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林彪欲回師攻打長春
蔣介石對於衛立煌的戰法十分惱火,稱為「烏龜戰法」。他最關心的是如何將圍困在東北的六十萬部隊解救入關。這些部隊大部分是由美國人精心裝備起來的器械最新的精銳部隊,是他的主要本錢。蔣介石的計劃是逐次撤退,即由瀋陽出兵遼西,把瀋陽的主力部隊撤到錦州,然後再由錦州退入關內。此計遭到衛立煌的反對:「這樣不行。我們都知道林彪是打運動戰的行家,他慣用的方法就是『圍點打援』,我們吃盡了他的苦頭,上過無數次當。如果我們的主力由瀋陽遠出錦州,正好循著共軍遼北、遼西根據地的邊沿,林彪可能早就埋伏好了部隊,等著國軍上套。何況我們還要經過三條大河——遼河、大凌河和繞陽河,我們的大部隊又帶著重武器和很多輜重,有被節節截斷、分別包圍、各個擊破的危險。我方在瀋陽的部隊殘缺不全,非經過相當時期的整補不能用,因此我們只有堅守瀋陽,等待部隊整補完畢才能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打通沈錦路。」在東北的國民黨將領們都認為衛立煌的看法符合實際,擁戴他採取烏龜戰法,得縮頭處且縮頭。
在衛立煌與蔣介石頂牛時,林彪也與毛澤東在戰略方向上發生了深刻的分歧。毛澤東從全局出發,敏銳地把著了國共戰爭的走向,提出將蔣軍封閉在東北包餃子的宏大構想。他明確指示東北我軍主力應迅速南下北寧線,攻克錦州,搶佔這一戰略制高點。當時,林彪統率的軍隊超過百萬,而他的對手衛立煌所轄東北戰場的國軍各部合計已不足六十萬。
奇怪的是,這位在「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冬季攻勢」中兇猛如虎、威武如獅的悍將在即將打響的遼瀋戰役中,卻顯得過分小心,猶豫不決。這主要表現在他對先打長春還是先打錦州這個問題上拿不定主意,首鼠兩端。
1948年4月18日,林彪同羅榮桓、高崗、陳雲、李富春、劉亞樓、譚政等人商量后決定,集結九個縱隊的兵力擔任攻城和打援的任務,進攻長春。他將這一決定報告給中央軍委。
毛澤東巨眼如炬,他斷定東北戰場的關鍵是錦州,多次明示和暗示林彪南下北寧線。在接到東北局的電報后,毛澤東有保留地批准了他們的作戰方案,並在回電中委婉地指出:
同意你們先打長春的意見。……理由是先打長春比較先打他處要有利一些。不是因為先打他處特別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難。你們說打瀋陽附近之困難,打錦州附近之困難,打榆錦段之困難,以及入關作戰之困難等,有些只是設想的困難,事實上不一定有的。
月中旬,林彪決定集中兩個縱隊試攻長春。由於兵力和火力部署沒有形成絕對優勢,攻城時也沒有採用迫近作業和坑道爆破,主要指揮員林彪又沒有親臨前線,在對地形、敵情都不很清楚的情況下就下令發起進攻,結果只是在外圍作戰中殲敵五千人,佔領了西郊飛機場。我方付出了傷亡三千人的代價。作戰方針亦由強攻改為長圍久困。
1948年7月,東北局鑒於攻打長春一舉殲敵沒有把握,提出以大部兵力南下作戰。毛澤
東聞訊大喜,遼瀋大戰的作戰藍圖,終於進入了他預設的軌道之中。
東北局雖然作出了南下北寧線的決定,但林彪仍然顧慮重重,心存觀望。他強調北寧線敵情嚴重,擔心雄踞平津的傅作義北上增援,提出只有在華北部隊西進大同、分散傅作義主力的情況下,東北民主聯軍方能南下。毛澤東於是急令華北楊成武兵團西出綏遠,端傅作義的老窩。林彪轉而強調部隊籌糧困難,雨具缺乏,橋樑被沖,交通不便等。總之,「東北主力的行動不能以楊成武兵團之遲早為標準」。「目前對出發時間,仍無法確定。」
「五心不定,輸得乾乾淨淨」。這是毛澤東常說的一句話。對於林彪陽奉陰違,明允暗拖,不顧全局的行為,毛澤東十分震怒。他以少有的嚴厲打電報給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嚴肅地批評道:
關於你們大軍南下必須先期準備糧食一事,2個月前即已指示你們努力準備。現據來電,此項準備仍未進行。你們所以不能決定出動日期,是放在敵情上,放在楊成武能否提早出動上,說楊成武時間能提前,則你們出動時間也能提早。當我們向你們指出,不應把南面的敵情看得過分嚴重,尤其不應以楊成武行動為準之後,你們又歸結到糧食問題上。對於你們,敵情、糧食必須考慮周到,而對楊成武部似乎一切皆不成問題。你們出動遙遙無期,讓楊成武孤軍早出。傅作義東面顧慮甚少,大力援綏,將楊成武趕走,回頭對付你們,對戰局究竟有何利益?
毛澤東語氣之嚴厲,令林彪不敢再拖延。9月21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率由司、政、后機關組成的前線指揮部離開雙城子出發。
10月2日清晨,指揮部抵達彰武。這時,各兵團、梯隊均已進入指定位置,等待發起對錦州的總攻。早飯過後,總部電台收到一份情況報告,查悉葫蘆島敵人已增兵四個師。林彪看到電報后,濃眉皺成一團。他的主要顧慮有三點:
一、缺糧缺油(汽車只帶了從後方南下單程的汽油);
二、後方運輸線太長;
三、怕傅作義北上,錦州攻不下來,大量汽車和坦克、重炮會因無汽油而撤不出來,甚至會在敵人夾擊之下受到重創。
林彪整整苦思了一天,還是沒有必勝的把握,原來攻錦的決心再度動搖,遂於2日晚8時以林、羅、劉的名義給中央軍委發出加急電報,要求回師打長春。
10月3日早飯過後,總部作戰科長尹健請示參謀長劉亞樓:「是不是繼續前進?」
「『101』(林彪的代號)決定暫時不走,要機關工作人員架好電台與各縱隊保持聯繫。」劉亞樓回答。
晚上10點鐘,尹健再次請示能否行動。劉亞樓一副憂心忡忡、心神不安的樣子。他只是吩咐作戰科注意接受中央軍委的電報:「隨到隨譯,隨時通報。」
第二天一早,劉亞樓終於按捺不住,找到政委羅榮桓。此時,羅榮桓剛起床,還沒洗臉。
「怎麼還不前進?」羅榮桓對火車原地停留一天感到奇怪。
劉亞樓告訴他:「林總正在考慮回頭去打長春。」
「什麼?」羅榮桓簡直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又是發哪門子邪?」
「昨天,電台收到一份情況報告,敵人又向葫蘆島增派了四個師。林總本來就怕攻打錦州時被來自瀋陽、錦西、葫蘆島的援敵三面夾攻,看到這份報告后更加擔心了。他已於昨晚以『林羅劉』的名義向軍委發去了急報。」
「真是亂彈琴!我們得制止他!」羅榮桓忍不住怒吼一聲。他面色嚴峻,氣得兩隻手微微顫抖,顧不上洗臉,拉上劉亞樓去找林彪。
對於林彪在兵臨城下,戰役即將打響之際置中央軍委的三令五申於不顧,隨意改變作戰計劃和方向,羅榮桓不能不感到驚訝和惱怒,同時也覺得責任重大,政治委員最根本的職責就是保證軍隊聽從黨的號令,否則就是失職。而且,林彪不經商量,甚至也不通氣,就擅自以「林羅劉」名義向軍委發報,這是極端不尊重同僚、違反組織紀律和軍事紀律的行為!
「101,你給軍委發報,要考慮回師攻打長春,是嗎?」羅榮桓找到正在車站月台上踱步的林彪,竭力壓住火氣,平靜地問。
「是的。」林彪回答很乾脆。他一向獨斷專行,對這次擅自作主沒感到什麼不妥,依然慢條斯理地說:「關內敵軍又增派四個師海運到葫蘆島,這樣葫蘆島和錦西的援敵就增加到了十一個師,錦州城內共有敵軍八個師,不是片刻之間拿得下來的。戰鬥一旦打響,援兵不一定堵得住。如果堵不住,我們就被動了。不如回過頭來打長春來得穩當。」
「為了打錦州,中央三令五申。毛澤東同志前次批評我們『五心不定,輸得乾乾淨淨』。剛下的攻錦決心又突然改變,如何向中央解釋?現在幾十萬部隊拉到了遼西,錦州外圍已經肅清,指戰員鬥志正旺,忽然不打了,戰士們會怎麼想?這些都是問題,你考慮過沒有?」羅榮桓苦口婆心地勸林彪。
「什麼決定都會有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準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怎麼吃?」林彪強調敵情變了。
「多加幾雙筷子就行了。區區四個師,能成什麼氣候?況且,打錦州的計劃是中央軍委、毛主席已經批准了的,我們的決心不能動搖。」羅榮桓斬釘截鐵地說。
「中央批准了的就一定不能變?那要我們這些指揮員幹什麼!」林彪有些惱怒地反問道。他還很少看到平素溫文爾雅的搭檔如此強硬過。
羅榮桓知道自己的話刺激了林彪。林彪如果真的較真犯倔起來,還真不好辦。於是羅榮桓放緩口氣,說道:「101,你想過沒有,從錦州撤圍同樣會陷入被動,影響戰局。」
「我沒有說要從錦州撤圍。」林彪爭辯道:「我是向軍委建議,錦州能迅速攻下還是打錦州,否則打長春。兩個方案我正在考慮中,也請軍委考慮,指示。」
羅榮桓沒有讓步,他正色堅持道:「電報中強調打長春有利、打錦州困難,明顯表現出了傾向性。我看軍委是不會同意的。」
其實這也是林彪擔心的問題。他所以要用「林、羅、劉」聯名發報,就是想增加說話的重量。現在羅榮桓堅決反對,關鍵看劉亞樓的態度了。林彪陰沉著臉,在月台上來回踱步,突然停下來,問劉亞樓:「參謀長,你的意見呢?」
「我同意政委的意見,打錦州好。」劉亞樓話雖不多,但乾脆利落。
林彪又想了一會,不好再說什麼,便叫來參謀,讓參謀到機要室追回那份電報。參謀回來說:「機要室已將電報發出。」
「怎麼辦?」劉亞樓問兩位軍政首長。
林彪不說話。
羅榮桓說:「不要等軍委回電,重新表個態,說明我們仍擬攻打錦州。」
林彪點點頭,表示同意。
以往林彪發電報都是他口授,秘書記下后經他看過便簽發。這一次他卻一言不發。羅榮桓知道他愛面子,就親自起草了電稿,請他過目。電報稿開頭一句寫著:「前電作廢。」林彪大筆一揮,將這句刪去,吩咐秘書:「照發。」電報說:
我們擬仍攻錦州。只要我們經過充分準備,然後發起總攻,仍有殲滅錦敵之可能,至少能攻敵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頭攻長春,則太費時間,即令不攻長春,該敵亦必自動突圍,我能收復長春,並能殲敵一部。
再說毛澤東接到林彪欲回師攻打長春的電報后,又氣又惱。他馬上以直露、犀利的語言,代表中央草擬了一封給林彪的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