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日本講座

于丹日本講座

非常感謝遠道而來的朋友們。我在這裡看到大家的面孔,看到大家對我的笑容,我感覺和在中國是一樣的,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包括我們待人的禮節真的都太相似了。所以我覺得傳統的文化對於我們每一個現代人來講,中間也不是隔膜,只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語言和文字都是可以超越的,就像我看到你們的笑容,會懂得你們的心情,如果你去悟懂了《論語》、《莊子》語言本身不會成為隔膜的。

我講《論語》內容的這本書將在日本出版了,講《莊子》的書要今年春天在日本再出版,我想今天來跟大家談一談為什麼站在今天我們要去思考2000多年前孔子和莊子給我們的智慧。

我們每一個現代人生活在21世紀,我們的物質比2000多年前要繁榮很多,我們的科技也非常發達,但我們很多人生活越來越疲憊,越來越迷惑,反而心靈沒有寧靜的幸福感。

喜劇演員的抑鬱症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他覺得自己工作壓力很大,疲憊不堪,他去找心理醫生做諮詢。

他說:"我每天不怕工作,我工作的時候有很多掌聲鮮花,大家都覺得我很稱職,甚至我很優秀,但是我很怕一個人回到家裡,覺得有很多的心事別人都不知道。自己要選擇這樣,或者選擇那樣,不知道做什麼樣的標準判斷,所以自己每天夜裡都睡不著覺,精神快要崩潰了。

醫生就跟他講:"你的情況很嚴重,你快得憂鬱症了,我建議你去城市最大的一個劇院看演出,我們國家一位非常優秀的喜劇演員,每天都在這個大劇院給大家表演他的喜劇,凡是看過他表演的人都會哈哈大笑,都會忘掉所有的煩惱。"

醫生說:"你趕快去看吧,你看上半個月,到我這裡來,再來給你治療。"

那麼醫生說完這個話后,這個病人很久很久沒有抬頭,當他抬起頭來后,淚流滿面,他對醫生講了一句話說:"我就是那個喜劇演員。"

其實我們每個人覺得我自己是不是一個喜劇演員呢?現代生活給了我們一個舞台,我們每天早晨要穿上職業的正裝,拎起公文包,放好名片,這是不是就去做表演呢?但是每天回到家裡我們的心事,我們在這樣一個物質文明的壓力下,自己何去何從的困惑,只有我們自己的內心知道。

所以我今天站在這裡,我們共同來探討這個話題,就是關於怎麼樣讓現代人一邊享受豐富的物質文明,一邊能保持心靈中簡單寧靜的幸福。那麼我就說一說,儒家和道家,孔子和莊子他們分別都有哪些思想?對於我們今天來講,仍然是有用的。

頂天立地尋人生坐標

孔子和莊子都是活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代,孔子代表中國儒家思想的源頭,莊子代表中國道家思想的源頭。

儒家關注的是社會與人,道家所關心的是自然與人;儒家所關注的是群體,道家所關注的是個體。我想這兩點代表了不同的位置,儒家給我們的是社會的一片土地,而道家給我們的是每一個個體心靈遨遊的一片天空,在天和地中間站著的是我們——人。

每一個人是在天和地中間的,中國人有一個人格的理想,叫做:聖與地,神與天。我們中文有個詞,叫做頂天立地,就是頭頂著天,腳踩著地。所以我想一個人要想他自己人格非常高大,在世界上沒有困難輕易擊垮,他就要有頂天立地的人格。這就是我所看到的孔子和莊子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中國人、日本人,包括世界上每一個人來講,他是一個坐標系,因為有天有地才能找到我們自己。

那我們下面分別來說一說,我們先來說說儒家,他在我們思想中核心價值是什麼?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所提出來的核心的思想是:"仁愛"。"仁"這個字很簡單,它的結構是左邊一個"人",右邊是"二",他的基本意思就是每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可以構成一種仁愛的態度,仁愛的態度就是教人在社會之中怎樣和他人達成一種美好的、融洽的、和諧的關係。

孔子的學生曾經問他:老師,要怎麼樣做,"仁愛"才算是做到呢?

孔子說:"很簡單,只要你做到了5個方面,那麼仁愛基本上就完成了。"

恭則不侮生命有尊嚴

他說的"仁愛"的第一個方面就是恭則不侮。"恭"是恭敬的"恭",侮是侮辱的意思,對人要恭敬,為什麼呢?孔子說恭則不侮,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你對別人如果必恭必敬,有一個很美好的態度,那別人也不會輕易來欺負你,你希望自己的生命有尊嚴,那麼就對別人盡量地友善。

那我想這是東方文化共有的傳統,在日本,這種恭敬做得是很好的,恭敬不僅是古代的一種態度,它也還活在日本現代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都是恭敬的、友好的,他人的臉就是自己表情的鏡子,你對別人笑,別人也對你和善,你對別人狠、發怒,別人對你可能也是怒目而視。

寬則得眾受眾人愛戴

孔子講的"仁愛"的第二方面叫做寬(寬是寬和)則得眾。就是你對別人越寬容,你就會擁有越多朋友的信任和眾人的愛戴。

其實人心怎麼樣才能夠寬闊呢?寬闊是我們對世界的一種判斷,寬闊和人住的房子是大是小沒有太大的關聯,但對人心的是大是小有很大的關係,關於人心的大與小佛家有很多故事:

曾經有一位弟子去問自己的師父,他說:"你看我們人身高都差不多,壽命也差不多,為什麼說有的人心就大,有的人心就小呢?真有這麼大差別嗎?"

他的師父就跟他講:"你現在閉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座城池。"

這個弟子就把眼睛閉上,用心造城,造一座城,那麼他在心裡想象了很深很深的護城河,很好很高的城牆,在非常大的城裡面,有很多的亭子、樓台,還有花草、樹木,想得非常大也非常美好,也造了很久,於是他睜開眼睛跟師父描繪了他心中造的城池。

接著他師父又給他講:"那你現在閉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根毫毛。"

這個徒弟又閉上眼睛,想呀想呀,想了一根細細的毫毛,然後他睜開眼睛說:"我也造好了。"

他師父問他:"你剛才用心造了那麼大一座城市,用的是你全部的心嗎?"

徒弟說:"對呀,就是我自己的心造出來的。"

他師父又問他:"你造了那麼小的一根毫毛,也用的是你全部的心嗎?"

徒弟說:"對呀,我在造一根毫毛的時候也沒法想別的事情。"

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我們可以用心造一座非常大的城市,也可以造一根很細的毫毛。有些心大的人,他這一生可以不斷地完成很多事業,在世界上為他人創造美好,但也有人心會絆在一根很細小的毫毛上,想不開。比如說,愛人之間吵嘴了想不開,在工作上不順心了想不開,或者是自己的薪水工資沒有提上去想不開,這個時候我們的心就會絆死在一根細細的毫毛上,所以一個在心裡會為一點小事而想不開的人,他的生活會越來越窄,這樣的話他再去跟別人交往的時候,也總會去看那些壞的東西,別人的壞的東西,別人的短處,他眼裡的世界就越來越不美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座村莊,沒有人進去過,不知道村子住的是什麼人,但是村長是一個老人,他每天都坐在村邊,看著過往的行人。

有一天來了一個陌生人問老村長,他說:"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讓我永遠住下去的美好的地方,請問你的村子是這樣的地方嗎?"

老村長就問他:"那你先給我講一講你原來居住的那個村子里的人是怎麼樣的?"

這個人說:"原來那個村子的人非常非常不好,人跟人之間沒有信任,每一個人都很自私,很陰險,他們都互相陷害,我就是因為從心裡很憎恨他們,我才要出來尋找美好的地方。"

老村長聽了以後就淡淡地對他講:"很對不起,我這個村子里的人和你原來村子里的人是一樣的,你繼續往前再去尋找吧。"

這時候又過來了一個人,他也問老村長:"我正在尋找一個可以讓我永遠住下去的美好的地方,請問你的村子是這樣的嗎?"

老村長也問他:"那你跟我講一講你原來住的地方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人說:"我原來的那個村子太好了,所有的人之間都是相親相愛的,每一個人都很善良,很正直,很關心別人,大家活得像一家人一樣,但是我的那個村子被洪水給衝掉了,我才被迫要尋找新的地方,如果不是因為洪水我永遠都不離開他們。"

然後老村長又淡淡地跟這個人說:"那好,我這個村子里的人就和你原來住的村子的人是一樣的,那你就住在這吧。"

其實大家想一想,那個村子究竟住的是什麼人呢?究竟是和第一人他形容的村子那麼壞還是像第二個人形容的那個村子那麼好呢?這個村子其實就是我們居住的社會,沒有完全的好,也沒有完全的壞,關鍵是人怎麼樣去與人相處。如果他在歷史上跟所有的人都不好的話,到一個新的地方也很難好起來,如果他過去對所有人很友善,到一個新的地方,也會很快建立美好的關係,這就是孔子說的寬容的人就會得到眾人的愛戴。

信則人任焉走得更長久

孔子講的"仁愛"的第三方面是:信則人任焉。信就是一個人守信譽,說話辦事都有他的信譽,一定是要做到的,這樣的人,"任焉",就會不斷地給他很好的機會,社會上很好的機遇,都會給有信譽的人。

那麼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可能有些人有非常好的專業技能,但另外一些人他雖然技術上不那麼出眾,但這個人辦事很認真很老實,他有他的信譽,大家在競爭中一定是有信譽的人比單純有技巧的人會走得更遠,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用心靈去認真工作、待人的人,會比那些用腦子,用很多的技巧跟人相處的人走得更長久。

敏則有功打碎的罐子變寶貝

但是一個人如果只有信譽,沒有智慧,他的工作就會沒有效率,所以孔子講的"仁愛"的第四方面是敏則有功。"敏"是敏銳敏捷的"敏"字,就是說除了我們的信譽還要用智慧去提升勞動效率,這就叫敏則有功,誰敏銳誰就會建功立業,做出很好的成果來。

一個真正敏銳有智慧的人是會在現實中發現各式各樣的機遇,人受到挫折的時候,也會最先發現那些最有利的因素,去把壞的一件事情迅速變好。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兄弟兩個人,他們的手藝就是做陶的罐子,手工罐子,在上面畫彩繪,然後燒成非常漂亮的手工藝品,那麼他們兩個人就辛辛苦苦一個一個地做罐子,做了整整一年,有上百個都不一樣,很漂亮的罐子,他們準備拿到城市裡去賣,換一年的口糧。他們兩個人把所有的罐子裝在小船上,要漂洋過海去一個大城市,偏偏這一天,海上起了大風大浪,他們的船停靠上岸的時候,他們看見船上所有的罐子都打爛了,一個好的都沒有。那個哥哥就嚎啕大哭起來,他說我們一年的心血全都白費了,我們這一年都會收穫什麼呢,我們往下日子可怎麼辦呢?他在哭著的時候他弟弟就上了岸,去看這個城市現在都流行什麼?結果他發現這個城市正在流行房地產的裝修,家家戶戶都在用新的裝飾材料把家裝得很漂亮。

這個弟弟回到船上的時候就掄起大捶子把剩下所有那些罐子全都砸成了很碎很碎的碎片,他哥哥說:"你是不是瘋了呀,你為什麼還在砸呀。"他弟弟說:"我們罐子賣不成了,我們可以改去賣馬賽克,碎片的瓷磚,讓大家貼在牆上。"

這就是一種敏銳的智慧,就是人在失敗中可以發現更好的機遇,對我們每一個現代人來講,生活不完全聽從我們的意願去擺布,我們可能遇到風浪,打碎了罐子,但我們可不可以把碎罐子變為馬賽克換來新的價值呢?這就需要敏銳。

惠則足以使人調動他人積極性

孔子講的"仁愛"的第五方面是惠則足以使人。"惠"是恩惠的"惠",這個是說給一般做領導的人,他說惠則足以使人,就是一個人有恩惠之心才足夠調動別人的積極性,讓別人為他所使用。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人,他要用一種慈善的、恩惠的心對他的每一個下屬在精神價值上去肯定每一個人,在金錢和物質利益上去跟每一個人分享,誰有這樣的心,才會讓別人忠於他,他才會使用別人。

所以孔子說:仁愛,很難做到嗎?如果你把這五點中的每一點都做到了,那麼我們生活裡面就把仁愛完成了。

他說的"仁愛"的五個方面里每句話都有一個核心的字。

第一個字是恭敬的"恭",恭則不侮,對別人必恭必敬,就會保持生命的尊嚴。

第二個字是"寬",越能寬容他人,就能獲得更多人的愛和支持。

第三個字是"信",誰有信譽,做事守諾言,誰就會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會一帆風順。

第四個字是"敏",誰用智慧提升自己的勞動效率,就會在世界上建功立業。

第五個字是"惠",一個團隊的領導用恩惠之心去面對他的每一個員工、下屬,他就能夠使用所有人做成大事。

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恭"和"寬"是教我們怎麼樣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們怎麼樣做事的,"惠"是教我們樣做官的,做人做事做官這就是我們現代人一生基本上要做的內容,所以中國儒家的仁愛思想,我想他跟我們今天每一個人生命中的理想都會相關,他讓我們有具體做事的方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我在日本的逍遙遊

剛才我們說到的儒家教給我們在社會上這樣與人交往,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標,道家是教我們在個人生活中能夠有生命境界最大的自由。我們現在來說道家的智慧。

莊子在他的第一篇文章《逍遙遊》裡面給我們講了一個神話,講到在北海裡面,非常深的海,有一條大魚,這個魚的名字叫做鯤,這個鯤有多長有多大?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後背就有幾千里那麼長,等到有風的時候,這條大魚就可以變為鳥,飛上最高的天空,這隻鳥的名字就叫做鵬,這個鵬飛到九萬里的高空之上,它整個的後背托著青天,然後它從北海要超越整個世界飛到南海去,這是它的理想。

它在從北海飛往南海的過程中,在地上不斷地有很多小鳥不停地笑話它,指責它,不理解它,其中有小麻雀說,看我們也能飛,我們就是在野草那麼高的地方上下地飛翔,這也就是

飛的極致了,你看那麼大那麼傻的一隻鳥,它要幹什麼去呀,我們真是看不起它。

這很像我們今天的現代生活,往往有一些胸懷大志,沉默做事的人會被別人議論,有很多人不理解,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只有麻雀笑話大鵬,但沒有大鵬鳥笑話麻雀的事情。

所以《莊子》裡面是給了我們一種遼闊的境界,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心靈能夠飛翔起來,你會像大鵬一樣自由,你會看見這個世界上無法言傳的美好,當你的心胸無比遼闊的時候,會對很多小事不再計較,因為你有遠大的夢想。

莊子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說世界上至極美好,最最美麗的東西都不是我們用語言用文字可以說得出來的,它靠我們用心靈去整個的世界、自然中去慢慢發現。這些大美是什麼呢?看我們自己的心能不能去發現。

我在前兩天剛剛去過秋田,在秋田的時候看到像童話一樣厚厚的積雪,非常非常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風景,到了那裡的時候,就感覺到,這就是莊子所說的天地之間的大美,你不到那個雪地裡面是不能想象出來那種神話世界。

我從又秋田直接飛去了沖繩,我在那裡看到了滿樹櫻花,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早晨還在冰雪中,但下午已經在櫻花的海洋里,其實這就是莊子所說的天地大美,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風景我們是來不及看完的,當我們看見的時候,它會照亮我們的內心,它讓我們的內心像孩子一樣快樂、天真,會在花中、雪中讓我們一直在歡呼著。

其實如果我們僅僅做孔子,做儒家會每天都恭寬信敏惠,努力工作,穿著套裝,但是累到最後自己會變成要去看醫生的喜劇演員,所以在我們工作的時候做儒家,但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做道家,去看天地大美。

佛學有句話叫:"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說我們的一顆心是否有分別心,在乎與不在乎的區別。如果在乎,心似千江水,天上只有一輪月亮,但是千江有水千江印月,處處都有一個月亮,心一旦想開了,心似萬里晴天。

乘物以游心盡量去瀟洒

道家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乘物以游心"。"乘",就像我們乘車一樣,比如大家在東京要去一個地方辦事,你可能要搭一段車,也可能要乘一段地鐵,也可能會坐一段公交車,這些都是你的工具。"乘"就是你在這個世界上搭乘各式各樣的東西,"物"就是你要搭乘的那個工具,就好像我們的一生,有的人是做生意的,有的人是做政治的,有的人是做學術的,每個人做什麼行業都不重要,他就好比你是搭乘計程車還是乘坐地鐵一樣,它都是一種搭乘的工具,所有的這些搭乘,一生我們做過所有的事情,最終只為一個目的就是:游心,讓我們的一顆心靈,在天空上飛翔起來,讓我們能夠快樂,能夠讓我們發現生命的激情,能夠讓我們永遠有夢想,這就是"游"字。

所以我想中國的道家是讓我們每一個人在自然生活中能夠看見天地萬物的美好,去感知四季的風花雪月,讓我們覺得人生的價值並不僅僅在你的工資上,在你的房子上,在別人的肯定上,你還有自己生命獨立的價值,內心永遠保持著自己。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你剛剛講的儒家是要進入社會,要對他人好,而道家是在天地自然中讓自己心靈自由,這個中間不是矛盾的嗎?"

其實我想,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不只有一個角色,簡單的說,我的理解是:一個人在工作的時候就做儒家,去努力做事,在自己的個人生活里,就做道家,去盡量瀟洒,比如我們穿職業裝的時候,就去做儒家,我們穿休閑裝的時候就去做道家。

人每天、每個星期、每個月都會換不同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能力換不同的心情,吸收不同的養分,讓我們的生命中出現不同的角色,一個人就豐富了。

在這個信息豐富的時代,我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我們可以讀很多書,可以上網看我們想了解的信息,還可以用手機打電話和朋友談心,但是,我們經歷的這些信息,就跟我們所讀的書一樣,有哪些部分真正以生命的名義進入我們的血脈,經過血脈的流通,成為我們自己實用的思想,成為我們煩惱的救贖。

《菜根譚》中有一句說得很好:"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是說竹林一陣清風吹過,風從竹子中間很疏朗地穿過去了,大雁在寒潭上飛過時,留下了影子。說到"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是什麼呢?就是說任何一個使命擺在你面前,需要你認真地去完成,但是,事情還是事情,終究會過去,不要老是把事情放在心上。

佛家有個故事:有個小和尚和他的師父出行,他們在一個河邊看見一個姑娘想過河,但卻不敢下水,急得沒有辦法。老和尚問她是想過河嗎?我背你過去。於是老和尚就背起姑娘,將她背過河去。老和尚是位高僧,世人都對他敬仰有加。小和尚瞠目結舌地看著師父的行為,怎麼也不明白出家人不近女色,師父怎麼能背著個女人過河呢?一路上小和尚在心裡嘀咕,走了20里路,心裡還是想不明白。師父對他說,我把女人背過去,馬上就放下了,可是你比我多背了她20里地,到現在你還放不下。

"乘物以游心"我們要找到天地人這三者的坐標,屬於我們自己的坐標,我們今天的世界,物質極度繁榮,很多物質強加在我們身上,強加在我們本來美好安靜的心靈,但是我們無法放下它,我們少了很多本該有的主觀能力,更少了很多做人處事的自信和豪邁。

從古人的身上,我們通過閱讀,通過學習和體會,把人世間的萬物穿越,穿越一次,就把心很好的"游"一次。

三鍋滾開水的哲學

既要做自己,又要立於社會,這樣的觀點在儒家和道家中其實有完全相同的表達,儒家的《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它說人要活到最高境界叫做:"從心所欲",跟從自己心靈的慾望,心靈指引的方向,但是不超越社會的規矩法度。

道家說的更簡單隻有五個字,叫做:"外化內不化",就是說一個人在外跟社會之間要融合,"化"就是融合的意思,要對人友善,要好好的工作,"內不化"是指內心要堅持做自己。

所以儒家所說的從心所欲,跟從自己心靈的願望去發展和道家說的內不化,在內心堅持自己,是同樣的道理,那麼儒家所說的不超過社會的規矩、法度、尊重他人,和道家所說的外化融合進社會,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我認為古老的哲學中,一定有一些思想智慧是適用於我們今天在社會中調整自己的。一個人如果完全順應社會,失去自己是不好的,一個人完全堅持自己,而傷害他人,也是不好的。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就是把三鍋滾開的水,投進去三種不同的東西,往第一個鍋里扔進去一個生雞蛋,第二個裡面扔進去一個生的胡蘿蔔,第三個鍋里扔進去一把干茶葉,那麼你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結果一定是不同的,其實社會,生活就是這樣一鍋沸騰的滾開水,它很殘酷,它一定要改變我們個人,究竟我們自己是雞蛋、是胡蘿蔔、還是茶葉?我們自己跟這個社會跟這鍋滾開的水融合之後,得出來的是不同的結果。

大家想一想,生雞蛋本來是流動的,柔軟的,鮮嫩的,但是被滾水煮開了以後最後就變得硬邦邦的,就像我們有些人被生活煎熬之後態度冷漠,對生活變得充滿了指責,抱怨,他的心已經變硬了。

第二種人就像胡蘿蔔,本來是很漂亮的,有形狀的,但是被生活中的水煮呀煮呀,就煮成了胡蘿蔔泥,就軟軟地失去自己,我們生活中有一些人在生活的煎熬下,最後變的沒有自己的主意,別人說怎麼樣都聽從別人,一生循規蹈矩,但是你不知道是誰了?完全沒有了夢想,所以被生活煮得完全硬了的心,就屬於內不化,外也不化,對生活變得很硬,被生活煮軟了的胡蘿蔔就屬於外化了,內也化了,所以就找不到自己,這種在生活中完全變得都硬了或者都軟了都不是成功的人生。

而第三鍋水裡投進去的是一把乾的茶葉,在水裡茶葉舒展開了,它自己變得豐美,滋潤,而這一鍋是就變成了很美好的茶水。中國和日本都是喝茶的,我們看到的茶水,就是水和茶之間相互的成全,這就是我們理想的人生,讓我們自己在社會中變得舒展,同時把社會也變得美好,這就是外化而內不化。

所以一開始我講到,儒家是我們的土地,讓我們融入社會,道家是我們的天空,讓我們心靈自由。我們今天站在21世紀,和儒家道家的時代,相隔了2000多年,我們有理由比他們生活得更好,就是我們可以用古典的智慧建立我們的坐標,同時我們又享受現代的科技文明,讓我們每一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

小孩子的地圖與人像

我講了儒家也講了道家,都不是讓中國人或者日本人,每一個人去學習它系統的學術的原理,而是讓我們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的普通人,獲得更多生活快樂、幸福的理由,從中受到一點點啟發就可以了。

再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曾經有一個哲學家,他每天都在思考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人與社會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呢,是社會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可以去改變世界?整個這個問題不斷地在困繞著他,有一天晚上他自己在寫文章的時候,他的小兒子不斷地在旁邊搗亂,他很煩,想要打發這個孩子去安靜,看到手邊有一本舊的雜誌,封底是一張世界地圖,他就隨手把封底撕下來,撕成很多碎片,給了他的兒子,也給了他一卷透明的膠帶,他說你去旁邊的屋子,把這張地圖重新粘好,如果你能完成,爸爸就給你五塊錢,他想這一下這個孩子可以安靜兩個小時了,結果還沒有到半個小時,那個小男孩就粘好了世界地圖,拎著一幅粘得破破爛爛的地圖,交給他的爸爸說,我已經粘好了,他爸爸就大吃一驚,說:"這麼複雜的地圖,這麼短的時間你怎麼就給拼對了呢?"小孩子跟他爸爸說:"爸爸,我發現了一個秘密,我不知道這些地圖應該怎麼來拼,但我發現地圖的背面是一個人的頭像,但是我知道一個人應該長成什麼樣子,我就按照這個人的頭像把他拼好了,我想當一個人是正確的,那麼他反面的世界地圖也正確了。"

他爸爸突然就明白了這就是答案:當一個人正確了,他的世界就也正確了。

我們每個人在今天手裡都捧著一大堆世界的碎片,我們不知道應該去買什麼樣的房子,不知道去選什麼樣的工作,不知道讓自己的孩子去讀哪所學校,所有這些碎片捧在我們這些人手裡。但是有一點是相通的,這個破碎的世界被面那個頭像不是別人就是你自己,把自己的心安頓好了,有了自己的標準,那個世界就也正確了。

所以我想儒家也罷,道家也罷,還有我們今天世界上各式各樣發達的現代文明,它都只有在一種前提下真正發生作用,那就是用我們自己的心靈得出來只屬於自己的感受。對我來講,秋田的冰雪和沖繩的櫻花,它都是讓我心靈中發現驚喜,給我的那種巨大的衝擊和生命快樂的理由,和儒家道家是完全一樣的。

所以,我也祝福所有的朋友們,我們讓自己的心靈可以在四季之中感受風花雪月,可以感受人際之間的美好,讓我們更加豐富多彩,不要做我開始講到的那個舞台上的喜劇演員,不要總是在工作工作,最後失去自己的心靈感受能力。

今天晚上我非常感謝幸福與科學協會給我這樣一個機會,我更感謝這麼多朋友遠道而來坐在這裡,讓我們共同去分享心靈的成長,我今天也非常感謝有這兩面小旗子(中國和日本國旗),在我的眼前,它告訴我們,我們的文化是相通的,我們的內心是相通的,我祝願每一位朋友永遠擁有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謝謝所有的朋友們,祝大家幸福快樂,謝謝你們。

後記:孔健先生日文講演

諸位:好。

此時在中國應該說:"晚上好!""晚上好!"

由我來介紹一下於丹先生(日文的尊稱)和她的《〈論語〉心得》。今天上午于丹先生在"外國人特派員俱樂部"講演,下午是去早稻田,緊跟著晚上在這裡給大家講演。今晚的講演超出原定時間30多分鐘,我剛才在那邊的側台上,心裡一股勁地著急,因為於先生非常忙,超出這麼長時間怎麼對於先生交代,我的心情應該是與大家一樣有些擔心。

于丹先生能夠超出這麼長時間講演,我想還是在大家熱情地聽講的氣氛感染下,於先生很激動從而延長了講演時間吧。再者就是大概源於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吧。

接下來的日程是明天晚上6點30分,與福田首相會見。

於先生26日到日本,在大使館進行了講演,場面十分感人,崔天凱大使推掉了外事活動而帶頭坐下來聽於丹的演講,成了于丹的粉絲。第二天早晨與我見面,並由我陪同於丹先生去秋田參觀。方才於先生在講演中也提到了秋田,知道她感觸很深。

昨天一天去了沖繩,晚上回來。今天講演時,于丹先生身穿的那件粉紅色衣服,是在沖繩籌措的。當時買時于丹先生非常猶豫,她對我說:"孔健先生,在我一生中,是第一次穿這麼

鮮艷的衣服。我穿這件衣服行嗎?"她為什麼要這樣問我呢?因為在中國,於先生與在座的日本女性一樣,穿的基本是黑色、藍色,最多也就是白色的衣服。那粉紅顏色不是她的顏色,是她家3歲女兒的喜愛色。我曾經送給於丹先生一個卡西歐牌粉紅色照相機,當她把它拿回家時,3歲的女兒說:"媽媽,這個顏色和這個照相機是我的。"

在這樣的氣氛中我為什麼要說這些呢?因為去年5月,于丹先生來日本參加京都的立命館大學召開的"國際孔子論壇"。全世界的孔子學院的代表都來了。會上于丹先生也作了講演,那天的會場氣氛和今天的一樣很熱烈。于丹先生也是遠遠地超出了講演的時間。坐在後面的人一股勁地向于丹先生示意:"沒時間了,沒時間了。"當時于丹先生也是完全沒有理會,直到結束自己的演說。

在京都的演說結束之後,我陪同於丹先生乘新幹線到了東京。在東京她對我說:"孔健先生,我解放了。"于丹先生在皇宮前拍照了足足兩個多小時。于丹先生說:"今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去年的"五一"發生過這麼一件事。于丹先生和丈夫帶著3歲的女兒到動物園去玩,沒想到剛下車來到北京動物園門口,就被熱情的粉絲們認出"哇"地圍了上來,又是簽名、又是拍照、又是要交流思想。孩子被這場面嚇哭了,丈夫到一邊哄孩子。結果原本是帶著孩子到動物園看大熊貓的于丹先生,沒想到自己卻變成了"大熊貓"。

以至於去年10月國慶節7天休假期間里,于丹先生沒有離開家門一步。因為這7天里中央電視台每天播放一小時于丹先生的講演,全國有7億人在看這個廣播。于丹先生的講演非常有影響力,從而也給於丹先生帶來了精神壓力和生活壓力。

在這種壓力很大精神非常緊張的狀態下,于丹先生臉上出現了濕疹。我與里村先生於今年1月上旬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圖書訂貨會,訂貨會上見到了于丹先生。當時於先生的濕疹還是很嚴重的,於是,里村先生買了相應的化妝品,于丹先生使用后,濕疹有所好轉,再加上日本的自然美和飲食,因而得以今天有這樣燦爛的笑容站在這個講台上為大家發表這麼精彩的演說。

去年我陪同於丹先生在東京參觀了小台場、日光等著名的觀光地,大約參觀遊覽了兩天。在成田機場分別的時候,于丹先生含著熱淚問我:"孔健先生,為什麼用整整兩天寶貴的時間熱情地陪同我?"我說:"不是我在陪同您,是我的祖先孔子超越2500年的時空讓我代表他,用兩天的時間來感謝您的。"于丹先生再也沒有說什麼。

孔子在《論語》中說道:"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孔子從很年輕的時候開始就非常努力,但是最後也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沒辦法只能想乘筏子去海上。那個時代沒有船即使乘筏子也到不了目的地。我的祖先沒能出海。

大約是五六年前吧,我去市民大學講演,講演后被拉到一個酒館喝酒,有人把我介紹給別人時說:"他可是孔子的後代子孫喲!"老闆娘說:"是哪個大學的講師(日語的"講師"發音與"孔子"相同)?"所幸的是我現在終於成為日本SBI大學的教授了。

後來人們把"孔子"兩個字,寫給她看時,老闆娘又說:"原來是"あなご("孔"的日文可讀為"あな","子"讀為"ご"。而"あなご"又是一種魚的名字,是"星鰻"之意)"啊!"

聽了她的這句話,當時浮現在我頭腦里的一幕是:"我的祖先孔子乘著竹筏子出海,怎麼最後變成了"星鰻魚"了"?

日本有句諺語叫做"不懂論語者,也能說論語",這一天讓我真正感到不僅是"論語",即使我的祖先"孔子"的名字也在被人們談論著。

我在這裡想說的是,多虧了于丹先生的這本《論語力》(日語版本的名字)使我的祖先孔子再一次成為中國人眾所周知的人物,還有出版這本書的編輯祝先生。在中華書局的李岩社長、顧青副總編、祝編輯等全社的努力下,于丹先生的這本書銷售量很好,非常受歡迎。因為受歡迎所以這本書甚至出現了盜版,當然這樣出版社受到了很大損失,但是,從而也可以看出這本書是非常受歡迎的。從這個角度上講,請允許我再次對於丹先生和中華書局的祝先生表示感謝!

今天,我的祖先是最高興的。因為他又回來了,回到中國人的心上。

孔子3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他跟著母親生活,在家鄉曲阜刻苦學習。20歲時在家鄉成了小有名氣的學者;30歲時,在中國首開先河辦起了私塾,即今天的"孔子學院";40多歲時,他認識到只學習是不能救國的,自己周遊列國,為政治做貢獻;55歲時,孔子成了大司寇,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長"。他曾立志在這個職位上做更大貢獻。但是,由於自己的抱負得不到實現,孔子毅然地辭去職務,帶著弟子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十四年"活學活用"的旅行。於是,出現了具有哲理的"心之旅"的《論語》。

于丹先生編寫的這本《論語力》就是對《論語》的通俗講解和感悟心得,為什麼《論語》在中國深入人心呢?為什麼在中國和日本留下了《論語》和"算盤"呢?我認為,現在人們的心理和2500年前人們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這個環境變了,有電腦了,但人們的心卻缺失很多。

因此我就想,我們這個時代對《論語》需要多少呢?《論語》在韓國非常普遍,對孔子非常尊敬,我幾次去韓國,大家都排著隊,

來聽我這孔子後裔的演講,有一次演講后竟有很多人排隊要求我撫摸他們的頭。這樣的動作可能會引起人們投來詫異的目光,但這說明了韓國人對孔子的尊敬。從這一點來講,中、日、韓是相通的,她共同的東西就是儒教。

《論語》到了日本,就像對了水的威士忌。變成了對日本人容易接受的適合日本人口味的形式。一部《論語》和"算盤"使日本成為經濟大國,但是,原本一手持《論語》,一手持"算盤"的日本,變成了雙手都持"算盤"的時代,於是出現了泡沫經濟。我想"錢多了,心弱了,道德去掉了"的那個時代的傷痕現在還留在每個人的心中。

今年將在北京舉辦奧運會,在這之前我去的北京出版界書籍訂貨大會上,我在想中國人在追求什麼呢?我感到,中國人追求的是"心",是一個新時代的道德水準,是一個和諧美滿的明天。

在這次訂貨會上遇到于丹先生正在出版她的關於《莊子》的這本書,偶爾看到大江健三郎先生的書也擺放在國家出版總署的書籍陳列窗內。於是,我從書包里拿出了《孔子的禮儀》、《孔子的現代成功哲學》放了進去,與大江先生的書一起陳列在那裡。當時就有十幾個出版社跟我說能否讓他們出版這兩本書,我很感動。如今中國人的心也在迷失,現代的哲學、孔子的禮儀,對中國人來說是一把鑰匙,中國人正在尋求的正是這些。今年奧林匹克上要選一些口號,裡面的5個口號都出自於《論語》。

它們是: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②四海之內,皆兄弟也。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④德不孤,必有鄰。⑤禮之用,和為貴。

明年是我的祖先孔子誕辰2560周年。迎接奧運來臨之際,于丹先生的書能在日本出版,使我的祖先非常高興。我這個孔子75代子孫能與于丹先生同台講演,參加研討會,也是祖先孔子非常高興的事。因為他的夢想在韓國、日本、全世界、特別是在中國得到了實現。

今年春節期間于丹先生的講演還要從初一播放到初七,每天一小時,開始播放第二階段的內容,這次內容的第一節是:孝敬父母,第二節是:信仰……

人生只有一次,要抓住生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現在胡錦濤主席就是要用"科學發展觀"建設一個"和諧社會"。那麼,"和"是什麼?我認為:"和"就是幸福,"科學發展觀"就是社會發展。

在我看來:中日兩國人民長相相似,文化相通,在我們的心裡,兩國之間沒有國界。而我們共通的東西是筷子、漢字和儒學。

剛才于丹先生已經講過"二人"橫著放就是"仁",是兩個人

心照不宣,有愛即仁。豎著放就是"天"字,讓我們用"仁愛"之心相互交往,共同迎接美好和諧和社會和人生。

我的祖先孔子笑了,笑看中日韓儒教大結盟!

因為您的手裡有一本《論語力》,它在給您以無限的力量。

謝謝!再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于丹論語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于丹論語力
上一章下一章

于丹日本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