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看到了本浦奘治的五本著作,我似乎感到一種長久以來所不曾有過的興奮的感覺。電車也不想乘了,就沿著這條路走回去。一個乾瘦老頭兒拖著木屐,帶著彷彿喝醉了似的神態在大路上漫步,行人通過他的身邊彷彿都要迴避一下似的。
我一面走一面在想,我的不幸雖然是由於接近了津山孝造先生而開始的,但我一點也沒有因為獲得了津山先生的知遇而感到後悔。
我從津山先生那裡學到了貴重的學問,這是任何書籍中都學不到的東西。事實上,先生連一部書都沒有寫過,象這樣毫無著作的學者是非常少見的。
先生完全是一個講究實證的學者。作為一個國寶鑒查官,為了文部省的古代神社寺院保存事業,他幾乎走遍了全國的古代神社寺院和古老的世家。在古物的鑒賞方面,再沒有象先生這樣體驗更深的學者了。他在這方面的廣博知識,完全是在飯盒和草鞋生活之下的產物。
而且,先生對一切的權威和特殊勢力都是不愛接近的。可以想像,在某些機會裡,往往是對方先伸出手來想接近先生。特別是有不少喜歡美術的華族,他們對本浦博士那種專愛依附權勢的人是感到討厭的。例如被稱為貴族中的新人的松平慶明侯爵、木田成貞伯爵就是如此。但先生對這些人也只是感謝他們的好意,而並不願意接近。這很可能也是對本浦博士有所顧忌吧。
據人們傳說,本浦博士對先生是感到嫉妒的。他心裡一定是在害怕,一部分上層階級對津山先生表示好意,也就等於是分掉了他的一部分勢力範圍。不,顧客們對他表示好意,他是一點兒也不願意分給別人的。本浦博士就是這樣一種人。
津山先生的內心似乎是輕蔑本浦博士的。不但因為本浦博士這樣的仗勢弄權,同時也因為他古美術的鑒賞能力太差。誠然,對於日本古美術史這門學科的確立,本浦奘治的業績確實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可是,即使沒有了本浦奘治,這方面的工作遲早也有人會做出成績來的。
把現存的古代美術作品安排一下,以演繹的方法對它的體系總結出一套理論來,這固然是很好的事情,可惜的是,在實證方面的積累實在太空虛了。事實上,本浦在美術史方面的著作非常粗糙,並沒有充實的理論。這種缺點的產生,首先,是由於他缺乏鑒賞的眼力,因而也是不可避免的。那種由學究式的構想所裝飾起來的概論,雖然看來非常漂亮而可以使人眩惑一時,但如果在資料的選擇上有了錯誤,建築在這上面的理論當然也是站不住腳的了。
舉例來說,《日本古畫研究》乃是形成本浦系統的最根本的著作,但這裡面引用的資料,大約有一半顯然都不是真品。本浦博士卻對這些贗作毫不懷疑,一概把它們製成圖版引用在自己的著作里。當然,在本浦博士的時代,考證方面的工作還沒有象今天這樣發達,象他這一位大專家,竟對贗作、別人的作品以及後世的模製品,一概都無法加以區別。
我投入津山先生門下,最初看到他對《日本古畫研究》中的一二點資料進行考訂時,他只是在那冰冷而沒有血色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好奇的微笑而已。後來我一直在先生的指導下學習,陪他到奈良、京都以至山陰等地方進行調查研究,等到這種師弟關係經過了很長一段時期之後,才第一次聽到他失望地透露出《日本古畫研究》以及其他資料的秘密:
「在這本書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東西是不行的。」
三分之二,我聽到這句話時不由得愕住了。
這幾乎是把本浦博士完全否定啦。可是,我後來才知道,如果對這本書再進一步嚴格考查的話,不行的東西還遠遠的不止三分之二哩。
「不行,這件事情,在本浦先生活著的時候,你可千萬不能講啊。這是學者的禮貌。同時,本浦先生還說,他也有自己的想法的。」
先生還對我這樣說。
今天想起來,先生的這幾句話有著兩種意義:第一,也就是先生所謂要遵守「學者的禮貌」。津山先生在他的一生中,這一本書也不曾寫過。如果要寫的活,那他對本浦博士作為理論根據的資料,恐怕是不會接觸的。這就等於是否定本浦博士啊。
如果先生活得比本浦博士更長久的話,他是一定會有著作問世的。只是因為本浦博士還活著,所以不能寫,可是,所謂等本浦死後再寫,這當然決不是說先生害怕本浦奘治這樣一個太上皇。這是他對創立了日本美術史這門學問而使它繁榮地發展起來的本浦博士表示的禮貌。儘管並不感到尊敬,但對方既是前輩,那「禮貌」
還是應該遵守的。津山先生是多麼想寫書,這無法知道。但據我這種人的猜想,先生也許是在等待著本浦博士死去也未可知哩。
可是,津山先生只活了五十歲就先去世了。
本浦博士卻比他多活了十五年,到六十七歲才死去。津山先生對日本美術史具有如此淵博的實證的知識,而竟然連一本著作都沒有寫過,其理由也即在此。
另外一點——那也是我到以後才發現的——是先生所謂「本浦也有他自己的想法」的問題。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本浦博士在為自己的著作選擇材料時,心裡是有著某種意圖的?這些材料的收藏者多數是權門豪富,作品的性質當然是客觀的存在。可是。本浦博士的腦子裡可能還有某種意識在活動:有意的收錄一些有疑問的東西,正是可以取得收藏家的好感的辦法。博士的鑒別能力很差,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啊,博士即使自己感到有疑問,即使事實上的確是不行的東西,可是博士卻故意把它收進了被認為權威的著作中。本浦博士之所以能依靠權門的背景來形成自己的勢力,其秘密也就在此。津山先生對這一點是看透了的。這也就是他所謂「本浦的獨自的想法」這句話的真意所在。
對津山先生的實力,知道得最清楚的莫過於本浦博士。同時,他對自己的弱點也知道得很清楚。博士對先生採取了敬遠的態度。他對先生一定是有自卑感的。他雖然天生得那麼一副傲慢的臉容,但在心底里一定是害怕津山先生的。這種心情變成了對先生抱有陰險的敵意,因而對先生的弟子——我,也感到非常憎恨。
本浦博士曾在背後這樣說:
「津山君對作品的看法,完全是古董商的眼光,那只是職業家的技術而已。」
可是,在鑒定一件作品時,單憑學者那種笨拙的眼力,又怎麼能辨別真偽呢?
既稱鑒定,那就非具體不可。要做到這一點,那就必須具備豐富的鑒賞經驗和經過嚴格鍛煉的眼力。單憑直感來講話是容易的,問題是這種直感是以什麼來作基準。
這當然不能是那種觀念性的學問,歸根結底,實證是即物性的,它必須依靠職業家的技術。日此我覺得,本浦博士這種誹謗,事實上正巧暴露了他自己在這方面的無能。
值得慶幸的是,津山先生把這種「職業家的」鑒賞技術全部教給我了。這是比任何東西都更寶貴的東西,是從任何學者的著作中所學不到的知識。比起極度空洞的學術理論來,它是有著非常充實的內容的。
我在本浦博士的歧視之下,到處都找不到安身的地方,結果還是津山先生為我在朝鮮總督府博物館里找到了一個臨時工作人員的位置。
「我在拓務省有個熟人,是託了他才找到的。事情不見得好。但先忍耐一下再說罷。將來等國內有什麼空缺的時候,再來喊你就是啦。」
先生眨著細小的眼睛,非常耽心地對我這樣說。
津山先生和本浦博士不同,他在行政方面也沒有什麼熟人。這樣一位先生竟然顧不得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薄弱,到處為我去找工作,那也說明了他對我是多麼的關心。當然,他也非常清楚,我之所以受到本浦博士的憎恨而到處找不到職業,其原因也就是為了我是他的弟子,這也許更引起了他對我的責任感。老實說,我當時的心情,倒也未始沒有到外地去的熱烈願望。那怎麼還能說工作的好不好呢?我對先生的關心表示感謝,二話不說就接受了他的推薦。朝鮮總督府既廠是宮內省、又不是文部省的勢力範圍,而且又區在國外,本浦博士的勢力也不會伸展到這裡來了。
工作是津山先生介紹的,又不是正式的職員,只是一個特約的地位,本浦的勢力可能就把我放過了吧。
我在朝鮮忍受了十三年多的時間。根本不曾有過升遷,永遠是一個臨時職員。
就在這個期間,津山先生去世了。我一生中就淌過這麼兩次眼淚:一次是幼年喪母的時候,再一次就是接到先生噩耗的時候。
說起來也對不起先生,我在朝鮮一直是過著荒唐的生活,今天任何人看到我,都會猜想我已是六十歲以上的人了,這也許就是當時的生活在肉體上所造成的結果。
雖然也曾一度有過一個可以稱作妻子的女人,但不久就分手了。這以後,也曾一再地和不同的女人同居過,但都沒有維持得太久。我五內如焚,焦躁,絕望,心裡是在企求著安靜。可是跟任何一個女人的同居生活,都無法使我平靜下來,彷彿一個狂人似的,我動不動就會莫名其妙地發怒,隨時都會做出粗暴的行動來,這是任何一個住在我身邊的女人所不可能忍受的。
津山先生離開了塵世之後,我那一到適當時期就可以迴轉國內的幻想,看來是完全破滅了。
本浦奘治博士到了退休年齡而離開了學校,但他那種最高權威的地位卻沒有改變。他的學生和嘍羅們分佈在各個主要的大學、專門學校和博物館里,防止著異己分子象螞蟻一樣潛入他們的勢力範圍。上層的勾結益發嚴密,政治上的力量始終不見衰落。
可是,我內心的焦躁,還不僅僅是無法迴轉內地這一個原因。我的同班同學岩野佑之飛黃騰達,從助教授、教授以至最後承襲了本浦奘治的衣缽,在帝國大學丈學部中佔據了主任教授的地位,在這方面開設了講座。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我局促在朝鮮的一角,帶著屈辱的心情冷眼旁觀著他一步步地爬到了這個位置。
岩野佑之的頭腦是非常笨拙的,我因為對他的學生時代知道得很清楚,所以有充分的自信來說這些話。不過,他是所謂名家的弟子。他的大哥是不知道什麼地方的一個小小的大名華族——現在繼承著家主地位的男爵。說起來,岩野在年輕的時候也真是個美男子,煞有介事地一副溫文爾雅的貴族相兒。這種樣子,也正就是本浦類治所最喜歡的。
岩野佑之本人也知道自己的頭腦並不太好,固而就一心地巴結本浦博士,簡直象奴隸一樣地服侍他。據人們的傳說,岩野所有的廣大的田地,一半都消耗在這上面了,至於真情如何,當然是不得而知了。此外,也還有種種近乎這一類的傳說,真假姑且不論,但恐怕多少也有一些是事實吧。象這樣的獻身效勞,當然也就取得了本浦博士的最大歡心,因而他也就決定把這一套衣缽傳給這個愛弟子岩野佑之了。
在學問的世界竟然通行這種事情?如果有人要為此而感到憤慨,那是太愚蠢了。
所謂經院學派,本來就是這麼一回事情,這一點我也是到很久以後才領悟的。可是,當時我也逐年輕,象岩野佑之這一類人竟能佔據這樣崇高的地位,我對於這種不合理的事情,心裡禁不住燃起了怒火,對他感到輕蔑,嫉妒,憎惡。我在心底里暗忖:這種官立系統的大學和博物館,就是來請我,我也不願意去哩。我雖然身居京城,可是我只得借酒澆愁,在那朝鮮貧苦人民集居的小衚衕里,不知道彷徨過多少個夜晚,即使在今天,我還常常在夢境里看到那些一排排貧困陰暗的房屋哩。
在那塔公園裡,我甚至還有過在地上一夜睡到天亮的事。可是,在朝鮮還有這樣一個人,他的心裡有些什麼煩惱,這是本浦奘治和岩野佑之這些人所不會知道的。
他們和我之間,有著天上地下的距離,恐怕他們早已把我宅田伊作這個名字都已忘掉了吧。我也是後來才知道,我的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那是昭和十五六年①之間的事情,我經過一個人的幫助,終於結束了在朝鮮的十二年生活,回到了國內,在H縣的K美術館當一名特約工作人員。這是一家全國聞名的民營美術館,是專門陳列K財閥的蒐集品的財團法人。在陳列品中有①昭和十五年為1940年。
很多是他收藏的日本古畫。
「這一下可好啦!」我在心底里這麼想。只要能象這樣,東京也不想去啦。K氏也不愧為一個美術愛好者。他盡其財力上的可能,收集到的儘是很好的東西,我簡直感到眼目一新,精神上也彷彿蘇醒過來了。津山先生對我的教育,再沒有比這個時候更有用的了。當我面對著這些收藏的古畫時,彷彿感到先生就在一旁默默地指導我,激勵我。我感到勇氣百倍,學生時代那股子衝勁似乎又國到了我身上似的,準備在這些古畫上和人比賽一下,從此也可以完全改變在朝鮮那十二年的無所事事的生活,哦,不,朝鮮的博物館里也有不少東洋美術的珍品,因此也不一定可以說是完全無所事事。不過,至少是為了改變長時期來精神上的虛脫狀態,我又認真地開始了占畫的研究工作。
先生已經把一切都具體地教給我了,不但是淵博的知識,而且在技術上也是詳盡深入,不放過任何細節,簡直象醫師的臨床講義一樣,在立證上非常精緻。這就是本浦博士所看不起的職業家的技術。如果他說得對的活,那麼,這種職業家的技術的價值,比起本浦湛水庵的任何一種抽象的論文集來,都要高出好幾倍哩。
可能是由於我的努力的結果吧,K美術館吸引了很多鑒賞家的注意。可是這樣的過了兩年之後,我突然又被解僱了,「本來是臨時的性質,那就隨時都可以解約的。」人家這麼說,我當然也沒有辦法。理事在宣告解僱的時候,也沒有講明什麼理由。
可是,後來有人悄悄地告訴我,那是因為理事有一次到東京去會見本浦博士,當時岩野佑之也在一旁,他們兩個人一齊說:
「你們館里,據說有一個莫名其妙的人哩。」
理事日來后就跟K理事長商量,結果決定把我攆走了。看來當時K美術館方面也有這樣的想法:違背了本浦奘治和岩野佑之的意志,事情是會有麻煩的。
不論是本浦奘治或岩野佑之,還牢牢地記住著宅田伊作這個名字哩。
打這以後又過了一年,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本浦奘治死了。參加他的葬儀的名流學者,真是多得不可勝數,報紙上還作了這樣的報導哩。當時我卻在心底里為他的死而暗暗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