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的美元橫財
1941年12月,就在中美英平準基金在香港開張后僅僅4個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了。被珍珠港事件徹底激怒的美國國會,在同仇敵愾的氣氛之下,在1942年初決定對堅持抗戰的中國政府提供5億美元的巨額貸款,幫助中國提升對日作戰的能力。
當年美國的貨幣發行量只有96億美元,一下子就給了中國5億美元!當時中國政府全年的財政收入只有10億法幣,按照官定匯率,5億美元相當於100億法幣,也就是中國10年財政收入的總和!而且這筆貸款,一無償還的時間限制,二無利息要求,三無附加條件,是中國外債史上絕無僅有的「三無」貸款。
對於美國人來說,這筆貸款表面上看起來是絕對賠本的買賣,但實際上卻是一本萬利!這5億美元將極大地加強中國對日作戰的士氣和能力,中國打得越狠,太平洋前線美軍傷亡人數就越小。
而華爾街早已在構思戰後的世界貨幣的戰略格局了。從貨幣戰略的角度看,這5億美元的「本錢」將帶來四大巨額回報:第一,貸款將立竿見影地拉動美國的軍事工業迅速擴大生產規模,同時帶動鋼鐵、礦山、機械製造、運輸、造船、汽車、飛機等一大批產業的振興,擺脫經濟大蕭條的困境,大大改善高達18%的失業率,增強國內的消費能力;第二,貸款將使中國的貨幣體系徹底美元化,從而在貨幣發行的高度,牢牢地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第三,以此類推,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和其他地區的經濟援助計劃,將大大擴張美元的流通域,強化美元在全球範圍內的資源整合能力;第四,美元勢力擴張將最終取代英鎊而奠定未來世界貨幣霸主地位,當世界各國爭相獲得美元貸款時,美元的國際儲備與交易貨幣的地位將被確立。戰後,美國將通過增發美元紙幣的形式,向各國每年徵收「鑄幣稅」,而且一收就是70年!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美元貨幣戰略的制定者,高就高在發現了「美元儲備」相當於變相徵稅,而且是世界各國無法擺脫的、世世代代永不停歇的「超級稅種」!這樣一本萬利的買賣,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國民政府來說,5億美元實在是一筆天大的意外之財!四大家族費了吃奶的勁,背了無數罵名,才把原本江浙財閥把持的金融權力搶到了自己手裡,建成了「四行兩局」的金融集權體系,結果沒幾年功夫,一不留神就被平準基金委員會奪了權。私下裡恨得牙根痒痒,然而因為自己手裡沒有硬通貨,人家手裡有美元、英鎊,有求於人,這才不得不忍氣吞聲。這下好了,在美聯儲的戶頭裡,隨時有5億美元可供支取,為什麼還要把只有1億美元的平準基金委員會當大爺一樣供著呢?
於是,在孔祥熙的主導下,成立了中央銀行外匯管理委員會,立刻把這筆天量外匯的管理權抓到手上,又坐回到真正的「中央銀行」的位置上。在中央銀行外匯管理委員會成立之初,孔祥熙假模假式地委任平準基金委員會的陳光甫、席德懋等人為外匯管理委員會的委員。然而,陳光甫剛接到任命就發出了辭職信,席德懋也只是指派了一個代理人代表席家出任這個外匯管理委員會的委員,自己的屁股還是坐在平準基金委員會的辦公室里。
隨著大環境的改變,當華爾街的大佬們發現了「美元儲備」的精髓,他們開始「抓大放小」,什麼每筆中美貿易管理問題和外匯使用許可權審批之類的芝麻綠豆般的小事,還不夠煩的呢。於是,平準基金委員會逐漸失寵了。委員們也都不得不「與時俱進」,向中央銀行外匯管理委員會靠攏。
當孔祥熙突然發了橫財,這筆錢該怎麼花就成了當務之急。那麼,究竟如何花才對自己最有利?
不久方案就出來了:發行1億美金儲蓄基金;發行1億美金公債;拿出2.2億美元從美國買黃金;用5000萬美元在美採購各種物資;剩下的錢支付各種費用,包括手續費、運輸費、保險費等。
所謂「美金儲蓄基金」,就是由國民政府財政部從1942年4月起,撥出1億美元存入央行充做基金。「四行兩局」的儲戶存儲時,以法幣摺合美元,摺合率為1美元合20元法幣。儲蓄券面額不加限制,最小面額為10美元,期限分為1年、2年、3年3種,年利率分別為3厘、3厘半、4厘,到期按面額付給美元本息。
所謂「美金公債」,就是國民政府財政部從1942年4月起,拿出1億美元做擔保來發行國債。認購國債者以100元法幣合5~6美元的摺合率,掏法幣買美元擔保國債,從1944年起開始還本付息,分10年還清。這種債券可以自由買賣抵押,可以在公務上用作交納保證金,還可以充做銀行的準備金。
聽起來很美,然而老百姓包括工商企業和銀行,都被從北洋政府到國民政府的與民爭利、發債賴賬的「光榮傳統」給嚇怕了,到期能否照付美元本息,心裡都沒底。然而,1942年初,有平準基金和5億美元大餡餅做後盾,法幣幣值一度堅挺,美元的黑市價與官價相差無幾,套利空間也不大,所以不管是美金儲蓄基金還是美金公債,一開始都應者寥寥,不得不用「勸銷」、「攤銷」、「搭銷」的方式強行推動。「四行兩局」奉命向民眾「攤銷」兩種投資品,不論官民,凡向「四行兩局」借款者,一律將貸款額的5%~20%強制轉成美金儲蓄券。「四行」本身也必須認購200萬美元的美金儲蓄券,甚至還下令各省售糧時,都必須以類似的手段向購糧者「搭銷」美金儲蓄券。
美金公債的命運也好不到哪去,政府的信用記錄本來就不佳,抗戰後連證券交易所都關門大吉,合法的公債買賣都不存在了,這會兒突然又發行一種新公債,還號稱以美元來償還本息?民眾認為,央行、財政部那是組團忽悠老百姓來了。
面對這種情況,國民政府最高金融統制機構「四聯總處」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有把推廣美金儲蓄券那一套打法拿出來推銷美金公債,除了「勸銷」、「攤銷」、「搭銷」這些招數外,還強制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各自認購200萬美元公債進行造勢。
然而,財政部長兼央行總裁孔祥熙,卻從困境中悟出了大發橫財的道理。
別人不知道美金公債的底細,孔祥熙還能不知道嗎?用作公債發行準備的1億美元就存在美聯儲的戶頭上,債信根本不成問題。再說賴的賬還能賴到財政部長、央行總裁的頭上?而且戰爭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打完,只要打仗,法幣肯定還會貶值,官價和黑市價的套利空間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大大增加,僅這一手就不知道能賺多少錢!什麼是金融?孔祥熙就是金融;什麼是監管?孔祥熙就是監管!說干就干。就在大家漸漸明白過來,開始躍躍欲試購買美金公債的時候,孔祥熙卻命令央行國庫局,以美金公債債券售罄為借口,自1943年10月15日起停止發售。
真的都賣完了嗎?據時任雲南省勸儲分會委員兼主任幹事的陳賡雅回憶,到1943年10月份,還有整整5000萬美元的美金公債沒有銷售出去,孔祥熙卻命令終止發售,由央行業務局收購【14】。實際上,央行業務局並沒有全部收購,孔祥熙自己就買下了1150萬美元的美金公債!孔祥熙是用1美元摺合20元法幣的官價收購的這批公債,而當月美金公債的均價卻是1美元摺合約250元法幣的水平。僅這一招,孔祥熙和他的黨羽就貪墨了20億元以上的法幣!
這還不算完。幹完了這一票,孔祥熙一班人胃口變得驚人得大,他還想把全部5000萬美元的公債都吃下去。然而孔祥熙的權勢再大,也只能暫時欺騙所有的人,或者永遠蒙蔽一部分人,卻無論如何也做不到永遠欺騙所有的人。沒有不透風的牆,孔祥熙的所作所為被輿論曝光后,朝野一片嘩然!
黃炎培、傅斯年等一批國民參政會的「御史言官」們,在1945年7月的國民參政會上,聯名提出對發售美金公債營私舞弊的質詢案,傅斯年還搜集了一大堆孔祥熙美金公債案的原始資料和證據,打算正式提交參政會討論,一定要玩一手「美式民主」,捨得一身剮,也要把皇親國戚、親美大財閥孔祥熙拉下馬。
然而就在國民參政會正式開會的前夜,蔣介石侍從室秘書陳布雷卻找上門來,與傅斯年議員「懇談」,要傅斯年「以大局為重」,不要給「友邦」和「反動分子」攻擊政府的口實,要相信蔣委員長一定會秉公辦理,希望能把孔祥熙案的卷宗先拿到蔣介石官邸,「委座要提前看」【15】。當然,這批卷宗最後必然是永遠「失蹤」了。事後,雖然孔祥熙被迫辭職下野,從此遠離權力中樞,但是他並未遭到司法調查,更未受到任何刑事追究,被他貪墨的那些錢也不了了之,湮沒在了歷史的故紙堆中。
蔣介石擺明了就是要罩著孔祥熙,事實上,統治國民政府的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哪一個身上都不幹凈。
早在1943年,《亞洲華爾街日報》就估計宋子文的身家有7000萬美元,他在通用汽車和杜邦公司都有投資,而僅靠他出任財政部長、央行總裁、中國銀行董事長等國家公職的那點薪水,顯然是不可能賺到這麼多錢的。美國政治作家默爾·米勒在1953年採訪連任失敗的杜魯門總統時,杜魯門大力指控是宋子文、孔祥熙一干人在計劃偷偷侵吞美國政府的對華援助。杜魯門越說越激動,最後竟不能自抑,破口大罵:「他們都是賊,個個都是該死的賊(They'rhieves,everydamnoneofthem)……他們從我們給蔣介石送去的38億美元中偷去7.5億。他們偷了這筆錢,而且將這筆錢投資在巴西的聖保羅,還有就在這裡,紐約的房地產!」【16】被他們貪走的美元,最終也是需要中國普通老百姓辛苦勞動創造出財富來償還的。他們偷走的,其實並不是美國納稅人的錢,而是中國老百姓的血汗錢。這樣的政府,不是「國民政府」,而是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榨取國民血汗的財富壓榨機!
如此的「國民政府」,早晚必被國民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