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記
明妮-魏特琳(MinnieVautrin),中國名:華群,美國傳教士。1886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
1912年來中國合肥辦學傳教,任合肥三育女中校長。1919年至1940年5月,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授、教務主任、教育系主任,並曾二度代理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長。1941年5月14日,在美國因病自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魏特琳留守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收容和保護了一萬名以上的婦孺難民。當時,難民都稱她為「活菩薩」、「觀音菩薩」。
從1937年8月12日開始,到1940年4月,除了後期由於精神衰弱而未能正常寫日記之外,魏特琳幾乎每天都堅持寫日記。在南京期間,魏特琳一般每隔二十多天,就將其所寫好的日記郵寄給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在美國紐約校董會的校友,以供關心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校友閱讀。
當時在美國的校友認為魏特琳的日記很有價值,於是將其日記寄給有關刊物。後來,日記中的部分曾在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同學》(TheClassmate)上發表。80年代中期,人們在整理傳教士資料時,發現了魏特琳日記原稿。90年代初,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特藏室的斯茉莉(MarthaLundSmalley)女士,鑒於魏特琳日記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對魏特琳日記原稿進行了整理,並將其製成縮微膠捲,供學者研究使用。
《魏特琳日記》是繼《拉貝日記》、《東史郎日記》之後,又一部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真相的第一手原始資料。拉貝是一位德國人,其日記以保持原始史料價值見長;東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為加害者一方的日記;而魏特琳則作為一位美國人,一位女性、大學教授、南京大屠殺親歷者和南京女性難民心目中的「活菩薩」,其日記具有其他資料不可取代的價值。首先,《魏特琳日記》記載了日軍從轟炸南京、進攻南京到南京大屠殺及日軍在南京進行殖民統治的全過程,它的翻譯出版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殺和淪陷時期南京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資料。其次,由於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專門收容婦女難民的難民所,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這裡成了日軍實行性暴力的重要目標,作為該難民所的負責人,魏特琳所寫的日記是揭露侵華日軍性暴行最具說服力的證據。第三,魏特琳女士愛憎分明,感情真切,想像力豐富,其日記文筆優美流暢,可讀性強。正是由於魏特琳日記的重要價值,章開沅先生編譯的《天理難容》和朱成山先生主編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外籍人士證言集》,都曾節譯魏特琳日記中有關記載南京大屠殺的部分。1999年,日本著名學者笠原十九司教授也組織翻譯了南京大屠殺前後的魏特琳日記,由日本大月書店出版。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則是《魏特琳日記》的全譯本。
在本書翻譯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以直譯為主的原則,忠實原文,不加潤飾,不作任何刪改,以保持日記譯稿的真實與完整。外國人名統一以新華通訊社譯名資料組編《英語姓名譯名手冊》(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為準,第一次出現時,在譯名之後加註英文。有些外國人特別是一些在中國傳教的美國人,都取有中國姓名,如,魏特琳的中國姓名為華群,貝茨的中國姓名為貝德士,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儘可能在註釋中加以說明。一些特殊的機構、書名等,有極少部分因無法查找原名稱或無統一譯法,我們在譯文之後也加註了英文。中國人姓名、地名及專門機構的翻譯,則根據史料進行了考證,少數無法查找核實的人名、地名,則根據音譯作了處理,並在首次出現時在其後標明音譯。由於魏特琳日記「是抽空寫的--有些是在空襲的間隙寫的;有些是經過一天漫長而繁忙的工作後於夜晚寫的,因此日記中有許多打字錯誤,但沒有進行修改。由於沒有時間重讀一遍,所以也有許多重複之處」(《魏特琳日記》,1937年9月26日)。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對一些打字錯誤進行了考訂,對有些錯誤我們用註解的方式作了說明,有些較為明顯的錯誤我們則直接進行了改正。對於原文中少數重複之處,在翻譯過程中我們也未加刪減,以儘可能保持日記的原貌。另外,魏特琳日記英文原稿有許多部分沒有分段,在翻譯時,我們則根據其具體內容作了分段處理。
《魏特琳日記》從醞釀翻譯到最後出版,我們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無私幫助和關心,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特藏室的斯茉莉女士,親自將魏特琳女士的日記英文原稿提供給研究中心;華中師範大學章開沅教授對本書的翻譯給予了特別關心和支持;南京大學張憲文教授,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孫宅巍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公丕祥教授、黃濤教授、米如群教授、於琨奇教授、孫海英教授、經盛鴻教授、李振坤教授、吳曉晴副教授、李廣廉副教授以及段薪莉女士、許書宏先生等,對本書的翻譯也給予了幫助,值此謹向各位表示衷心感謝!最後,我們要特別感謝江蘇人民出版社的吳源社長和責任編輯何民勝先生,沒有他們的大力支持,本書是很難這麼快出版的。
本書的翻譯得到了南京師範大學海內外學術交流資金的推動與支持,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張連紅主持的這一課題同時也被江蘇省教育委員會列為2000年度江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特此鳴謝!本書由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組織翻譯,翻譯人員由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教師和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的專職及兼職研究人員組成。著名翻譯家、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呂俊教授為本書英文校對。
翻譯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字斟句酌,永無止境。我們雖然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差錯之處仍在所難免,希望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200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