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Tina記過處分,留職察看。比解僱略好一些。
Tina對燕子感激涕零,嚷嚷著要請燕子吃飯。午飯就免了,燕子沒胃口。會議室的門一中午都關著,不知裡面有沒有人。
燕子在辦公桌上翻找了半天,沒找到高翔的名片。轉念一想,又何必呢?反正簡訊也已經被她刪了。
Tina給燕子帶回兩個肉夾饃。燕子沒碰,她有點噁心。
下午大家悶頭幹活,一切恢復正常。
Tina格外賣力。她把其他工作都放在一邊,主動幫燕子搜索香港證交所的網站,收集香港怡樂集團的材料。過不多久,已經列印出厚厚的一大疊紙。
「報上怎麼說來著?呵呵,對了,森林殺手。」老方端著茶杯在一邊笑。
「哎!沒辦法啊,電腦我看不習慣,所以得打出來看。」
Tina話裡有話。老方假裝聽不出:「是嗎?我也不習慣看電腦,所以每天還要買報紙。」
燕子捧起那一摞紙,不讓心裡想別的。
怡樂集團1999年成立,2003年在香港證交所上市,起初經營電子業。2007年初,兩家BVI公司入股怡樂集團,一家叫永輝控股,另一家叫大洋控股。永輝控股用2億港幣收購了怡樂集團60%的股份,大洋控股則用五千萬港幣收購了15%。收購之後,怡樂集團的主業也隨之換成煤炭機械製造。此次變更后不久,怡樂集團發行了兩億股新股,新融資2億港幣,融資之後,永輝控股變成持股22%的股東,而大洋控股則變成5.5%的股東,剩餘72.5%的股份為眾多的公眾小股東所持。增資擴股后不久,怡樂集團收購了大同永鑫百分之百的股份。
這是典型的「借殼上市」。通過收購一家現成的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來實現把自己企業上市的目的。怡樂集團就是這樣一個「殼」,而永輝和大洋兩家公司,正是藉助這個「殼」,經營大同永鑫的煤炭機械生產。這種上市方式,在香港是很常見的。
燕子把永輝和大洋也加到她的公司結構草圖裡:
可見永輝和大洋,就是香港怡樂集團當前的控制人。兩家都是BVI公司,註冊股東和董事不得而知。但怡樂集團的董事會並非秘密,香港證交所刊登的公司公告上都寫的清清楚楚。
怡樂集團當前的董事長叫TedLau,英籍華人,同時持有英國護照和香港身份證。TedLau於2007年1月繼任怡樂集團董事長,正是永輝和大洋收購怡樂集團的時間。可見TedLau代表新的控制人。
燕子對TedLau做了一些媒體調查。新聞不多,大都和怡樂集團有關。TedLau據稱早年在香港做生意,後來把業務發展到英國,主要經營國際貿易。有媒體說TedLau的妻子是英國白人,育有一子,和媽媽長年住在倫敦。
香港怡樂集團的信息收集完畢。這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借殼上市的案子:大同永鑫的創始人葉永福,在大同當地經營採煤機械廠。港商TedLau打算併購葉永福的企業,然後借殼上市。葉永福和TedLau紛紛成立BVI公司為收購做準備。葉永福和其他投資人成立了長佳、金盛和紫薇從境外控股大同永鑫;TedLau則成立了永輝和大洋收購香港怡樂集團。兩方準備完備,香港怡樂集團隨即收購大同永鑫,完成借殼上市。大同永鑫有技術設備和訂單,香港怡樂集團是個融資的好平台,這是一個理想的結合。
「晚餐」的報告底稿已在燕子腦子裡。
當然仍有不盡完美之處。那就是五家BVI公司真正的股東無以驗證。但「晚餐」僅僅是個盡職調查項目,經費區區三萬美金,無需大動干戈地做更高難度的調查,比如電腦取證。對於盡職調查的客戶而言,查到現在的深度就基本達標了。
燕子一鼓作氣,提筆寫備忘錄。所謂備忘錄,是對項目進度和調查結果的簡單總結。包含主要的發現和尚需完成的工作。備忘錄本應由高級調查師寫來交給項目經理。但迄今為止,老方對「晚餐」還一無所知。在這個項目里,燕子充當了高級調查師的角色。最終領導權,自然還在Steve手裡。
備忘錄並不複雜,晚上9點搞定。
備忘錄發往Steve的郵箱,燕子頓覺輕鬆不少。一抬眼,Tina正提著書包站在眼前:「燕姐姐,晚上肯賞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