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剿伊朗

圍剿伊朗

採訪中,龐托預測的一種可能確實發生了。1978年6月,由於在核能政策、國際貨幣政策、美元自由貶值和其他所有對歐洲大陸有重要意義的政策上,歐洲與卡特政府的摩擦和公開政策衝突日益增長,在法國和德國的倡議下,歐洲採取了一系列行動,進入建立歐洲貨幣區的第一階段,這是第一次將歐洲大陸從美元體制衝擊中擺脫出來的嘗試。

德國總理施密特和法國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提議,建立一個機構,使其作為歐洲貨幣體系(EMS)的第一階段。在此體系中,九個歐共體成員國的中央銀行同意相互穩定它們的貨幣。隨著歐共體內部商業貿易量持續增長,歐洲貨幣體系為保護歐洲內部貿易和貨幣關係提供了基礎。

1979年初,歐洲貨幣體系開始遠作,而且它在穩定歐洲貨幣方面的效果是明顯的。但歐洲貨幣體系的前景令倫敦和華盛頓擔憂。不祥的預兆顯示,歐洲貨幣體系將成為世界貨幣的新種子,這樣一來,必將威脅到當前「石油美元貨幣體系」的霸權地位。確實,當時的一位德國官員私下把新的歐洲貨幣體系比作「代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種子」。而且,當時的法國政府也這樣公開評論。歐洲貨幣體系以每個成員國20%的黃金和美元儲備作為啟動資本,建立了一個歐洲貨幣基金,總價值約為350億美元。另外,瑞士也在事實上將其貨幣與歐洲貨幣新體系聯繫起來。

早在1977年,德法兩國政府就已經開始考慮與某些歐佩克產油國簽訂某種協議的可能性,在此協議之下,西歐國家將向歐佩克出口高科技,作為回報,歐佩克向西歐長期提供價格穩定的石油。在此協議下,歐佩克國家輪流將她們的財政盈餘存入歐洲大陸的銀行,而且這筆資金最終將進入歐洲貨幣體系,以此來建立一個基金,用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長期工業發展。

倫敦對德法歐洲貨幣新體系概念的每一處都持反對意見。由於不能阻止此項計劃的實施,倫敦拒絕加入這項新安排。倫敦金融界另有想法。

1978年9月在亞琛召開的德斯坦和施密特的首腦會談中,德法兩國達成了一項關於科技教育和核能合作協定。另外,德斯坦的法國民主聯盟為歐洲大陸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提出了一項總計1000億美元的五年發展計劃建議。1978年7月,卡特總統對波恩和西柏林進行了國事訪問,只是增強了法國和德國追求獨立政策的決心。

卡特政府制定的《核不擴散法案》並沒有成功阻止施密特政府放棄向發展中國家出口核技術的計劃,法案的基礎是基於和平利用原子能技術會帶來核擴散威脅,這種論調本身就是錯誤的,完全站在英美石油和金融公司的戰略立場上。

因此,儘管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就作了很多努力,在華盛頓和倫敦的政策制定者心裡,以低於至高無上的美元價格來獨立自主地發展工業和貿易,這一政策措施對美元霸主地位的「威脅」變得越來越真實。他們認為需要用更加猛烈的打擊來動搖某些國家追求科技和工業進步的決心。

確實,他們下手也夠狠的。

1978年11月,卡特總統任命彼爾德伯格集團的喬治·波爾領導白宮的伊朗特別工作組,這個工作組直屬於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布熱津斯基。波爾同時也是三邊委員會的成員,他建議白宮取消對伊朗國王的支持,轉向支持伊斯蘭激進派阿亞圖拉·霍梅尼領導的反對派。中情局的羅伯特·波威是此次由中情局領導的反國王政變行動的現場指揮官之一,在25年前,也是在他們的隱秘行動中國王才登上了權力的寶座。

他們的計劃以對伊斯蘭激進派的細緻研究為基礎;研究先由英國伊斯蘭專家伯納德·劉易斯博士提出,後來又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繼續。劉易斯的計劃在1979年5月於奧地利舉行的彼爾德伯格會議上披露,為了鼓勵整個近東伊斯蘭世界部族和宗教的割據,計劃認可了霍梅尼身後的宗教激進組織運動。劉易斯辯稱,西方應該鼓勵諸如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黎巴嫩宗教激進組織、衣索比亞科普特人、亞塞拜然族土耳其人及其他人自治。他把這種混亂的蔓延稱為「危機拱門」,混亂也將延伸到蘇聯的伊斯蘭地區。

針對伊朗國王的政變,就像1953年針對摩薩台的政變一樣,由英國和美國的情報機構策劃,夸夸其談的布熱津斯基,騙取公眾的「信任」,稱這是為了幫助伊朗清除「腐敗」,英國再次安然地躲在了後台。

整個1978年,國王領導的伊朗政府與英國石油公司關於修訂已經有25年歷史的石油開採協定的談判一直在進行中。直到1978年10月,談判破裂,破裂原因是英國要求對伊朗未來的石油輸出擁有專有權,但又不保證一定會購買。顯然,依賴英國控制的石油出口幾近結束,伊朗似乎快要獨立制定自己的石油銷售政策了,這是自1953年以來的第一次,而且有像德國、法國、日本等急切的大買家。當年9月,伊朗刊物《可汗國際》在其社論中評論道:回顧與(大英石油公司)財團之間25年的合作和之前50年的關係,伊朗並不滿意……展望未來,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應該自己計劃管理所有的經營事務。

通過拒絕購買伊朗的石油產品,英國當時正在勒索伊朗,並對其施加巨大的壓力;英國當時每天只向伊朗購買約300萬桶石油,但兩國的協議是英國必須每天購買不少於500萬桶。這給伊朗造成了巨大的收益壓力,並創造了一種環境,英美情報機構到處安插受過嚴格訓練的煽動者,大肆煽動對國王的不滿情緒。另外,在這個節骨眼上,石油工人的罷工使伊朗石油生產幾乎癱瘓。

由於伊朗的國內經濟麻煩不斷,伊朗秘密警察的美國「安全」顧問實施了空前殘酷的鎮壓政策,以最大限度地激起民眾對國王的不滿。與此同時,卡特政府不無惡意地開始對國王「踐踏人權」提出抗議。

有報道說,依靠其對伊朗金融和銀行業的巨大影響力,英國石油公司開始策劃從伊朗撤資。BBC廣播公司波斯語廣播節目,將許多說波斯語的「通訊員」派往甚至是伊朗最偏僻的鄉村,報道針對國王的抗議,大肆鼓吹反對政府的言論。當時BBC在伊朗內部給阿亞圖拉-霍梅尼提供了足夠的宣傳平台。這個受英國政府控制的廣播機構拒絕給國王平等的回應機會。國王本人對BBC不斷的抗議並沒有結果。英美情報機構繼續著顛覆國王統治的行動。1979年1月,國王逃亡;2月,霍梅尼飛往德黑蘭,宣布取代國王的政府。

幾個月後,也就是國王去世前,他在流亡中記錄道:當時我並不知道——也許我並不想知道,但是,現在我很清楚——是美國想除掉我。顯然,這也是那些美國國務院的人權鼓吹者想要的結果……我為什麼要讓白宮的前副國務卿喬治·波爾當伊朗的顧問呢?……波爾就是那些想遺棄我並最終遺棄我祖國的那些人中的一員1978年,伊朗報紙發表了一篇文章,指責霍梅尼是英國的代理人。作為反應,神職人員組織暴力示威,導致後來國王的逃亡。

在驅逐伊朗國王的過程中,BBC波斯語廣播所發揮的作用,在2001年9月24日《伊朗人》上發表的HosseinShahidi的文章「BBCPersianService60yearson」中有詳細闡述。BBC與霍梅尼的觀點如此相同,以至贏得了阿亞圖拉BBC的美稱。

隨著伊朗國王的倒台和政權轉向霍梅尼的擁護者,混亂開始滋生。到1979年5月,霍梅尼政府擱置了伊朗的核電發展計劃,並且宣布取消與法國和德國的核反應堆建設計劃。

伊朗對世界每天約300萬桶的石油出口突然被切斷。令人好奇的是,沙特的石油產量在1979年1月也每天消減了大約200萬桶。為了給世界石油供應施加更大的壓力,英國石油公司宣布,由於不可抗力,取消有關石油供應的合同。鹿特丹石油市場的價格受到英國石油和皇家殼牌公司這些最大的石油公司影響,在1979年急劇攀升。20世紀70年代第二次的石油衝擊全面開始。

所有這些都表明,在倫敦的極少數人和美國自由派權勢集團的高層人物實際策劃了伊朗的這次政變,他們決定對卡特總統隱瞞相關政策及其最終目的。接下來在美國發生的能源危機是卡特一年後競選連任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全世界從沒有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石油供應短缺。數月後,一項由美國審計總署進行的美國國會調查確認,沙特和科威特的現有產能可以在任何時候彌補每天500萬~600萬桶石油供給的臨時性不足。

「七姊妹」石油跨國公司的石油儲備量下降,造成了毀滅性的世界油價衝擊,在某些等級的原油市場上,原油價格從1978年的約14美元/桶向天文數字般的40美元/桶的價格攀升。搶購石油的長隊遍及美國,造成了普遍恐慌。1979年2月,卡特的能源部長和前中情局局長詹姆斯·施萊辛格告知國會和媒體,伊朗石油不能供應世界市場的後果,比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運「預計更加嚴重」,這不僅沒有對緩解緊張局勢有所幫助,反而使之進一步惡化。

為緩和國際關係,德、法兩國曾希望與蘇聯發展更具合作性的貿易、經濟和外交關係,但卡特政府三邊委員會的外交政策進一步使德國和法國在歐洲作出的所有努力陷入混亂;而且許多蘇聯與西歐之間的能源協議也難以倖免。

卡特的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和國務卿萬斯施行了他們的「環形危機帶」政策,將伊朗革命的不穩定因素擴散到整個蘇聯周邊地區。橫貫巴基斯坦到伊朗的伊斯蘭區域,美國的行動造成了不穩定甚至更壞的結果。

接下來,布熱津斯基開始打「中國牌」,1978年12月給予中國外交承認,同時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的合法席位,允許中國獲得美國的技術和軍事援助。在1979年1月的一次峰會上,德國總理施密特向卡特總統提出強烈抗議,他認為,卡特的新「中國牌」政策會使莫斯科感到,北約正在以製造混亂和軍事敵對的弧形帶包圍蘇聯,從而惡化本來就很脆弱的德蘇關係。

1979年10月,在第二次石油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英美再次發起了新一輪的毀滅性的金融衝擊。當年8月,在大衛·洛克菲勒和其他華爾街銀行機構的建議下,卡特總統任命保羅·沃克爾為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在1971年8月,他也曾是美元與黃金脫鉤政策的主要策劃者。沃克爾,這位洛克菲勒大通曼哈頓銀行的前官員,當然也是洛克菲勒三邊委員會的成員,成為紐約聯邦儲備委員會這個世界上權力最大的中央銀行的主席。

儘管40美元/桶的油價代表了美元地位戲劇性的提高,但是石油危機的規模,加上國際社會對卡特政府的無能越來越警覺,進一步造成了美元的弱勢。從1978年初開始,美元兌德國馬克和其他主要貨幣就已經下降了15個百分點。黃金價格迅速上漲,在1979年9月達到了創紀錄的400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阿拉伯國家和其他投資者更願意在黃金上投資,而不是美元。1978年9月,當人們得知沙烏地阿拉伯貨幣局已經開始拋售數十億美元的美國財政部債券時,美元遭遇了近乎恐慌性的崩盤。甚至對美國堅定的盟友來說,在卡特的總統任內似乎問題太多。

紐約和倫敦的政策戰略家接下來準備在石油危機之後實施馬爾薩斯主義貨幣衝擊,以使世界發展的天平向他們的利益傾斜。

1979年10月,沃克爾公布了聯邦儲備銀行新的激進貨幣政策。他堅持認為,貨幣主義者最本質的辦法就是「將通貨膨脹擠出體系」,他以此欺騙震驚不已的國會和絕望的白宮。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使美元成為世界上最迫切需要的貨幣,阻止工業增長走向死亡的軌道,從而使政治和經濟權力重新回到美元的統治下。沃克爾給予國會的令人掃興的解釋是,「抑制貨幣和信貸的增長,並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是治理頑固的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預期的關鍵措施。」

沃克爾貨幣休克療法的缺陷是,它從沒有涉及到嚴重通貨膨脹的基本原因——自從1973年以來的兩次石油價格衝擊。石油危機使世界基礎能源和運輸成本在六年裡上升了13倍。沃克爾堅持通過削減銀行、消費者和整個經濟的貸款來限制美國貨幣供給,也是經過盤算的欺詐行為。沃克爾完全清楚,就像每一個紐約和倫敦的主要銀行都知道的一樣,控制美國國內的美元供應對解決問題於事無補。沃克爾知道,他的行動對美國境外的5000多億美元來說是沒有多少控制力的,這些錢正在倫敦、開曼群島和其他一些境外熱錢天堂里循環。在1979年10月沃克爾施行他的貨幣休克療法時,摩根信託擔保銀行計算出海外歐洲美元市場的總規模佔美國國內貨幣供應量的57%。美國人將為瘋狂的境外貨幣存量買單,儘管美國從來沒有這樣做過。

沃克爾成功地達成了他的兩個目標。美元在歐洲美元市場的利率從10%上升到了16%,在幾周里,就在利率向20%逼近時,整個世界幾乎無法相信。由於世界經濟陷入了自30年代以來的低谷,通貨膨脹確實正在被「擠出」。美元也開始了所謂不尋常的五年上升。

通過權勢集團徹底「剪掉核玫瑰之花」的決定,石油危機和沃克爾休克療法進一步得到加強,在世界範圍內發展核能資源替代對英美石油的依賴,這一令某些人擔憂的趨勢被阻止了。

自1977年以來,白宮施加強大的外交和法律壓力並沒有成功消除人們對核能的興趣。但1979年3月28日,在賓夕法尼亞州中部的一個小鎮,發生了一件奇怪的核泄漏事件,世界媒體後來把這一事件當作小說來描述,就像好萊塢電影劇本或者奧爾森·威爾斯1938年的廣播節目《世界之戰》一樣。

哈利斯堡的三哩島核能反應堆設施的2號單元發生了幾乎不可能的一系列「事故」。後來調查顯示,在事故發生之前,主要的閥門被人非法地關閉了,使得應急冷卻水無法進入反應堆的蒸氣發電系統。在15秒之內,緊急備份系統中止了核裂變過程。但是,一個設備操作員隨後的操作違反了所有的操作程序,而且還關閉了冷卻水進入反應堆的內核。接下來發生的細節在其他文獻中有大量記錄。

1979年8月3日,在關於此事件的官方報告中,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列出了導致此事件的六個可能的原因,包括蓄意破壞或瀆職行為。但是,在排除其他的五個原因之後,政府仍然拒絕考慮蓄意破壞的可能性。

在整個哈利斯堡事件中,向世界媒體的消息發布受到了新成立的白宮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的控制。除非接受了該局審查,政府官員和核設施官員一律不準公開對媒體發表評論。根據三邊委員會白宮顧問薩繆爾·亨廷頓的計劃,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由總統執行令創立。令人好奇的是,該局是在3月27日才開始運作,僅僅是在三哩島事件發生一天之前。在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的指導下,該局控制了哈利斯堡所有的消息。儘管沒有輻射的跡象,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還是命令周圍的群眾疏散,而且拒絕對媒體發表簡報達數日之久,這就使得一些假想的恐慌故事(例如「巨大輻射氫氣泡進入大氣」)甚至更壞的消息布滿了報紙的頭條。同樣奇怪的是,就在同一個月,一個由簡·方達主演的好萊塢大片《中國綜合征》(TheChinaSyndrorne),展示了虛構的幾乎是哈利斯事件翻版的故事,進一步為公眾對核能危險的歇斯底里火上澆油。

到1979年底,英美金融權勢集團對世界經濟和工業潛能的支配權,以一種從未想象過的方式被重新確認。對世界石油流通的控制,再一次成為他們特有的馬爾薩斯政策招牌最有力的武器。從伊朗發生的混亂和沃克爾的美元衝擊中,這些影響力巨大的政策主宰者,把他們自己看成是奧林巴斯山上的神。但是,在短短的十年裡,他們腳下的「奧林巴斯山」將成為一座怒吼的活火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石油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石油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圍剿伊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