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外戚鄭國泰主謀
神宗因為原疏中有「奸戚」二字,意指鄭貴妃的弟弟鄭國泰,心中不悅,便置之不理;而流言籍籍,多以為是鄭國泰的主謀指使。
那麼,鄭國泰到底是不是主謀呢?當然是的。歷來談「三案」的,於「梃擊」的背景語多含混,或者完全把它歸入東林,亦是未曾深考的說法。東林與閹黨固曾以梃擊一案展開爭鬥,但那是事後翻案,以當時的情形來說,把持梃擊一案,想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是所謂「三黨」。力持正義的一些正人君子,此時亦猶未有明顯的東林之跡,其後汪文言用計擊破三黨,東林得握政權,而三黨失意分子歸入魏忠賢手下,才有東林與閹黨壁壘分明的態勢出現。
所謂「三黨」是以地域區分,結黨者多為言官。神宗不覽章奏,或覽而不報,因而把言官縱容得放言無忌。同時,明朝的御史是參與實際政務的,如「巡按御史」代天子巡方,大事奏裁,小事立決,威權極重;「巡城御史」等於京師的地方官。而御史台又為「三法司」之一,可以按獄,集監察、行政、司法於一身,所以因緣為利,能結成極有勢力的政治集團。
《明史·夏嘉遇傳》:
台諫之勢,積重不返,有齊、楚、浙三方鼎峙之名。齊則給事中亓詩教、周永春,御史韓浚;楚則給事中官應震、吳亮嗣;浙則給事中姚宗文、御史劉廷元,而湯賓尹輩陰為之主。
又《明史·孫丕揚傳》:
先是,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黨」。而祭酒湯賓尹、諭德顧天埈各收召朋徒,干預時政,謂之「宣黨」、「昆黨」,以賓尹宣城人、天埈崑山人也。御史……給事中……則力排東林,與賓尹、天埈聲勢相倚,大臣多畏避之。
由此可知,湯、顧是從顧憲成的作為中得到啟發,收召門徒,結黨自固。但「祭酒」、「諭德」是講學之官,無法直接干預政事,於是他在台諫中的門徒,自然而然分成齊、楚、浙三黨。而為鄭國泰在「梃擊」一案中大賣氣力的是浙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