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霍比特人(二)

第九章:霍比特人(二)

儘管艾倫&昂溫出版公司十分欣賞托爾金的書,表示願意出版這本書,但《霍比特人》並未立刻出版,這是由於托爾金對這本書有些遠大的設想未與出版公司達成共識(畢竟人家不是靠寫書吃飯的,理想主義者總是挑剔的)。托爾金曾隨手稿附了一套圖畫給蘇珊·達格納爾,那套圖用了太多色彩,他不得不重新繪製。他還希望在書後附上中土的地圖,也希望索隆的地圖附在第一章里,他還很天真(這個詞是本書作者的原話,我覺得托老爺子挺可愛的嘛)地提議,圖畫應用隱形油墨印刷,這樣,把圖拿到有光亮的地方,就會顯示出來。

編輯們和斯坦利·昂溫對托爾金的畫評價頗高,回信說會採用其中八張黑白插圖,到了二月份,書的校樣已經出來了,但他對作品的細節要求很高,不停地修改,因此,校稿進行得很緩慢。托爾金不僅是潤飾,甚至想做大篇幅修改,儘管出版公司力勸他打消此念,並稱由此產生的額外成本將由作者承擔,但他仍費了很大一番工夫修改,以保證修改的句子能確切地表達他的意思。其中,原來版本中作者常常跳出書頁和讀者直接對話,他不喜歡這種寫法,其他的問題則表現在地理位置和故事的年代順序不夠連貫,經過精心校改的書稿比原來要好得多,但出版商們對托爾金卻相當惱火,認為他這種非得每個字都要仔細考慮、重新寫過的做法實在讓人不堪忍受。

然後,這本書在出版日期上又出現了問題。出版公司希望書在九月底出版,這個月份出版兒童讀物是聖誕禮物市場的絕好時機,並且在校對耽誤之後,有充裕的時間排版印刷。但托爾金更希望六月份出版,因為他在修改《霍比特人》的這一年,他拿到一筆文學研究經費(勒伍豪研究基金),雖然他平時仍忙於研究,只用業餘時間寫作,但擔心同事們誤會他拿大學的研究基金補貼生活(自1936年10月起為期一年)才有空去寫兒童小說,如果書六月出版,大家都不會有這樣的誤會。但書商哪肯危害自己的商業利益,書還是在1937年9月上書架,不到聖誕節就一銷而空。

書上市后同事們的反映也很有趣。直到在《泰晤士報》上看見這本書的評論他們才知道這件事,托爾金說他們「驚訝中夾雜著一絲憐憫」。牛津劍橋素以「憤世嫉俗」聞名,這是許多學術單位的特色,許多教授幾乎對任何事都持蔑視態度,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種自我防衛,是為了支撐內心固有的、不合時宜的優越感。托爾金了解這一點,他知道其他教授會奚落他,但當他發現他的同事們不能忽視他的書時,內心也難免竊喜。他告訴昂溫說:「不斷有人問我,我的霍比特人長什麼模樣,拜占庭希臘文教授就買了一本。他說,《愛麗斯奇境歷險記》(由另一位牛津學者查爾斯·道奇森所著)的第一版現在已經很值錢了。」

C·S·劉易斯在《泰晤士報》上的書評使托爾金的同事們印象深刻,而且,他從未停止宣傳托爾金的作品,即使在他們的友誼冷卻之後也是如此。他在三十年代末寫的那本《今世和其他世》中,也談到《霍比特人》:

「必須明白的是,這本書之所以稱為童書,是因為它可以在童年時讀第一次,之後會一讀再讀。《愛麗斯》讓小讀者讀得認真,但成年讀者卻能領略到其中的趣味,《霍比特人》正好相反,對小讀者來說,是最為有趣的,用不了幾年,他們就會明白,作者用了多麼淵博的知識,多麼深刻的思想,才讓一切都變得那般成熟,那般好讀,在某種程度上說,是那般真實。……《霍比特人》將會被證實為一本經典之作。」

十年之後,劉易斯又寫道:「….書的前幾章比較幽默和溫馨,但後來霍比特人的氣氛逐漸消失,我們不知不覺進入到史詩的世界。」

甚至《霍比特人》尚未在英國出版,便已受到美國一家大出版商的注意。這家公司派駐在倫敦喬治—艾倫&昂溫出版公司的編輯在1937年5月寫信給托爾金,說波士頓的霍頓·米林夫出版公司希望能在美國出版該書,此外,他們還希望為原文配上一組彩圖,想知道托爾金能否提供。

托爾金獲知這個消息很高興,並說他會儘快提供插圖,此時其他工作人員對托爾金的工作方式已經習慣,也知道從某些方面說,他不是個好合作的對象。之前他們已經見識過托爾金

對《霍比特人》中的黑白插圖校樣細節的挑剔。他在給他們的一封信中說,印得還不錯,只除了小矮人的圖有兩個地方需要修改,一個是背景部分的樹的線條有點斷裂,另外,圖中央火上的點也印得不好。

托爾金告訴這個編輯,就算他不能畫出滿意的畫,至少得對美國版本有各項細節的否決權,因為他「由衷地討厭」迪斯尼電影的一切。(夠拽吧,可是電影和書有什麼關係啊,暈),不知何故,這封信被寄到美國的出版公司,托爾金感到尷尬極了,不過波士頓的編輯們對托爾金的口無遮攔沒有介意,還是同樣積極地爭取美國版權,以儘快推向市場。到1937年8月,他已為本書畫了五副彩色插圖,包括「林谷」、「山坡」、「霍比特人涉過河流」、「比爾博在陽光下醒轉」、「與惡龍斯毛戈的談話」、「比爾博來到放筏小精靈之屋」(會數數嗎,這是5幅?),在第一版中,霍頓·米林夫只有最後一幅畫沒有採用,喬治—艾倫&昂溫在1938年初印第二版時,將五幅插圖全都用了上去。

托爾金很為這些插圖得意,《霍比特人》第二版的印刷效果讓他很高興。但是出版社為了商業利益寫在護封勒口上的廣告詞卻招來托爾金長達三頁紙的批評。廣告中說托爾金的四個孩子從小聽《霍比特人》長大,並說該書的誕生不由得使人想起了《愛麗斯》,並說《霍比特人》是另一位深奧學科教授(指托爾金)的遊戲之作。托爾金批評道,他的孩子們並沒有在很小時候讀到這個故事(大兒子約翰聽說這個故事的時候已經13歲了),還有一點,托爾金對昂格魯-撒克遜文學是深奧學科的提法非常生氣,他又繼續說,道奇森並不是真正的教授,而只是學院講師(這個差異在牛津教授看來,是天壤之別),他同樣不喜歡別人說這本書是他的遊戲之作。

這封信說明了托爾金和出版公司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托爾金是個非常特別的作者,他好挑剔,愛鑽牛角尖,有些時候很難合作,但他同時又不諳世事,完全不能了解出版業或其他任何行業的工作。他慣於花時間完善他的著作,喜歡一遍又一遍地修改,重新安排他的構思。他一直生活在他的著作里,除了他的學術研究,他的家庭和幾個親朋好友之外,沒有其他俗事干擾他,他看不出昂溫有什麼必要寫那幾句吹噓廣告,不知道為什麼要引起大家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將《霍比特人》與《愛麗斯》相比。因此,他抓住這些小細節做文章,卻完全不懂人們需要吸引眼球的技巧,需要參照點和等級歸類。他深居在牛津象牙塔中,不問世事,以為別人的想法和他一樣。

因此,儘管斯坦利·昂溫期望能出續集,托爾金也極渴望繼續寫下去,幻想能在文壇上實現重大突破,改善家人的經濟狀況(他很希望能儘快告別在暑假批改考卷這種浪費精力又報酬微薄的雜務,希望能做他最喜愛的事並且還可以從中得到令人滿意的經濟報酬),他的樂觀是有足夠理由的,聖誕節前,《霍比特人》的銷售情況相當不錯,到1938年,他已名揚英國,美國版的《霍比特人》面世,而且受到了和在英國一樣的歡迎,那年春天,托爾金獲得紐約先鋒論壇報最佳童書獎,為了不失去這種動力,他決定寫續集,但是,一方面由於托爾金沒有商業頭腦,另一方面也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適應市場的需要,因此,他躍上國際文壇的道路冗長而又挫折重重。但也因此,這段痛苦的歷程讓他寫出遠比《霍比特人》續集更重要許多的作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魔戒的鍛造者:托爾金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外國文學 魔戒的鍛造者:托爾金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霍比特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