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客魏密謀殺王安
如果說王安不是那樣迂緩疏略,能夠知機達變,毅然受命掌司禮監,那麼,內有才德俱備的張皇后,外有劉一燝、韓、何宗彥、朱國祚、孫如游,以及復召而將到京的葉向高等等正人君子為輔臣,而以王安綰合其間,內外相維,則雖有客、魏,不成大患。
那時的魏忠賢,在宦官的職位中,不過是一個「惜薪司」的掌印太監,王安如果掌司禮監,權力足以充分控制其人。按:明朝宦官編製甚大,最早有十二監、四司、八局,號稱「二十四衙門」,永樂年間恢復東廠,成化年間又設西廠,其後罷革,而東廠終明之世存在,與司禮監為宦官中最大的兩個衙門。《明史·百官志》「宦官」類:
凡內官司禮監掌印,權如外廷元輔;掌東廠,權如總憲。
「總憲」就是「都御史」,為監察首長。又《明史》宦官《王體乾傳》:
故事,司禮掌印者位東廠上,體乾避忠賢,獨處其下,故忠賢一無所忌。
是故王安錯失司禮掌印這個職務所造成的禍患,可分兩方面來看:第一,內外相維的局勢,以司禮掌印為樞紐,這個關鍵位置由客、魏所掌握,始得「挾天子以令諸侯」,黜正進邪,大壞朝政;第二,司禮必處東廠以上才可以制止刑罰的濫施、特務的橫行,而因王安之失,以致制度改變,提督東廠太監不復能制,是則后此數年魏忠賢得能作威作福,流毒四海,推原論始,王安不得辭其咎。此非我持論特苛,不過要表明政治上的正人君子不易為,必須有當仁不讓的勇氣;高蹈歸隱,潔身自保,並不是美德。
政治無情,應得勢而不得勢,就是失勢。於是客氏與魏忠賢枕邊密謀,要殺王安。魏忠賢受王安深恩,此時天良尚未盡泯,所以有「猶豫不忍」之意,只為客氏的幾句話,把他最後的那一絲天良也淹沒了。
客氏是這樣說的:「你我今天的勢力,難道還比得過當時的西李?你是不是要留個禍根在那裡?」
西李勢焰熏天,六天工夫被打入「養老院」,雖出於楊漣的旋乾轉坤,但如無王安,事不能成,因此,魏忠賢被說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