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關於出版《革命之路》的四份報告(代序)

第4節 關於出版《革命之路》的四份報告(代序)

1、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編委老師:

"重現經典"系列書出版以來,引起了文學界、學術界的一些關注和好評,也有許多讀者在網上留言,向我們推薦他們認為被遺忘或應該被重現的經典,所以,本套書的選目,我想還可以再補充一些,其中,美國作家理查德·耶茨的《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Road)是我本次想要重點介紹的。

理查德·耶茨(RichardYates,1926-1992),被認為是"焦慮時代(theAgeofAnxiety)"的偉大作家,也是美國上個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的代言人。然而,非但在中國已經出版的各種美國文學史中對他鮮有提及,即便是在哈佛大學薩克維奇教授等人主編的800萬字的《劍橋美國文學史》中,理查德·耶茨也只是被一筆帶過,除了他的代表作《革命之路》有所提及以外,其餘都未曾有過詳細的介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即便是在美國,他的書也幾乎絕版,只能去二手書店積滿灰塵的角落裡尋找。

耶茨出生於紐約州揚克斯市,3歲那年父母離異,當年,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機爆發,大蕭條時代來臨。中學畢業后,他參軍去了法國,在軍中染上肺炎,退役后回到紐約。曾在歐洲從事寫作,卻很少有發表的機會,生活尤其困難。與妻子離婚後,為了生活,他代人寫作,成為一名"槍手"。他也曾經去好萊塢寫劇本,還接受過衣阿華大學作家創作班的教職,但這一切也只是一個接一個的失敗而已。

耶茨在創作生涯中寫出了七部長篇小說和兩部短篇小說集。1961年,處女作《革命之路》問世。次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十一種孤獨》出版,此書被譽為"紐約的《都柏林人》"。而後,他的《擾亂和平》(1975)、《復活節遊行》(1976)、《好學校》(1978)、《年輕的心在哭泣》(1984)、《春寒料峭的港口》(1986)接連出版,但耶茨的最後一部小說《不定時代》迄今仍未付梓。

在他的這些作品中,流傳最廣並被稱為"經典"的,首推處女作《革命之路》。小說描寫了美國一對中產階級夫婦(April和Frank),Frank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在一家大公司做銷售;April畢業於紐約的一所戲劇學校,在婚後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和家庭主婦,同時是社區業餘話劇社的演員。與大多數美國中產家庭一樣,他們在郊區的革命山莊購買了房子,似乎已經實現了傳說中的"美國夢"。隨著時光的推移,他們覺得這樣的生活實在毫無意義,與大學時的理想相距甚遠。於是,April建議他們移民去巴黎,她出去掙錢養家,而Frank可以實現以前大學時代的理想——寫本書或者學畫畫什麼的。

開始,Frank十分興奮,想到不用再去見那些乏味的同事,感覺獲得了新生。然而,他的鄰居們都對這個計劃不置可否,只有一個鄰居的兒子、被關在精神病院的數學家表示贊同。一次意外的事件中,Frank起草的公司宣傳手冊得到了公司高層的賞識,準備調他去新組建的電腦公司做銷售主管,而就在此時,April意外地懷孕了。

Frank動搖了。升職加薪的機會就在眼前,去巴黎的浪漫便成了一種冒險,於是,他制定了一個說服April留下來的計劃。然而,數學家的突然來訪,戳穿了他的一切陰謀,在大吵大鬧之後,April自行在家中流產,因大出血而不幸身亡。Frank搬回了城裡,剩下的只有鄰居們的議論和越來越多搬到革命山莊的年輕人。

應該說,這部發表於1961年的作品,是以家庭倫理和婚戀為題材,表達了對程式化美國夢的叛逆,以及對美國上世紀50年代反叛精神消亡的強烈不滿。在這部作品中,我們能了解到肯·克西的《飛越瘋人院》為什麼會在上世紀60年代大受關注,"垮掉的一代"如何會成為美國青年人的最愛,1968年的紅色風暴如何能席捲大學校園。革命作為一種理想,或者說理想是否只有革命才能實現,直到今天,仍然是需要認真面對的話題——無論這種革命是在校園內、家庭里,還是在社會政治運動中。

同樣,在文學創作的發展流變中,耶茨繼承了海明威的明快簡潔,文風簡樸直白,同時又在敘事中加入了奧斯汀式的節制與婉約,充滿了生活與家庭氣息。他的小說關注人的絕望與脆弱,原生態地再現現實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他筆下的人物,讀者在閱讀中會有似曾相識的親切,試舉一例:

弗蘭克會特意去標榜自己的男性魅力來吸引她,就像一些女性刻意經營自己來取悅男性一樣。比如說,兩人一起坐在餐廳的時候,不管是起身離開桌子還是朝她走過來,他都會記得讓自己保持她覺得"非常性感"的走路姿態。兩個人並肩走路的時候,他又會不自然地把一隻肩膀抬高一兩寸,挺直脖子,這樣她挎著他胳膊的時候就會感覺他更偉岸一些。每次在暗處點燃香煙的時候,他會小心地保持一種形象:皺著眉頭,就像一個飽經風霜的硬漢子,啪一下掀開打火機,火光閃爍照耀出一個男人曇花一現但卻無比強烈的圖像(很多年前他經常在黑暗的衛生間里這樣練習)。

在人人都想"秀"一把的今天,這樣的"超女快男"可謂屢見不鮮,但耶茨的描寫細膩傳神,將Frank這個小人物的小野心、小伎倆描寫得惟妙惟肖,實在是美國現代文學中不可多得的傳神之筆。同時,作者在場面的勾勒與氛圍的營造中,有極強的畫面感與現場感,而對話則顯得簡潔有力,成為推動故事的主要敘事動力。小說中,April在得知Frank改變了主意、去巴黎的計劃要泡湯后,與鄰居苟且之後的段落,可以說是一個精彩的電影分鏡頭劇本:

微弱的光亮只能隱約顯現她臉孔的輪廓,但不足以讓他看清她的表情,或者分辨出她到底有沒有表情。

"不是那麼回事。坦白說,問題在於,我其實並不知道你是誰。"

一陣沉默。"不要跟我打謎語。"他低聲說。

"我沒有。我真的不知道你是誰。"

他看不到她的臉,但他至少可以觸碰它。於是他像盲人一樣伸出手去,讓自己的手指從她的鬢角滑落到臉頰上。

"而且即使我知道,"她說,"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幫助,因為你懂嗎,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誰。"

在那扇門打開之後,耶茨無情地展開了現實生活的每一副面孔,同時告訴你:幸福之路會突然轉彎,而你看到的只是絕望。推遲實現的夢想結局如何?是夢想的破滅、無可逃避的絕望與永遠的孤獨。

在美國文學史中,耶茨和《革命之路》或許不是最重要的,但絕對是承上啟下、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筆。當年,本書一經推出就引起美國文壇的重視,與《第二十二條軍規》、《愛看電影的人》一同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提名。在2005年,它又成為《時代》周刊評選出的百部文學經典之一。

今天出版《革命之路》,不僅可以使中國的外國文學愛好者一窺美國文學中的"非主流"作品,避開目前出版界過度商業化的出版傾向,為讀者奉獻有價值的精神食糧。而且,也可以為外國文學研究者增加新的研究課題,為中國作家的創作提供更多可供模仿和借鑒的對象,進一步繁榮我國的文學創作和研究事業。

**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李傑

2006年5月4日

2、**版權中心並轉理查德·耶茨先生的長女

親愛的耶茨小姐:

今年是令尊——美國著名作家理查德·耶茨誕辰80周年,請接受我,一個來自遙遠的中國的文學青年、alphabooks公司的年輕編輯對他的真誠的敬意和無限的懷念,對他的作品的由衷的讚美,並了解我渴望在中國引進出版耶茨先生代表作《革命之路》的急切心情。

眾所周知,理查德·耶茨先生是一位孤獨的作家,在美國這個過度商業化、娛樂化的出版市場中,他的作品一直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2001年,耶茨先生去世八年後,《紐約客》才發表了他的小說《運河》(TheCanal),他的短篇小說集才在美國再版。而在遙遠的中國,無數和耶茨先生有著同樣激情和命運的文學青年,卻還未能讀到他的代表作《革命之路》。我想,這不僅是耶茨先生的遺憾,也是中國文學青年的一大損失。

革命在中國一直有非常悠久的傳統。20世紀的中國,幾乎就是革命的中國。40年前,也就是在《革命之路》出版5年之後,中國爆發了舉世無雙的"文化大革命"並影響到世界各國。雖然,當時的中國青年沒有讀到《革命之路》這本書,但他們那種想要擺脫庸常生活、獲得嶄新的生命體驗的激情,卻與大洋彼岸的美國青年有著相似之處。如果中國的青年讀到了這本書,我想,紅衛兵也許就不會走上街頭去衝擊政府,甚至想向世界各國輸出革命,而是會將目光轉向家庭,在夫妻情感、兩性關係中譜寫新的篇章。

耶茨先生曾說:"如果我的作品有什麼主題的話,我想只有簡單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人逃脫得了,這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我想,孤獨的靈魂也只有同樣孤獨的心靈才能體會,才能在彼此之間產生共鳴。今天的中國,與二戰後的美國一樣,驚嘆於成功者的經濟奇迹而忽視了失敗者的精神苦悶——擺脫孤獨正成為新一代中國青年共同的心聲。我相信,《革命之路》一定能在中國的文學青年中大受歡迎,耶茨先生也會成為他們的心靈導師。

在《革命之路》中,耶茨先生曾寫道:"如果一個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於自己內心的事情,那麼往往只能一個人獨自去做。"我想,這正是我此刻的心情,我會以《革命之路》中April那樣的決心和勇氣去完成這本書的出版工作。但是,正如您所知,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還比較多(文學青年尤其貧困),文學的市場化還不夠充分,所以對於《革命之路》一書,我們目前只能支付1000美金的版稅,初步預測印刷8000冊左右,這一點,還希望能得到您的理解。相信該書出版后,會有更多的中國讀者期待更多地了解耶茨先生的其他作品,到時,我們可以以相對較多的版稅購買耶茨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長篇小說《好學校》。

根據該書的出版計劃,我們還打算約請中國著名高校的英美文學專業的教師或研究生來擔綱翻譯,並約請資深外國文學專家對譯文進行審核和校正,力爭使本書的中文譯本全面呈現耶茨先生的文學風貌。相信隨著本書的出版,中國的學術研究機構、文學界、高校和媒體中,都會掀起一股"耶茨熱",中國的讀者會像您一樣,由衷地說一句"寫得好,耶茨先生"。我想,這是在他誕辰80周年之際,我們紀念他的最好方式。

你忠誠的

**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李傑

2006年7月1日

3、尊敬的**出版社領導:

關於《革命之路》一書的出版,複審的老師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觀點,在此,我想就相關的情況進行一下補充說明。

首先,《革命之路》並不是一部鼓勵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小說,它是指小說發生的地點,革命路和北京路、東四環中路一樣是個路名,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如果說有,也是這條街道的人以此紀念革命或表達革命理想的一種心態,並沒有以此來醜化革命、或將革命庸俗化的險惡用心。而且,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本書對戰後美國的中產階級(也就是和資本家勾結的工人),那些衣食無憂的形形色色的不革命者或假革命者,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寫和辛辣的諷刺,並以其悲慘的結局警示他們:妥協是沒有出路的,資本家的利誘也同樣是建立在剝削之上。文中,作者借一個瘋子之口對資本主義的欺騙性進行了憤怒的控訴:

"你要搞到房子,就得找一份工作,如果你要搞到很好的房子,一個甜美的家,那你就得找一份你不喜歡的工作。嗯,這太棒了。這就是98.9%以上的人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所以夥計我告訴你,你不需要感到抱歉。如果有人過來問你"幹啥要做這份工作",那你想都不用想就可以斷定,這個人肯定是剛剛從瘋人院里出來,四個小時以後還得被送回去的傻蛋。"

然而,這個用來麻痹青年,消磨人民革命鬥志的房子究竟是什麼樣呢?隨後,作者借Frank之眼進行了說明:

這個房間是最不理想的談話場所。一百瓦燈光無情地照射下來,讓房間里所有的髒亂和殘破無所遁形,就像在無聲地支持著愛波的想法。這些毫不相關的死物疊合起來,不止一次試圖推倒弗蘭克細心搭建的陳述大廈。他那崇高的立場實在經不起這些物品慘白的檢驗。不停地變動位置並且永遠都不成形的傢具擺設;那些本來該提升房子格調卻沒有做到的書本——這些書很多沒有被翻開過,有些才讀了一半,有些則讀完就被忘卻了;嘈嘈切切的電視機;一堆早該泡進氨水裡污穢不堪的玩具。

同樣,作為無產階級代表的April,以她的死戳穿了Frank給她編織的虛假的幸福花環。她的死再一次說明,馬克思的名言——"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仍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與Frank爭執時,April痛心疾首地說:

"一個巨大的,醜惡的錯覺——它告訴人們,每個人有了家庭之後都要脫離真正的生活而"安定"下來。這就是郊區生活里最浪漫的謊言,而我只能讓你屈從於它直到今天。"

恩格斯曾經說過,家庭是私有制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家庭矛盾也是觀察社會矛盾、階級矛盾的一個窗口。另外,本書也提出了魯迅所提到的"娜拉出走以後"的疑問,即婦女解放的道路,而這些,都是這一部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所應該關注的主題。

其次,複審的老師提到"今天出版這樣的書有什麼意義,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我認為,今天出版這部作品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本書就是要警醒中國的那些崇尚小資產階級情調的城市白領們:富裕了,不要盲目追求甚至依戀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在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和玫瑰花香中忘乎所以,要清醒地認識到,他們這種麻痹我們精神、消磨我們意志的軟刀子,最為陰險而狠毒。文中,作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發工資時美國的小資產階級的軟弱而可笑的心態:

就像一群骯髒貪婪的豬在等著奶頭。當然是非常有禮貌的豬,我們站得整齊有序,盡量避免互相擠靠。誰要是靠近窗口,他都會小心地把支票拿出來,然後不著痕迹地折起來,或用手掌覆蓋或是別的什麼辦法藏起支票。你明白的,我們必須表現得輕鬆點,但其實大家都知道,真正重要的是別讓其他人看見你掙了多少錢。

這一幕,在今天的中國,我們還能經常看到。而在真正危機來臨時,他們便彼此傾軋,相互算計,成為流氓無產者——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已經說明了這一點。本書中,理查德·耶茨,一個美國無產階級作家,以一個先行者的經歷揭示了美國這個資產階級社會的虛偽、冷漠和偽善——革命山莊住宅小區里,April和Frank的鄰居,幾乎個個如此:

"有人發現了嗎,所有男人都失去了男子氣概。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情。那些所謂"調和"、"安全感"、還有"團結"和"歸屬感"這些嘮嘮叨叨的口號就反映了這個現實。天啊,你簡直無處可逃。打開電視,那些虛假的情節蹩腳的笑料都建立在,爸爸是個大傻瓜而媽媽總是對他不離不棄;走出門,你會看見人們在院子前面插個噁心的小牌子——在我們革命山莊就有,你注意過嗎?"

Frank意識到了社會的虛偽與欺騙,卻不敢試圖改變它;唯一對此有著批判精神的數學家,卻被關進了精神病院並不准外出;April以死抗爭,卻沒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反而成為鄰居眼中的反面典型。我想,這些都將會觸動這些盲目崇洋的軟弱分子的靈魂深處,使他們對資本主義社會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還有,複審的老師提到了"本書的調子過於灰暗,對家庭夫妻爭吵的細節描寫過於瑣碎,有不健康的頹廢傾向"。我認為,作為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有一定的頹廢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即便是偉大的新文化先驅魯迅先生,在他的愛情名著《傷逝》中,也有著細緻入微的夫妻爭吵,也同樣有著頹廢和傷感的情緒。當前,我國城市的離婚率居高不下,很大一定程度上,就在於青年對婚戀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沒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認識。本書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即便是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美國,婚姻和戀愛仍然有著本質的區別,而且,吵架的時候,摔鍋碗、砸玻璃、掀桌子都是規定動作,並沒有誰吵架是"動口不動手"的例外。

最後,隨著城市大齡未婚文藝女青年隊伍的日益壯大,我相信,此書的出版,會像《新結婚時代》、《中國式離婚》一樣,成為城市白領私下聊天的熱門話題,本書的發行量也會逐漸上升,在贏得文藝青年、外國文學愛好者和媒體好評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我社的品牌,並獲得不錯的經濟效益。

**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李傑

2007年10月1日

4、致發行部並轉各大書店及各媒體文化娛樂版:

親愛的們!經歷了三年的輾轉,在和不同出版社的談判中,我們公司的重點產品《革命之路》即將出版!對,就是那部奪取今年美國金球獎的電影——《革命之路》的原著小說!該片由憑藉《美國麗人》獲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門德斯執導,並有《泰坦尼克號》兩大主角萊昂納多(LeonardoDiCaprio,沒錯,就是那個教美女吐口水的壞小子)與溫斯萊特(KateWinslet,就是那個脫光了衣服當模特的胖妞)擔綱主演,將要創造十一年之後再度攜手的新緋聞!

相信眾多他們的粉絲在看完《泰坦尼克號》后,都在期待二人再度攜手,演繹王子與公主的新世紀童話,而十一年之後,身形發福的萊昂納多與已為人母的溫斯萊特在片中更有上佳表演。而閱讀《革命之路》的小說,你可以看到更多銀幕上不宜表現的細節與內幕,判斷出他們眼神中的愛意,是假戲真做,還是明鋪暗蓋!要知道,電影的導演門德斯是溫斯萊特的丈夫,在他的逼視之下,萊昂納多如何暗送秋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革命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外國文學 革命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4節 關於出版《革命之路》的四份報告(代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