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私起家

1、走私起家

這裡的原罪不是生下來之原有之罪,而是他在經營企業過程中所應有之罪。

1、走私起家

20世紀80年代,緊鄰黃光裕老家鳳壺村的貴嶼鎮興起了收買廢舊電器的行業。當時很多人將從國外買回來的廢舊電器進行修理組裝,然後再出售,賺了很多錢。當時只有十幾歲的黃光裕也跟著哥哥黃俊欽一起做起了轉售舊電器的生意。在黃俊欽帶領下,兄弟倆身揣母親東拼西湊借來的4000元錢,從家鄉北上,到內蒙古一帶做生意。剛開始做的是倒賣小電器的生意,兩人背著大旅行袋,裡面裝滿了收音機、電子錶之類的東西。那時做這種生意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因為倒賣電子商品是違法行為,所以他們的母親在家裡成天提心弔膽,生怕兩個兒子出事。

不幸的是,擔憂後來變成了事實——黃俊欽不久便出事了。那次是在呼和浩特,黃俊欽和另外一個人帶了1000多塊錢的貨過去賣。也很湊巧,另外一個夥伴那天突然得了急性腸炎,跑去醫院看病,結果警察把黃俊欽一個人給逮住了。警察指著那堆東西問黃俊欽這些貨是誰的,黃俊欽沉默了片刻,然後承認是自己的。後來東西被沒收了,人也被扣押起來。

事情過去以後,黃氏兄弟和一個曾幫助過他們的朋友開始合夥做生意,辦了一個無線電工廠,專門生產擴音器之類的產品,兩三年下來,賺了不少錢,家裡條件也慢慢好了起來。但後來兄弟倆覺得不太適合搞產品的生產、開發,認為自己更適合從事商品流通領域的生意,於是便來到了北京發展。

1986年,19歲的黃俊欽和17歲的黃光裕連貸帶借共籌集了3萬元,在北京前門的珠市口東大街420號盤下了一個100平方米名叫"國美"的門面,主要做服裝生意。1987年1月1日,兄弟倆將國美服裝店更名為國美電器店,正式走上了家電零售業。

道路是曲折的,也是辛酸的。

坐上中國首富寶座的黃光裕摸著光溜溜的頭,右腿盤在左腿上侃侃而談:"當時進入北京的時候,想去找旅館,花了5毛錢住進一個地下旅館,結果卻花了1塊錢讓一個三輪車拉我去找那個旅館,找了半天才找到。後來我明白了,那三輪車夫故意繞了一大圈,從北京站繞到東四,完了再往回走。第二天醒來,走出旅館一看,發現眼前就是北京站。當時我就感覺頭大,走來走去都是在北京站周圍轉。實際上就是現在的恆基中心這一片,老的地方就是一些小攤位。我在那兒轉了半天,最後也沒搞清楚哪兒是商業區,應該怎麼去做買賣。就這麼一直轉到下午兩三點。就在我站在欄杆旁看北京站時,有個人走了過來,問我要不要拍一張照片……"

黃光裕在北京的第一張照片就是這樣留下的。潮汕的毛頭小子在被北京三輪車師傅一番戲耍之後,開始了自己的商業征途。

黃光裕兄弟倆當初為什麼放棄賣服裝轉而賣電器呢?沒什麼文化的黃光裕在發家之後用消費邏輯學忽悠記者道:"當時很多人看中了家用電器作為-大件-在人們消費生活中的發展潛力,那時我也琢磨過做食品生意,但當時人們的消費水平沒達到那個程度;做服裝生意,有面料、季節性的講究,我也不太懂,而家電相對比較定型,我覺得自己做起來還比較合適。而且當時家電是有貨不愁賣,就看你能不能進到貨。"

在黃氏兄弟起步階段有兩個問題值得懷疑。第一個問題:3萬元的貸款是如何獲得的?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才不過七八年的時間,國民財富積累還未進入"萬元戶"時代,因此,在1986年,3萬元貸款的份量相當於現在300萬的貸款。剛到北京的他們幾乎沒有任何人脈和資源,況且還因為投機倒把進過警局,對於這樣有前科記錄又沒信譽保證的人來說,銀行應該相當警惕的。那麼,在北京立足未穩的黃氏兄弟是如何獲得這筆巨額資金的呢?

後來黃光裕對於這筆錢有過一次表態,稱用於投資珠市口店的十幾萬元錢來自"在內蒙古做貿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產生的利潤積累,但他並未就其中的貸款部分做出明確解釋。

第二個問題:黃光裕開門做生意,貨源從哪兒來?那個時候家電還處於供銷階段,黃光裕的貨從何而來?黃光裕好像不無得意的就是自己能拿到很好的貨品:"家電生意較服裝生意好做的原因在於貨源。"廣東作為中國最早進行改革開放的地區,在這一時期,各類新生事物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其中包括電子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建立。另外,該地區的走私現象很嚴重。如果說沒有配額,黃光裕的貨品應該大量來自廣東。那個時候廣東的家電並非全國重點生產基地,國美的第一桶金,應該靠的是販賣走私家電。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口家電門檻很高,一些走私家電產品便乘虛而入。一些大型國營商店大多不敢接這種"來路不明"的樣貨,這便成全了一批門面不大的家電零售店。

對於國美電器走私的說法,黃光裕曾火冒三丈地反駁:"我所賣的家電產品都是具有正規手續的,包括供貨方提供的發票。沒有去走私,也沒有從走私者那兒進貨。作為一個零售企業,國美電器沒必要去調查供貨方,甚至供貨方的供貨方他們的貨物是哪兒來的,當時幾乎所有家電商店,包括國營商店都大量在賣進口家電。"

黃光裕的原始資本積累其實早在廣東潮汕就已經開始,他曾經坦承過,"拉單"生意究竟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走私"目前誰都不好說。但他沒有解釋什麼叫"拉單"。廣東那邊最早的行話,"拉單"跟走私的意思差不多。所以黃光裕在北京創業初期,其大批量運作的進口家電銷售,無論如何是具備某些灰色基調的。

黃光裕並不排除他進的貨中有經過非正規進口渠道進來后被政府進行課稅處理從而合法化的貨物。他曾稱,這些情況包括海關罰沒的走私品,以及一些華僑或出國人員在政策允許情況下帶回國內後轉讓出去的家電產品。當時北京的東單和大柵欄有兩個華僑收購站,那裡收繳的大量電子貨物都被黃光裕接下了。

但是黃光裕進貨的主流渠道應該還是來自廣州、番禺一帶專門從海上"接貨"再加價批發出去的走私者。手續及發票造假在那時對這些走私者來說並非難事。在最熱鬧的時候,黃光裕對於自己的身世很是在意,甚至不止一次站出來嚴厲駁斥他人對他早年創業的走私懷疑,並且不承認國美電器曾到廣州、番禺去進過貨。甚至說:"國美電器從不到北京以外的地區進貨,那樣物流成本及經營風險太大。"不過,黃光裕很快就遇到一個尷尬:有人發現黃光裕的供應商里有番禺人。

水貨的成本低廉讓黃光裕哥倆有了跟大商場血拚的本錢,他們在北京市場採取低價策略,很快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公司實力逐步壯大后,黃光裕開始利用在報紙上打廣告招攬客戶,成效顯著。最為人稱道的是其在《北京晚報》中縫打起"買電器到國美"的廣告,並每周刊登各種電器的價格。當時在報紙中縫做廣告尚屬創舉,因此每次只收800元廣告費。很少的廣告投入為國美吸引來了大量購買便宜電器的顧客。後來黃光裕說服廠家與國美電器聯合起來在報紙上打廣告,因為這樣既可以告訴消費者產品的實際情況,又可以告訴消費者去哪裡購買這些產品,同時可以減少廠家的廣告開支。一種廠家和商家聯合做廣告的新模式就此誕生。其後,黃光裕又說服廠家將樣品贈予國美店做樣品展示,並開設相應的產品專櫃,這也成為後來家電賣場的標準模式。

可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黃光裕一直在漂洗自己的身世,希望以一個清白的商業新星的面貌出現在中國商場。通過一系列創新,國美電器迅速壯大,黃光裕的形象也得以洗白,但這並不能讓其完全擺脫早年靠走私創業的嫌疑。事情終究還是沒有按照黃光裕的設想發展。上世紀90年代中期,黃光裕有一次因走私和偷稅被關了半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黃光裕真相:慾望驅逐下的首富困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黃光裕真相:慾望驅逐下的首富困境
上一章下一章

1、走私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