在,每天飽貪度日,這樣度過了十五年,直到他死去。死後隋朝授予他「楊公」的用號。這就是軟弱無能的陳叔寶,另一個楊帝。

文帝之妻,獨孤皇后也很高領,這當然也是有緣由的。「獨孤皇后」的意思是「獨孤家皇后」,在中國歷史中,有很多女人都是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獨孤這個姓讓人感到有些特別,原本為北朝一個名門的姓。獨孤皇后才貌兼備,但個性非常善妒。清朝的趙翼在著作中寫道:「獨狐皇后善妒,殃及臣於。」這個獨孤皇后不單是不許自己的丈夫納妾,也不準朝中大臣們娶小老婆,是一位標準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

從以上來看,獨孤皇后似乎是一個提倡婦女解放進步的皇后,可惜事實上並非如此。文帝曾一度愛上了後宮的一位女官,她是北周富貴人家尉遲回的女兒。這件事很快就傳到皇后的耳中,當時還有身孕的皇后,下令把這女官抓來,叫人把她活活打死。文帝知道愛妃慘死的消息,既傷心又怒債。罵道:一你,好狠毒呀!」

一般來講,皇帝被皇后惹怒,皇帝不是廢了她,就是粑她軟禁起來,或是把她殺掉。文帝卻不同,自己獨自一人悄悄地離開皇宮出走了。官吏們到處都找不到,這下子天下大亂,而且消息還不能泄露出去。此刻朝廷文武官員都把指望寄托在性格剛毅、沉著多謀的高項身上。

還是高頷心裡有數,在以前文帝打過獵的近郊區山裡找到了他。文帝正坐在路旁一塊大石頭上,高額勸他口宮,文帝搖著頭說:

「我受也受夠了,不要拿身為天子什麼的來勸我,與其死守著那個女人到死,不如隱居在山中更快活。」

「您在說些什麼呀?陛下是天子,要承擔著國家重任,不過是個女人,怎麼可以被她逼得棄國而逃?」

高頎這裡說的「不過是個女人」不是指被殺死的無辜宮女,而是指「獨孤皇后」。用今天的眼光分析高領,他或許是個蔑視女性的男人,但他當時是在勸諫皇帝要「分清楚國家和家庭的區別」。皇后僅僅是「皇帝的妻子」,是皇帝個人的配偶。不應該是國家的共同統治者,皇后沒有參與國政的資格。高額認為就算皇帝生妻子的氣,也不該置國務於不顧。

文帝被高項的一席話說服而回到了皇宮。眾大臣的心也平靜下來了,唯獨獨孤皇后揚起怒眉,原因是高領說過的「不過是個女人」這句話有人來告給她。傳臣無論怎麼勸,皇后還是氣得全身發抖。

雖然高頜是國家的樑柱,但在獨孤皇后眼裡,僅僅是楊家的一個傭人罷了。她對自己的孩子都可以任其感情行事、變更皇太子,可以看出這個女人完全不具有區別公私的能力,在皇帝面前她老是說三道四的,也早已令高頎頭大。

高項的夫人死後,獨孤皇后通過丈夫文帝勸其再婚,高須沒同意。但在這之後,高項的妾卻生了孩子,皇后大怒,她氣憤地對文帝說:

「你勸高顧再婚她不聽,卻與妾生了孩子,他也太不把皇帝放在眼了,這樣的人你怎麼能相信他呢?」

獨孤皇后對什麼事情都說三道四,連高顧的私生活也要干涉,一向公私分明的高頎心裡厭煩透了,多次流露出對皇后不滿的情緒,開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高頻被趕出了皇官。二年之後皇太子楊勇也被廢除了。

高頜離開皇宮,楊素走馬上任,隋朝的實權落到楊素的手中,他姓楊,但並不是皇室成員。

楊素年輕時曾經作過文帝的助手,頗有功績,但後來被趕出了皇宮,原因是夫妻吵嘴,他發了脾氣,盛怒之下對老婆說:

「將來我當了皇帝,也不會讓你當皇后的廣

結果妻子到朝廷告御狀,訴說了丈夫的狂言,朝廷認為,即使是笑談也不容許這樣胡說,楊素為此事丟了烏紗帽。

不過他運氣還不錯,很快又被召回朝廷,他做為政治家和武將,充分表現出他的才能,而且,他的文化素養也很好,不但是一名出色的畫家,而且是一個會識別人相的伯樂,麥鐵杖、魚懼羅的出頭,都與他的推薦有關係。他與高涵相比,私心顯得多了一些,對權力和財物佔有的慾望很強烈。他擔任宰相時濫用職權,把自己親友都安插到重要部門,並在長安、洛陽建造像官殿一樣的富麗住宅,還有成千的奴隸為他幹活兒。私宅里有美女數千人,他為達到自己的后」的意思是「獨孤家皇后」,在中國歷史中,有很多女人都是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獨孤這個姓讓人感到有些特別,原本為北朝一個名門的姓。獨孤皇后才貌兼備,但個性非常善妒。清朝的趙翼在著作中寫道:「獨狐皇后善妒,殃及臣於。」這個獨孤皇后不單是不許自己的丈夫納妾,也不準朝中大臣們娶小老婆,是一位標準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

從以上來看,獨孤皇后似乎是一個提倡婦女解放進步的皇后,可惜事實上並非如此。文帝曾一度愛上了後宮的一位女官,她是北周富貴人家尉遲回的女兒。這件事很快就傳到皇后的耳中,當時還有身孕的皇后,下令把這女官抓來,叫人把她活活打死。文帝知道愛妃慘死的消息,既傷心又怒債。罵道:一你,好狠毒呀!」

一般來講,皇帝被皇后惹怒,皇帝不是廢了她,就是粑她軟禁起來,或是把她殺掉。文帝卻不同,自己獨自一人悄悄地離開皇宮出走了。官吏們到處都找不到,這下子天下大亂,而且消息還不能泄露出去。此刻朝廷文武官員都把指望寄托在性格剛毅、沉著多謀的高項身上。

還是高頷心裡有數,在以前文帝打過獵的近郊區山裡找到了他。文帝正坐在路旁一塊大石頭上,高額勸他口宮,文帝搖著頭說:

「我受也受夠了,不要拿身為天子什麼的來勸我,與其死守著那個女人到死,不如隱居在山中更快活。」

「您在說些什麼呀?陛下是天子,要承擔著國家重任,不過是個女人,怎麼可以被她逼得棄國而逃?」

高頎這裡說的「不過是個女人」不是指被殺死的無辜宮女,而是指「獨孤皇后」。用今天的眼光分析高領,他或許是個蔑視女性的男人,但他當時是在勸諫皇帝要「分清楚國家和家庭的區別」。皇后僅僅是「皇帝的妻子」,是皇帝個人的配偶。不應該是國家的共同統治者,皇后沒有參與國政的資格。高額認為就算皇帝生妻子的氣,也不該置國務於不顧。

文帝被高項的一席話說服而回到了皇宮。眾大臣的心也平靜下來了,唯獨獨孤皇后揚起怒眉,原因是高領說過的「不過是個女人」這句話有人來告給她。傳臣無論怎麼勸,皇后還是氣得全身發抖。

雖然高頜是國家的樑柱,但在獨孤皇后眼裡,僅僅是楊家的一個傭人罷了。她對自己的孩子都可以任其感情行事、變更皇太子,可以看出這個女人完全不具有區別公私的能力,在皇帝面前她老是說三道四的,也早已令高頎頭大。

高項的夫人死後,獨孤皇后通過丈夫文帝勸其再婚,高須沒同意。但在這之後,高項的妾卻生了孩子,皇后大怒,她氣憤地對文帝說:

「你勸高顧再婚她不聽,卻與妾生了孩子,他也太不把皇帝放在眼了,這樣的人你怎麼能相信他呢?」

獨孤皇后對什麼事情都說三道四,連高顧的私生活也要干涉,一向公私分明的高頎心裡厭煩透了,多次流露出對皇后不滿的情緒,開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高頻被趕出了皇官。二年之後皇太子楊勇也被廢除了。

高頜離開皇宮,楊素走馬上任,隋朝的實權落到楊素的手中,他姓楊,但並不是皇室成員。

楊素年輕時曾經作過文帝的助手,頗有功績,但後來被趕出了皇宮,原因是夫妻吵嘴,他發了脾氣,盛怒之下對老婆說:

「將來我當了皇帝,也不會讓你當皇后的廣

結果妻子到朝廷告御狀,訴說了丈夫的狂言,朝廷認為,即使是笑談也不容許這樣胡說,楊素為此事丟了烏紗帽。

不過他運氣還不錯,很快又被召回朝廷,他做為政治家和武將,充分表現出他的才能,而且,他的文化素養也很好,不但是一名出色的畫家,而且是一個會識別人相的伯樂,麥鐵杖、魚懼羅的出頭,都與他的推薦有關係。他與高涵相比,私心顯得多了一些,對權力和財物佔有的慾望很強烈。他擔任宰相時濫用職權,把自己親友都安插到重要部門,並在長安、洛陽建造像官殿一樣的富麗住宅,還有成千的奴隸為他幹活兒。私宅里有美女數千人,他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地策劃廢除皇太子的事件。

文帝連自己兒子的奢侈都不能容忍,對楊素的行為當然更為氣惱,要不是楊素深得獨孤皇后的信賴,早就讓他損台了。楊素為了自己,與晉王楊廣秘密勾結。讓楊廣取代皇太子,準備把楊廣推上皇帝的寶座。

獨孤皇后死後,原本文帝可以過一下輕鬆的日子,但沒有多時,就又給自己帶上了枷鎖,他喜歡上了一位美女宣華夫人,整日與她在一起欣賞歌舞星形,飲酒作樂。宣華夫人是陳叔寶的胞妹,長得文雅秀氣,勾往了文帝的魂,文帝曾滿面春風的對人講:

「朕終於還是享受到了人生的快活。」

不過這種日子不到二年就結束了。

仁壽四年(公元六O四年)四月,文帝在歧州離官病倒。或許是因為從前一直過著樸素的生活,現在迷戀上女色,縱慾過度,奢侈瀅亂的生活影響了他的健康,病情逐漸加重,七月十日文帝病危。這時皇太子楊廣派人給同黨楊素送去密函,商談父親死後如何確定自己的地位。因為楊廣、楊素分別在離官兩處別墅居住,沒有直接密談的機會。楊素把回信託官女送給楊廣,在轉送過程中發生了意外情況,楊素的信落到了文帝的手裡。重病在身的文帝躺在病床上讀著信,氣憤至極。

正在此時,宣華夫人眼中噙著淚水來到文帝的病房說:

「皇太子卑鄙無恥,調戲臣妾!」

皇太子楊廣本就好色,這次更違背輪理,位著她的手對她說:

「父親死後你就是我的了。」

「畜牲!」

文帝顫抖著身子大聲罵道。侍吏都想不到文帝會罵出這種不堪人耳的話,楊廣墮落到如此下流程度,虔誠的佛教徒文帝在盛怒之下罵了這句話,等於是在咒楊廣「里人畜牲道」。緊接著文帝呼喚站在身邊呆若木雞的侍吏:

「去叫我兒來!」

侍吏正想去叫皇太子楊廣,文帝十分氣憤地說:

「不是讓你們去叫楊廣,是叫我勇兒來!我再次把勇兒定為皇太子,我之後的皇帝由勇兒來當,憑什麼要任皇后的意思來廢立太子!」

文帝廢了楊勇的皇太子之位,實際上並沒有發現他謀反的證據,心中一直在反省這件事處理得太草率。文帝病中,在枕頭上寫了份詔書,其內容很明確,就是要讓楊勇繼承皇位。這事被楊廣察覺,他當機立斷,把文帝寫的詔書扣留下來,並把送詔書的使者關進牢獄,詔書的內容楊勇一無所知。楊素把詔書的內容篡改了,皇太子楊廣的心腹人物宇文達率兵守在離宮外,把宣華夫人等女官全部從文帝病房趕走,病房前只留右庶子(皇太子的侍從官)張衡一人侍候皇帝。沒多久文帝駕崩,享年六十四歲。

因為文帝是在特殊的情況下駕崩的,後世關於他究竟是怎樣死的,說法千奇百怪。有人說文帝是被自己兒子楊廣(楊帝)殺害的,如(隋唐演義)小說中描述的那樣,直接兇手是張衡。在其他的書籍也有相同的看法,《十八史略)、《通曆)這樣的民間資料中也有『「血濺屏風」的記述。

但是,正規的史書(隋書)卻沒有這樣的記載。《隋書)是唐代編著,對揚帝的缺點、過失、罪行大為苛責,儘管這樣,它卻沒說文帝是他殺害的。

實際上,文帝當時已經病危,沒有殺他的必要。文帝躺在病房裡,已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繫,不必動手也會自斃,根本不需再染一手,更沒必要背上殺父殺皇帝雙重大罪的惡名。小說、戲劇中把殺害文帝的兇手說成是張衡,或許只是因為他是看著文帝斷氣的人而已。如果真是他殺的話。讓文帝斷氣根本沒必要耗那麼久。楊廣沒有詔書也能當上皇帝,因為他早已是正式的皇太子了。

文帝病逝的消息是七月二十日發表的,從文帝病倒到死去這段時間裡,楊廣和楊素兩人緊張的策劃活動肯定是存在的。父親死後,楊廣即位,成為用朝第二代皇帝——楊帝。

新皇帝登段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殺兄。他派楊素的弟弟楊約為使者,趕赴長安殺死被軟禁的哥哥楊勇。古代殺害重要人物時有不能讓被害人流血的禮節,楊勇是被白絹帶勒死的,為了斬草除根,他的孩子們也被處死。

楊帝殺了哥哥,接著又要殺害胞弟漢王楊諒。楊諒沒有束手待斃,而在他管轄的西北五十二郡舉旗造反了,歷史上稱為「漢王之亂」。

漢王的造反,與其說是野心發作,不如說是心理上受了擠壓而產生的反抗情緒。他基本作戰計劃不明確,軍事行動不統一,因此失掉了多次取勝的機會。據(隋書-庶人諒傳)中記載,楊諒「不能專定,乃二策兼用。」意思是說,當將領們對作戰計劃意見不同時,他不能果斷地做出統一的行動決定,致使作戰行動混亂。

楊帝命令楊素去討伐漢王。這個陰謀家,比通事猶豫不定的漢王要有膽略,做事也果斷,他命麥鐵杖為先鋒,率精兵五千,冒著大雨迅速挺進,兩軍在清源相遇,展開激戰,漢王損失一萬八千名將士之後潰敗,逃進卞州城內。楊素率大隊兵馬兵臨城下,逼迫漢王投降了。

楊帝沒殺楊諒,免除了他的職權,把他軟禁起來,不久就死了,總算有一個是自然死亡的。

和楊帝爭奪帝位的血親,終於一個接一個地被殲滅了。

楊帝即位之前是虔誠的佛教信徒。這是因為他受到父親文帝黃陶的關係,在其他方面他也有類似父親的地方。

楊帝信教的目的之一,在於以佛教的形式,擴大他在社會上及政治上的影響力。另外,從前南朝陳國的佛教盛行,隋征服陳國統一天下之後,必須保護南朝陳國的佛教,進而達到南北文化融合的目的,為此楊帝在長安還特意修建了日嚴寺。

即位當年的十一月,楊帝鑒於洛陽地理位置的重要,把這裡定為東都,作為執行國務的重要城市,與長安同屬一個等級的都市,並在當地建寺院,遷住僧侶二千人。

楊帝還盡最大努力,與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國建立友好關係。突厥從六世紀中葉開始生活在亞州北部高原地區,是強盛的土耳其三國血系的游牧民族。南北朝時代,北朝的各國都懼怕突厥的武力。用統一全國后,立刻實行了新的政策,以軍事和外交雙管齊下而制住了突厥,因為突厥分裂為東西兩半,隋一方面討伐西突厥,另一方面和東突厥友好相處,東突厥可汗啟民被隋文帝封王。

大業三年(公元六。七年),楊帝在文武官員的陪同下車五十萬大軍越過萬里長城去見啟民可汗,以向北方炫耀大隋朝的實力。歷史上把這次行動叫楊帝的「北方巡幸」。當時,楊帝作了一首有名的詩(飲馬長城窟行)。``

¥R%ot狄民趙,悠悠萬里行。

萬里何所去,橫漠築長城。¥R%``

此時此刻,楊帝不但具備皇帝的自視,而且具備詩人的感性。他目睹廣闊的原野,思緒萬千。他喜愛山清水秀的江南風景,也很中意塞北草原的風光,面對浩瀚的沙漠湧出豐富的感覺。七百年前的昔日,年僅十八的漢朝大將霍去病率大軍踏破萬里荒野討伐匈奴,今天自己又率領大軍北上,不過,這次是為促進友好而來。

揚帝詩意大發,繼續吟道:``

¥R%北河秉武節,千里卷戎旗。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趙忽……¥R%``

接下來是:``

¥R%千來萬轉動,飲馬長城宏。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岩緣驛馬上,空系烽火發。

長城俟借問,單于入朝謁。¥R%``

此刻,楊帝坐在被稱之為「觀風行台」的移動式宮殿的王位上。這是個巨大的建築物,能容納近千人,建築物底部安裝無數車輪,由一千匹高頭大馬拉著,能自由地移動。突厥人在十里之外就能看到這宏大的移動官殿,驚嚇不已。

楊帝受到突厥啟民可汗的熱烈歡迎,可汗的夫人義成公主原來是北周皇族的公主。楊帝送給突厥綢緞二十萬匹,得到皇族的接待,湯帝心情舒暢地返回都城,北方巡訪獲得圓滿成功。

但是,楊帝得意洋洋的情景終於以悲劇告終,那就是老臣高額的死亡。

楊帝即位后,他把高頎召回皇官,給了他一個虛頭銜,以表示自己比已故的父親文帝更為心胸寬宏大量,這當然只是做給人看的。高顧雖然年事已高,但耿直的性格毫無改變。他在楊帝面前,毫無顧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修築長城勞民傷財;把突厥的君主請到朝廷是弓I猿人室,這等於給侵略者指路,朝綱已亂,加之陛下揮霍無度,如此下去國家可危。」

這些話都刺到楊帝的痛處,楊帝從王座跳了起來,大聲罵道:

「殺了這個氣焰囂張的老東西,平陳之戰時就應該殺了他,誰要聽他得意洋洋的胡言亂語!」

高頎被斬,沒有留下遺言,從容地走完了人生之路,高額出生年月日不詳,大概與文帝的年紀差不多,死時可能六十多歲。之後,他的後代都被流放到邊遠地區。(隋書》中對高項的評價很高,說他是「真正的宰相」。很多人聽說他死了很悲痛,隋朝毀於民眾的造反,人人心中都想:「高宰相的預言完全應驗了,如果陛下早接受了高顧的諫言,就不會遭受厄運了。」

高領死後,幾乎就沒有再向楊帝諫言的人了,當然,楊帝還是做出了些成績,比如:在中國的經濟、文化、交通、土木技術、工藝品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發展,文化的昌盛也更勝前朝。處理國家關係上,突厥的態度變得溫和,西域各國和中國南方的交流頻繁。倭奴國也派使者來拜見精揚帝,送來的國書中的文字雖然言詞欠雅,「致日出處的天子,日沒處的天於」一言引起切帝不快,但總還是致書,使用下級對上級的說話方式,文字雖有失禮處,但這也只是說明對方是野蠻人。……揚帝命令部下詳細記錄有關倭奴國的情況,(隋書-東夷傳)中寫道:「倭奴國有阿蘇山,其石無故出火衝天……「中國大陸沒有火山,所以楊帝感覺很新鮮。

經過幾年征江之戰,留守太原的唐國公李淵得了病。

李淵字淑德,是文帝的外甥,楊帝的表兄。對這個人物,一般有兩種評價。有人說他忠厚、樸實、有人緣;另外一種評價是說他優柔寡斷,喜歡美女,是個荒瀅下流的東西。他比楊帝大四歲,七歲繼承北周唐國公的爵位。隋建立后,文帝對他像親生兒子一樣,任文武兼顧的要職。

李淵病了,揚帝知道這個消息后,勾起他一件心事。他年輕時,父親文帝喝醉了酒曾講過,他夢見有姓李的人,名子的字帶「水」旁的人要滅隋。楊帝越想越覺得淑德這傢伙的名字正對得上,於是問部下:

「李淵現在怎麼樣,他死了嗎中』

這話的本意並不是過分殘忍,而是一句關心人的話說得太粗暴,沒有盼李淵早死的意思,說完也很快把事情忘了。有人卻把這話傳給了李淵。李淵一聽,十分傷心,非常煩惱。他離開病床叫來歌妓作樂,他原來不召妓並不是討厭美女,只是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和責任,控制情慾罷了,現在則是藉這些俗世之樂來排解愁緒。

從此之後,李淵整天花天酒地過日子。次子李世民,當年十二歲,冷靜地注視著酯葉大醉的父親和美女在一起逗趣的場面,趁著美女離席時,貼近父親的耳朵小聲說:

一爹,您將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請您多加保重,不過,也只要再忍耐一時就成了。」

喝醉的李淵一聽這話,立刻驚醒過來,瞪著兒子的臉,李世民也馬上露出一個童稚的笑容,抓起桌上的干棗,吃得同項有聲,李淵口唇微動,終究沒有說出任何話。

李淵就是以後唐朝的高祖皇帝,李世民是第二代太宗皇帝。當時,李淵未必就預測到了自己的將來。但是李世民是否有所預感,則不得而知了。

大業九年(公元六一三年),當時南揚帝四十五歲。

隋朝把長安,即大興城,和建有皇宮,具備首都功能的洛陽城,按其地理位置,定長安為西都,定洛陽為東都,實行雙都制。後來的唐朝也沿用這種雙都制。

新年時,文武官員都來給楊帝拜年,偉大的皇帝這次似乎心情特別好。去年,征遼之役回來之後,楊帝下秘令給長江淮河一帶的太守,讓他們選美女進宮,沒隔多久,停停玉立,切地多姿,容貌嬌艷的美女紛紛而至,後宮猶如開滿了鮮花。

就在皇帝心情暢快,文武百官都鬆了一口氣的當兒,楊帝卻猶如晴天霹靂一般,丟下一句敕令:

「再次出師高麗,準備第二次征遼。」

去年秋,楊帝聽到宇文述敗戰的消息后,出乎意外地,居然二話不說就撤兵了,原來他根本打算在今年再出征一次,果然標帝還是不服輸。敕令猶如旱天暴雷,大臣們聽后啞口無言,面面相覷。上次的征遼一百三十多萬的將士遠離故鄉,戰死了三十多萬人,卻未達到征服高麗的目的,造成民眾疲憊、經濟衰退、治安惡化、民不聊生,本該談到了加強治理內政,發展生產的時候了,卻偏偏在這個時候,又要去打仗。

在沉默氣氛中,一位年邁的老臣起身說話。他是在上次征遼戰役中擔當殿軍重任的薛世雄,他不是以將軍的身份發言,而是以正議大夫的身份簡簡單單說了幾句。

「抓只小老鼠,不必用大的弓箭,殺雞何需用牛刀,請陛下斟酌。」

文武百官一聽,呼吸都要停了,因為以楊帝的個性而言,萬一惹怒了他,薛老將的人頭就要落地了。不過,這次楊帝沒有跳起來大吼,而只是淡淡地說:

「朕的個性、不喜歡人上諫多口。一

文武百官這時都想要糟,因為楊帝等於又是在玩「我討厭聽人說教!」這一套了,大家都想起老宰相高頎的前例,薛世雄也是心裡七上八下,準備「從容赴義」了。可是,似乎是由於在下一次征遼之役還有用得到他的地方,湯帝放了他一馬。

薛世雄無可奈何地被授予右侯衛將軍待命出征。被貶去官職的字文述再次被封為許國公從軍。折衝郎將沈光,將率領稱作「驍果」的志願兵精銳部隊出陣,花木蘭、賀廷玉跟隨他一起出戰。

正當數十萬大軍準備在三月進行第二次征遼時候,發生了意外的事件,而使遠征高麗的計劃告終。

大臣楊素的遺子,被稱作「項羽再世」的猛將楊玄感發動兵變,「楊玄感之亂」震撼了隋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翔萬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風翔萬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隋朝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