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不斷的學習

20.不斷的學習

作為人來說,能力畢竟是有限的,無論你自己認為學問有多淵博,在知識的海洋里,不過是滄海之一粟。真正的成功者,往往都「學然後知不足」,窮其一生,每天都在孜孜不倦的不斷的學習。

孔子是儒家的開山鼻祖,是人人景仰的「至聖先師」和「萬世師表」,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推崇為「聖人」。他的思想,貫穿了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他的著作,到現在依然有著非常積極的指導意義。就是這樣一位在中國民族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他的一生當中,每天都在不斷的學習。

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對待學問的態度非常嚴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他學無常師,曾學琴於師襄,習樂於萇弘,問禮於老聃。孔子的知識面非常之廣,禮、樂、易、御、書、數等「古六藝」樣樣精通。他知識的來源,一是向書本學習,二是學社會學習。孔子博覽群書,對前人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都有所涉獵,他之所以能「刪述六經,垂憲萬世」,就是向前人學習的結果,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正是他向社會學習的真實寫照。

孔子「入太廟,每事問」的故事,也是他虛心學習的表現。孔子來到周公廟,每件事情都要刨根問底問個水落石出。有人感到很奇怪,便說:「誰說叔梁紇的兒子懂禮啊,他到了太廟的時候,什麼事都要請教別人。」孔子回答說:「正因為我不恥下問,才能知道的事情多一些啊,這不正是禮嗎?」

孔子的一生當中都在如饑似渴的不斷學習,常常是「三月不知肉味」,直到晚年依然「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宗師,與他的勤奮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是分不開的。

在我國歷史上,因為放棄了後天的學習而可以作為我們反面教材的也有兩個我們所熟知的典型,一個是江淹,一個是方仲永。江淹年輕時才華橫溢文采飛揚,時人贊其有一支「生花妙筆」,江淹在稍微取得一點成績后沾沾自喜,放棄了學習,到後來終於落得「江郎才盡」,再也寫不出什麼好文章。方仲永幼時有「神童」之譽,出口成章,可是他父親為蠅頭小利所惑,頻頻帶兒子去各種社交場合應酬,忽視了繼續學習的必要性,方仲永到後來也只是「泯然眾人矣」,一棵好苗子就這樣被捧殺,實在是可惜得很。

我當年能夠在短短10個月的時間裡,從月薪500元的廣告公司的小職員,搖身一變為月薪5000元以上的公司的策劃總監,這與我每天不斷的學習是密不可分的。

在那一年裡,我擠時間閱讀了大量的《廣告學》和《市場營銷》方面的書籍,對一些比較實用的營銷案例進行了反覆的研究、分析,棄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斷豐富自己理論水平。當然,我還上了一些成功學大師、管理大師和廣告大師的課程,激發自己的潛力,拓展自己的思維。

我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更多的是自己創造機會去接近我們行業內的第一名,非常謙虛的向前輩們學習取經。正因為我每天孜孜不倦的學習,終於在10個月之後,使我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飛躍。

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各方面的信息日新月異,我們只有通過每天不斷的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和信息,不斷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修養,更好的武裝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夜成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韓流青春 一夜成名
上一章下一章

20.不斷的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