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在從羽田飛往旭川的班機上,藤谷突然開口說道:「據說旭屋染上艾滋病了。旭屋製作公司的幹部跟我的一位熟人透露了這件事。」
「哦,是嗎?」我產生一種奇妙的認同感,隨聲附和著。
「這位透露消息的人是旭屋製作公司的元老,對旭屋的情況知之甚詳。而且,這人不是那種信口開河的人,所以可信度很高。看來,旭屋染上艾滋病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看他那副老態。是疾病折磨的吧?」我問道。
「應該是這樣,人憔悴消瘦得實在不成樣子。美國影星羅克·赫德森【注】臨死前,容貌也全都變了。」
【注】美國歌手,演員,一九八五年死於艾滋病。
「那麼香織呢?與他一起生活的女人又如何?」
「這個嘛,我可說不上來了,一起生活,難道不會受到感染嗎?不知御手洗先生有何高見?」
「哦?什麼?」御手洗好像正在閉目養神。
「關於旭屋染上艾滋病的話題呀。」
「這話題跟我沒什麼關係。」說完他又閉上眼睛。
「噢,我們的記者還從住戶金子那裡打聽到一些消息。」藤谷繼續興緻勃勃地說道。
「什麼消息?」我問道。
「這消息或許與這次事件沒什麼關聯。聽金子先生說,他在昭和五十九年搬入稻村崎公寓時,這棟大廈是沒有四樓的。」
「沒有四樓?」我重複說道。
「嗯……不,說是沒有四樓,並非表示這層樓的房間不翼而飛了。房間還是好端端存在著,只是四樓的稱呼不見了,四樓叫做五樓,五樓叫做六樓。換言之,三樓上面的一層變成了五樓,也就是這棟大廈的樓層是一、二、三、五、六、七、八、九樓。」
「怎麼會有這樣的叫法?」我驚訝地說,「我去這棟大廈做調查時並沒有這種情況。」
「業主忌諱『四』與『死』諧音,討厭這個『四』字,於是將四樓變成五樓。噢,有些醫院不是也忌諱「四」和「九」字嗎?所以沒有帶四或九的病房。」
「啊。原來如此……可是我去的時侯,已經有四樓了。」我說道。
「嗯,如今恢復了四樓,表示業主放棄了以前的做法,大概是覺得這麼做沒有多大的意義吧。」
「是呀。業主這麼疑神疑鬼,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最後還是恢復正常的樓層叫法。事實上,只不過是改變了各房間的號碼而已,以前的五〇一室現在改叫四〇一室了。聽說,從一九八九年六月二日開始就更換了四樓以上的房間門牌。」
「是嗎……啊!六月二日?」我不由得大聲說道,「這六月二日不就是……」
「你是不是想說,更換樓層門牌的那一天,正好是松村死亡的日子?那不過只是巧合而已吧。」
藤谷說話之際,御手洗霍然起立。
「不,這絕非偶然!這是個非常重大的問題。」說完,他交抱雙臂,陷入沉思。我和藤谷停止交談,等待著御手洗接下來會說些什麼。但是,直到抵達旭川機場御手洗都沒再開口。
我是第一次到旭川,機場看起來還很新。推開機場大廳的玻璃門來到外面,在本州未曾看過的廣闊土地在眼前展開,陽光照在身上,但接觸空氣的雙頰卻有涼沁沁的感覺,讓人切實感覺到自己身處北國之地。
不過,這裡只是旅途的起點。我們從這裡搭計程車去旭川車站,然後繼續以遙遠的北國盡頭為目標的列車之旅。幌延在日本最北端的地稚內南面六十公里的地方,但在我這種南方人眼中,簡直就是北國邊陲之地了。
從飛機場到日本國鐵旭川站的路途相當遠,計程車開下坡道后,便在久違的田園風景中沿著直線鋪設的柏油路疾馳。我在車內轉頭回望,只見旭川機場建在小山丘上。噴氣式客機的巨大尾翼在高台上重疊顯現。
路邊的房屋布滿塵埃。板壁被污染成灰色,看起來很陳舊,只有鋁窗框在陽光照射下發出銀色的光輝。從家家戶戶所擁有的空間來看,他們不可能附設庭園或停車場。
我覺得好像離開了日本。這種感覺與從狹窄車窗鑽入的冷空氣一起,給我帶來置身於貧困異國的印象。已是四月下旬了,如果在東京,櫻花早就謝了,進入暮春季節。但這裡的空氣還是涼颼颼的,見不到櫻花樹——或許櫻花還沒有開吧。
不過,到了旭川站前,大都市的印象又油然而生——高樓大廈林立,只是路上行人略少,有點像東京中野站前的樣子。我們三人在車站大廈內吃了遲來的午餐,然後檢票進了月台。登上往北的柴油引擎列車。車內混雜擁擠,暫時只能站立。後來好不容易找到四人座位,剛坐下,一名剛放學、臉頰紅撲撲的女學生也擠到我們的座位上。
御手洗從剛才在飛機上開始就沉默不語,陷入深度思考之中。
在車上就座后,我也不想打擾他,將視線轉到窗外。觀賞北國風景。
北海道的房子很有特色,基本上看不到瓦式屋頂,多數是塗上鮮紅或艷藍色的薄鐵皮屋頂。而且,為了讓雪容易自然掉落。屋頂的斜度頗大。路上行人很少,貨車和轎車也不多見。
列車到達車站,巨大的原木在寂靜的站內空地上堆得高高的,讓我想起英國之旅【注】。荒涼的土地,難得一見的人影,在廣闊原野上散布的農家小屋——這裡與英國倒有幾分相似。但兩者也有根本的不同,同樣是閑散的情調,英國的鄉村像圖畫般美麗,此地則顯得貧困俗氣。屋頂的鮮艷色彩、廉價的薄鐵皮材質、每經過小村落必見的成群廣告牌……都讓人感到俗不可耐。英國鄉村的房屋與房屋間有非常寬敞的距離,而這裡的村落,房屋都緊挨在一起。是不是因為英國不準買賣土地的緣故?但即使在德國,鄉村的房屋也沒有這麼密集。看來,這是日本人恐懼獨門獨戶居住的心理所造成的吧。
【注】見《黑暗坡食人樹》。
當我正這麼想時,周圍的風景已變成原始森林。時光彷彿倒退了幾百年。林中一條小河蜿蜒,沒有水泥河堤,岸邊草木繁衍,一直長到水中;河水則清澈見底,波光瀲灧。這樣美麗的自然水景在本州已無緣得見。
這裡沒有房屋、橋以及廣告牌,未被人類污染的自然景觀絕不遜於英國。遙看遠處緩緩起伏的山丘,太陽正在慢慢傾斜,不禁讓我回憶起童年時代見過的黃昏景色,是那樣令人心曠神怡。
不久,太陽沉到山背去了,村落也越來越少,車窗外的景色慢慢被黑暗吞沒,列車在黑夜中疾馳。這種深度黑暗,其實也是我久違了的自然景觀,既沒有街燈,也沒有民居的燈光,黑暗在車窗外持續著。畢竟,日本的北疆與南部地區是大不相同的。
列車一個勁兒地往北賓士,已不知此刻位於何處。但可以想見,我們已進入被稱為「邊陲」的地域,因為車內已不像在旭川發車時那樣擁擠,變得空空蕩蕩的。顯然,我們要去的地方很少有人會去。不久,車內的廣播說下一站就是幌延。
在漆黑的夜幕下,開始零零星基地見到人家的燈光。柴油列車慢慢減速,把我們送到北國邊陲小站的月台上。門「嘩啦」一聲打開,除了我們三人,沒有其他人下車。也沒有人從月台上車。車站很簡陋,好像是建築工地用的預製板搭成的小屋。我們朝著這個建築物走去,還得自己用手拉開關著的檢票口玻璃門。這時,售票處旁邊的門「嘩」地打開,一位站務員跑出來,從我們手上收取車票。
雖然馬上就到五月了,但在狹窄的車站內,石油氣暖爐還開著,吐出橙色的火焰。像是候車處的地方鋪了兩張席子,但除了站務員和小賣部店員外,不見一個旅客的影子。
「我們先解決今晚的住宿問題吧。要是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可真會凍死呢。」御手洗雖然說得嚴重了點,但絕不是開玩笑。他用手指指站前的黑暗處,有白色的東西正在飛舞。啊!那是雪。
「馬上就要五月了,怎麼還在飄雪?」我說道。
看來,尋找旅社真的成為生死攸關的大事了。
「站前如果有書店,可以買一本觀光導遊書或地圖來看看。」藤谷說完,逮住一個好像準備下班的站務員,問道,「請問,這一帶有書店嗎?」
小個子站務員點點頭,挺起胸膛,用手指著站內一隅的小賣部。但那是賣酒菜和土產的小店,雖然角落裡也擺著幾本周刊雜誌和文庫本圖書,但畢竟不是書店。
「不,我要找的不是小賣部,而是書店,是只賣書的……」藤谷不肯罷休。但站務員冷淡地說:「這裡的書店只有這一間。」
我們吃驚地看著這小賣部。我們家中所擁有的書籍恐怕是這小賣部的十倍。
「唉!我們來了一個鬼地方了。」藤谷嘆息道。
我抬頭看著貼在檢票口上方的列車時刻表,每天通過這一站的快車僅僅只有幾班而已。
「必須找到旅館!」藤谷說道。他像陪作家做取材旅行的執行編輯一樣(事實上也是如此),迅速行動起來。他走到售票處的窗口,詢問此地有沒有飯店。
「書店沒有,飯店應該有吧。」御手洗說道。
「先生,這裡只有一家飯店,不如我替你們打聽一下吧。」
售票處的站務員很親切,他打電話幫我們訂了飯店。我們又問如何叫計程車,他說此地只有一輛計程車在營業,不過飯店離車站很近,步行即可到達。於是我們三人肩並肩,走在這小雪飄舞的黑夜裡。
柏油路面因為下了小雪而變得又濕又滑,路邊簡陋房屋的背陽處堆積著大塊污雪,正在融化中。四月底了還下雪,對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雖然走到飯店只花了五分鐘,但我們幾乎已經走過了幌延主街的大半。在這條所謂的主街上,沒有咖啡館和時裝店,只看到一間食堂似的飯館,但這時已經關門。現在不過晚上八點,已沒人來飯館吃飯了。道路兩邊並列著烏黑的木板房,應該就是當地的民居了。
其中有一間門口掛著紫色招牌,好像是酒吧,但我們無心進入。
「御手洗先生,我肚子餓了。」藤谷說道。
「嗯,要是賓館里也沒有餐廳的話,就要餓死人了。」御手洗對吃東西沒什麼興趣,隨口敷衍了藤谷一下。我因為只穿著春裝,有點耐不住這裡的寒冷,全身微微發抖。當然,空腹可能也是發抖的原因之一吧。
飯店的名字叫北斗庄,是一棟木質結構的公寓式建築。一進入大廳。藤谷與接待員簡單交談幾句后便絕望地喊叫起來。顯然,賓館里沒有附設餐廳。浴室只有一間,位於一樓,是所有旅客共用。
房間看起來蓋得很結實,但隔壁的藤谷一打開電視,聲浪傳來,就像打開我房中的電視機一樣響亮。
在房間稍事休息之後,我正想去浴室洗澡,突然傳來敲門聲。
藤谷一臉認真地進來,對我說街上有一間餐館還在營業,要不要馬上去填飽肚子。我欣然同意,又去叫了御手洗,三人一起外出。
根據藤谷得到的情報,幌延是一個只有兩千人口的小鎮,曾因位於羽幌線和宗谷本線的交會點,一度成為交通要地,因而繁榮一時,但現在又變得蕭條了。
這家餐館也很特別,它是一間非常小的日式建築,門口的玻璃門嘎吱嘎吱往左右滑開,裡面一片喧鬧聲,在外面小雪紛飛的路上也能聽到。在店門前鋪著碎石的空地上,停著三輛輕型客貨兩用車。
店內是一個約二十張桌子的大廳,多張膠板矮桌排成兩行,每張矮桌配以四個坐墊。左面那行被當地一個雙頰緋紅的老人和一群年輕人所佔據。正面的小舞台上,卡拉OK正熱烈地進行中。一位老人在台上高唱民謠風格的演歌【注】,引來席間一群半醉酒客的喝彩和口哨聲。他們用木筷夾了千圓紙鈔,由一人送到台上,然後跪下,畢恭畢敬地把千圓紙鈔獻給歌手。
【注】演歌是日本明治、大正時期產生的一種音樂形式,是演歌師用獨特的發聲技巧演唱的歌曲。
送錢的人剛下台,一批中年婦女又「噔瞪噔」地衝上舞台。五名婦女排成一列,在歌手的背後跳起類似在盂蘭盆會上跳的舞蹈。
不久,中年婦女們走下舞台,轉而在盤腿而坐的我們的周圍練習舞步。
「唉!太吵了……」藤谷搖頭說道。
「這是什麼店呀?」御手洗的心情倒是挺好。
「這是幌延人慰藉心靈的重要社交場所,既是迪斯科廳,又是歌廳酒店,還是餐廳和大會議場。」
不錯,這是北方人特有的娛樂場所。北疆地方娛樂節目少,降雪季節更是如此,喜歡唱歌的當地人每晚聚集於此,不醉不歸。我們在這裡默默地吃完晚餐,然後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