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第十二章-1

早在1960年的時候我就在東京的銀座地區開了一個展示室,在那裡潛在的顧客們可以試用我們的產品,而沒有推銷員在一旁促銷,展示室成了一個大家都很喜愛的地方,它的廣告價值是巨大的。因為我們是新公司,我們必須向日本人介紹自己,就像後來我們還要向美國人和歐洲人做自我介紹一樣。

在紐約建立一個展示室成為我的目標。我巡視了這座城市,意識到如果我要找的人是有錢人,他們買得起我們的高價產品,那麼應該到第五街去找。我在曼哈頓中區的第五街徜徉,觀察那裡的行人和商店,結果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把搜尋的範圍縮小到第五街的東段,在第45路口和第56路口之間,因為那一段看上去是最高雅的部分。

然後我開始尋找合適的、臨街的出租門面,我注意到這條街上展示出很多國家的國旗,但還沒有日本的。我決定,當我們的展示室開張的時候,我們將第一個在第五街上掛出日本國旗。

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我花了兩年的時間,最後只好定在一間相當小的房間里。我親自動手畫了一張布置圖,並在一面牆上鑲了玻璃,使房間看上去顯得大一點。我在展示室里工作,試著適應美國人的生活節奏,突然想出了一個主意,如果我真地想了解美國人的生活,如果我們想在巨大的美國市場上成為一個成功的公司,那麼我們要做的事絕不僅僅是在美國建立我們的公司。我應該把家搬到美國來,體驗一個美國人的生活。當我一個人在紐約時,我收到過很多的邀請,結識了不少的人,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在美國有個家的話,這種經驗將會更加豐富,因為無論我到哪裡,例如到鄉村俱樂部去,或者參加周末聚會,或者去吃飯,美國人總是和家人在一起。很多邀請都是發給「Mr.andMrs.Morita」(盛田先生及其夫人——譯者)的,而且我還聽說單獨的男賓會使女主人感到為難。如果我們一家人住在美國,我們將比作為來訪外賓更加了解美國。

我沒有對別人談起過這個想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自信應該這樣做。美國是個開放的、進步的國家,而紐約一直是通往世界的十字路口。1962年10月我帶著我的妻子良子到紐約參加展示室開張儀式,在開張儀式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大膽地向她說:「良子,我們搬到紐約來住吧。」她非常了解我,所以聽到這個消息后她甚至並不顯得很驚訝。我知道,她出生在東京這樣一個大城市裡,她可以處理好搬遷到另一個大城市裡去的事情,雖然她不會說英語,但她還是會改變自我,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她下決心來完善我的計劃,實際上她的為人處事使每個人都驚奇不已,由於這次搬家,她甚至還建立起了自己的業務。我知道她會處理好這些事的,因為我長年出差在外,把她一個人留在東京,她不僅要照料家務和孩子,還要充當我的私人秘書和業務聯繫人。我不在家的時候經常給她打電話,讓她把一些信息轉到公司辦公室或者其它地方去,而且我還經常和她商量。

在美國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但我知道她的個性和信心將幫助她獲得成功。現在她在國外已有很多的朋友,因為她後來表現出非凡的待人接物的才能,而且懂得成為民間外交家的訣竅。因為良子從小到大對外國並沒有真正的興趣,也並不想到處旅行,儘管她的法國大菜做得很好,所以我覺得這一切更加令人敬佩。她出身武士家庭,她家在德川幕府時代後期開始做書籍銷售和出版的生意,一直發展成為很大的連鎖書店。她家的公司叫「三省堂」,現在出版很受歡迎的簡明系列外語字典,這個主意是她父親想出來的。簡明字典在高中和大學學生中也是最熱門的系列叢書。

良子年青時的生活充滿活力,她家在東京的住宅和我家在名古屋的住宅沒什麼大的不同,家裡有傭人,有親戚,熱熱鬧鬧,姐妹們和一個弟弟在一起有歡笑也有爭吵。她曾回憶說,家裡一天到晚都有人談生意,就像我家裡一樣。還是小孩的時候,她只出過兩次遠門,是到東京以西的箱根度假區去,就在富士山附近。1951年我們經人介紹相互認識之後,她承認,小的時候,她認為像我的老家名古屋那樣還要往西去的地方已經是一片荒野了。但是她的父親穿西裝,也算得上是一個國際主義者。他喜歡帶著家人出去吃飯。他們最喜歡的餐館之一是銀座的新格蘭德餐廳。我的父母親也帶我去過那家餐廳,後來良子和我發現我們都還記得孩童時代留下的印象:房頂上巨大的紅藍霓虹燈。

我們的兩個兒子,英夫和昌夫,還有我們的女兒直子,將會發現美國的新型生活方式很困難,我們知道這一點,但是他們還很小,會適應的。英夫十歲,昌夫八歲,小直子才六歲。我感覺到這種經歷對他們很有好處,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感到很難。

回到東京后,井深對這件事表示疑慮。他反對的主要理由是他不願意他的常務副總裁離得太遠,但是我提議我可以每兩個月回來一次,在東京住大約一個星期。我極力提倡使用電話,現在還是如此,我解釋說,其實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保持聯繫。他同意了,我知道他會同意的,我開始將計劃付諸行動。我知道,以後飛越太平洋的旅行並不會因此有所減少。(很久以前,在我第一百三十五次飛越太平洋以後我就停止計數了。)

在紐約,我讓辦公室人員為我的家人找一套住房,不久他們就為我們找到了理想的公寓。一個叫納遜.密爾希太的著名音樂會小提琴家住在第五街1010號第三層的公寓里,就在第82路口大都市博物館的對面,他決定搬到巴黎去住兩年,想把公寓連同全套傢具暫時租出去。租金相當高,至少對我們日本人當時的財力來說是很高的,一個月一千二百美元。但是其它的條件樣樣令人滿意:位置優越,不需要搬很多傢具到紐約去,甚至不需要任何裝修。密爾希太大師的品味對於我們來說很好,我們可以馬上搬進去。公寓里有十二間房間,我們在日本住慣了小房子,這裡簡直就是宮殿了,其中有四間卧室,加上傭人的房間,一個很大的起居室,單獨的餐廳和一間書房,房間都很寬敞,富有情趣,而且配有舒適的傢具。到了晚上博物館的燈就亮了,照在整個建築的正面,我們想像這就是巴黎,雖然紐約已經對我們很富有魅力。我四月份住進了公寓,因為孩子們還在上學,所以我們家要到六月份才能搬來。我雖然是一個人住,但卻有很多事情要干。每天我乘公共汽車去辦公室,與紐約人擠在一起,聽他們談話,像一個社會學家一樣,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慣。我也銷售產品,給客戶打電話,只要有空,還要去曼哈頓為孩子們找學校。史密斯公司的山姆.哈特威爾在找學校的事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他的孩子也在城裡的學校上學,所以他對這方面很熟悉。他給我很多忠告,甚至為我安排面談,有時還陪我一起去。我曾到二十所學校里去面談,想找一個合適的,希望他們願意接收三個完全不懂英語的日本小孩。我想找一個學校,至少願意讓孩子們在那裡學兩年,因為我剛開始時只打算在紐約住兩年。沒有幾個學校對此事感興趣。大多數學校已經建立起受歐洲影響的傳統。最後還是聖伯納德學校的校長說,他很有興趣使他的學校更加國際化,他同意接收我的兒子。我也為直子找到一家學校。隨著學校的問題得以解決,我們的家就可以搬到美國來,我開始感到輕鬆多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SONY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外國文學 SONY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