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再融資”

蔣介石的“再融資”

此時完成「項目考察」和「一期融資」重任的虞洽卿退居幕後,「蔣介石項目」的投委會主任,換成了江浙財閥中生代的代表陳光甫。陳光甫早年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回國后不久創辦了在中國金融史上獨樹一幟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從1915年吸收的存款1.8萬銀元起家,到1933年達到存款3330萬銀元的驚人規模,堪稱金融奇才。

另外,陳光甫與孔祥熙、宋子文家族的關係密切。陳光甫在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時候,一共募集到7萬元股本,其中孔祥熙就有1萬銀元的股份,宋家以宋老夫人倪桂珍的名義也投了5000銀元,北伐之前,孔祥熙就多次寫信給陳光甫,邀其南下。有了這層關係,陳光甫儼然成為蔣介石最倚重的銀行家。

陳光甫不辱使命,發動「江蘇兼上海財政委員會」專門替蔣介石承銷公債,為嚴重缺錢的蔣介石進行大規模融資,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江海關二五附稅國庫券」。當時打著「國民革命」旗號的蔣介石政權,為了凸顯其「革命性」,繼承以前廣州、武漢國民政府的政策,在洋人控制的海關關稅5%之上,另行加征2.5%的附加稅,也就是所謂「二五附稅」,以期保護民族工業。當然,在洋人同意之前,這個「二五附稅」還只是一句口號,但是這並不妨°銀行家把這筆「莫須有」的未來收入作為抵押,來發行蔣介石政府的公債。

上海金融界、工商界認購「江海關二五附稅國庫券」,是為了「防範軍閥與共產黨」。他們在政治上,選擇了南京國民政府,並在經濟上支持蔣介石。債券的發行明定還本付息,確立政府債務信用。為了監督發行公債所得資金得到合理運用,江浙財閥還專門成立了「江海關二五附稅國庫券基金保管委員會」,主任由江浙財閥的另一巨頭、浙江實業銀行上海分行總經理李馥蓀擔任。這個基金保管委員會加強了蔣介石和上海金融界、工商界的合作關係。

「江海關二五附稅國庫券」的發行總額為3000萬銀元,月息七厘,從同年7月起,分30個月攤還。這筆公債由上海金融界、工商界及江浙兩省共同負擔,此外加派兩淮鹽商300萬銀元。在所有認購蔣介石政權公債的人士中,江浙財閥佔了8成,其中,中國銀行承購的數額最多。【21】中國銀行的總經理是另一位金融奇才張嘉H。張嘉H早年就讀於日本慶應大學,1914年,年僅28歲就當上了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在張嘉H的領導下,中國銀行拒絕與北洋政府合作,向江浙財閥各大銀行、交易所、大企業募集股本金近600萬銀元,於1923年買下北洋政府的500萬銀元官股,將北洋政府的股份擠出了中國銀行的體系,使中國銀行的商股佔到99%以上,完成了中國銀行的私有化。

聲名大振的張嘉H與上海金融界的實力派人物李馥蓀、陳光甫等人成為莫逆之交。為使上海銀行界同行聯合對外,他發起成立由各行經理參加的星期五聚餐會,藉以交流金融信息,聯絡感情,交換意見。張嘉H利用這個聚餐會,廣交朋友,分析各種信息,傳播科學的經營方式,很快打開了局面,使得這個聚餐會逐漸擴大,後來演變成上海銀行公會。上海銀行公會以三個人為核心,即為蔣介石融資最多的張嘉H,組織融資的總負責人陳光甫和監督資金去向的李馥蓀,三人關係密切,被視為江浙財閥的「三鼎甲」。

1927年4~5月,僅僅兩個月間,蔣介石就獲得了4000萬銀元的融資,大大超過整個國民政府在1924~1927年間從蘇聯獲得的3000萬金盧布的資助。蔣介石的「投機生意」,看來大獲全勝了。

他「剝離」了國民黨內蘇聯和共產黨的「危險資產」,拉來了規模更大、更有背景的風險投資——江浙財閥及其背後的國際銀行家。然而,他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那就是依然受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控制的武漢國民政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
上一章下一章

蔣介石的“再融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