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群教授事略——代序
吳貽芳華群教授離開本校已六年半了,她的去世,也已五年半了,然而我們還覺得像昨天的事情,這是因為她那偉大的人格,永遠留在人們心裡的關係。
華教授於公元一八八六年生於美國伊利諾州,齠齡就學,聰穎過人。卒業於該州大學,得文學士學位,後進芝加哥及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得碩士學位。至歐洲考察時,對丹麥的民眾教訓,極感興趣。聞我國教育不發達,遂決計來華服務,親友雖多方勸阻,終不為動搖。民國元年(1912年),華教授初到我國,任安徽合肥三育女中校長,很有成績。
民國八年(1919年)的秋天華群教授來本校任教育系主任兼教務主任,精心擘劃,建樹很多。
對教學方面,倘遇到困難,竟會廢寢忘食的去想法解決,她視學生的成敗是自己的事,所以對學生,既同慈母,又不啻嚴父。她主張大學卒業生要在中小學服務的,必須學習教育原理,教學法,心理學和實習教學等科目,因此,設立附屬實驗中學,躬親指導,成績卓著。
華群教授體格魁梧,容貌莊嚴;然對人時露笑容,以此高貴而和藹可親。至待貧兒寡婦,更是謙卑柔和,所以不僅本校師生樂於親近,就是附近鄰居,也都喜歡和華教授往還。更有一點,她酷愛自然,常在課餘,植樹種菊,對菊花的愛好,不亞於五柳先生。每至深秋,輒陳菊數百盆,公開展覽,與愛好之人,共同欣賞。
「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在華教授似乎特到(別)認識清楚,她擔負教務、課務、附中等等責任,可以說一天忙到晚;但偶爾有一時或一刻的空閑,便立即利用它為附近鄰居服務,設有樂群社——又稱社會中心館,懿範家政學校等,使附近貧困婦孺沾到相當的實惠,所以附近的人,沒有一個不認識華群教授;也沒有一個不說華教授好的。
當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的冬天,敵人一天天的進逼首都,政府為避凶鋒起見,決定遷到重慶;同時令本校也遷到後方安全區域辦理。時情勢非常嚴重,大家都懷西遷之意;獨華教授毅然願為本校留守,此種「見義勇為,見危授命」的精神,殊足令人感佩。
在敵軍進城時,不及和不能西遷的婦孺,惶惶不可終日,華教授為拯救起見,立將本校改為戰時收容所,專門收容婦孺。日軍紀律很壞,加以敵將要在南京實行其大屠殺,所以罪惡行為,罄竹難書。見華教授收容我婦孺,保護我婦孺,心中非常銜恨,曾批華教授的顴頰以泄憤;然萬餘婦孺竟靠了她不顧生命的護持,終得到了安全,所以一般人都喊她是「活佛」。
後來首都的秩序漸漸好轉,收容所的婦孺,也可以回家了,然而有許多人已無家可歸了,遂又設職業班,授以生活技能,使能自謀生活;更設補習班,使年幼失學的得受教育。此種救人的精神,古今中外實在少見少有的。然而華教授也心力交瘁,神經衰弱,無法支持,只有病倒了。經友好再三敦勸,始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五月,返美調治,卒以病入膏肓,康復乏術,延至翌年五月十四日竟與世長逝了。傷哉!華教授在臨終前,猶云:「余有兩個生命,仍願為華人服務。」此稱愛吾華人之心何等深切!而犧牲自己,為異國人服務,其人格何等偉大!當噩耗傳來,聞者莫不震悼;就是中樞方面也軫惜良深,在是年六月十日由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贊其捨己為人的精神,使我國的人,有所取法。
孔子說:「殺身成仁」,孟子說:「捨生取義」,這種成仁取義的事情,華教授早做到了,所以她的精神生命是永遠存在的,人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她的。耶穌說:「信我者,雖然死了,也必活著。」這話好像為華教授說的。
(這是1946年11月10日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吳貽芳校長在華群教授追思會上的講話原稿。華群是魏特琳女士的中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