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與反恐怖「戰爭」

恐怖與反恐怖「戰爭」

1998年8月20日

美國與「國際恐怖組織」之間正式爆發「戰爭」。

在美國情報部門確認拉登與東非兩使館爆炸案有關后,柯林頓縮短了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政治募捐活動飛回華盛頓召開會議。15日,柯林頓再次召集國家安全班子的成員,研究具體的軍事行動計劃,至於何時行動則由柯林頓作最後決斷。

20日清晨6時,柯林頓下達了行動命令。當時,正在馬薩諸塞州馬撒葡萄園島上休假的美國總統柯林頓下達攻擊令。游戈在阿拉伯海和紅海的十幾艘美國海軍水面艦隻和潛艇,同時向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南部和蘇丹首都喀土穆發射了75至10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

1998年8月20日當地時間晚10時左右,阿富汗東南省份帕克蒂亞的霍斯特地區已籠罩在一片夜幕之中。忽然,幾團帶著「隆隆」轟鳴的光亮,劃破了寧靜的夜空,飛沖而來,一陣陣巨響震得地動山搖。霎時間,烈焰滾滾,火光衝天。美國對阿富汗的空襲開始了。

美軍從其游弋在波斯灣上的軍艦上發射巡航導彈,空襲了分佈在阿富汗東南部屬於塔利班控制區的本·拉登的6處營地。據稱,位於帕克蒂亞省霍斯特地區的兩處營地被導彈擊中。空襲持續了1個小時,至少造成15人喪生,30~50人受傷。

在蘇丹,20日晚當地時間7時30分,美國的飛機襲擊並炸毀了位於蘇丹首都喀土穆郊區的一個製藥廠,至少造成5人傷亡。兩架美國遠程轟炸機飛臨喀土穆,其中一架先投放了照明彈,隨後兩架飛機向蘇丹的一家私營的「康複製藥廠」發射了5枚導彈,並摧毀了這家製藥廠。

同樣的斷壁殘垣、同樣的慘不忍睹,鮮血、申吟、屍體、淚水再一次降臨不幸的人間。這個彌散死亡氣息的八月竟是如此漫長,無辜的人們落入了殘酷的命運之手,在兩股看不見的勢力的鬥爭中獻出自己無辜的生命。這是最大的殘忍,也是最大的悲哀。

這次襲擊受損情況的估計信息逐漸從阿富汗透露出來。塔利班官方電台報道說,有21人死亡,30人受傷。而駐阿富汗的巴基斯坦記者報道,據目擊者說至少有11人死亡,53人受傷。

這就是美國反恐怖的戰利品了,他們是和平祭壇上的犧牲。儘管這犧牲毫無意義,鮮血卻不因此而少流一滴。

柯林頓在公開發言中說道:「我們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這些團體在肯亞和坦尚尼亞的大使館爆炸案中起關鍵性作用……毫無疑問,美國面對恐怖主義分子的威脅將保衛它的人民……今天我們已經還擊了。」

他們的保衛就是進攻,他們的「還擊」就是空襲。

在中東地區,對美國空襲蘇丹和阿富汗的反應形形色色,像唱戲般熱鬧:海灣石油富國裝聾作啞,北非小國不敢吭氣,阿拉法特也不催美國公布西岸的撤軍方案了,伊拉克人和巴基斯坦,哈馬斯等激進勢力則表示要用鮮血和生命捍衛蘇丹。

美國輿論認為,美國空襲的目的是為了反擊和報複本·拉登及其同夥。美方認定拉登與前不久發生在內羅畢和達累斯薩拉姆的兩起爆炸事件有牽連,把他在阿富汗的6處營地視為恐怖分子訓練基地。

柯林頓在匆忙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為美國發動襲擊辯護:

「這些組織過去對美國發動恐怖襲擊。」

「我們有確鑿證據證明他們計劃對我們的人民發動進一步的恐怖襲擊。」

「他們試圖取得化學武器和其他危險性武器。」

但顯然,他的解釋沒能被遭受空襲的國家接受。

塔利班武裝宣稱美國的襲擊是「對國際法的粗暴踐踏」。

塔利班最高領導人烏馬爾稱這次空襲是「厚顏無恥的行徑」,認為它「不但是對本·拉登本人的攻擊,也是對阿富汗人民的侵犯」。他還重申塔利班不會將拉登引渡給美國當局。

空襲后,蘇丹總統聲討美國說:「這是恐怖主義行徑,是對穆斯林和阿拉伯人民的侵略。」

「我們要柯林頓血債血償。」

我們毫不懷疑這些激烈的言辭今天還是唇槍舌劍,明天就可能變成導彈和炸藥,是非善惡難有定評,而成百上千條無辜的生命卻確確實實地因此而化作輕煙。

恐怖主義,地道的和平夢魔。而拉登,就是那個在夢魔背後微笑的人。

好了,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作為一個概念,人們對「恐怖主義」的幾種大同小異的解釋。

《美國法典》第2656f(d)節第22條對恐怖主義的定義是:

——「恐怖主義」一詞是指經過預謀的,有政治目的,且針對非軍事目標的,由非國家的集團或秘密組織進行的暴力活動,其目的通常是影響大眾。

——「國際恐怖主義」一詞是指涉及到不止一個國家的公民或領土的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集團」一詞是指任何從事(或其重要的附屬團體從事)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的集團。自1983年起,美國政府開始在統計和分析中採用這個定義。

美國國防部對恐怖主義的定義是:「為實現政治、宗教或意識形態的目的,對個人或財物非法使用或威脅使用武裝力量或暴力,以強制或脅迫政府或社會。」

國際上,一般把恐怖主義界定為:為實現政治目的,針對平民或民用目標,故意使用或威脅使用暴力的行為。

根據這個定義,恐怖主義活動的實質是使用或威脅使用暴力,不使用暴力的政治行為不是恐怖主義——如罷工、和平示威、抗稅等。一般說來,恐怖主義分子是那些相信他們是不斷變化的社會、宗教、或政治進程的參與者的執著人士。

正如拉登所言:「我為真主而戰,我願為他戰鬥,死去;再戰鬥,再死去。」但這些人通過正常的政治程序不能實現他們所需的變革,因此不可避免會訴諸暴力。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不擇手段,無視被攻擊者的性別、年齡,他們只要那個能給予敵人最大打擊的結果,為此不惜鋌而走險,獻出生命。

近年來,隨著恐怖活動危害的逐年增大,恐怖主義引起了整個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恐怖主義被認為對一國的內部穩定——甚至生存——和對整個國際社會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美國前總統里根可能是第一位了解恐怖主義角色的政治領導人。但是,里根是在冷戰的範圍內思考恐怖主義的——他把恐怖主義看作是蘇聯人控制的一種工具。當年美蘇爭霸,無所不在,美國斥巨資在中東國家大設軍事基地,培訓敢死隊,慷慨地供給他們大批精良武器和資金。而最具戲劇性的是拉登的部隊就是其中之一,美國人真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養虎貽患,埋下了禍根。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首次宣布恐怖主義對國家構成戰略威脅,不過,拉賓仍是在巴以和平進程的範圍內考慮問題的。但是,隨後的事實——哈馬斯組織的自毀性爆炸案和拉賓本人悲劇性地被暗殺——卻證明了其言論的正確性。

從統計上看,90年代以來,恐怖主義攻擊的次數有所減少,但攻擊的破壞程度大大增加。自毀性爆炸和汽車爆炸是恐怖主義採取的主要攻擊手段。

1995年

共發生恐怖活動440起,比1994年增加118起,總計死亡165人,受傷6291人,其中美國人死亡12人;

1996年

共發生恐怖活動296起,314人死亡,2912人受傷。

1997年

共發生恐怖活動304起,221人死亡,693人受傷。其中美國人死亡23人;

1998年

恐怖主義,令人窒息的死亡陰影正慢慢膨脹,悄無聲息地逼近我們的生活。在這些林林總總的恐怖事件中,我們穿過那些紛繁複雜的表象和線索,常常可以看到拉登的影子。

拉登來了!這句話幾乎可以等同於死亡。

極端的伊斯蘭組織是恐怖活動的主要實施者。極端穆斯林信徒把西方看成是敵人,不僅僅是因為宗教的原因,也有著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因素。

問題的癥結可追溯到各個方面:對富裕的西方國家與日俱增的憎恨,社會不同派系之間日益加劇的排斥和疏遠,蘇聯解體后民族主義爭端和公開衝突的爆發,等等。所有這一切都加劇了西方世界的唯一領袖——美國與第三世界以及其他地區的文化衝突。

從西方的角度看,西方同樣也需要一個敵人。蘇聯作為西方國家競爭對手的解體似乎加劇了這一問題。現在,西方社會再一次——儘管不一定要建立在宗教的基礎上——需要有一個對立的目標——體現所謂的「上帝和魔鬼、善和惡」之間的永恆鬥爭。恐怖主義正好擔任了這一角色,而拉登,恰恰充當了恐怖團體的代言人。他以一系列震驚世界的恐怖活動「榮登」全球恐怖分子的榜首,並且還躍躍欲試,醞釀著更大的事件,向全球張開自己的恐怖網路。

因此,西方國家認為,「正是他們威脅到了現代西方社會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和平與安全。

「伊斯蘭信徒——不管他們是受穆斯林兄弟會基本教義的統治,還是受一些現代吉哈得集團之父塞伊德·魁特提出的意識形態的統治——一直追求著全球性的使命:復興前穆斯林帝國,把穆斯林世界統一成一個國家,恢復穆斯林的光榮。拉登預言:『在真主的恩澤下,穆斯林將在阿拉伯半島取得勝利,真主的宗教也當然要在整個半島佔優勢。穆罕默德的神喻如果用來統治國家將是一種巨大的榮譽和希望。當我們跟從著穆罕默德的神喻時,我們生活在無比的幸福和尊嚴中。』

『在我們的宗教里,我們相信真主締造我們是為了讓我們去信仰她。真主締造我們並以這個宗教賜福我們,她命令我們去執行聖戰是為了把真主的神喻傳遞給那些不信的人。

「所有這些使命都是建立在一個基本觀念上的,這個觀念對伊斯蘭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即宗教是政治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反過來也是如此。這些伊斯蘭信徒認為,這是一場同巨人的鬥爭,而真主註定要讓伊斯蘭或穆斯林世界獲勝』。」

從恐怖主義組織活動的地域看,恐怖主義作為政治和種族衝突的工具,迅速擴展到中東和南美以外的其他地區,特別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許多阿拉伯與穆斯林國家,內部恐怖主義活動也急劇增加。

90年代以來,美國成為恐怖主義攻擊的主要對象。如世界貿易中心爆炸案、俄克拉荷馬爆炸案等都發生在美國,針對美國駐海外機構的恐怖活動更是不計其數。

這些數字觸目驚心,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橫七豎八的屍體和慘無人道的屠殺。向來喜歡推行霸權主義的美國飽嘗苦果,成為恐怖分子進攻的首選對象。在70、80年代存在於南美和歐洲的激進左翼恐怖活動幾乎完全消失。在歐洲,只有為數極少的涉嫌右翼極端分子的恐怖活動。

90年代,恐怖分子在恐怖攻擊中還首次使用了非常規武器。1995年3月,日本奧姆真理教教徒在東京地鐵施放神經性毒氣沙林(Sarin,即氟膦酸異丙脂)。這一舉動違反了國際上關於禁止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規定,同時也開了恐怖分子使用非常規武器之先例。在1998年拉登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直言不諱:「我將尋找這些武器(生化武器和核武器),至於如何使用它們,那是我的事。」這樣殺機畢現的話令美國人如坐針氈。

我們不難預測到恐怖——反恐怖戰爭的前景:肆虐的飛機,呼嘯的導彈,槍林彈雨,血肉橫飛,一棟棟高樓大廈被夷為平地,一批批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在流血、死去……

這決非危言聳聽,我們很遺憾地看到,這幅圖景中的絕大部分已成為血的事實。儘管雙方都以自己為正義,而這「正義」卻給無辜的平民帶來了滅頂之災。這就是恐怖,這就是人人談虎色變,思之膽寒的恐怖。

再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說明用以註釋恐怖主義了,拉登本人就是最恰如其分的範本。他前進的每一步都踐踏著屍體,他每一次行動都與死亡結伴。他說:

「如果以色列人殺死巴基斯坦的孩子,如果美國人殺死伊拉克的無辜人民,如果大多數美國人支持他們放蕩的總統,這就意味著美國在向我們開戰,我們就有權進攻他們。」

「我們向美國發起了聖戰,因為美國政府是不公正、可恥和殘暴的政府。不論它是直接或間接支持以色列佔領先知黑夜旅行的道路,它都做了特別不公正、邪惡和可恥的事情。」

「我們認為美國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竊賊和恐怖分子。唯一防範他們進攻的方法就是採用與他們類似的手段廠

「你可以在青年時送自己一個木匣子或棺材,你自己帶著美國士兵和公民的屍體離開!穆斯林正在向著解放穆斯林世界的目標而前進。這是真主的意願,我們必將勝利!」

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共戴天的仇恨,不可思議的殘酷。

拉登,謎一樣撲朔迷離的人物,他究竟是聖戰英雄還是恐怖魔鬼,是正義使者還是邪惡化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隱身大亨本·拉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外國文學 隱身大亨本·拉登
上一章下一章

恐怖與反恐怖「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