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說吳清源
吵了多日了,沒吵夠的繼續啊。我跟梁實秋先生一樣,號稱「我不生氣」。有人晝夜不分地在這裡大戰,原來伺服器是北美那邊的啊,海外同胞的愛國熱情一般要勝過國內這些土著的。我的海外朋友如毛嘉之流就總打電話問我現在每周還有沒有政治學習。不過先用髒話趕跑大多數良民,然後圍攻越戰一個傻小子,戰術比較原始啊。我不過為文革講了幾句公平話,號稱每日讀書幾十萬字,就逼得某些人如此仇恨終生,非要除我而後快也,看來是階級仇恨啊。行了,我給大家道個歉吧,害得你們心情惡劣,都是老衲惹的禍。我自己對那些謾罵都不在乎,人家那位同學也沒有跑出來文攻武衛,大家藉此發泄發泄,雖跑題較遠亦可理解也。而且我也真的沒有罵過粗魯的話,我說的罵是責罵,不是辱罵,我沒把字典上的這兩個意項介紹清楚,惹得一些豪俠以為這回可找到撒村的時機了。雖然很多朋友主張對於無禮者該罵,但我堅持只能責罵。特別是辯論時,一旦開了辱罵的頭,就變成賭氣了。別人我不敢批評,就批評越戰吧,勇氣倒是可比子路和王成,但戰術太讓人閉眼啦。人家說你是我的學生,假如真是,我早給你一戒尺了——毆打學生,又是一罪。你小子這回知道「挑盡滑車不覺累,望穿鐵壁嘆徒勞」的滋味了吧。我本想群眾可以開開眼界,受受教育,知道知道人生的真況味,但是想得過於樂觀,鬱悶了大家的心情,所以看了心慈的那段真誠的話,還有過客的幾句冷靜的話,還有幾位朋友的留言,我相當感動。我知道擁護我的人里有糊塗的,反對我的人里有真摯地愛惜我的。就是語言格外不恭的可能也就是要較個死理兒。假如我認識你們,會請各位喝酒的。
今天起得很早,瀏覽了二十多種書籍報刊。中午吃了碗陝西涼皮兒,多放了一勺辣子,就著四個黑芝麻湯圓,口感極鮮。大半天看了一百多萬字——有些先生又不高興啦,告訴大家,中國速讀協會的普通會員兩小時讀一部長篇小說然後寫出梗概,是最基本的要求。收到幾本發表了本人文章的刊物和兩張稿費單、一個快遞。今天不多說了,醬紫,把發表在《世界》上的一篇舊文貼在這裡,與會心者共享吧。
不敢說吳清源
世界上有那麼十來個人是不能隨便亂說的,比如孔仲尼和李耳,比如耶穌和摩西,比如喬達摩西達多和達摩,比如魯迅和毛澤東……再比如,吳泉吳清源。
仰慕吳清源的俗人很多,我也是其中之一。當我仰慕吳清源的時候,我知道,我確認:我是俗人。
我愛下圍棋、看圍棋。我下圍棋,十手中大概有九手是俗手——剩下一手是無理手。所以,我知道我俗,我更知道我離高手有多遠。
當一個俗人並沒有什麼不好,問題是你要知道並且承認你是俗人。你可以自得其樂於你是俗人,但是你不可因此反而看不起甚至迫害那些不俗的人。
吳清源可能認為他自己也是俗人,所以,他不是俗人。
我下圍棋這麼多年,最自豪的一次經歷就是,公元2000年在大韓民國跟李昌鎬對弈了一局。那一局,讓我終生明白了俗手跟國手的差距。然而,李昌鎬比起吳清源來,其境界又如何呢?
吳清源現在如果跟李昌鎬對弈,或者跟曹薰鉉、聶衛平們對弈,或者跟唐莉、毛佳君等「圍棋美眉」對弈,未必會贏。但是,所有這些國手們美眉們都永遠仰視著吳清源,他是天人。
有人說:棋是小道。其實,世上哪有什麼固定的小道?任何事業,做大了,便是大道;做不大,便是小道。當皇帝是大道嗎?劉禪同學當皇帝時,皇帝便成了小道。種地是小道嗎?陶淵明先生種地時,種地便成了大道。
吳清源就是下棋下成了大道的人,所謂「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那個大道。青年男女談戀愛時,都鬼鬼祟祟漫步在小道,等到結婚典禮那天,就唯恐天下不知地前呼後擁走大道了。
吳清源的大道是什麼?這是不敢亂講的。陝西話里有句口頭禪:「不敢胡說」。也許有些人已經悟到了吳清源先生的大道,但是仍然不好亂講,因為真正的大道都是:一說便錯。正像整天滿口馬列主義的人,可能是最不懂馬列主義的叛徒,整天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可能恰恰是男盜女娼的偽君子一樣。大道是屬於「天機不可泄露」的。吳清源先生說圍棋的精神是「中」也好,是「和」也好,這應該理解為吳清源先生在指引我們去接近大道,而不是說這個「中」,這個「和」就是大道本身了。現代京劇《紅色娘子軍》中有一場「常青指路」,黨代表洪常青為革命女青年吳清華(不是吳清源的妹妹)振臂指路的那矯健英姿並不是大道。吳清華要找到那大道,就還要「衝出黑椰林,跨越三座山,迎著朝陽去,迅跑無阻攔」。吳清華最後找到大道了,但是,大道之上,還有大道……所以鄧小平先生以他那特有的簡潔思維說了一句著名的話:「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
下圍棋,就是訓練我們學會「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的最佳方法之一。吳清源先生悟到了這個方法,他「得道」了。我們這些俗人也都想跟著雞犬升天,那是很困難的。因為吳清源先生一開始下圍棋,並不是要「尋道」的,他只是要謀生,不過是很真誠的謀生。
然而,大道居然就藏身在這「謀生」里了。
所以,我們是不是不要侈談什麼道不道,什麼精神不精神,而是只簡簡單單地,先從謀生開始。你謀生謀得真誠了,或者說「等級分」夠了,那個「道」就自然「芝麻開門」了。
說著說著,竟然說了這麼多。這肯定是越來越遠離吳清源了。適可而止,大概也近乎是「中和」的精神吧。OK,讓我們「打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