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明太祖初立皇儲
洪武十三年,燕王二十一歲,自南京「就國」燕京,當時亦稱為北平。過了兩年,馬皇后崩逝,已就藩的秦、晉、燕、周、楚等五王,都入京奔喪。燕王在京遇到一個人,是個和尚;這個人改變了燕王的一生及明朝的歷史。
這個和尚姓姚,以後賜名廣孝。姚廣孝是蘇州人,父親行醫。十三歲時,姚廣孝出家做了和尚,法名道衍,卻又拜一個名叫席應真的道士為師,學習陰陽術數。當馬皇后崩后,太祖選拔高僧分侍諸王,以便歸藩之後,為馬皇后做佛事薦福。道衍在與選之列,跟燕王一見投契,他說:「大王如果用我,我送一頂『白帽』與大王戴。」王字加白成「皇」;燕王領會得其中的意思,便請以道衍隨侍,偕回北平。
燕王在這時便有了爭奪皇位的「雄心」,而太祖卻正在「製造」皇帝。早在洪武初年,他就對太子標展開了有計劃的教育,先選國子監的高材生為太子伴讀,讀書的地點名為「大本堂」,《明史》卷一百十五記:
建大本堂,取古今圖籍充其中,征四方名儒,教太子諸王,分番夜直;選才俊之士充伴讀。帝時時賜宴賦詩,商榷古今,評論文字無虛日。命諸儒作《鐘山龍蟠賦》,置酒歡甚;自作《時雪賦》賜東宮官。
這樣,到了洪武十年,太子已經二十三歲,學業已成,太祖進一步命他見習政事。
十年令:自今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諭曰:自古創業之君,歷涉勤勞,達人情,周物理,故處事咸當。守成之君,生長富貴,若非平昔練達,少有不謬者。故吾特命爾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唯仁不失於疏暴;唯明不惑於邪佞;唯勤不溺於安逸;唯斷不牽於文法,凡此皆心為權度。吾自有天下以來,未嘗暇逸,於諸事務唯恐毫髮失當,以負上天付託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寢,爾所親見。爾能體而行之,天下之福也。
在見習政務之暇,太子依然還要讀書,儒臣常常進講聖經賢傳。可能因為這樣「惡補」的緣故,太子的身體在年輕時便很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