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節
越過羊腸一線,垂崖千層,險峻曲折,號稱「一百八盤」的南陵山,終於看到了沿江列布的蜀軍戰艦。
看一看日色,不過辰正時分,時間從容得很,劉雄——王令岩的化名——站住腳說:「可以找地方歇一歇了。」
要找個休息的地方,絲毫不難,隱秘的山洞極多。但劉雄仍舊很仔細地選擇,看到第三處才表滿意;因為重重崖石的遮蔽之中,恰好有個缺口,可以鳥瞰南陵的鎮市。
大家都沒有說話,一路來都是如此,非必要不開口,保持著高度的默契;每到休息時,必有一個人守衛,這一次正好輪到吳惠龍——改了姓的張惠龍,他就守住那個缺口,悄悄地張望著。
南陵鎮市不大,但人煙似乎很稠密,細看去穿了軍服的居多;大概蜀軍的水師都上了岸,滿街閑逛,見得軍紀不佳。
「老吳!」劉雄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了他身邊:「你看到沒有?袁德宏大概就住在那裡!」
他是指的鎮市中的特別顯著的一座大宅,吳惠龍的視力特佳,細看了一下,很肯定地說:「一點不錯,內院都有衛兵守衛。」
「看樣子,已經開始警戒。想來已經得到了前方的消息。」
「很可能的。」吳惠龍說:「不過就是警戒,也很松一弛;你看,他們的戰艦上毫無動靜。」
「嗯。」劉雄很深沉地微皺著眉,彷彿遇到了什麼難題似地。
「劉大哥!我有句老實話,不知道該不該說?」
「這有什麼不該?儘管說。」
「看樣子,大可打一場硬仗。我怕——」吳惠龍很吃力地說:「我們這麼做,反倒會弄巧成絀。」
劉雄平靜地點一點頭:「我也是這麼想,不過弄巧成拙倒不會。」
「是!」吳惠龍不便再說什麼泄氣的話了。
「我想把原來的計劃,稍稍改變一下。」劉雄回身看了一下:「在他們兩個人當中,派一個人回去,報告這裡的情形,請大隊即速前進。這樣、就算我們失敗了,總還有一個消息送回去,算得不虛此行。」
吳惠龍自然贊成這個辦法,於是劉雄回到山洞,說了緣由,問他們誰願回去送信?
那兩個人,稱為老朱、老尤的,誰也不願。儘管劉雄再三解釋,傳遞這個消息的任務,極其重要,而且保證算作一件大功;但這兩個人仍是推諉著。迫不得已,劉雄只好仿照「關撲」的方式,以擲銅錢猜正反來決定誰去誰留。
巧得很,該腳程最快的老尤回去送消息,劉雄很高興地說:「這是天意。快去吧,辛苦、辛苦!」
等他往回一走、劉雄他們三個人也下山了。快近市鎮時,劉雄使了個眼色,於是三個人一齊做出東張西望,興奮中微顯不安的神色;特別是老朱,顯得久別還鄉似地,特有一種親切的喜悅。
這是有意要引人注目。果然,等他們在一家茶店歇足時,有個軍官模樣的人,帶著兩名小卒,一直走了進來;看他們的眼睛,就知道是沖著他們來的:於是三個人的臉色越發興奮,而劉雄則做出準備答話的神情。
「姓什麼?」那蜀軍軍官指著他問。
「我姓劉。」
「從那裡來?」
劉雄望一望茶店中在看熱鬧的那些人,頗有躊躇之色。
「問你呀!」蜀軍軍官臉一揚:「快說!」
「這樣,」劉雄低聲答道:「請借一步說話。」
蜀軍軍官緊盯著他看了看,接著視線又掃過吳惠龍和老朱,最後落在他自己的兩名「弟兄」臉上,使個眼色,意思是叫他們監視著吳惠龍和老朱。這才轉臉向劉雄說一聲:「這面來!」
找了僻靜的一角坐下,劉雄以僅僅能讓對方聽到的聲音說:「我是從宋朝的軍隊里逃出來的。」。
這一說蜀軍軍官大為緊張,但似乎不願讓劉雄看出他的本心,強自鎮靜著問道:「那裡的宋軍?荊州的嗎?」
「咦!」劉雄故意很詫異地:「怎麼,宋朝派兩路軍隊侵犯我們蜀國;校尉,你還不知道?」
「什麼?」對方的眼睛睜得更大了:「你說『我們蜀國』?」
「是!」劉雄平靜地答道:「我們蜀國。」
蜀軍軍官怔怔地望著他,困惑地自語:「這……這是怎麼回事。」
「校尉。」劉雄歉然地說:「實在對不起,有些話我不能跟你說。不過遇到校尉這樣沉著的人,我很高興,請問貴姓?」
「我姓周」
「周兄!」劉雄順口改了稱呼,親切自然:「我一定要跟袁將軍說,你很會辦事。」
聽這口氣,姓周的又是一愣,然後,他似乎一下子想通了,頓時換了謙恭的神色:「我冒昧請教閣下的身份。」
「此時我還不便跟你說。」劉雄答道:「軍情緊急,事不宜遲。」
「是!我馬上帶你去到指揮使府里去。不過,我該如何通報?」
「你只說我是開封來的,也算是王都統所派,有機密要事面陳。」
「喔!王都統?可是王節度使?」
「對了!就是名諱上昭下遠的王節度使。」
「好!好!」姓周的又問:「那兩位呢?」
「跟我一起的。不過,他們先不必見袁將軍;到了府里再說吧。」
一起到了蜀軍戰棹都指揮使府,層層通報到宿醉不醒的袁德宏那裡,大為驚異;一下把殘醉都驅除了,仔細想了想問道:「你們可曾搜了他的身上?」
「搜過了。沒有帶什麼武器,只有一丸蠟丸,說要面呈將軍。」
「好!帶他來。」
劉雄神色自若地被否!領了進來,見了袁德宏,自己報明身份姓名,假冒為王昭遠的部下:「山南西道射擊副度使劉雄參見將軍。」。
「喔,喔。」袁德宏還了禮:「劉副使請坐。聽說從開封來?」
「是的!」劉雄問道:「將軍可知道宋朝的軍隊,此刻在何處?」
這一問,袁德宏有些緊張。平蜀大軍,行動迅速,而且在巴東展開警戒,消息封鎖得極嚴密;他還是昨天方始接到報告,但也語焉不詳,只聽說荊州一帶有大批宋軍開到,正在考慮,進一步打聽了詳情,往上轉報。現在看劉雄問話的神色直覺地感到禍事迫在眉睫了。
一慌張,問話便欠考慮:「請問,荊州的宋軍怎麼了?」
「啊!」劉雄作出詫異而微帶不滿的神色:「袁將軍,還不知道宋軍的動向?」
袁德宏面有慚色,低聲答道:「正要請教。」
一聽這話,劉雄倏然起立,神色嚴重:「請從人迴避。」
袁德宏毫不考慮地答道:「好,好!」
揮一揮手,衛士都退到底下,劉雄把蠟丸托在手中,送到袁德宏面前說:「請先看了這個。」
接過蠟丸,取把小刀剖開,裡面是一張薄紙,是由孫遇、楊蠲、趙彥韜三個人具名的書啟;袁德宏一看便問:「怎得還有此三人?」
劉雄不答,用微笑示意他看完了密札再說。果然,袁德宏看下去便明白了,信中有「詐降」的解釋,以及他們三個人的現況說明,孫遇和楊蠲留在汴京,俟機作為內應;趙彥韜被派在鳳州路王全斌軍中作嚮導。然後又介紹劉雄的身份,說他是蜀中派至開封的許多諜者之一,他有極機密的軍情要報告,關係著夔州一路的安危,因此要求任何一位蜀軍前線的將領,在看到這封密札后,把劉雄護送到夔州,交與昭武軍監軍武守謙。
這時的袁德宏,又驚又喜,但也不免疑惑,想了想問道:「你可知道守峽江的主帥是誰?」
「不是昭武軍節度使高將軍嗎?」劉雄答道:「他鎮夔州已經五六年了,怎會不知道?」
「既如此,有機密軍情何以不報高將軍而報武監軍?」
「這——」劉雄故意裝出推諉的神色:「這我就不知道了。」
袁德宏不悅,帶點訓斥意味地說:「你要明白,我是峽江水師的指揮,有何機密,不能與聞?而且初次相見,你不能示人以誠,我何能輕信你們的話,把你送到武監軍那裡去。」
「袁將軍體動氣。」劉雄惶恐地說:「實在因為孫討擊使再三交代——」說到這裡,他突然頓住;而臉上是想掩而掩不住的失言的後悔之色。
這是有意做作,要引袁德宏逼緊來問——他心裡在想,武守謙與高彥儔不睦,自恃有王昭遠的奧援。頗為跋扈:現在諜者遠來,指明要見武守謙,顯然的,其中必有排斥高彥儔的作用在內。
袁德宏治軍的紀律不佳,已數次為武守謙所申誡,心中不滿,所以此時便有意作梗,一定要探問明白:「我老實相告,你不說明這一點,我不能派人送你去夔州!」
劉雄似乎很為難,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問道:「我有句冒昧的話要動問。袁將軍。你必得答應我,坦率見告,我才可以說。」
「喲,好!我答應你!」
「請問袁將軍,你是聽高將軍的命令,還是聽武監軍的指揮。」
這很明白的,如果說聽高彥儔的命令,他有話就不肯往下說了。「自然是聽武監軍的話。」袁宏德毫不遲疑回答。
「那好,我們是『一起的人』。」劉雄欣慰地說:「實不相瞞,誰知曉這番機密軍情,誰就能立一番蓋世的奇勛。這——嗯將軍,嗯,嗯!你該明白了吧?」
怎麼不明白!袁德宏心中狂喜,暗暗說道:「武守謙,你休得意!看我先拔你個頭籌。」
於是他換了副極親切敬重的神色,「劉兄!」他走下座位,執著劉雄的手說:「你我一見如故,來,來!請到裡面來談。」接著又大聲吩咐:「從速備酒,款待貴客。」
袁德宏親自引路,把客人延入後堂。劉雄一路走,一路留心;只見後堂側面有道門,正敞開著,遙遙望去,樹著數座箭靶,便知是座演武廳,如果讓袁德宏有所宣示,那裡恰是一個很適當的地方。
心裡這樣轉著念頭,隨即想到了辦法;一入後堂,尚未落座,他就說道:「袁將軍,事機急迫,我有個冒昧的建議,不知可肯俯從否?」。
「噯,劉兄,你措詞太謙抑了,盡請指教。」
「宋軍已經從荊州出發,回頭等我細陳了他們的作戰計劃,馬上就要預備迎敵;不如請先下令,立即召集貴屬待命。先發制人,后發者制於人;勝負之機,往往決於一步的先後。所見如此,請卓裁。」
「高明之至,高明之至!」袁德宏連連點頭:「我馬上召集將校聽候宣示命令。說不定還要請劉見作一番敵情講解。」
「這,一定從命。」
於是袁德宏派衛士傳令,由都指揮使府的都虞侯,通知各軍副都頭以上的隊職官和幕職官,即刻在演武廳集合待命。
這時已有數名士兵來鋪排席面,置酒款客。未上杯盤,先來獻茶;袁德宏喝了一口,勃然作色,大聲喊道:「來啊!」
這突如其來的一喊,彷彿是想到了一件緊要的事要即刻處置;獻茶的那小兵隨即迴轉身來,等他吩咐。
「這茶的味道不對啊?」
「報告將軍,」那小兵惶恐地說:「蒙頂甘露茶正好沒有了。」
「為什麼不早預備?你告訴了供奉官沒有。」
「跟供奉官報告了,實在因為雅州路遠,一時接濟不上。」
「豈有此理!」袁德宏深為不悅:「知道我非雅州的蒙頂茶不喝,為什麼不早早採辦?」
當著初次相見的遠客,拋下事機急迫的軍情,袁德宏把這瑣碎細務,看作一件了不起的事,這使劉雄詫異莫名,但也得到了極深的啟示:身在前方,負捍衛國土之責的武將,如此講究飲食,把採辦茶葉看得比採辦武器還重要,他的治軍成績,可想而知;他的作為一個軍人的修養,亦可想而知——一飲食之微,尚且不肯稍稍委屈,何能期望他為國捐軀?
這個啟示改變了劉雄的想法。當袁德宏為蒙頂茶訓飭完了他的部屬;劉雄也從蒙頂茶中產生了新的計劃。
「請上坐!」袁德宏指著筵席說。
「謝謝!」劉雄看看那些執役的士兵。悄悄問道:「左右皆是親信?」
「喔!」袁德宏明白他的意思,遣走了一些人,只留下四名極矯健的漢子;顯然的,這是他的貼身的衛士。
於是相將落坐,互相敬過一杯酒,劉雄開始深談。
他把歸州路的宋軍加了五倍,說有十萬人,五萬步兵、兩萬馬軍、三萬水師,分成三路攻夔州;兵力的配備、進兵的路線、推進的月程,都在一張地圖上注得明明白白。「這張地圖是曹彬親手所制,不過並非獨一無二,」劉雄矜持地說:「我有一個副本。」
「啊!」袁德宏驚喜地引筋:「劉兄,請,請!請出示這張地圖。」
「不在我身上。在我同來的夥伴身上帶著,他叫吳惠龍,是曹彬的親信衛士;我從開封起便跟他傾心結交,一路上下了水磨功夫,總算鐵杵磨成針,讓我策反成功了。」
「那太好了,應該請來相見。」
「自然要來拜見將軍。」劉雄又說:「不過,還有個人,姓朱,他是涪州人,思念故土,正好棄暗投明,一路多虧他嚮導,才得到達這裡。願將軍假以詞色!」
「既是起義來歸,理當歡迎。」袁德宏向他的衛士吩咐:「把吳、朱兩位壯士請來。」
吳惠龍和老朱一到,袁德宏降階相迎;在劉雄的引見之下,少不得有一番做作。吳、朱二人生來都是憨厚的形相,所以都裝作木訥寡言的樣子,只讓劉雄一個發言。
「惠龍兄,那張地圖可以取出來了,讓袁將軍細看」
吳惠龍點點頭,從貼身口袋中取出一張紙;紙極薄,所以摺疊得極小,展開來卻極大,在筵席上根本無處可放。
當他躊躇著不知如何措手時,袁德宏已站起來。「請!」他說:「請到這面來看。」
於是一起離席,袁德宏引領著走向一張條案;劉雄趁這機會向演式廳望了一下,但見三三兩兩,已有不少人奉召前來集合,劉雄在想:這些人以把他們隔離為宜。
「袁將軍!」他說:「請設關防。」
「喔!」袁德宏愣了一下。
「老實奉告,」劉雄顯出極鄭重的神色,用極低的聲音說道:「貴屬亦不盡可信,以謹慎為佳。」
這是說他的屬下中有姦細,袁德宏有些將信將疑,但謹慎總不錯,便命衛士把通演武廳的那道門關上,並且站崗看守,不奉命令,任何人不得進入。
這時吳惠龍已把地圖在條案上鋪開抹平。為了怕引起袁德宏可能會有的警覺,他跟老朱都站得遠遠地,只讓劉雄一個人為袁德宏講解。
「宋軍的諜報做得很好,我方的虛實,了如指掌。袁將軍請看!」他指著地圖說:「南光海將軍親領三千五百人駐三會砦;松木砦有兩千、巫山一千五。」
「不錯。北岸一共七千人。再看南岸。這裡——南陵渡,步兵三千。」劉雄抬起頭,看著袁德宏說:「貴屬的水師四千人,三百戰船,可是么?」
雖然劉雄是「自己人」,但列為最高機密的兵力及裝備確數,為人所知,袁德宏自不免發窘,唯有紅著臉點點頭。
「就宋軍的力量來說,水陸軍十萬,大小戰船兩千,遠超過我方兵力,但宋軍吃虧在地利。我要請問袁將軍,宋軍水師來攻,預備如何抵禦?」
「這——」袁德宏毫不在意地答道:「我有必勝的部署。」
「那無非用火攻而已。」
一聽這話,袁德宏便失去了從容,急急問道:「何以得知?」
劉雄心想,袁德宏這個人,真是庸才;蜀主用他掌領水師,豈得不敗?這樣轉著念頭,便索性嚇他一嚇:「宋軍不但對我方虛實,盡知底蘊;防禦之法,亦無不深悉,」他很快地向呈惠龍遞了個眼色:「不過,這在宋軍,亦是絕大的機密,我只聽他們在談:『蜀軍會用火攻』,卻不知其詳。」
「曹彬完全知道。」吳惠龍介面說:「他跟劉光乂詳細談過。——談這件事的時候、不准我們在旁邊。」
兩個人一吹一唱,把袁德宏搞慌了。他所恃的就是身處上游,而且風向不利東南;宋軍水師來攻,在上游舉火,順流而下,加以西北風的吹送,下游的宋軍戰船,當者披靡。而此刻不同了,宋軍既有所知,自然會另想別法,這要趕緊問個明白。
他問的話倒是花了心思的,旁敲側擊地說:「不知宋軍水師,如何防禦火攻?」
「根本不須防禦。」
袁德宏越發詫異,瞪大了眼睛問道:「怎的?」
「他們不用水師硬攻,則又何懼於火?」
「然則怎能過得了我南陵渡一關?」
「你看,」劉雄指著地圖說:「南岸自巴東到此,羊腸一線之中,此刻有上萬的人向西疾行。」
「怎麼?」袁德宏大驚:「他們從陸路攻南陵渡?」
「是的。」劉雄又指著北岸說:「三會砦此時怕已不守,宋軍已渡過大寧河,直取巫山。兩路進攻,發動奇襲,只在今晚,便有劇變。」
「啊!」袁德宏面色蒼白,強自鎮靜著向劉雄一揖,「多虧劉兄!我立刻便要部署。」他忽又變得欣慰了:「頗有幾處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隘口,只要事先有了防備,可保無虞。」
「這也不盡然。」
「噢?」袁德宏有些不信:「倒要請教。」
「袁將軍!」劉雄特意把這三個字的聲音提高,然後又恢復了正常的語氣:「你可知宋軍已有多人潛入南陵渡?只待時候一到,裡應外合。」
這一說,使袁德宏好半天無法作聲,張大著嘴,瞠目不知所措。
「袁將軍,你不信?」
「信,信!只不知那些人潛入南陵以後,躲在什麼地方?」
「那太多了!甚至連袁將軍你身邊都有。」
「在哪裡,在哪裡?」袁德宏張皇失措地看著他那四名衛士。
而那四名衛士旁觀者清,已發覺三位「貴客」神色有異,要想趕進來保護主帥時,卻已晚了一步!
「在這裡!」
劉雄——王令岩一聲喊,三個人一撲而上,抓住了袁德宏的手,也掐住了他的脖子。四名衛士個個目瞪口呆,但這也不過瞬間功夫,等會過意來,三個搶上來援救,一個便向通演武廳的門口走去。
王令岩不怕這三個,怕那一個,隨即喝道:「不準開門!不準動!」
那一喝極是威嚴,四個人都站在原處不動了。而袁德宏卻猛然掙扎,差點讓他掙脫;吳惠龍——這時自然恢復原姓為張惠龍了,他厲聲叱斥:「袁德宏,你要命不要?」
接著便是手上一緊,把袁德宏的手腕反扭了過來,疼得他額上冒出豆大的汗珠,連連低聲哀求:「鬆手,鬆手!」
「繳械!」王令岩吩咐。
於是張惠龍鬆了手,以被劫持的袁德宏作為威脅,很快地令那四名衛士,丟下武器,雙手抱頭,面牆而立。
「袁德宏,我來救你!」王令岩說:「大宋天子仁厚,只要歸順,一體看待,不見荊湖高繼沖依然是荊南節度使?汴梁已為蜀主起造巨宅,決無加害之意。你應該明順逆之勢,投誠建功,我王令岩保你富貴,倘有虛言,雷殛天誅。」
袁德宏不作聲,只在尋思脫身之計。
「你不必打歪主意。」王令岩指破他的心事:「不談順道之勢,就談強弱之分。宋師遠來,你這裡一無防備;而宋師對你們的虛實情況,纖悉不遣。『知已知彼,百戰百勝』,就從這一點上說,勝敗如何,你自己去想好了。」
這話使得袁德宏不能不考慮,就算能夠脫身,是不是守得住南陵渡?大成疑問,照他所說,宋師已自山路奇襲,這話又不知是真是假?一時心思紊亂,無從置答。
「快說!」王令岩喝道:「我沒有那麼多功夫跟你周旋。再老實說一句,大宋大軍,個個都是忠義之士,我們三個今天來了,根本沒有打算活著回去。如果你執意不降,不妨同歸於盡;好在我們大軍,今晚就到,我們功成身殞,死而無憾,但是你呢?我可以告訴你,你會全家大小,雞犬不留。此中利害,你自己去想!」
袁德宏依舊保持著沉默——是那種痛苦的沉默,顯然地,他內心中正遭遇了最困難的抉擇。
「生死榮辱在一念之間。」王令岩又說:「何不留著活口喝蒙頂茶!不但蒙頂,武夷雀舌,洪州雙井,天下名茶盡你喝!」
那時在演武廳中集合待命的將校,已經發覺其事,雖不知真相如何,但悄悄窺視,亦可猜想到袁德宏已被挾制,耳語相傳,群相驚駭,有些人便要衝進去弄個明白,有些人便拉他們,說會「害了都指揮使的性命」。袁德宏治軍雖欠嚴整,但他的為人並不刻薄,顢頇中不失忠厚;為了有此顧慮,不敢造次。
其中有一部份別具用心的,卻發現了這是個一方面可推倒袁德宏,一方面可以建立功勛的好機會,只是這少數人不能號召大家有所行動,必須推戴副都指揮使出來主持。於是尋著他去告知其事。
那副使姓周,倒還是個持重能幹的人,一聽袁德宏被劫,大驚失色!定下心來考慮,首先就想到,宋軍的死士已深入南陵渡行事,可知後續的大軍必也已不遠;三會砦那裡如何了呢?
轉念及此,立即下令,派人分南北兩岸速速打探軍情限時具報。
「副使!」一個姓吳的校尉說:「等打探確實,再來備戰,只怕來不及了。請副使攝行職權,立刻下令各戰棹待命作戰。」
「你莫忙!」周副使皺著眉說:「命令要層層節制,不能直接下到每一條戰船上,而且弟兄們此時都散開在各處,一時也召集不齊。我先到演武廳看了再說。」
「我勸副使不必到演武廳,等我去把大家帶了過來,聽副使的命令。」
「不好,還是我去。」周副使已看出他的本意,便正色表示態度:「戰備要緊,主帥的安危亦不能不顧。第一步要先把事情弄清楚,才好定處置的辦法。」
「提醒副使,」吳校尉厲聲說道:「此時要應變!豈可自投虎口?」
話中帶著責備和威脅之意,周副使不能不為將來追究責任時,預先留下辯解的餘地,所以隨即答道:一你的話不錯!我現在派你傳令,召集弟兄,各回戰棹,準備起錨作戰!不過你要注意,不得命令,不準擅自行動。違令者斬!」說著,拔一枝令箭給了他。
「遵令!」
吳校尉是有心要激出變故,高舉令箭,命人吹笳鳴金,緊急集合。這聲音傳入王令岩耳中,不免吃驚,便催剛剛才答應投降的袁德宏採取行動。
「只怕他們不肯聽我的話!」
「你還未曾說過。何以知道他們不聽?」
「好!」袁德宏說:「我找副使來談。」
「不必!你到演武廳上跟大家說明棄暗投明的意向。」王令岩又說:「先下一個命令,叫大家保持平靜,不得驚惶。」
正說到這裡只見八名持刀的衛士,擁著個將官進了門;王令岩一看便猜到,這就是袁德宏所說的副使了。
「周副使,你來得正好!」袁德宏大聲喊道:「請你立即下令,不得有任何躁急的行為,免得玉石俱焚。」
周副使很沉著地打量著三令岩、吳惠龍和老朱,然後問說:「這三位是何許人?」
「大宋的使者。」
「周副使!」王令岩神色凜然地說:「這一刻非常緊要,如果你想保全袁將軍、保全你們的弟兄,務必即時下令,制止妄動!」
「對了!」袁德宏接著說道:「這所關不是我個人的生死安危;宋朝大軍已渡大寧河,非你我所能敵,徒事犧牲,無益大局。你趕快先下令制止,我們大家再從長計議。」
周副使想了想說:「我遵辦!」
表面說遵辦,其實他另有打算;只要沒有動員召集的形跡,暗中仍不妨備戰,所以他吩咐隨帶的衛士,拿著令箭去召吳校尉來此。同時傳令,所有的士兵,各回戰棹,不準亂走。
王令岩心想,這周副使到底是何居心,有些不易猜度。不過主帥都在這裡,如果真的能夠坐下來「從長計議」,也是一條緩兵之計,所以聽他處置,暫不作屍。
「周副使!」袁德宏說:「你聽這位王將軍,細敘大勢。宋朝天子,仁厚過人,深得民心;一統之業,遲早必成。你我順天應人,該識時務。請坐下來談。」
於是各據一桌,這面有吳惠龍和老朱看守著袁德宏,那面有帶刀衛士保護著周副使;王令岩就坐在袁德宏身旁,對周副使展開說服的工作。
他的一番大道理還未說完,周副使派去傳令的衛士,回來報告:「吳校尉不肯來!」
周副使尚未開口,袁德宏便問:「為什麼?」
「你想呢?」周副使說了這一句,又向王令岩說。「吳校尉的用意十分明白,足下不可上他的當!」
王令岩明白了,吳校尉大概是反叛袁德宏,故意作此搗亂的行動,希望自己一怒而處置了袁德宏。這是借刀殺人之計,自然不能上他的當;而周副使居然點破了詭計,可見他是顧慮袁德宏的安全。這就好辦了;諒吳校尉的身份地位,未見得能發生多大的作用,且不必去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