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中的邏輯

商道中的邏輯

韓國作家崔仁浩的《商道》被稱為「亞洲史詩」式的作品,在韓國一經問世便迅速突破了200萬冊,創造了韓國發行史上的一個奇迹。世界知識出版社在今年八月將其出版,一個月內便增印三次(同月筆者在各地小書攤上還見各種盜版本上市),在國內可以和熱銷中國的歐美商業圖書(翻譯書)相媲美,並引起了商業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也專門以《商道》的經商之道與人生哲學為題在北京的大覺寺(金中都時期古建築群)邀請近20位中國企業家,組織了一個規模可觀的讀書沙龍。筆者有幸參加,成為經商之餘的一件樂事——在大覺中求商道。

沙龍之前,筆者用了一天時間閱讀了此書,深深被故事中的哲理和二位主人公的命運而吸引,並引發了許多思考。這也要感謝《中國企業家》雜誌社,這是我近些年讀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首先是兩個主人公的命運對我的刺激最大。第一位是被人們稱為「輪痴」的汽車大王金起燮,他患有嚴重的自閉症,除了造車、開車、賣車沒有什麼其它愛好,是一個被資本異化了的商人,是一個追求極端完美的理想主義者,是將其一生都傾注於輪子上的一個「輪蟲」,並在實驗其「極致輪子」時丟掉了性命。第二位主人公是150年前被稱為「天下第一商」的林尚沃,這個稱號是他用幾次大死大生換來的,是在極端危機狀態下,即在煉獄中煉造出來的,他是曾當過二次嫖客的道德自律者,是「功成身退」並自居為「稼圃」的一個回歸自然的種菜人,也是一個參透人生意義、經商大道的大智者。

前者屬於現代型商人中的極致主義者,後者屬於傳統的中庸主義者,二人作為商人都是成功者,都是有大成就、大事業的人,從商人邏輯看二者無可非議。然而,從一個自然人或從人的生命本身意義上看,就不能說他們是成功者。前者是一個無趣的人,是一個生活狀態極其不平衡的一個人。後者想「成人」,「成人」又必須脫離商業邏輯而回歸田園,因為林尚沃知道在商業邏輯中他是不能「成人」的。中國有句俗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麼是江湖呢?我理解江湖就是行業邏輯,也可稱為行業遊戲規則。從政有政治邏輯,從商有商業邏輯,你不按各自的邏輯規則玩,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仕人或商人,在這兩個邏輯中,有大量遊戲是和理想的倫理追求相衝突的,是和林尚沃追求「聖人形態」的人生目標相衝突的,也可以說林尚沃是在追求道德理想之過程中掙扎。這雖然是造就卓越文學作品之必須,但並不是道德理想主義者願意選擇的。這讓我們看到了「商人形態」和「聖人形態」的巨大差距,看到了商人資本化和資本商人化而帶來的悲哀。這正應了中國金文中的商字所預言的商人歸宿(在金文中商字頭就是一個噩夢的噩字)。

是不是在東方社會中商人的歸屬就只能如此了呢?是不是商業中人就不能找到理想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了呢?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想是能。實際上故事的背後隱約還告訴了我們另一個邏輯,即自然人——商人——回歸自然人,乃至升華為聖人的一個商人「成人」的邏輯線索。要成為商人必須先由自然人變為商人,肯定存在對人的異化,這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在中華文化滋養下的中國商人大都沒能完成由一個自然人到一個標準商人(或稱為合格商人)的轉化,有許多人根本就不想轉化。這也是和新教倫理滋養下的西方人的一個重大差異所在,這一轉化過程難,但下一個轉化過程更難,脫化為自然人的商人就不是很多,同時又能升華為聖人形態的就少之又少。林尚沃是一位,中國歷史上的陶朱公算是一位,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算是一位。實際上前二者還不能算真正修成正果,因為都是脫離商業后完成的,就是這樣,當然亦可稱頌。但真正沒離開商業同時又完成升華的應該首推日本的松下幸之助。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松下之境界呢?我想起碼是有一條出路,那就是「平衡人生」——即選擇一個多元平衡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既不能為金錢而獻身,也不能為規模而折腰,又不能被擴張型或稱為最大化型的資本性格所異化。要知道生活才是人生的中心,人只能為生活而獻身,要知道我們商人還有親情、友情、愛情┄┄,雖然很難達到,但我嚮往之。

上面反思的是商道中的人生邏輯,下面探討一下商道中的經營邏輯。

本小說闡述的重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偉大,是直覺智慧的偉大,是預見力和判斷力的偉大。這些偉大智慧或稱為「商道」的背後經營邏輯是什麼呢?我稱之為「大事邏輯」,就是書中放手、放心、放錢的「種人蔘」的邏輯,而不是「賣草鞋」和「賣風箏」的「小事邏輯」。大事邏輯的特點如何呢,在此我們略作些簡短分析。

一、大事邏輯是算計的過程,而非計算的過程,是只求成敗的,不求對錯的。小說中「燒人蔘」一出就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大事邏輯是由觀念引領目標的,而非目標引領觀念,也就是康德說的是由觀念出發,而非由事實出發。是讓事實依照觀念,而非讓觀念依照事實。也可以說是由戰略走向戰術,而不是由戰術走向戰略。書中例子皆是,不再細說。

三、大事邏輯實際是大頭邏輯,不當大頭不能幹大事,不當大頭不能成大業。在書中林尚沃面對「刺客」,面對「間諜」等等故事,都是當大頭能忍耐的好戲。有大忍耐才有大能耐即是。

四、大事邏輯的著眼點是未來,而非過去,林尚沃當下所下棋子都是在謀求未來的戰略拐點的發生,以獲得超倍速的發展。以未來為著眼點的大事邏輯是一個開放的邏輯結構,對未來少鋼性控制而多是柔性適應。書中嚮往的鼎之三足即是這種結構。可以說林尚沃是深諳中庸之道的大師。

講的這些大事邏輯非常重要,是技術理性至上的當下社會所忽視了的,也是所有行業戰略型領導者應必備的思維基礎,是東方智慧優秀資源之所在。這也是本書給我們的最重要哲學思想。

但我還想說的就是以禪學、道學、儒學為背景的大事邏輯背後的缺失。大家都知道中國文化是強調直覺的、重視悟性的一種文化,但大家可能會忽略的是偉大的直覺和悟性同時也可以造成偉大的錯誤。如何才能保證直覺和悟性的偉大呢?如何給直覺和悟性以堅實的基礎呢?只有一條道,那就是科學知性和哲學理性。這是西方文化的優勢所在。直覺和悟性都是挑戰概念、脫掉概念的一種思想方式,而科學知性和哲學理性的根基就是概念。如把人的思想空間分為四層,可以形象地比喻為四層樓。一樓是感性空間,二樓是知性空間,三樓是理性空間,四樓是悟性空間。西方哲學家(民眾)大都只承認三層樓,不承認第四層樓空間,而中國哲學家(民眾)對知性空間和理性空間大都不重視,而過分注重感性空間,尤其是悟性空間。這是在信息社會、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很難做得通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在知性、理性的基礎上發揮直覺,必須在直覺和悟性的引導下進行知性和理性的論證,這才是合理的。這是更高級的一種理性,或稱演進理性或稱生態理性。

當下中國企業家階層的最大局限就是缺乏科學知性和哲學理性,更不用說生態理性了,所以當我們讀此書為之感動的同時多做些理性反思才對。

再者,在幾個基礎觀念下,讀此書便會更有收益。第一,本書是小說,是文學虛構,不是真實的案例。第二,即使有真實性,也都是小概率的成功,不能具體地參照,只能抽象性地繼承。第三,本書有神話色彩和宿命論傾向,不可不注意。第四,本書多描述的是極端生存之道,還須知真正的大道是在平平常常之中。

河北萬歲製藥集團

吳雪君

2003-11-18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商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韓流青春 商道
上一章下一章

商道中的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