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崇禎十二年的春天,崇禎的心情是特別陰鬱的。西苑中依然像往年一樣冰雪融化,柳綠桃紅,春水和天光爭藍,燕子和黃鶯齊來,可是崇禎卻沒有心情來玩。由於他不來,皇后和妃嬪們自然都不來了。農民戰爭正在醞釀著新的高潮,紫禁城中又一年失去了春天。

三月上旬,清兵毫無阻攔地退出長城。每次清兵入塞,所到之處,城鄉殘破,人口銳減,生產不易恢復。這次入犯,時間在半年以上,攻破了畿輔和山東七十多個州、縣,大肆燒殺,劫掠,擄走了五十多萬丁壯人口,並且攻破山東省會濟南,擄走了分封在濟南的魯王及其全家。崇禎很明白,畿輔和山東一帶是國家的根本重地,經過這次戰爭,沒有十年以上的太平日子不能夠恢復元氣。可是,議和不成,滿洲決不會叫你休養生息。這次滿洲兵入塞距上次入塞僅隔兩年。誰曉得他們什麼時候還會再來?邊軍不管用,武將怕死,他們什麼時候想來就來!

但是比較起來,最使他日夜憂心的還是張獻忠和李自成的問題。他不知道谷城的局面能夠拖延多久,深怕一旦谷城有變,湖廣和河南震動,中原大局又難得收拾了。對於李自成的依然活著,他非常恨孫傳庭的不中用,認為他是「虛飾戰功,縱虎貽患」。倘若再過不久李自成的羽毛豐滿,如何是好?

自從三月中旬奉先別殿①懸挂了母親遺容,崇禎每當心中有說不出的空虛、絕望和憤懣,無處排遣,便對著母親遺容,默默流淚。其實,他對於母親是什麼樣子,一點兒也不記得。他的母親姓劉,十六歲被選進宮來,做了太子朱常洛的淑女。淑女在太子的成群侍妾中地位很低,所以她沒有引起太子的注意。在宮中鬱郁地過了兩三年,忽然有一天被太子看上了,叫太監用牙牌把她召到興龍宮住了一晚,後來生下一個兒子,就是現在的崇禎皇帝。從那次接近太子之後,她幾乎被太子忘記了。生下兒子,她的不幸的地位仍然沒有多大改變,只好在冷宮中長齋念佛,消磨歲月。等到崇禎五歲時候,大概她不小心對太子流露出不滿情緒,惹動太子大怒,命她自盡。當時太子朱常洛很不得父親萬曆皇帝的寵愛,常常有被廢掉的危險,所以他嚴禁東宮的人們將這件事傳揚出去。其實,就是在東宮也只有極少數的人知道劉淑女是怎樣死的。

①奉先別殿--奉先殿的配殿。奉先殿即明朝皇帝的家廟:在紫禁城外的叫做太廟,即今勞動人民文化宮所在地;在紫禁城內的叫做奉先殿。崇禎的生母姓劉,生前地位很低,是太子宮中的一個「淑女」,所以她的神主只能供在奉先別殿。

農民革命戰爭的打擊使他的精神中不斷增加悲觀和痛苦,而這種沒法對朝臣們傾吐的心情和一種孤獨之感,一齊轉化為對母親的孝思,或者換句話說,通過對母親的孝思排遣他的不能告人的悲觀和孤獨的心情。崇禎八年春天,農民軍焚燒鳳陽皇陵以後,他在宮中大哭幾次,內心的痛苦更深,就叫一位擅長畫像的翰林院待詔每日到他外祖母家去沐手焚香,為他的亡母畫像。費了兩年多的時間,多次易稿,直到去年冬天清兵逼近北京的時候才描繪成功。

在描繪太后遺容的過程中很少有確實依據。因為她自從選入宮中以後就沒有再同娘家人見過面,如今隔了二十多年,連崇禎的外祖母(如今被封為流國大夫人)也記不清她的模樣。宮中有一個傅懿妃,和崇禎的母親同為太子朱常洛的淑女。她說她住的宮同崇禎母親住的宮相鄰,相見的次數較多,還彷彿記得一些。她在幾千個宮女中指點這個人的鼻子有點像,那個人的眼睛有點像,又另外一個人的下巴有點像……司禮監把被挑出來的眾多宮女陸續送到流國府,再由瀛國太夫人參加意見,指示畫師,揣摹著畫,畫畫改改。

奉迎太后遺容入宮要舉行重大典禮,所以一直等到清兵退走以後,才由禮部擬具儀注,由欽天監擇定吉日,用皇太后的鑾駕和儀仗把黃綾裝婊的畫像從正陽門送進宮來。禮部尚書率領文武百官都在大明門外跪接。崇禎率領太子和兩個較大的皇子在午門外跪接。皇後周氏率領公主和妃嬪們在皇極門外跪接。由於崇禎的母親在生前並未封后,所以不能把她的畫像送進奉先殿正殿,而只能懸在配殿。行過祭禮,崇禎把一些曾在父親宮中生活過的老宮女叫來看,問她們像不像太后真容。她們當著他的面異口同聲地回奏說十分相像,但在背後,有的說有點兒像,有的說完全不像。後來崇禎因想著他母親在死前兩年中長齋念佛,又命畫師另畫一幅遺容,具天人之姿,戴毗盧帽,穿紅錦袈裟,坐蓮花寶座。通過別人的畫筆,將他的母親更加美化和神聖化了。

當時的眾多文武朝臣,對於崇禎性格的幾個方面如剛愎、猜疑等都很熟悉。不管朝臣對他的性格中幾種表現都有意見,甚至在他死後作為他導致亡國的重要因素,但是共同肯定的一點是認為他秉性剛毅,所以南明朝廷曾給他上一個謚叫做毅宗。反動封建士大夫眼中的所謂剛毅,就是指他在農民革命戰爭的衝擊下始終頑強地拚死掙扎,決不後退,直到國亡家破,自盡煤山。在當時朝臣們很少知道他在農民革命戰爭的打擊下精神上多麼悲觀和軟弱。在崇禎十五年以前,這悲觀和軟弱的一面只在深宮中秘密流露,特別是在奉先偏殿懸挂的母親畫像前流淚較為經常。一到上朝時候,他就變成一個十分專斷、威嚴、不可觸犯的君主,使許多朝臣在上朝時兩腿打戰。

三月下旬的一天,他從奉先偏殿回到乾清宮,眼睛仍然紅潤,心情略覺安靜,坐在御案前省閱文書。先看了洪承疇請求陛辭的奏疏,又看了孫傳庭請求召對的奏疏,他隨即傳諭明天上午在平台同時召見他們。剛才在奉先偏殿中他顯得十分軟弱,現在忽然滿臉都是殺氣。

洪承疇已經改任薊、遼總督,專負責對滿軍事。崇禎和滿朝文武都認為他是一位資歷深、威望高、可以擔負遼東重任的統帥人才,對他寄予很大期望。洪承疇明知道困難重重,但是他深感皇帝知遇之恩,決心到關外整頓軍務,替皇上稍解東顧之憂。

等洪承疇和孫傳庭行過常朝禮,崇禎向洪承疇問了幾句話,無非是關於起程時間和一切準備如何等等,至於今後用兵方略,在不久前兩次召對時已經談過,用不著今天再問。他又向洪承疇勉勵幾句,期望他早奏捷音。叫洪承疇起來后,崇禎收斂了臉上的溫和神色,冷冷地小聲叫:

「孫傳庭!」

「微臣在!」孫傳庭跪在地上不敢仰視,恭候皇上問話。

有片刻工夫,崇禎望著他並不問話。這種異乎尋常的沉默使他的心中忐忑不安。去年冬天,他同洪承疇率師勤王,來到北京近郊。那時盧象升已經戰死,朝廷升他為總督,掛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銜,代象升總督諸路援軍,並賜尚方劍。可是他同楊嗣昌的關係沒有搞好,又得罪了高起潛,被皇帝降旨切責。崇禎叫洪承疇進京陛見,並使大臣郊勞①,卻不許他進京陛見。清兵退出以後,崇禎採納了楊嗣昌的建議,任洪承疇為薊、遼總督,把陝西勤王軍全部交洪承疇率領去防備滿洲。孫傳庭非常反對把陝西勤王軍全部留下,上疏力爭,說這一部分陝西兵決不可留,倘若留下,陝西的「賊寇」就會重新滋蔓,結果無益於薊、遼邊防,只是替陝西的「賊寇」清除了官軍。他還說:「且秦兵之妻孥蓄積皆在秦,久留於邊,非嘩則逃,將不為吾用而為賊用,是又驅兵從賊也,」孫傳庭的反對留陝西勤王兵防守薊、遼,原來也有一部分私心,他認為洪承疇既然改任為薊、遼總督,陝西、三邊總督的遺缺,朝廷一定會叫他升補。他要求把陝西勤工兵放回陝西,固然是為今後的「剿賊」軍事著想,也是為他自己著想。沒有這些軍隊,他將來回陝西,手中就沒有猴子牽了。崇禎目前急於要穩定關外局勢,決意將這一部分人馬交給洪承疇,所以對於孫傳庭的意見置之不理。

①郊勞--古代大將或統帥凱旋迴朝或勤王來京,皇帝親自或派大臣出郊慰勞,叫做郊勞,為很大的恩寵。

孫傳庭是個非常驕傲自負的人,一向對楊嗣昌代皇帝籌劃的用兵方略很瞧不起。由於他沒有能夠像洪承疇那樣受到郊勞和召見,對楊嗣昌更加不滿,決心同楊嗣昌斗一下,所以在清兵退走之前他就上疏說:「年來疆事決裂,多由計畫差謬。待戰事告竣,懇皇上一賜陛見,面陳大計。」經過力爭陝兵回陝的鬥爭失敗,他渴望陛見的心情更加迫切。如今果然蒙召對了,但皇上叫他的口氣是那麼嚴厲,是不是會允許他把許多有關國家大計的話痛快奏陳呢?他俯首屏息,誠惶誠恐,一面靜候皇上問話,一面向象牙朝笏上偷眼瞧看那上邊用工整的小楷寫著他要面奏的方略要點。

向孫傳庭打量了片刻之後,崇禎怒容滿面,用威嚴的聲音說:「孫傳庭,朕前者命你巡撫陝西,協助洪承疇剿辦流賊,三年來雖然不無微勞,但巨賊李自成及劉宗敏等並未拿獲,遺患無窮。去冬潼關南原之戰,汝連疏告捷,均言闖逆全軍覆滅,屍積如山。欺飾戰績,殊屬可恨!朕今問汝:闖逆現在何處?」

皇上的震怒和責問,孫傳庭完全沒有料到,簡直像冷不防當頭頂挨一悶棍。儘管他的性格十分倔強,也不由得轟然出了一身冷汗,臉色灰白,四肢微微戰慄。他鼓著勇氣回答說:

「微臣前奏闖賊全軍覆滅,確系實情,不敢有絲毫欺飾,有總督臣洪承疇可證。」

「強辯!」崇禎把御案一拍,又問:「你不惟沒有將闖賊拿獲,連其重要黨羽如劉宗敏,田見秀、高一動、李過等均一併漏網。汝奏疏中所謂『逆賊全軍覆滅,非俘即亡』,不是欺飾是什麼?」

孫傳庭竭力保持鎮定,回答說:「微臣在君父之前,何敢強辯。去冬十月,臣與督臣親赴潼關,麾兵圍剿,設三伏以待賊。經一日一夜奮戰,確實將逆賊全軍擊潰,死傷遍野,遺棄甲仗如山。闖賊及其重要黨羽雖未就擒,但想來多半死於亂軍之中。后因臣星夜率師勤王,不暇找獲巨賊死屍,獻首闕下,上慰君父之憂,下釋京師臣民之疑,實為一大恨事。」

「你知不知道逆賊渠魁均已漏網?」

「臣率兵到了山西以後,聞有零星余賊逃入商洛山中。為著斬草除根,免遺後患,臣當即一面奏聞陛下,一面派副將賀人龍帶兵折回潼關,向商洛山中認真搜剿。至於說渠賊均己漏網,臣實不知。」

「哼哼,你還在做夢!」崇禎從御案上拿起來幾份奏疏和塘報,扔給孫傳庭,憤憤地說:「你看看,這就是你潼關大捷的結果!」

聽說李自成等確已「漏網」,又看見皇上扔下幾份文書,孫傳庭又一陣心驚膽戰。他手指戰慄地撿起文書,捧在手中,匆匆地瀏覽一下「引黃」,心中完全明白。他把一疊文書恭敬地遞給立在一旁的太監,然後向皇上叩頭說:

「臣自勤王以來,雖然日夜奔波於畿輔與山東各地,無暇多探聽余賊情況,但有的塘報,臣亦見到。以愚臣看來,倘若逆闖確實漏網,可憂者不在崤函山中,而在商洛山中。那一股進擾潼關與焚燒靈寶城關的殘寇只是假借闖賊旗號,決非闖賊本人。倘若官軍舍商洛而不顧,厚集兵力於崤函山中,恐怕上當不淺。」

「你怎麼知道在崤函山中的不是闖賊本人?」

「闖賊倘若未死,定必潛伏起來,待機而動,決不會於殘敗之餘,養息尚且不暇,而膽敢打出逆賊大旗,故意惹動官軍追剿。」

「可是別的殘餘為什麼要打出逆賊旗號,惹動官軍追剿?」

「臣近來遠離剿賊軍中,不敢妄加推斷。但臣與逆賊周旋三年,深知逆賊狡計甚多,常常以虛為實,以實為虛。揆情奪理,在崤函山中打著闖賊旗號者決非闖賊本人。」

「胡說!這股逆賊神出鬼沒,連挫官軍。看其用兵詭詐情形,必為闖賊本人無疑,且有人親眼看見闖賊藍衣氈帽,騎烏駁馬立於大旗之下,更有何疑?」

「雖然如此,愚臣仍不敢信其為真。」

「地方奏報,證據確鑿,汝說不可憑信,豈非當面欺哄君父,希圖逃避罪責?」

「臣束髮受書,即以身許國。崇禎九年,蒙陛下付微臣以剿賊重任,臣無時不思竭盡犬馬之力,以報聖上知遇之恩,何敢面欺君父?」

「汝身負剿賊重任,竟使全數渠賊漏網,尚不認罪,一味狡辯,實在可惡。汝既知報朕知遇之恩,何不將逆賊拿獲。而遺君父西顧之憂?」

「倘非連奉詔書,星夜勤王,臣定然四處搜索,不使一賊漏網。」

「胡說!替我拿下!」

登時有兩個錦衣力士①把孫傳庭從地上拖起,褫去衣冠,推了出去。洪承疇趕快跪下,連連叩頭說:

①錦衣力士--錦衣衛的一種下級武官,皇帝上朝和出宮時隨駕侍衛。替皇帝打旗的也是他們。

「陛下!孫傳庭雖然有罪,懇陛下念他數年剿賊,不無微勞。雖奏報有欺飾之處,但闖逆在潼關全股瓦解,亦系的情①,並無虛誇,懇陛下……」

①的情--確實情況。

崇禎不等他把話說完,冷笑一下,說:「卿不用替他求情。卿身任總督,親臨潼關督戰,竟使元兇漏網,論法也不能辭其責。但朕念你功大過小,不予深究,反將東邊重任交卿去辦。望卿今後實心任事,不要像孫傳庭一樣,辜負朕之厚望。」

洪承疇又叩頭說:「微臣受命剿賊,未能剷除逆氛,克竟全功,致闖賊目前死灰復燃,實在罪該萬死。皇上不惟免予重譴,又使臣督師薊、遼,拱衛神京。如此天恩高厚,使微臣常為之感激涕零。微臣敢不粉身碎骨,以報陛下!然目前正當國家用人之際,孫傳庭素嫻韜略,亦習戰陣,於疆吏中尚屬有用之材。伏乞聖上息雷霆之怒,施雨露之恩,暫緩嚴罰,使其戴罪圖功,不惟孫傳庭將畏威懷德,力贖前愆,即三軍將士亦必聞而感奮。」說畢,叩頭不止,幾乎叩出血來。

崇禎雖然很氣孫傳庭沒有將李自成等擒斬,但也知道他是個有用之材,聽了洪承疇的話,他沉默片刻,說道:

「好吧,姑准卿奏,饒了他這一次。起去吧。」等洪承疇謝恩起去,崇禎向旁瞟一眼,吩咐說:「叫孫傳庭回來!」

過了片刻,孫傳庭又穿好衣冠,被太監帶了進來,重新在離開御案大約一丈遠的方磚地上跪下,身子俯得很低。崇禎望著他說:

「孫傳庭,朕姑念你平日尚肯實心任事,饒你這次作戰不力之罪,仍著你總督河北、山東軍務,以觀後效。」

孫傳庭叩頭謝恩,仍然伏地不起。

「下去吧。」崇禎輕聲說。

孫傳庭又叩了頭,爬起來低著頭退了出去。儘管他的身體十分結實,年紀只有四十七歲,但當他步下丹墀時,卻像老人一樣,腳步不穩,幾乎跌了一跤。

洪承疇又回答了皇帝幾句問話,叩頭退出。他是一個深通世故的老官僚,心中清楚,今日皇上之所以對孫傳庭如此嚴責,一部分是孫傳庭自己招的,一部分也是故意借他陛辭的時候,來個殺雞嚇猴,讓他看點顏色。因此他本來還想對皇上提出一點小小的懇求,也不敢說出口來。他剛出皇極門,一個太監從裡邊追出,口傳聖旨說皇上明日正午在平台賜宴,並諭文武百官於明日下午在朝陽門外為他餞行。他跪地聽旨,叩頭謝恩,山呼萬歲,但是在他感激皇恩浩蕩之餘,心中反覺惴惴不安,彷彿預感到什麼不幸在等待著他。他深知皇上恩威莫測,倘若他此去防備滿洲無功,只能為皇上盡節,死在遼東,別想再回朝廷。而權衡一切,此去成功的希望實在微乎其微。

孫傳庭回到公館,覺得耳朵里嗡嗡響著,家人同他說話他也聽不清楚。他不吃午飯,不許別人打攪他,獨坐書房發悶,看看昨夜在朝笏上寫的那些小字,嘆了口氣。

由於精神上受的打擊太大,孫傳庭回到保定駐節地,耳朵竟然聾了,請求辭官回籍。崇禎不信,命保定巡撫楊一俊就近察看真偽,據實奏聞。楊一俊回奏說孫傳庭的耳聾是真。崇禎大怒,說他們朋比為好,派錦衣旗校將他們一起逮捕進京,下到獄中。滿朝人都知道孫傳庭因耳聾下獄冤枉,卻無人敢替他上疏申救。

到了四月中旬以後,朝廷得到確實消息,知道李自成從潼關南原突圍后就潛伏在商洛叢山中,在豫西活動的只是高桂英和劉芳亮一支人馬。雖然事實證明了孫傳庭的推測是對的,但崇禎並不釋放他,因為一則崇禎是個剛愎成性、從不承認錯誤的人,二則他很恨孫傳庭不曾將李自成和所有重要的農民軍領袖捕獲或陣斬。自從知道了李自成在商洛山中的活動情況以後,他對國事更加憂愁,常常夜不成寐,脾氣也變得更加暴躁。

五月下旬,又是崇禎的一個不眠之夜。

已經二更過後了,乾清宮院中靜悄悄的,只有崇禎皇帝和值夜班的太監、宮女們還沒有睡,整個紫禁城也是靜悄悄的,只是每隔一會兒從東西長街①傳過來打更的銅鈴聲②節奏均勻,聲音柔和,一到日精門和月華門附近就格外放輕,分明是特別小心,生怕驚了「聖駕」。崇禎在乾清宮正殿的西暖閣省閱文書,時常對燈光凝神愁思,很少注意到乾清宮院外的斷續鈴聲。一個宮女輕腳輕手地走到他的身旁,跪下說道:

①東西長街--在紫禁城中有幾條南北長巷,緊挨乾清宮東邊的長巷叫東一長街,再東邊的叫東二長街;緊挨乾清宮西邊的長巷叫西一長街,再西邊的叫西二長街。

②銅鈴聲--明代皇城和紫禁城內打更搖銅鈴,到清代改為敲梆子。

「啟奏皇爺,夜深啦,請聖駕安歇吧。」

崇禎好像沒聽見,繼續省閱文書。過了一陣,跪在地上的宮女又說了一遍。他仍然沒有抬頭,一邊拿著硃筆在一封奏疏上批旨,一邊小聲說:「知道了。」他在奏疏上的批語也是這同樣的三個字,好像他不是在回答宮女,而是在無意中念出來他的批語。宮女不敢再打擾他,從地上站起來,悄悄地退了出去。又過了一陣,甜食房的太監送來了一碗燕窩湯,由宮女捧到他的面前。他打個哈欠,揉揉眼睛,把燕窩湯吃下去,隨即離開御案,走出了乾清宮大殿。但是他沒有馬上去睡,在丹墀上漫步片刻,然後抬頭仰視天象。天上一片蔚藍,下弦月移近正南,星光燦爛,並無纖雲,他讀過靈台①藏的秘抄本《觀象玩占》和《流星撮要》等書,還看過刻本《天官星曆》,所以能認出不少星星。他先找到紫微垣十五星,隨後找到代表帝座的紫微星。大概是由於心理作用,他覺得紫微星有些發暗,而天一星的茫角很大,閃閃動搖。據那些關於占星術的書上說,這是天下兵亂的徵象。看過星星,他的心頭更加沉重,深深地嘆一口氣。幾個宮女和太監垂手恭立近處,互相交換眼色,卻沒人敢去勸他就寢。

①靈台--紫禁城中的一個迷信機構,有幾十個太監,日夜輪流觀看星象和雲氣變異,據實呈報司禮監掌印太監,上奏皇帝。

他緩步走下丹陛,在院中吸了幾口新鮮空氣,一直走到乾清門,正在這時恰好一個刻漏房的太監抱著時辰牌走了進來。儘管從萬曆未年以來,宮中打更和報時都依靠從西

洋傳進來的自鳴鐘,但是文華殿後邊的刻漏房依然照舊工作。每交一個時辰,值班太監抱著一尺多長、四寸多寬的青地金字時辰牌送進乾清門,換下一個時辰牌帶迴文華殿,凡路上遇到的行人都得側立讓路,坐著的都得起立。崇禎正要轉身往回走,忽然看見抱時辰牌的太監來到,便停住腳步問道:

「什麼時辰了?」

抱時辰牌的太監躬身回奏:「已經交子時了,皇爺。」

崇禎因為再有兩個多時辰就得上早朝,早朝後還得帶著皇后和田、袁二妃去南宮燒香,便決意趕快就寢。他走到乾清宮大殿背後披檐下的養德齋,在宮女們的服侍下脫了衣服,上了御榻。可是過了一陣,他忽然想到還有許多重要的文書沒有看,便重新披衣下床,吩咐一個宮女去把沒有看過的一疊文書都拿到養德齋來。當重新開始省閱文書時,他叫服侍他的宮女和太監都去休息。值班的宮女們都退到對面的思政軒中坐地休息,不敢遠離;太監們只留下兩個人,其餘都回到乾清門左右的值房去了。留下的這兩個太監在養德齋的外問地上鋪了兩條厚褥子,上放貂囊,和衣睡在裡邊。

正看文書,他不由得又想到陝西方面。上月下旬,他連接陝西疆吏奏報,說是從去年冬天以來,李自成就在商洛山中收集殘部,招兵買馬,打造武器,積草屯糧,準備大舉;並且賑濟饑民,籠絡民心,從事屯墾,似有長期據守商洛山中模樣。他非常恨陝西地方文武大員的糊塗無用,竟敢長期不明「賊情」,養虎遺患,他已經把新任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和巡撫丁啟睿嚴旨切責,命他們迅速調兵進剿。目前他們進剿的情形如何?能不能趁李自成羽毛未豐,一舉將他撲滅?……

崇禎想一陣,批閱一陣文書,眼睛漸漸地朦芣起來。他在夢中看見鄭崇儉來的奏捷文書,心中十分高興;又看見熊文燦的一封奏疏,是關於張獻忠的,但奇怪,他總是看不明白。他把這封奏疏扔到案上,生氣地說:

「糊塗,張獻忠是不是真心受撫?」

窗上已經現出微弱的青色曙光。從紫禁城外傳過來隱約的斷續雞啼,御案上的宣德小香爐已經熄滅。一座製作精巧的西洋自鳴鐘放在緊靠御榻的雕花嵌螺紅木茶几上,正在滴答滴答地走著,突然,一個鍍金小人兒用小錘在一個小吊鐘上連續地敲了幾下。幾乎就在鐘響的同時,從玄武門①上傳過來緩緩的更點聲:先是報更的鼓聲四下,跟著是報點的銅雲板敲了三下,聲音清遠而略帶蒼涼。

①玄武門--紫禁城的北門在明代叫做玄武門,義取玄武星是北方星宿。清代因避康熙帝諱(名玄燁),改稱神武門。

一個太監乍然驚醒,趕快從貂囊中爬出來,躡腳躡手地去把珠簾揭開一點兒,向裡邊悄悄窺探,看見皇上俯在御案上輕輕打鼾,手中的象管硃筆落在一封文書上。他小心地把硃筆拾起來放在珊瑚筆架上,小聲細氣地叫道:

「皇爺,請到御榻上休息!」

崇禎睜開眼睛。銅雲板的餘音若有若無,似乎在窗紗上輕輕震顫。他望望西洋自鳴鐘,看見快到他平日起床拜大的時候,便吩咐傳都人侍候梳洗。太監又躬身奏道:

「皇爺,你又是通宵未眠,還是請聖駕到御榻上稍躺片刻吧!萬歲為國事這樣焦勞,常常廢寢忘餐,聖體如何能支持得了?請到御榻上休息會兒吧!」

「不要啰唆,快傳部人們侍候梳洗!」

一聲傳呼,那些專門服侍皇上梳洗穿戴,以及待候早朝的宮女和太監都進來了。有一個專門在早晨替皇上梳頭的宮女,在乾清宮中俗稱管家婆①的,捧著一個剔紅堆漆圓盒,裡邊放著銅鏡、蓖子和象牙梳子等物,第一個躬身走進了養德齋來。

①管家婆--明代每一后妃宮中宮女眾多,其中有一個宮女掌管請事,好像眾宮女的頭兒,俗稱管家婆。

梳洗罷,穿戴整齊,崇禎按照每日慣例到乾清宮大殿的前邊拜天,然後,傳免了皇后、妃嬪、太子和皇女們的請安,匆匆地吃了尚膳監送來的素點,便乘輦前去上朝,正式開始了他這一天的忙碌而煩惱的皇帝生活。

每次上朝,總是聽到一些不順心的和難以解決的問題,使他退朝後更加煩悶。今天上朝時候,戶部臣詳細面奏各處官軍欠餉的情形很嚴重,每日催餉的文書不斷飛來,急於星火,可是國庫如洗,沒法應付。另有幾個科、道官①請求對清兵焚掠殘破的畿輔和山東各州、縣趕快賑濟,撫輯流亡,使劫餘百姓得以早安生業。但軍餉尚且沒有著落,賑濟款從何談起!不到已時,崇禎就懷著十分沉重的心情退朝。

①科、道官--六科給事中和十三道御史的統稱。都是言官。明代把全國領土劃為十三行省。十二道即十三省,沿襲唐朝舊稱。

為著今天要去南宮①燒香,他三天來就素食齋戒。現在下朝回來,一面傳旨皇后和田、袁二妃來乾清宮,一面又一次渾身沐浴。后妃們一來到,他就帶著她們乘輦出了東華門。除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和一大群太監和宮女簇擁外,沒有任何儀仗,儘可能不讓外邊的臣工知道。

①南宮--在北京城南池子一帶有一片宮殿建築,稱做南宮、南內,也叫南城。這一大片宮殿,到清代全毀了。

恰在這時,文書房太監把幾封十萬火急的文書送到養心殿內司禮監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的值房中來。掌印太監王德化不在,由幾個秉筆太監看了一下,一個個大驚失色。王承恩在這幾位輪值的秉筆太監中名次最前,就由他拿著這幾封火急文書追出東華門。

近幾年,崇禎身上的變化實在很大。在他即位后最初幾年,國家雖有內亂和外患,但大局尚未糜爛,他希望做一代「中興英主」的信心很強,銳氣很盛。那時他對於日蝕、星變、怪風、霍雨等等自然界不正常現象雖然也心中戒懼,卻不像近幾年來這樣害怕。八九年前,有一個朝臣因旱澇成災,上疏言事,批評朝政,措詞過於激切。他很惱火,在上朝

時訓斥說:「堯有九年之澇,湯有七年之旱,並不聞堯與湯有何失德!」但是近幾年,任何不正常的自然現象他都認為是五行災異,也就是上天給他的警告和國家的不祥之兆,膽戰心驚,仿徨不寐。在即位之初,他並不很迷信佛、道兩教,倒是受了當時禮部尚書徐光啟①的影響,和天主教有些接近。近兩三年來,他對於佛、道、鬼、神越來越迷信了。

①徐光啟--上海徐匯人,生於明嘉靖四十二年,死於崇禎六年(1562~1633)。他是我國最早的天主教徒,最早接受西洋科學的學者,精通數學、曆法、測量、水利、農業、火器(早期槍炮)製造等方面的學問,是我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崇禎五年曾做到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內閣輔臣。

還有二月初五,清兵正在山東時候,北京城發生了一次地震。雖然地震是常見的自然現象,明朝在北京地區已經發生過多次地震,毫不足奇。永樂年間是明朝國力鼎盛時期,短短的十八年中,南京震了六次,北京震了兩次,而南京的五次地震都在永樂帝遷都之前。無奈從西漢以來,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家就將地震同人事聯繫起來,而這種迷信思想深入人心,也深入崇禎的心。崇禎認為北京是大明帝國的首都,就在皇帝的腳下,從他登極至今就發生了兩次較大地震①,可不預兆他的江山不穩么?司禮監掌印太監經常據實轉奏靈台太監觀察到的星象和雲氣變異,十之八九都是不吉利的。這樣就更增加了他的憂愁。儘管他口頭上說他是「中興英主」,心中卻漸漸明白「中興」無望,甚至常有可能亡國的預感。尤其是洪承疇和孫傳庭費儘力氣竟不能將李自成撲滅在潼關附近,國運在他的心中更加清楚。

①兩次較大地震--上一次地震發生於崇禎元年二月十日。

他愈是覺得人事努力很難指望,愈是想靠神靈保佑國運。今年春天,他瞞著朝臣,命僧道錄司①暗中挑選了幾十位佛、道兩教的名德法師在南宮建醮。他還傳旨召江西龍虎山張真人來京建醮,但因路途遙遠,尚未趕到,從三月中旬以來,他時常忙裡偷閒,帶著周后和田、袁二妃,去南宮燒香祈禱。但是這樣的事情如何能瞞住群臣?不免有一些言官上疏勸諫,請他不要迷信僧、道,做這種無益的事。他心中很痛苦,有時想著自己既是一位英明君主,自然不應該迷信僧、道、鬼、神,使得後世議論。可是他又想著國事日非,無術挽救,除非上天見憐,有什麼法兒使國家轉危為安,否極泰來?有一次他對自己說:

①僧道錄司--管理全國和尚、道士的衙門。

「唉,建醮,建醮!這些言官怎知道朕的苦心!朕非昏庸之主,只是勢不得已,向上天為民請命耳!」

後來又有一位言官上了一道奏本,措詞比較率直,說南宮靠近太廟,每日鍾、鼓、饒、鈸之聲聒耳,使祖宗為之不安。祖宗不安,何能祈福攘災?崇禎沒有生氣,提起硃筆批道:「朕之苦心,但願佛、天、祖宗知,不願人知。」過了一夜,當這個奏本要發出宮時,他重新看看御批,自覺批語不雅,不似帝王的話,便塗了去,改批「留中」二字,不再發出。

過了四月以後,他因為事忙,一直再沒有去南宮燒香。前幾天他接到山西巡撫和布政使的聯名奏疏,說山西某地天雨血①,某地發生地震,倒塌了許多房屋,壓死了不少人、畜。他非常震驚,心中說道:「前年元旦日蝕,今年京師和山西地震,又雨血,災異如此,實在可怕。」又想道,西漢哀帝時發生日蝕和地震,大臣們對策上言,說這是不尋常的災異,果然不久西漢就亡了。何況如今不僅日蝕、地震,天又雨血!想到這裡,又想想當前大局,不覺出了一身冷汗。他根據皇曆選擇了一個宜於齋戒祈攘的日子和時刻,親至南城燒香。擇定了吉日良辰,他吩咐司禮監替他準備青詞②表文,並事先傳諭在南城的僧、道們知道。

①天雨血--地上的紅色塵土被大風颳起,送到幾百里或上千里以外,隨雨降下,古人不明白其中道理,誤認為是「天雨血」,很不吉利。

②青詞--道教向玉皇焚化的表文寫在青色紙上,叫做青詞。

現在崇禎偕同周后、田妃、袁妃,分乘小輦,穿過文華殿西夾道,出了東華門,順著護城河東邊的青石御道向南走去。三個月來,北京城多風多沙,今日難得的天氣晴朗,陽光明媚。雖然今天己交五月下旬,但北京城的前半晌並不炎熱,微微的南風清爽宜人。河岸上,一長排綠柳映水,柔絲搖曳。兩隻黃鵬在柳枝間穿來穿去,發出婉轉柔和的叫聲。護城河轉彎處有一座用太湖石疊成的假山,四面槐柳簇擁,綠蔭森森。幾枝盛開的石榴花橫在太湖石上,分外鮮紅。從這裡往西去,有一條松柏夾著的石板路,通往太廟的后角門;往南,不遠處有一道紅色高圍牆,上覆黃色琉璃瓦,從紅牆中露出巍峨的宮殿和高大的古松,並傳出鍾、磐和梵唄之聲。護城河中水色湛清,微波上閃耀著金色的太陽,水底蕩漾著三四片白色雲影。崇禎已經有許多天沒有出過紫禁城,這時不由得心情一爽,眼睛里露出來一絲笑意,好像種種苦惱,都暫時從他的心上離開了。

三乘輦繼續向南行去,過了片刻,來到了南宮的正門外邊。

南宮的大部分都是英宗時代的建築物。一百七十年來不斷修繕、油漆、增建,十分美麗。南宮大門外有許多高大的白皮松,遮天蔽日。三乘黃色小輦在白皮松中間的漢白玉甬道上停住,早有一群高僧、道士和執事太監在道旁跪接。崇禎帶著皇后和兩位妃子緩步走上雕龍玉階,進了宮門,在一片松樹下盤桓一陣,然後走進南風門。這裡有許多花木,並排有三座寶殿:中間的是龍德殿,左邊的是崇仁殿,右邊的是廣智殿。他們在龍德殿休息一下,受了僧、道們的朝拜,吃了一杯茶,然後由執事僧、道和太監們在前引導,向內走去。正在這時,王承恩身穿沒有補子的青素宮紗貼里①,頭戴用馬尾編結的煙墩帽②上綴寶石、明珠,右手拿著一把專為遮太陽用的藍絹灑金大撒扇③左手袖著十萬

火急的機密文書,匆匆地從紫禁城中趕來。他必須先向印公④王德化稟明,才敢啟奏皇上。可是王德化正引著皇上和娘娘們往裡邊走,他不好貿然趕去說話。他的心中很急,鬢邊冒出豆子大的汗珠,只好在龍德殿旁徘徊,偷眼望著皇帝神色安閑地穿過飛虹牌樓,緩步踏上飛虹橋。

①貼里--太監所穿的一種有褶的長衣,夏季用紗。今天因皇帝齋戒祈禱,所以太監們只穿青素衣服。青素衣服沒有補子。

②煙墩帽--下有寬的直檐,頂略尖。

③撒扇--即摺疊扇。太監所用的大撒扇,柄有一尺多長,只用來遮太陽,不能扇風取涼。

④印公--太監們對掌印太監的尊稱。

崇禎難得今天有一點閒情逸緻,站在弓形的飛虹橋上,欣賞白玉欄杆和欄板上的精緻雕刻,還指著那些刻得栩栩如生的水族動物叫皇后欣賞。一會兒,他率領后妃們走下橋,穿過戴鰲牌樓,向左右的天光、雲影二亭望一眼,登上一座堆壘得十分玲瓏的秀麗假山。山上有一個圓殿叫做乾運殿,東邊是凌雲亭,西邊是御風亭。他在山上稍作盤桓,想著這山上的圓殿和亭子都是英宗復辟后添建的,那時雖有也先之患,經過土木之變,但國家的根子依然強固,全不似如今這樣風雨飄搖,想著這裡,不由得滿懷槍然,無心再看景緻,連乾運殿也懶得進去。

他同后妃們繞過乾運殿,下了秀麗山,來到佳麗門。全體僧道官和名德法師都在甬道的兩旁跪接。崇禎和后妃們從他們中間穿過,走進佳麗門,踏上白玉雕龍台階,迸到永明殿中坐下,眾僧躬身低頭,雙手合十,從永明殿的左邊,眾道士從右邊,分向建醮的地方走去,連一點腳步聲也不敢發出。過了片刻,從永明殿後邊傳過來鐘聲、鼓聲、磐聲、木魚聲、雲板聲、銅笛聲等等,還有和尚道士的哮經聲,組成了肅穆莊嚴的音樂合奏。王德化走到崇禎面前,躬身奏道:

「皇爺,開醮了。」

崇禎沒做聲,立刻從龍椅上站起來,懷著虔敬的心情向外走去,周后、兩位妃子、宮女們和太監們,肅靜地跟在他的背後,永明殿的背後是一個小院,一色漢白玉鋪地,有十幾株合抱的蒼松和翠柏,虯枝橫空。其中有一株古松上纏繞著凌霄,在蒼翠的松葉間點綴著鮮艷的紅花。院子中間搭著一座高大的白綢經棚,旗幡飄飄;蓮花寶座上供著檀香木雕刻的釋迦如來佛像。棚外懸一黃緞橫幅,上題:「敕建消災、弭寇、護國、佑民、普渡眾生法會」。后妃們暫留在經棚外邊,崇禎帝先進經棚,在釋迦前上了香,焚了黃表,拜了四拜,跪在黃緞拜墊上默默祈禱,求佛祖大發慈悲,幫助他消滅各地「流賊」,降罰滿洲,並且不要再降水、旱、蝗、疫諸災,保佑他的國運昌隆。當默禱結束時他覺得還不夠,又特別祝禱幾句,求佛祖感化張獻忠等洗心革面,實心投誠,並且使官軍將漏網的李自成早日擒獲,除掉朝廷後患。他求神心誠,禳災情切,雖沒出聲,卻禁不住喉嚨哽塞,熱淚滿眶。祝禱畢,他站起來退到一旁,看著皇后和妃子們依次進來禮佛。

在崇禎跪佛前虔誠祝禱當兒,王德化留在經棚外邊,恭立侍候。一個太監來到他的身邊,湊近他的耳朵小聲說。「宗主爺,王秉筆有事面稟。」他轉過頭去,看見王承恩神色不安地立在永明殿後,心中不禁一驚。他使個眼色不讓王承恩來到經棚前邊,自己趕快踮著腳尖兒走了過去,悄聲問:「什麼緊急大事?」王承恩行了禮,從袖中掏出文書遞給他,小聲說:「請宗主爺的示,這些十萬火急的文書是否現在就奏明皇上?」王德化把幾封文書匆匆一看,大驚失色。想了一下,他把文書交給王承恩,俏聲吩咐說:「拿回宮去,此刻萬不能讓萬歲知道。縱然天塌下來,也要等皇爺燒過香回到宮中,咱們再向他啟奏。」

王承恩不敢說什麼,悄悄走了。

從建有佛教法會的院落往北,繞過假山,穿過有雕欄的白玉小橋,又是一座圓殿,描金盤龍匾額上題著「環碧」二字。周圍綠水環繞,花木繁茂,蒼松數株,翠竹千竿。這是南宮最後和最幽靜的地方,再往北幾丈遠便是覆蓋著黃瓦的紅色宮牆。道壇設在環碧殿中,叫做「敕建三清普臨、降妖、伏魔、消災、洱亂醮壇」。崇禎走進環碧殿,叩拜了玉皇大帝,焚了青同,照例默禱一陣,然後退出。皇后和兩個妃於依次燒香出來。他們到永明殿中休息,吃了點心,起駕回紫禁城去。

當崇禎走進東華門時,恰有一個部僚正在會極門接本①。忽然聽見太監傳呼:「聖駕回宮!」他慌忙躲入文華門內西值房,隔著穿窗隙窺探。崇禎一掃眼瞧見了他。轉入文華殿西夾道以後,崇禎派一個小太監回來,用溫和的口氣囑咐他出去后不要亂說。這時崇禎的心境十分平靜,脾氣

變得十分好,臉上掛著若有若無的笑意。

①會極門接本--會極門即左順門。文書房太監將批過紅的奏本在此發出。內閣和各部、院等衙門派官員在此接收,叫做接本。

回到乾清宮,他剛剛換過衣服,端著茶碗喝了一口香茶,王承恩走到面前,躬身將幾份文書放在御案上,膽怯地說:

「啟奏皇爺,張獻忠又反了。」

崇禎的手猛一顫抖,茶碗落在御案上,濺濕了文書。他正要詢問詳情,不料王承恩低頭避開他的眼睛,又小聲說:

「據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飛奏,陝西的局面也變了。」

「怎麼,張獻忠入陝西了?」崇禎跳起來問。「官軍何不堵截?」

「不是,皇爺。是李自成在商洛山一帶起事了。」

崇禎兩眼發直,頹然坐進椅子里,過了好久才喃喃吐出半句話:

「我早就擔心……」

又過了一陣,他才稍微鎮靜,叫王承恩將幾封火急奏本讀給他聽。當他聽到熊文燦奏報說已命左良玉、羅岱等率楚、豫官軍「追剿」張獻忠,正候捷報,他搖搖頭,用鼻孔冷笑一聲,對王承恩說:

「給熊文燦這個該死的老東西下一道嚴旨切責,叫他戴罪視事,以觀後效。倘若不能將獻賊剿除,加重論罪!」

「遵旨!」

「鄭崇儉的本上怎麼說?快念!」

鄭崇儉除奏報李自成重新樹起大旗之外,也奏報農民軍中疾疫流行,李自成和劉宗敏等重要「渠魁」都卧病不起。他還奏稱他已經「親赴武關,督軍進剿,不難將逆賊一網打盡」,崇禎聽畢,彷彿看見了新的希望,點點頭,又對王承恩說:

「替朕擬旨,著鄭崇儉迅速進剿,不得遲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李自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李自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