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滿洲真相
溥儀朝拜東京記實。
聽得徐采丞細說了經過,金雄白亦深感欣慰。對於徐采丞請他代為向周佛海要求,能給予充分的支持,自是一諾不辭。
「不過,這幾天因為汪先生經滿洲到日本去了;周先生要在南京照料,我一時還沒有機會跟他說。」
「不要緊,不要緊!」徐采丞答說:「公司還剛開始籌備,實際業務開展,還早得很。」
機會很巧,就在第二天,金雄白接到周佛海的長途電話,希望他到南京去一趟;說有事需要當面談。
於是金雄白搭卧車到了南京,下車還是清晨,便一直到西流灣去看周佛海;見了面他第一句話是:「今年是滿洲國建國10周年紀念。」
金白雄以為是要寫幾篇文章捧場;那也是免不了的事,只得漫然答一聲:「是的。」
「政府派出了好幾個代表團,去參加慶典,同時舉行各種會議。有一個叫做東亞操觚者大會,其實就是新聞記者大會;我認為你應該參加。」周佛海從容不平地說:「手續我已經替你安排好了;請你準備動身。」
金雄白大出意外,也大感不快;認為周佛海不應該預先不徵求他的同意,因而神色凜然地答說:「什麼地方我都可以去,惟有在滿洲國的名義之下,我絕不願意去。儘管政府有不得已的苦衷,要跟偽滿交往;可是我不能做出違背我自己良心的事。請你改派別人吧!」
周佛海頹然倒在椅背上,好半天才說了句:「你不了解我的苦心!我是考慮了好幾天才決定的。」
這話更出金雄白意外,本以為他是未經思考,隨便作的一個決定;此刻道是」考慮了好幾天」;又說有」苦心」,倒要仔細聽聽。
「那裡,汪先生去過了,我也去過了;不過我們去,在固定的日程下受招待,所看到的是關東軍可以讓你看的東西。現在你以一個新聞記者的身分去,行動比較自由;我希望你仔細觀察一下,東北同胞在異族壓迫之下的生活實況。我擔心日本將以統治東北的手段來統治我們,需要先到那裡看一看,好作準備。」說到這裡,周佛海有些激動了,」雄白,現在不是唱高調的時候,那裡即使是地獄,是火炕,你也要去一趟。」
「去了有什麼用?看到,聽到的,回來又不能發表。」
「這你錯了!如其可以發表,或者等到可以發表的時候,滿洲就不是現在的狀態,很可能國已不國,那你就什麼都看不到了。」
這段話駁他不倒;但如純粹作為一個」觀察員」,並不一定要他去,能勝任的人很多。
當他把這番意思表達以後,周佛海嘆口氣說:「士各有志,不能相強。我拉你加入和平運動,可能已毀了你的前途;這次再去參加他們的慶典,也許更不為人所諒。不過日本統治下的東北,究竟如何,是有必要去看一看的。我想不出有什麼人可以代替你的觀察力,不知道你能不能勉為其難?」
說到這樣的話,金雄白只好同意。辭出周家,到」宣傳部」聯絡好了,先回上海整理行裝。3天以後,這個」代表團」已經在津平路的藍鋼車上了。
這個」代表團」有個聯絡官,是」滿洲國駐華大使館」的高級職員,名叫敖占春,相貌冷酷,不大容易使人親近;金雄白怕他是特為派來監視的,更存戒心,上車以後,跟他一句話也沒有說過。
車道尚未完全修復,勉強可以通行的黃河鐵橋,速度極低;金雄白為了想仔細看一看莽莽中原,今昔異勢之處,特地走出車廂,站在入口處,兩手把著扶手,縱目四顧,正當感慨叢生時,聽得有人在他身後喊:「金先生!」
金雄白回頭一看,想不到的是竟從未交談過的敖占春;他的面目本來可怕,此時更覺陰沉可怕,因此金雄白漫然答應一聲,連一句」有何貴幹」都懶得問。
那敖占春瞪了他一會,忽然用粗魯的聲音問道:「你為什麼要去慶祝滿洲建國10年?」
金雄白的天性寧吃暗虧,不吃明虧;有人用這種不禮貌的態度發問,他直覺的反應,便是以同樣的態度回敬。當下傲慢地答說:「因為知道那裡是活地獄;所以趁現在要去看看人間地獄的真相。」
一聽這話,敖占春臉上,立刻有兩行熱淚掛了下來;金雄白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他的手已經伸了過來。金雄白也是直覺的反應伸出手去,發覺他的手心很燙,必是體內的熱血在沸馳了。
當時沒有交談,敖占春放下了手,走了開去。但再一次見面時,金雄白覺得他的面目亦並不如何可憎,至於語言,那是更有味了,他還說了一個燈謎叫金雄白打;謎面是」汪精衛訪溥儀」,打電影片名一。
金雄白怎麼猜也猜不中,最後是敖占春自己公開了謎底:「木偶奇遇記」。汪精衛和溥儀,都是日本軍閥炮製的傀儡,自然是」木偶」;說到」奇遇」,卻有一段來歷。
原來汪精衛在宣統年間,曾行刺過攝政王載灃;而載灃正是溥儀的生父,雖刺而未中,畢竟也是殺父之仇。不想30多年以後,溥儀會以」國賓」之禮,歡迎不共戴天的仇人,豈非不是」奇遇」?
這是最近流行在平津的一個笑話;敖占春又談了一段故事,卻不是笑話了。據說汪精衛到達」新京」——長春,日本軍閥為他安排了一次對」滿洲全國」的廣播。汪精衛上了電台,開口說道:「我們,過去是同胞,現在也是同胞;將來,更一定是同胞。」
意在言外,可以作多種多樣的解釋;因此,滿洲的熱血青年,受了這幾句話的激勵,重新激起了一股抗日的暗潮。金雄白這才明白,怪不得敖占春起初的誤會,會表現得那麼嚴重;相形之下,此刻如果真的是去慶祝」滿洲國建國10年」,那就太對不起滿洲的熱血青年了。
到得」新京」,代表團住在位於鬧區的」第一旅館」,招待得極其周到;但監視得很嚴。金雄白的交遊甚廣,許多老朋友看到報上登得有他的名字,紛紛前來拜訪;但久別重逢並不能暢所欲言,尤其是兩個以上的客人時,彼此都只談些不著邊際的廢話;而到單獨相處時,有的道苦經;有的提出警告,行動要小心;有的要托帶不能形諸筆墨的口信。金雄白也才知道,淪陷區與」滿洲國」,雖同在木偶統治之下;但前者的同胞比後者的同胞,實在要幸運得多。
第一旅館有個侍者名張桂,總是等金雄白房間中沒有人的時候,找個借口來搭訕,東問西問地希望了解關內的情形。金雄白起先以為他是奉命監視的特務,不免存有戒心;後來轉念一想,自己不正是接受了周佛海的委託,來了解東北實況的嗎?現在有此機會,為何交臂而失?同時又想到,自己的身分是新聞記者,向人發問是天職;有此職務上的便利,更不妨多問、細問。
於是,他一改態度,等張桂再來時,他很客氣地說:「你請坐!」
「不敢。金先生,我站著很好。」
「不!」金雄白說:「你坐了下來,才好細談;我要跟你談的話很多,站著不方便。」
聽這一說,張桂又考慮了一會,走過去將房門閂上;才走回來說:「恭敬不如從命。我斗膽了。金先生有什麼話,儘管請說。」
「我想了解一下,日本人統治東北的情形。請你相信我,儘管跟我說。」
「東北老百姓的苦,一言難盡。總而言之一句話,過的是亡國奴的生活;金先生你看!那國旗。」
「國旗」是兩面,上面是太陽旗,下面是」滿洲國」的國旗;金雄白倒想起一個從一到」新京便發生的疑團,正好向張桂求取解答。
「這兩面國旗為什麼縫在一起呢?」
「這正是東北老百姓受壓迫象徵。凡是掛旗,如果有兩根旗杆,上首的一根掛日本旗,下首的一根,掛我們的旗;倘若只有一根旗杆呢,必是先掛日本旗,再掛我們的旗。大家為了方便乾脆把兩面旗縫在一起。」
「日本人有雙重國籍,能占點什麼便宜呢?」
「太多、太多了。譬如說吃飯吧,大米只有日本人跟滿洲國的特任官本人能吃;我們百姓只能吃文化米。」
「什麼叫文化米?」
「就是高粱米。」
「什麼樣子我沒見過。」
「金先生是貴賓,自然用大米招待。」張桂說:「高粱米的味道,金先生是嘗不得的,多少南方人說高粱米無法下咽;可是不能吃,也得吃。我們土生土長,叫沒法子;南方好好的,干麻到這裡來。」
「你說特任官本人才能吃大米,那麼他的部屬呢?」
「吃文化米。那怕像國務總理張景惠,跟他太太一起吃飯,也是不同的兩種米。」
「這倒也公平。貴為總理夫人,一樣也吃文化米。」金雄白苦笑了一下又問」你們的皇上呢?總很優待吧?」
「提到我們皇上,話可多了——」
張桂口中的」皇上」,即是」滿洲國皇帝」溥儀。他的名義,最初叫做」執政」,直到1934年,才由於日本軍部為了便於利用名義,才支持他成為」皇帝」。
溥儀一做了皇帝,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謁陵」。清朝從順治入關以後,才有東、西陵;在此以前,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父葬在遼陽,以後遷到由瀋陽改名的盛京東南,稱為」東京陵」;太祖本人葬在盛京東北,稱為」福陵」;太宗皇太極葬在盛京西北,稱為昭陵。除了四時大祭以外,每逢新君登極,必奉皇太后出關謁陵;尤其是謁太祖的福陵,更為鄭重。
清朝的家法,只有4個字,叫做」敬天法祖」。溥儀從小便有極深的印象,所以初出關時,便想謁陵;但為」大臣」所諫阻,理由是現在的名義,還只是」執政」,列祖列宗並無此名號,與」法祖」的深義不符。溥儀想想也不錯,只得暫且忍耐。
如今做了」皇帝」,宿願得償,溥儀自認平生第一快事。他的堂兄溥儒做過兩句詩:「百死唯余忠孝在,夜深說與鬼神聽」,這是勝國王孫莫大之悲哀;而自己呢,謁陵時要命」南書房翰林」好好做一篇說文,當初皇位從自己手裡失去時,尚在沖齡;現在畢竟又」光復」了」神氣」。列祖列宗在天有靈,誰不誇讚一聲:「好小子!」
那知正當興緻勃勃之時,在安排」出警入蹕」的謁陵行程時,溥儀的剋星來求見了。
他的這個剋星當然是日本軍人,官拜大佐,名叫吉岡安直,本職是關東軍的高參,派在溥儀那裡做顧問,名義稱為」御用掛」。吉岡安直是標準的」東洋小鬼」,一肚子的詭謀;本來派在天津時,不過是一個中尉,跟溥儀及他的胞弟溥傑相識。後來調回國內,在士官學校當教官;溥傑在日本貴族學校」學習院」畢業后,轉入士官學陸軍;吉岡與他有了師生之誼,便多方籠絡,大套交情。他這樣做是有目的;目的在於登龍。
原來,日本軍方在」傀儡」登場后,派過好幾個」牽線人」,卻都不安於位,主要的原因是所派的人,與關東軍並無淵源,凡事扞格,只有知難而退。吉岡很想當這個」牽線人」,但亦深知,非先拉上關東軍的關係,取得關東軍支持不可。因此,利用與溥傑的關係,向關東軍遊說;說他與溥儀兄弟如何熟識,如何言聽計從,如果能把他派到溥儀那裡做顧問,他必可照關東軍的意思,影響溥儀,俯首聽命。
關東軍被他說動,便派為高參去做溥儀的」御用掛」;官階亦由尉官保升至構成為日本陸軍骨幹的大佐。吉岡感恩圖報,十分賣力;不論大小事務,都要干涉;溥儀接見」臣下」時,他必陪侍在旁,儼然是唐朝」領侍衛內大臣」的身分,而權力超過不知多少倍。
吉岡與溥儀能夠直接交談,因為吉岡會簡單的」皇軍式」華語,又略諳英文;溥儀跟他用」皇軍式」的華語如果講不通,可藉助於英語單字,溝通思想。
「聽說陛下要去祭祖拜陵;這個,」吉岡開門見山地說:「陛下,不行!」
溥儀大為驚詫,還怕自己沒有聽清楚,又問一句:「什麼的不行?」
「拜祖祭陵的不行!」
「為什麼不行?」溥儀臉都氣白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陛下不是清朝的皇帝,是滿洲國的皇帝。」
「這有什麼分別?我大清朝本來就發祥在滿洲。」
「不是!不是!清朝由孫中山先生推翻了。陛下現在是住在滿洲的滿、蒙、漢、日、朝五民族的皇帝;祭清朝的祖陵,會引起誤會。大大的不可以!陛下明白?嗯!」
溥儀還真不明白,自己還會做了日本跟朝鮮人的皇帝。不過吉岡似乎也言之有理,得要另外找個理由。
這個理由不難找,」我是愛新覺羅的子孫。」他說:「自然可以去祭愛新覺羅祖先的陵墓。」
「愛新覺羅的子孫,大大地多;派別的子孫就可以。」
溥儀語塞,結果只好打消了謁陵的計劃,關起門來祭愛新覺羅的列祖列宗。
以後,事情發展到不但不能公開祭自己的祖宗;日本軍閥還要替溥儀換一個祖宗;有一天吉岡突然對溥儀所供設的佛像發表了不滿的言論。
「佛,這是外國傳進來的。嗯,外國宗教!日滿精神如一體,信仰應該相同。嗯?」
「嗯」是吉岡跟溥儀交談時,特有的語氣;擺在最後,便是要求肯定的意思。
「不錯!」溥儀心想,日本也是佛教國家,可說信仰相同,所以作此肯定的答覆,作為敷衍。
然而吉岡要肯定不是佛教;佛教早就在」外國宗教」這句話上,被他否定了。他說,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神裔,每代天皇都是」現人神」,即大神的化身。日本人民凡是為天皇而死的,都能成神,在神社中受供奉。
溥儀不明白他說這些話的意思何在;吉岡亦未作進一步的說明。不久,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由於張鼓峰事件失利,被調回國,向溥儀辭行時,提出了一個」希望」。
「日滿親善,精神如同一體;因此,滿洲國在宗教上,也該與日本一致。這件事希望陛下考慮一下。」
溥儀這才明白,日本的宗教是」神道教」祭奉天照大神,」滿洲國」的宗教與」日本一致」,亦就是以日本皇族的祖先天照大神,作他愛新覺羅子孫的祖先。這件事讓溥儀啼笑皆非,不知所措了。
不久,溥儀聽人說起,這件事在日本軍部已經醞釀了很久,但有些人表示反對,因而未作成決定。這些人都是久居中國的日本軍官,可以」九一八事變」時的關東軍司令本庄繁為代表;他們在中國住得久了,深知中國人慎終追遠的思想,決不可絲毫輕視;」滿洲國皇帝」雖是傀儡,到底是他們名義上的元首,如果硬派天照大神為溥儀的祖先,將會引起強烈的反應。
如今植田謙吉,為了要衝淡他在張鼓峰事件中處置失當的過失,毫不愧作地出賣溥儀的祖宗,來作為平衡他的過失的手段,而又恰逢日本神武天皇紀元2600年紀念,極右派的理論家大川周明,正在狂熱地鼓吹軍國主義,對於植田的舊事重提,全力贊成。於是軍部不顧本庄繁、土肥原等人的反對,決定給溥儀換祖宗。
這個任務交給植田的後任,也就是溥儀成為木偶以後,第五任的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洲國大使」,梅津美治郎中將。
梅津也知道滿清皇族,儘管父母在時,不孝順的也有,但對於死去的祖宗,無不尊敬;怕一提此事,與溥儀會起爭執,就懶得跟他面談,只命吉岡傳話說:日本的宗教,就是滿洲的宗教,溥儀應當奉迎天照大神,立為國教。又說:現在正值日本建國2600年大慶,正是迎奉天照大神極好的時機。溥儀很可以親自到日本去祝賀,順便辦了這件大事。
溥儀生氣所受的刺激,據他自己說,還不是被馮玉祥、鹿錘麟」逼宮」;而是民國17年土匪軍長孫殿英盜掘」東陵」,以致乾隆及慈禧的屍骨狼藉。當時他住在天津日租界張彪的花園中,得報痛哭流涕,在張園設了供奉乾隆及慈禧靈位的」几筵」;像」大喪」那樣,」朝夕哭臨」,而且發誓:「不報此仇,就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
現在卻真的不能做愛新覺羅的子孫;而是要認」倭奴」為祖先了!這個刺激比得知盜陵事件要深得多。而且當年還有」師傅」陳寶琛、朱益藩,以及其他遺老會出主意;此刻不但鄭孝胥已死,其他可供諮詢的人,亦都生離死別,風流雲散,一個可以商量大事的人都沒有。加以吉岡日夕絮聒,逼得他只有關起門來,向列祖列宗的靈牌祈告,只是為了」屈蠖求伸之計」,不能不從權處置。
於是1940年5月,溥儀第二次訪日;最主要的節目,自然是會見日本天皇裕仁,陳述希望。
這篇」台詞」是吉岡找了一個日本漢學家佐藤知恭預先擬好的;佐藤知恭在」滿洲國」的官銜是」國務院總務廳囑託」;實際的職司,有如清朝的」南書房翰林」,專門撰擬」布告天下,咸使聞知」的詔令。他替溥儀擬的」台詞」,反覆強調」日滿一德一心,不可分割」的關係;但裕仁的回答,非常簡單,只有一句話。
「既然陛下願意如此,我只好從命。」
桌子上早已備好了代表天照大神的3件」神氣」:一把劍、一面銅鏡、一塊玉。奉迎了這3件」神氣」,即表示奉迎了天照大神;回到長春,在」帝宮」之東,照日本的營建制度,修了一座白木建造,不加髹戚的」建國神廟」,作為」滿洲國」的」太廟」。
從此以後,溥儀及」滿洲國」的百姓,在生活上多了一件大事。原來奉迎天照大神」回國」,不光是建一座神廟的事,首先是發布由佐藤知恭執筆的」國本奠定詔書」,接著成立一個專門機構,名為」祭祀府」,設總裁、副總裁各一員,總裁是曾做過日本近衛師團長、憲兵司令官,以及關東軍參謀長的橋本虎之助。同時各地亦都依照規定,建立神廟,派定」神宮」管理;無論什麼人經過神廟,都須作90度的鞠躬禮,否則處罰。東北的百姓為了不願行這個禮,出門寧願多走三五公里路,繞道避開神廟;因此;一經選定了建立神廟的地點,商店門可羅雀,非閉歇不可;住戶亦是遷地為良,否則不但早晚進出,行禮麻煩,而且親朋友絕跡,孤立寂寞,人所不堪。
不過,百姓可以避免給天照大神行禮,溥儀卻是避不了的,每逢朔、望,由他領頭,連同關東軍司令及」滿洲國」的文武大員,祭祀一次,祭祀要穿」禮服」,怪模怪樣,十分滑稽;溥儀是最講究服飾漂亮的,穿過一次,為弟妹姬妾在暗中竊笑后,就怎樣也不肯再穿,找到一個藉口,說現值戰爭期間,理應戎服,以示支援日本盟邦的決心。關東軍聽他言之有理,也就同意了。
當然,這是溥儀精神上最痛苦的一件事,所以常常祭祀完了,遇有感觸,便會流淚;有一天有個人跟他說了句話,他算是想開了。
這個人是溥儀的侍婢,封號是」貴人」。由於」皇后」已死,別無妃姘,所以這個」貴人」,等於溥儀的妻子。她本來也是滿洲旗人,姓他他拉氏,與光緒的瑾妃、珍妃同姓卻非同族;所以入民國后,瑾妃的娘家人,改漢姓為唐;她家改的漢姓為譚。
這譚」貴人」芳名玉齡;被選入宮時,正是抗戰爆發那年,才17歲,還是初中學生。譚玉齡在北平上學時,正在」九一八」以後,聽見看見許多日本兵及浪人橫行霸道的事,心懷不平,常跟溥儀談起。
到了」滿洲國」,對關東軍及吉岡自更無好感,在溥儀面前,對他們有時冷嘲,有時熱諷,有時索性破口大罵,倒能稍解溥儀心頭的積鬱。所以他前後4個妻子,比較起來對譚」貴人」還有點感情;也常能接受她的勸告。
「我勸皇上,別想不開了!」她說:「反正就現在不把日本人當祖宗,將來溥傑的兒子繼了位,還不是照樣有那麼一天。」
這是句很透徹的話,原來溥儀的胞弟溥傑,從日本士官畢業,回到長春,當了」禁衛軍中尉」以後,關東軍就不斷有人向他談婚姻問題,鼓吹日本女人的溫柔能幹,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妻子。以後,看溥傑並無表示,便由吉岡向溥儀透露了關東軍的意思,為了促進」日滿親善」,希望溥傑能與日本女人結婚。
溥儀大為緊張,將他最信任的二妹韞和找了來商量大計。兄妹倆的看法是一致的,由於溥儀沒有兒子,所以日本人籠絡溥傑;必要時可以仿照光緒入承大統的成例,取溥儀而代之;而溥傑的兒子既有日本的血統,那麼」滿洲國」跟日本根本就是一體了。
明白了關東軍的陰謀,唯一的對策,就是搶先給溥傑找一個妻子。溥儀把他找了來,起先是訓誡,說他如果娶了老婆,將來一切都會在日本人監視之下,後患無窮。
接著溥儀許下一個諾言,一定會替他找個好妻子;他應該聽」皇上」的話,不要想什麼日本女人。溥傑自然恭恭敬敬地連聲稱是。
於是溥傑派韞和為他的」欽差」,專程入關,到」北府」向他的父親載灃說明其事。不久由溥儀的岳父榮源做媒,找到一位很理想的小姐——這位小姐出身於滿洲」八大貴族」之一,才貌雙全;她家上代也出過好幾個王妃,所以算是親上加親,格外覺得圓滿。
等韞和回來一說,出示照片,溥傑非常滿意。那知好事多磨,吉岡直接找到溥傑去辦交涉了。
「聽說閣下要到北平去,是嗎?」
「是的。」
「去幹什麼?」
聽他的語豈不禮貌,溥傑傲然答說:「辦私事。」
「是結婚嗎?」
聽他說破了,溥傑不便低頭,點點頭說:「對了。」
「這個不行!」吉岡很不客氣,連連搖頭:「大大地不行!」
「為什麼?」溥傑也沉下臉來,」你是不是要干預我的婚姻?」
「不是我,是關東軍。」吉岡答說:「關東軍希望閣下跟日本女子結婚。以便增進日滿親善。閣下的身分是御弟,自然應該做出親善的表率。這是軍方的意思;閣下明白?嗯!」
「我不明白。我也不需要明白。」
「不明白的不行!日本的皇室譬如御弟三松宮殿下、高笠宮殿下、閑院宮殿下,他們的婚姻,都要經過重臣同意。」吉岡又說:「本庄繁大將要親自為閣下做媒;你不可以到北平,應該等東京的消息。」
溥傑無法再作爭辯;他也很了解,只要吉岡說了」你不可以到北平」,就會有人在車站偵察,不容他上火車入關;而且說不定從此刻起,他就在日本人監視之下了。
很快地,東京方面有了消息,本庄繁替溥傑找了個貴族的女兒做妻子。這個古老的貴族是侯爵,名叫嵯峨勝;他的女兒叫浩子。1937年4月初,溥傑與嵯峨浩子,在東京結了婚。
一個月以後,關東軍所選擇的」國務總理」張景惠,通過了一個名為」帝位繼承法」的法案;規定」皇帝死後,由子繼之;如無子則由孫繼之;如無子無孫,則由弟繼之;如無弟則由弟之子繼之。」
溥儀的長輩,包括他的祖父醇親王奕譞,父親攝政王載灃,伯父德宗景皇帝載湉,由於慈禧太后的喜怒不測,都被折磨得有了神經衰弱的毛病;溥儀稟承遺傳,而且自幼至長,經過無數風波,從到」滿洲國」發現關東軍的淫威,比傳說中慈禧整人的手段更可怕,因此,他像他伯父那樣,也是無嗣,也是神經極度衰弱——這個毛病的特徵之一,是疑神疑鬼,終日不安;關東軍所授意的」帝位繼承法」一出現,在他的看法就像40年前慈禧立」大阿哥」那樣,」廢立」的先聲,」皇位」要不保了!
不但」皇位」不保,還有性命之憂。誰都看得出來,」帝位繼承法」前面的幾條,只是」聾子的耳朵」徒有其形,真正的要點是在」弟之子繼之」這5個字上;說得明白些,日本要一個日本血統的」滿洲國皇帝」,也就是由嵯峨浩子的兒子來繼承大位。
然則,如何才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呢?溥儀跟他的兩個妹妹,韞和與韞穎私下密議過;認為當年立」大阿哥」時,德宗多少視皇位如雞肋,真要其去,亦無所留戀,所可用自己情願遜位的方式,達成慈禧的願望,不至於非駕崩不可。但是此刻的溥儀,卻不能用此方式,何況他本人並不像德宗那樣,有必要時不妨放棄皇位打算。
更有一點不同的是,當時既有保駕的大臣,也有」保皇黨」,內則肅王善耆和炙手可熱的大學士軍機大臣榮祿;外則劉坤一、李鴻章、張之洞這一班朝廷視之為柱石的封疆大臣,連」廢立」都表示反對,更何況要害德宗的性命?
這一有利的條件,在溥儀並不具備,他不但沒有保駕的」大臣」,連一個可共心腹的人都沒有,因為吉岡監視得很嚴。眼前唯一能替他分憂的,只是兩個妹妹,可是她們的力量有限,除了替他出主意以外,別無用處。
兩姊妹為他出的主意是,必須對溥傑夫婦,加意防範。她們的看法是,日本人可能會毒死溥儀,讓溥傑得以繼承皇位,如果溥傑生了兒子,日本人又會毒死溥傑,讓他的兒子來做皇帝。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日本人眼前的目標是溥儀。
因此,等溥傑帶著新婚妻子回長春以後,兄弟間的一道鴻溝,立即很明白地顯現了。溥儀再也不敢跟溥傑說一句心裡的話;有時溥傑邀請溥儀」臨幸」,對於嵯峨浩子親手所做的菜,他必得等主人夫婦先動了筷子,方敢進食少許。這種戒慎恐懼的神情,溥傑夫婦都看了出來,為了免得自討沒趣,就再也不願請溥儀吃飯了。
約莫半年以後,傳出來一個」喜訊」,嵯峨浩子懷孕了。這一下,溥儀更覺緊張;不過他也不便過分關切弟婦懷孕這件事,只是在暗中不斷占卦,從」諸葛馬前課」,到牙牌神數都試過,但始終不能確定,嵯峨浩子生的是男是女?
幸好,嵯峨浩子生的是個女兒,溥儀得以暫時鬆一口氣,但隱憂始終存在。溥儀更寄望譚玉齡能為他生一個兒子,即令生子在五歲便須送至日本教養,有他親筆所寫的承諾書;可是畢竟是自己的骨肉,而且是純粹的滿族血統。
這幾乎成了妄想,他自己知道,譚玉齡也知道,她是早就看透了,」滿洲國」的天下如能存在,遲早必歸於日本。未來尚不可保,何必又把過去看得這麼認真!她的觀點影響了溥儀,終於將奉天照大神為祖先這件事拋開了。及至譚玉齡一死、更使得溥儀只剩下唯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譚玉齡死得非常突然。她的病是副傷寒,據中醫診斷,並不算嚴重。但治傷寒是西醫比較有把握,溥儀的」御醫」介紹了一個長春市立醫院的日本醫生來診治,此人表現得很熱心,守在病榻旁邊,打針、輸血,忙個不停,向溥儀保證,必能治癒。
那知吉岡得知消息,破例要搬到」宮內府」辦公所在地的」勤民樓」來住;說是便於照料。一到就派人去找了日本醫生來,閉門長談,談了有兩個鐘頭;那日本醫生從勤民樓回來以後,態度大變,不再忙著為譚玉齡打針、輸血;他自己也不大說話,臉色陰沉沉地,像懷著莫大的心事。
在勤民樓的吉岡,卻命憲兵不斷地打電話給病室中的特別護士,詢問病況。實際上這是不斷給日本醫生加壓力,要他早早下手;這樣過了一夜工夫,譚玉齡一命嗚呼了。
溥儀剛剛接到消息,吉岡跟著就來了,說是代表關東軍司令來弔唁,而且還帶來了一個花圈。這使得溥儀大為懷疑,何以能預備得這麼快?莫非事先已經知道,譚玉齡將死在何時?
於是私下打聽治療經過,斷定譚玉齡多言賈禍;由於常常批評日本人,以致為吉岡下了毒手。
不久,吉岡笑嘻嘻地拿了十來張年輕女子的照片,給溥儀過目,照片上的女子,一望而知是日本人,有的還穿著藍色白邊的水手服——日本女學生的制服,都是這個樣子。
「譚貴人死了以後,陛下很寂寞。」吉岡說道:「陛下需要一個溫柔的女子來伺候;這些,都是很好的淑女,請陛下挑選。」
溥儀一聽這話,趕緊雙手亂搖地說:「譚貴人遺體未寒,我無心談這類事。」
「是的,我知道陛下很悲痛;我的目的,正是要解除陛下的悲痛,所以要早日為陛下辦好這件大事。」
「這確是一件大事。不過,因為是大事,更需要慎重考慮。」
「這是不久以前的事。我們可憐的皇上,對不願娶日本妃子這一點,倒是意志很堅決,不管吉岡怎麼說,他總是敷衍著,不過,」張桂懷疑地說:「究竟能不能堅持到底,實在很難說。」
金雄白飽聞了溥儀的故事,內心浮起無限的感慨,」我們總以為他不過喪心病狂,甘作傀儡;現在才知道這甘字用不上,竟是辛苦作傀儡,連石敬塘、張邦昌都不如。」他停了一下又說:「真是此中歲月,日夕以淚洗面。」
「可不是!皇上苦,百姓也苦。」張桂放低了聲音說:「金先生,你看蔣委員長的軍隊到底打得過日本小鬼不能?」
問到這句話,金雄白不能不稍作考慮,他必須再一次確定張桂決非替日本人工作,才能說實話。
於是他定睛注視著張桂,從他眼裡那種充滿著祈求的光芒中,他直覺地感到說實話是不要緊的。
於是他說:「即使眼前打不過,將來一定能打得過。本來蔣委員長的辦法,一直是苦撐待變,現在太平洋戰爭一爆發,日本跟美國旗命,不就是大變局的開始嗎?」
「是,是!金先生,我還想請教你老一個問題,大家都說汪主席是跟蔣委員長唱雙簧,這話是真的嗎?」
「唱雙簧是不見得。不過汪先生的本意是救國家,和平也好,抗戰也好,只要於國家有益,汪先生本人並無成見。」
「那麼,到底他是主張和平呢,還是主張抗戰?」
「以前他主張和平;現在不反對抗戰,而且暗中在幫助抗戰。」
「嗯,嗯!」張桂口頭唯唯,臉上卻有困惑的神色。
這也難怪,因為話好像有矛盾;金雄白覺得必須作一個解釋,想了一下,決定先談事實,再說理由。
「我舉兩點證明,汪先生不反對抗戰,而且在暗中幫助抗戰。第一、和平軍從來不以國軍為敵。組織和平軍,一方面是打算著能夠讓日本軍撤走以後,能接替防務、維持治安;一方面是監視共產黨的新西軍。第二、重慶派在淪陷區的地下工作者,汪先生大都知道,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汪先生決不願造成分裂。」
「是,是!」張桂臉上的疑雲,渙然冰釋,」怪不得汪主席說東北的百姓將來仍舊是同胞。」
「對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很明白的。」金雄白接著又說:「當初汪先生主張和平,本心無他,不過估計上錯了。錯在兩點:第一、他輕估了國軍的力量,以為會支持不住;第二、他過於相信日本人,誰知道日本人會這麼壞!」
「是啊!不經過不知道日本人之壞。」張桂緊接著說:「我們這裡有兩個關乎蔣委員長跟汪主席的說法,不知道是真是假?」
「請問,是怎麼個說法。」
據張桂所聽到的說法是如此:汪精衛從重慶出去以前,本想當面跟蔣委員長談和平問題;那時恰逢蔣委員長政躬違和,因為重感冒卧床休息,汪精衛借探病為名去探動靜,問疾以後,正要談入正題,不料蔣委員長拿起床頭上的一杯白開水,喝了口說:「如果我們是在日本人統治之下,連喝杯水都不自由的。」汪精衛默然。
「大家都說,這是蔣委員長洞燭機先,故意這麼說一句,讓汪主席開不得口。」張桂又說:「不然,他們兩位意見不同,當時就會起爭執,傳出去不大好。」
「這話我亦聽說過。當時我覺得蔣委員長不能容他人陳述意見,令人失望,現在才覺得他是對的。」金雄白作了個結論:「總而言之,此一時、彼一時。局勢的變化,在主張和平的人,都沒有料到;否則就不致於有眼前暫時分裂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