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光宗即位發內帑犒邊

36、光宗即位發內帑犒邊

當然,明朝的宰相不能比宋朝的宰相,後者權重,外而國事、內而皇帝的家事,皆可過問。所以楊漣亦並不期望方從哲能像文潞公那樣,他接著所引宋朝的典故之後又說:「今誠日之問,不必見,亦不必上知;第令內臣知大臣在門,且公當宿閣中。」意思是讓太監知道「大臣在門」,便可發生嚇阻作用;而「宿閣中」則為了備變。由這些話中,不難看出鄭貴妃和那些大璫心懷叵測,所以楊漣有此建議。

到了七月十七日,神宗自知不起,召集大臣,勉以勤職。七月二十一日入於彌留狀態,而太子還徘徊於寢宮之外,於是楊漣和左光斗遣人告訴東宮伴讀王安,說皇帝病重,不召太子並非本意,太子應自請入侍,以備非常;這一夜不要輕出。凡此都是預見到將有非常之變的預防措施。

當夜神宗崩逝,太子即位,是為光宗。光宗第一件大得人心的舉措,即是發帑金百萬犒邊,繼又發帑金百萬充邊賞,此為他即位后三天以內的事。

光宗這樣做,是出於兩個原因,一是遵奉遺詔;真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神宗錯了一生,到臨死才徹底改悔:

比緣多病,靜攝有年。郊廟勿親,朝講稀御;封章多滯,寮寀半空。加以礦稅煩興,徵調四齣,民生日蹙,邊釁漸開。夙夜思維,不勝追悔。方圖改轍,與天下更新,而遘疾彌留,殆不可起。蓋衍補過,允賴後人,皇太子常洛,可嗣皇帝位。

按:南郊祀天、歲時祭太廟,是皇帝必須親臨的大典,也是做皇帝的最起碼的責任。神宗因有二十五年不召見群臣,也就是有二十五年不出宮一步的破天荒紀錄,自然「郊廟不親」。所謂「朝講稀御」的「講」是指講學,皇帝講學稱為「開經筵」或「御經筵」。大致常開講筵的皇帝必是有道之君,因為人不可不讀書,做皇帝宰相,尤其不可不讀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朝的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明朝的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36、光宗即位發內帑犒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