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無畏號”戰艦
直到1909年,費舍爾將軍將英國海軍艦船改用石油作燃料的計劃才開始實施,而德國剛好在這時完成了對英國「無畏號」戰艦系列的第一次改進。德國的「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擁有八萬噸馬力的引擎,雖然還是用煤作燃料,但航速能達到令人震驚的28節。在英國,只有兩艘軍艦在速度上可與之媲美。英國的燃煤艦隊受到了技術上的限制,而德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已經對英國的海上優勢提出了挑戰。
1911年,年輕的溫斯頓·丘吉爾接替費舍爾爵士擔任第一海軍大臣。丘吉爾立即開始遊說,把海軍軍艦的動力燃料改為石油。根據費舍爾的觀點,丘吉爾指出,同樣大小的船,用石油可以獲得更快的速度,且同樣噸位的艦船,因為不必中途補充燃料,所以在活動範圍上具有決定性的優勢。
1912年,美國生產的石油佔世界產量的63%,俄羅斯的巴庫大約佔19%,而墨西哥佔5%。英國的波斯勘探公司還不是石油的主要供應商,但即便如此,英國政府做出戰略決策:對國家利益來說,英國在波斯灣的存在是完全必要的。正如我們看到的,德國不停歇地建設柏林-巴格達鐵路,對英國政府的這一決策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
1912年7月,在丘吉爾的敦促下,阿斯奎斯首相領導的政府任命退休了的費舍爾爵士擔任皇家石油和石油引擎委員會主席。1913年初,同樣是在丘吉爾的要求下,英國政府秘密購買了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今天的英國石油公司(BP))的大多數股份。從這點看,石油已經處於英國戰略利益的核心位置。
如果英國不僅能確保自己未來石油運輸和能源技術的需求,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她還能阻止經濟競爭對手染指世界上的石油資源儲備,那麼,她的霸權地位還能再維持幾十年。簡言之,即使英國的工業停滯不前,無法與德國新興的戴姆勒汽車公司競爭,那麼她將控制戴姆勒汽車公司所必需的原料。英國的石油控制政策對世界歷史進程所產生的影響正變得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