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後的英國選擇了戰爭

破產後的英國選擇了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凸顯了石油對於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影響。就在歐洲各國激戰正酣、相持不下的時候,英國人卻不動聲色地把軍隊投向石油儲量豐富的阿拉伯地區……〗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一直堅守著一個秘密,即在1914年8月英國向德意志帝國宣戰前夕,英國財政部和英帝國的金融實際上已經破產。對主要參戰各國實際財政關係的考察揭示了秘密貸款非同尋常的背景,它往往與戰後全球範圍內的原材料和物質財富的重新分配的詳細計劃,特別是奧斯曼帝國據認為儲藏有巨量石油的地區的重新分配,密不可分。

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一名塞爾維亞刺客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皇太子費迪南大公,這是觸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直接因素。經過一個月互不相讓的討價還價之後,奧地利認為塞爾維亞應當對大公的遇害負責,於7月28日公開對塞爾維亞宣戰。7月29日,也就是在奧地利宣戰的第二天,俄國下令進行全國軍事動員以備戰爭的需要。

就在同一天,德國皇帝給沙皇尼古拉斯發出一封電報,請求沙皇不要動武,這一電報還真讓沙皇臨時取消了國防動員的命令。7月30日,俄國最高指揮部說服了猶豫不決的沙皇,再次動員軍隊。7月31日,德國駐聖彼得堡大使向沙皇遞交了對俄宣戰的戰書,據說,這位大使遞交完戰書從房間里跑出去時淚如泉湧。

一直在為東西兩線作戰做準備的德軍總參謀部,正式實施施利芬計劃。因為法國和俄羅斯之間有協防承諾,德國決定必須迅速擊敗法國,使得俄羅斯來不及動員。1914年8月3日,德國對法宣戰,與此同時,德軍取道比利時進攻法國。

8月4日,奧地利對塞爾維亞宣戰僅八天之後,英國對德宣戰。名義上是,英國事先承諾過要保護比利時的中立。而真實原因決不是基於唇亡齒寒的道理。

1914年8月英國對德宣戰的決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非同尋常的,因為英國財政部和英鎊先令體系(當時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佔主導地位的貨幣體系),事實已經破產。最近解密的一份英國財政部的內部備忘錄,引起了更多的疑問。這份內部備忘錄是由英國財政部工作人員,寫給當時的財政大臣勞埃德·喬治的。1914年1月,在薩拉熱窩事件前六個月,英國財政部高級官員喬治·佩什爵士應財政大臣的要求,對所有重要的英國黃金儲備狀況進行了一次深入的研究。

1914年,英鎊金本位是世界金融體系的基石。事實上,英鎊已經被國際商業和金融領域廣泛接受,75年來,英鎊本身被認為「跟黃金一樣好」。在1914年,英鎊的作用堪比1971年8月15日之前的美元。

喬治爵士的機密備忘錄揭示了當時倫敦金融城高層的想法:在金融界存在著另一種鼓動銀行改革的影響因素,這就是德國日益增加的商業和金融的力量。而且有種不安情緒也在持續增強,那就是擔心在兩國發生大的衝突之前或衝突伊始,德國會對倫敦的黃金儲備進行掠奪。

這一秘密備忘錄寫於奧地利王儲在薩拉熱窩遇刺之前六個多月。

佩什記下了他的擔心。1911~1912年巴爾幹危機之後,德國一些大的貿易銀行越來越老練成熟,它們一直在增加黃金儲備。佩什爵士向財政大臣提出警告說,在目前的情況下,任何向倫敦銀行的進一步擠兌,「都會嚴重阻礙這個國家募集資金來打一場大戰」。

1914年5月22日,英國財政部高級官員巴茲爾·布蘭凱特為勞埃德·喬治草擬了另外一份備忘錄。

這一備忘錄涉及「戰爭對黃金儲備的影響」,布蘭凱特寫道:十分準確地預測一場歐洲大戰的後果當然不可能,大多數的歐洲大陸國家以及英國都會捲入其中,在全世界可以利用的資金市場中,只有紐約(假定美國保持中立)還能夠吸引到戰爭所需要的黃金。

同樣令人震驚的是,就在英國作出參戰決定的關鍵日期8月4日之前的幾天,一封註明時間為1914年8月1日星期六凌晨2點由喬治·佩什爵士寫給勞埃德·喬治的信發揮了重要作用。

親愛的大臣先生:國家商業必須以信用系統為基礎,但我們的信用系統已經支離破碎,當務之急是毫不猶豫地儘快採取行動,修復已經受損的信用系統;在這個緊要關頭,如果我們最大的幾家銀行紛紛倒閉,我們就不可能募集到戰爭所需要的資金。

英格蘭銀行立即中止了(用金條和銀錠進行的)硬通貨支付,並中止了1844年《銀行法》。這一決定大幅增加了英格蘭銀行手中的黃金儲量,使英國政府有錢應付剛剛宣布的對德戰爭。因為戰爭需要大量的金錢來支付食品和軍用物資。除了黃金,英格蘭銀行還向英國國民發行紙幣,這種紙幣作為一種緊急狀態下的法定貨幣。截至8月4日,英國的金融機構已經為戰爭作好了一切準備。

但是,正如我們很快就要看到的,又出現了後來的秘密武器:英皇家財政部與紐約摩根銀行財團之間的特殊關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石油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石油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破產後的英國選擇了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