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田川

隅田川

你在何處?

那是吾兒乎?抑或母親乎?互牽其手,漸次消失。吾心愈明如鏡,面容幻影隱約時現,俟拂曉天色微明,進消失無影。視為吾子處乃冢上萋萋芳草,唯見些做白茅原野,實為哀憐。

就像虐待繼子的《住吉物語》一樣,這也是我小時候聽媽媽講的一則《隅田川》故事。媽媽講住吉故事的時候,把家裡的奈良小人書拿出來,一邊講一邊翻給我看。但是,媽媽講這一則《隅田川》故事的時候,既沒有小人書也沒有謠曲的本子。

謠曲里是艄公一邊搖船一邊講述這段故事。說隨行商似乎來自京城的一個名叫梅若丸的孩於病重被扔在隅田川岸邊死去,當地人懷念這個京城人生前音容,便在路旁砌墳葬之,並虔誠祈禱,植柳樹以為紀念,念佛四五遍,遂終。這則故事何等悲哀。當艄公說完這則無聊的故事時,船也靠了岸。

但是,聽了這則故事後,有一個女人失聲痛哭得幾乎站不起來。她就是梅若丸的母親。一個瘋女人。艄公心中哀憐,帶她來到墓旁。眾人皆無奈嘆息,恨不得開墳讓母親再見兒子一面,重睹生前姿容。母親悲慟之極,甚至未能顧及念佛,唯跪伏墳上慘然哀泣。艄公不禁思之,眾人雖多,皆為他人;只有母親憑弔,死者方能含笑九泉。遂將鉦遞給女人。母親手持征一邊敲擊一邊口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突聞冢下有童生唱應南無阿彌陀佛。母親念佛之時,確實聽見兒子的回聲,像是發自墳中。

於是……

我的母親給我講悲哀傷心的故事的時候,這則《隅田川》講過好幾遍。母親講的《隅田川》的故事似乎比謠曲《隅田川》情節更長更詳細。即使《鯨魚》的故事另歸一大類,五六十年前,我小時候,拐賣兒童的傳說還是很多的。同時,小孩子相信拐賣兒童實有其事。另外,大人給小孩像童話一樣講這些故事,也是告誡小孩子不要隨便到外面亂跑。故事的內容多為女子賣身、小孩拐賣之類。母親給我講的隅田川的梅若丸及其瘋母親的故事裡也許就摻雜著拐騙兒童的內容。

謠曲原本就不是用於閱讀,而是用於演出能樂的。退而言之,可說是用於歌唱的。我十二三歲那年春天,父母親帶我去京都能樂堂第一次看《隅田川》后,我把家裡的謠曲書《隅田川》找出來閱讀。因為剛剛看過能樂,腦子裡還有印象,似懂非懂地還能看得下來。那種囫圇吞棗式的閱讀姑且不論,但我成年以後所讀的《隅田川》和《住吉物語》,其優劣才實在不可同日而語。當然,《住吉物語》古本已失,唯今本傳世,可見話本書籍命運之可悲。

當然,《住吉物語》故事內容也凄愴悲痛,但遠不及《隅四川》語言簡潔、文字哀切。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我小時候聽母親講這兩則故事,似乎《住吉物語》比《隅田川》更打動人心。小時候的確是這麼感覺的,多少年以後想起來顯然還是這個印象。這究竟什麼緣故呢?

這兩則故事都出現樂器,《住古物語》里是古琴,《隅田川》里是鉦,在故事中都起到共鳴的作用,但我並非對古琴尤感親切,容易勾動酸楚之情。

我的母親有一張古琴。母親給我講《住吉物語》的時候,我們就住在住吉。在往吉神社的拱橋上,母親把我不是母親的親生兒子、是我母親的姐姐的孩子這個我一直毫無所知的秘密告訴了我。

《住吉物語》的住吉里有母親往昔的回憶。《隅田川》的隅田川岸邊有妓女往昔的回憶。

「秋天來臨,您都想些什麼呢?」

現在,我投宿海邊一家偏僻的旅館。昨天,我在東京站時,突然一個話筒伸到我的眼前。好像是廣播電台的街頭採訪。

「請您說一兩句對季節感受的話。」

「我想和年輕的姑娘一起情死。」

「情死?和女人一起自盡。這是老人的秋日寂寞感嗎?」

「咳嗽亦一人。」

「您說什麼?」

「據說這是有史以來最短的俳句。」

到達旅社時已是夜間,濤聲陣陣,院子里秋蟲鳴叫,喧嘈得令東京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問送晚飯進來的服務員:「院子里的蟲子是你們放養的呢還是自然就有的?」

「嗯,是自然的。」

「金鐘兒、金鈴子,還有其他的蟲子,倒還什麼都有,好像就是沒有蟋蟀。我最喜歡蟋蟀。」

人是否常有這樣無聊的談話?

我的朋友須山有一次問他在淺草經常冶遊的雙胞胎妓女中的一個:「您叫什麼名字?」

「我的名字嗎?我叫瀧子。」

「瀧子,是水從高處落下來的那個『瀧』字嗎?」

「是。」

「看你不像瀑布的樣子。」

「瀑布也有各種各樣,不單單是那智瀑布和華嚴瀑布呀。」我插嘴說,「也有隱蔽在樹林里像白線一樣的小瀑布。」

接著,須山間另一個妓女:「你呢?」

「瀧子。」

「什麼?你這是信口胡說還是花名?」

「不,是本名。父母親起的名字。」

「算了。可是,區政府管戶口的還居然受理同名同姓的雙胞胎所登記。」

「是不是一個寫漢字,一個寫假名?也說不定一個寫平假名,一個寫片假名。」

「嗯,是哪一個客人出的鬼點子吧?」

「因為盡問名字什麼這些無聊的問題。」

「要是連名字都一模一樣,不是更罕見嗎?」須山對我使了個眼色,點頭說,「這往往是地獄之火。」

即使雙胞胎姐妹長得毫髮不爽,但跟她們數次交合之後,就會感覺到姐妹之間還是存在著微妙的差異。

等到我不再見這兩姐妹以後,回想起來,這種微妙的差異確實存在。那時,須山已經不在人世了。

我和須山對這姐妹倆神魂顛倒,合二為一、一分為二地分辨不清,尋歡作樂的日於完全沉溺於虛幻的淫逸、墮落的麻醉。但是,偶爾也有從這淫逸麻醉中驚醒的瞬間。當姑娘用指甲撓我的後背時,「啊!別撓!」我幾乎跳起來,慌忙躲開。

「怎麼啦?疼嗎?還是痒痒呢?」

「我不願意!」

「我輕輕撓,不會疼的。」

我情緒平靜下來。

姑娘似乎大為掃興,心不在焉地不痛不癢地繼續撓著。

那是我六七歲時候的事,一個下雪天,我纏著母親要她用彈古琴的假爪撓我的後背。剛才被姑娘的指甲一撓,我突然想起當年母親用假爪撓我後背的感覺。

「撓撓我的腳指頭,行嗎?」我對姑娘說。

姑娘爽快地說:「行。用牙齒咬舒服。」

「不,還是撓。」

那時候,母親沒有撓我凍瘡的腳丫。

「太可惜了。這個百琴的假爪是姐姐的遺物,不是行平的媽媽的。」母親神情嚴肅地說。現在回憶起來,覺得那神情含著悲傷。

像這樣讓姑娘撓腳指頭撓得心頭舒暢恐怕也是少有的吧?

「怎麼啦?這麼老實,要不要再重一點?」姑娘把手停下來看著我的臉。

母親長得很漂亮。小時候,我渴望知道母親的長相和她的姐姐、即我的生母是否一模一樣。但是,我不便到處翻找,但相冊和零散的相片里都沒有發現什麼線索。

「行平,這一陣子你偷偷摸摸地找什麼呀?」母親說,「是找媽媽的相片吧?沒有媽媽的相片。」我也知道母親所說的媽媽指的是我的生母。

「出嫁時候的相片呀、我參拜神社的相片呀也沒有嗎?」

「這可叫你說著了。」母親似乎掩飾自己的驚愕,「也許以前有過,可說不定都被媽媽撕毀扔掉了。」

「為什麼?」

「嫉妒。因為媽媽嫉妒姐姐。」

我知道了,我的生母為了不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相片,全都毀掉了。

「長得像嗎?」

「不像。媽媽和姐姐毫無相似之處,真叫怪了。」母親歇口氣,說,「行平也不像姐姐,像爸爸,是吧?」

母親說的不是真話。我小時候就知道自己長得不像爸爸。其實,我覺得自己更像母親、即養育我的母親。這樣,能否說生母的長相像養母呢?母親的娘家一定與我媽媽的相片。但是,一個小孩子,還不敢到母親的娘家去尋找相片。於是,我不僅時常從養母的臉上看出生母的幻影,更覺得兩個母親的容貌身姿毫無二致,兩人其實就是一個人。

於是,我有緣認識那一對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妓女。這也已經成為往事。

(鄭民欽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婚的女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外國文學 再婚的女人
上一章下一章

隅田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