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人,阿拉伯人

伊拉克人,阿拉伯人

海灣戰爭爆發之後,當第一聲爆炸在巴格達響起,我正在約旦和伊拉克的邊境守候。就在那天,我們成為第一家採訪到第一批從巴格達撤出的難民的媒體。不過,所有的難民都不是伊拉克人,有約旦人、蘇丹人、索馬利亞人,就是沒有伊拉克人。

一開始大家都沒有留意。這些來自第三國的難民,紛紛入住由國際紅十字會和約旦紅心月會設立在約旦邊境的難民營裡面,但是另外一個由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設立在約旦邊境

的難民營,戰爭打響之後,一直都沒有人入住。也就是說,戰爭爆發之後,沒有一個伊拉克難民在這裡出現。

大家開始琢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報道說,伊拉克方面不允許民眾離開伊拉克,但是我們採訪了從伊拉克方面撤出來的難民,也採訪了在約伊邊境的約旦移民局官員,他們說,是因為約旦方面,根本不允許伊拉克人入境,除非他們有到第三國的簽證,或者是有在約旦的長期居留證。約旦一方面配合聯合國在邊境興建難民營,但是另一方面卻又不讓伊拉克的難民通過邊境。這樣的做法,就連幫我們開車的約旦司機,都看不過眼。他說,現在約旦的司機都不敢到伊拉克去,因為政府的做法,讓伊拉克人相當地敵視他們。

除了不讓難民通過邊境,戰爭爆發伊始,約旦政府也控制國內的反戰示威。這引起了約旦的大學生,還有伊斯蘭信徒的不滿。在那些伊斯蘭信徒居住的地方,很多人掛起了黑旗,表示對政府,對阿卜杜拉國王的不滿。

第一次從巴格達撤出后,我們又來到了安曼,等候再次進入的機會。這個時候,我發現,約旦政府的口徑已經有所改變。國王阿卜杜拉多次公開表示,希望美國對伊拉克的轟炸馬上停止,而在安曼,民眾的上街示威也沒有了限制。只是,在邊境專門收容伊拉克難民的難民營,依然沒有一個伊拉克人。

約旦這樣的做法,其實有它的難處。在上一次海灣戰爭期間,有差不多一百五十萬名伊拉克難民湧入,然後,其中的大部分就留在了約旦。在安曼,要找這些伊拉克非法移民非常容易,他們沒有護照,沒有身份,很多人就這樣艱難地活著。

我們司機的鄰居就是一個伊拉克非法移民家庭。當年,這家人從巴格達逃出來,然後在安曼安頓了下來。幾年後,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病死;一個女兒遠嫁到美國,從此和家裡人斷了來往;母親和一個十歲的孩子,靠偷渡到德國的大兒子偶爾寄來的一些錢勉強度日。但是不久前,她的兒子被發現了非法移民的身份,被投入了監獄,於是母子兩人沒有了生活來源,很多時候,就靠左鄰右舍的接濟。雖然能夠勉強填飽肚子,每月一百美元的房租卻拖欠了好幾個月,因此母子兩人正面臨被房東驅逐的命運。我問這個母親為什麼不回巴格達,她說雖然她還有個姊姊在巴格達,但是當年他們逃離的時候,把什麼都變賣了,她不知道回去還有沒有落腳的地方,而且她沒有護照,重新申請一本需要一百美元,對於她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些伊拉克難民,對於約旦政府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包袱。這一次,他們很擔心再次出現難民潮,因此採取了嚴格的控制。不少伊拉克難民不能夠進入約旦,但是又不願意回自己的家,於是就在約旦和伊拉克兩個邊境檢查站當中大約一公里的空地上搭起了帳篷。我記得,我第一次進入巴格達的時候,只有一兩個帳篷;而當我第二次進入時,已經有幾十個了。和約旦這個鄰國相比,敘利亞要仗義得多。不少非政府慈善團體看到了約旦的情景之後,紛紛把收容難民的指望放到了敘利亞。戰爭一開始,敘利亞是最支持伊拉克的國家,每天都有大批的敘利亞人進入伊拉克,要求加入軍隊,一起抵抗美軍。他們相信,在伊拉克之後,他們就是美國的第二個打擊目標。我第一次進入巴格達,在邊境小鎮醫院裡面看到,那些被美軍炸傷炸死的平民,全部都是敘利亞人。

我第一次撤離巴格達,就是撤到了敘利亞。在首都大馬士革,非常有意思的是,伊拉克駐敘利亞大使館就在美國駐敘利亞大使館的旁邊。白天,美國使館門口是憤怒的敘利亞人高叫反美示威,而到了夜裡,就會有大批的敘利亞人在伊拉克使館門口排隊,要求拿簽證到巴格達聲援他們的伊拉克兄弟。

敘利亞不斷地被美國警告,指責他們接收薩達姆的親信和手下成員。在美國的壓力下,敘利亞關閉了和伊拉克接壤的邊境。當我第二次離開巴格達,驅車十多個小時來到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邊境,伊拉克邊境只有幾個美軍把守,他們說,希望你好運,因為不知道敘利亞那邊是不是可以放行。

其實在第二次進入巴格達之前,我已經在北京拿到了敘利亞的簽證。本來以為準備工作做得很足,但是結果卻是,即使有簽證,邊境官員也不讓我們過境。他們說,除了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別的誰也不行,有簽證也沒有用。

爭取了半天還是不行,我們只能掉轉車頭,再向約旦邊境出發。看到我們要走約旦邊境,我們的司機在靠近邊境的地方停下車,把車上一桶桶的汽油放在沙漠上。他說約旦的海關會沒收他們的汽油,而且他討厭約旦,因為他們對伊拉克人非常差勁。事實也是,我們過關,司機要準備一大沓的錢來打點海關人員,不然的話,除了要排很長時間的隊等候檢查,還要把每一樣東西打開檢查,在我們之前,一個同行就用了差不多三個小時來過關。

曾經表示會把伊拉克當成兄弟的這些國家,最終還是紛紛選擇沉默。有的時候我想,為什麼一個小小的以色列就可以把差不多整個阿拉伯世界打垮,除了美國的全力支持外,還有部分原因可能就是阿拉伯世界的那種不團結,那種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不過,阿拉伯人對於金錢的概念還是非常強烈。在約旦,你會感受到,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行業都在儘力索取這場戰爭帶來的好處,在巴格達也是這樣,戰爭成為一些人發財的機會。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這場戰爭會打得如此讓人看不懂?是看不懂,因為沒有激烈的抵抗。巴格達的一切發生得太突然。曾經堅持要捍衛國家的人,很多都沒有了聲音。我想不是戰爭讓人看不懂,是這裡的人有點讓人看不懂。

對於阿拉伯人,我倒沒什麼成見,只是為伊拉克感到難過。看著伊拉克被英美狂轟亂炸,那些阿拉伯兄弟們出於多方面原因,誰也沒有真正伸出手來,反而隔岸觀火的意味更多一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已出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我已出發
上一章下一章

伊拉克人,阿拉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