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村莊:祠堂

之二村莊:祠堂

4祠堂

古老的祠堂,純木結構,裡面立著一個泥塑將軍像。後來重新修補家譜,逐漸了解這個村莊居民的祖先,是一個王族的分支,從山西逃難到此地,繁衍子孫,並且用同聲不同形的方法,改變了姓氏。所以這裡的姓,在百家姓里找不到。這個山西的王抵達浙江,抵達層層疊疊的高山深處,最終尋找到一塊傍山依水的土地。再往前走,就要抵達東海邊,無處可逃。可見此地給予他庇護。

祠堂大戲台以前每年春節都演戲。唱戲班子在附近幾個村莊里輪流演出,那是極為熱鬧的盛會。包括曬稻場里的露天電影,也是如此,後來一律都沒有了。童年時候,村莊里還沒有電,家裡點煤油燈。再後來,有了電,有了煤氣,有了自來水。富有的人家把兩三層高的小樓蓋起來。鵝卵石小路成了水泥地。只有村口大溪澗的水擱淺和污臟,水不流動,到處堆滿垃圾。本來還能看到溪水邊成堆被晒乾的魚的屍體,後來就什麼都看不到。

它不再是童年記憶里從東邊蜿蜒而來的大溪,嘩嘩流淌,清澈見底。女人們在水邊洗衣,洗菜,孩子們游泳嬉戲,水裡浮現遊動靈活的魚群。大溪曾是村莊的一條血脈,供出養分和活力,現在人們已經不再需要它。乾涸的溪水,就如同村莊的現狀。村裡的壯年男女都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婦女在家裡。白日里空落冷清。

祠堂依舊保存著,華麗精細的木雕結滿蛛網,殘損卻又栩栩如生,保有昔日宗族權力集中地的榮耀。戲台早已荒廢。一堆年暮老人圍坐著觀看電視,也在這裡打麻將,抽煙。昔日祠堂的熱鬧盛會,幾近一場春夢,沒有留下絲毫痕迹。

村莊富足起來,原先自成一體的靜謐和豐盛,也被經濟大潮沖洗荒廢。走在以前舉辦集市的唯一一條街道上,旁邊還未拆去的老房子牆壁有向日葵和毛主席頭像的雕刻,寫著語錄。戰爭,文革動亂,市場經濟,一樣樣都浸染到此地。唯一不變的,是周圍寂然沉靜的高山。它們依舊是古老的時代里,落難的王抵達此地的形狀。他相信它們會給他庇佑,於是帶著家人和隨從下馬停車,在此建立家園,開墾土地,種植莊稼,繁衍子孫。一個古老的村莊就此產生和延續。

我與母親,記憶中的村莊,都是一樣,被時代的潮水反覆而無情地洗刷。只留下斷壁殘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素年錦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素年錦時
上一章下一章

之二村莊:祠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