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窮玩火富玩煙

1.窮玩火富玩煙

有夷稱不服

鴉片戰爭為什麼爆發?

清入主中原近兩百年,在嘉慶、道光時,社會上已經露出衰靡之象,西方資本主義的狂瀾,卻洶湧澎湃。自工業革命后,民族主義勃興,西方列強都向外擴展,新大陸成為新一輪角逐的焦點。資產階級發展的機會就像禿子頭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抓不住就沒了,西方國家玩命兒地苦苦尋覓。

英國是世界資本主義的發祥地,17世紀40年代,英國最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世紀又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一個多世紀的積累與聚集,使其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工業國。鴉片戰爭前後,英國每年的煤產量達到3000多萬噸;生鐵產量達到140萬噸;機械紡紗業所用的棉花量達到5億2000多萬磅;築成鐵路數千公里。英國2/3的勞動人口從事工業生產,曼徹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等大型工業城市迅速崛起,首都倫敦的人口發展到200多萬,資產階級勃興之勢如驚濤駭浪般席捲了整個國家。資本主義發展需要的原料與新的市場,使得英國亟待向外尋求發展的出口。從對外擴張所必需的海軍力量看,1836年,英國已擁有大小船艦500餘艘。

俗話說,小妞愛花,小子愛炮,不過是各有所好。鴉片戰爭前的大清國,好的就是萬民臣服,萬國來朝,外藩君王來中國必須向中國皇帝磕個頭,稱個臣,派遣個把貢使來京呈遞表文,進呈方物,以示誠意,隨即接受封賞。清朝頻繁來朝的,是朝鮮、安南、琉球之類的小國。西方國家派使節來華,並不為稱臣朝貢,隨著西方使團而來的,還有貿易團體,做買賣是西方來朝的真正目的,但是我大清朝卻將他們一概視為上貢的。

明清以來的中外貿易,一貫本著和平共處基本原則,沒有什麼大的衝突。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不管如何強大,同中國人做買賣,都是賠錢的買賣,銀子進得少出得多,永遠處於逆差。英國是個古董販子,眼裡識貨,它看中了你家的市場和原料產地,你這裡有,你這裡還富裕。這英國還是個無賴的販子,看了想搶,要打你。為了市場和原料,不管了,打吧,鴉片戰爭就此爆發。

中國國內以自然經濟為主,農業文明,男耕女織。農業文明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土地。當時的中國土地高度集中,也就是說土地都被兼并了。大量耕地在貴族、地主手中,皇帝老兒是全國最大的地主。據1812年(嘉慶十七年)統計,皇帝直接或間接掌握的土地達83萬頃。乾嘉之際的權臣和珅就占田8000餘頃。道光年間的大官僚琦善則有地252頃。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沒有土地。農民兄弟在封建地租、賦稅、徭役和高利貸的重重盤剝下,陷於貧困破產和流離失所的悲慘境地。農民同地主之間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絕對的權力必然帶來絕對的*。君主專制的中國,軍備廢弛。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綠營兵編製上雖有*十萬人,但武器落後,其裝備水平與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而且軍隊軍務廢弛,缺乏訓練,軍紀敗壞,國防力量十分虛弱,每年消耗餉銀2000萬兩以上(占當時清朝將近半年的財政收入),腐朽的程度難以想象。

當時中國的軍事力量是以冷兵器為主。西方列強已經完全過渡到火器時代。當然,以冷兵器為主的話,如果你勤加操練,在戰爭當中也不是一點作用發揮不出來,關鍵是武備不修,弓都拉不出來,箭都射不出去,那個時候火槍的射速並不比弓箭快,就是射程比弓箭遠些。但是清軍弓都拉不開,箭都射到腳面了,這種樣子就是給你洋槍也沒用。

另外,財政虧空。天朝怕打仗,太花錢了,天朝國庫剩不了多少銀子。中國古代的財政跟我們今天不一樣,今天國家要編製預算、決算,咱每年要掙多少錢,要花多少錢,要留兩筆錢用於應付突發事件:一個是自然災害,像汶川地震那樣的自然災害;再一個就是戰爭。這兩筆錢就是國家壓箱底的,這個錢完全不能動。古代沒有,完全量入為出,我一年收入4000萬兩,支出也是4000萬兩,多一兩沒有。如果爆發了自然災害或者大的戰爭,國家需要錢了能怎麼辦?加稅,明朝為什麼滅亡?為什麼那麼多人跟著李自成干?就是因為明朝加稅、加派三餉,一加三餉老百姓全跟李自成玩去了。

清朝也看到明朝的教訓,永不加賦,慈悲為懷,善待百姓,輕徭薄賦,所以絕不能再增加賦稅。可不增加賦稅的話最好什麼事都別發生,一發生事朝廷就完蛋了。拿什麼打仗?養兵十萬,日費千金。所以財政虧空是一個重要問題。

千瘡百孔的中國,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沒有?沒有。外面花花世界,列強逐鹿新大陸,亞洲的土耳其日漸衰落,波斯、*被迫屈服,印度已經被英國蠶食殆盡,神秘的中國是一塊肥肉,四面八方被人包抄過來。然而,天朝自我感覺良好,盲目地認為世界上2/3的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們大清帝國最幸福,萬國來朝,四夷臣服,沒有認識到自己已經被世界先進國家遠遠地甩在後面了。

小孩子經常被教育,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確實,封建經濟像張三隻腿的凳子,穩著呢。大清國不屑於同外來的小馬仔在銀子上有任何瓜葛。西方資本主義東擴勢頭兇猛,清朝不願意自己的領土受到侵犯,也不願意自己的人民同外國交往,進而危及自己的統治,清政府拿著書往前一翻,明朝的海禁制度挺好,沿用之。對外貿易本來是有五口,廣州、廈門、寧波、雲台和蒙古邊境的恰克圖,前四處是海港和西方人進行交易,后一處是陸路,和俄羅斯人往來。誰知,西洋人愛跑廣州,其它地方甚至數十年都不見有洋人前往,乾隆爺一看,就關了廈門、寧波、雲台三口,專限廣州與恰克圖兩地對外往來,而且交易時間還有限制,在某種程度上,清朝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確實限制了外國人,大清同洋人交往彼此也相安無事。但從長遠看,這一政策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抵抗侵略的作用,反而限制了自身的發展。

女皇來販煙

當然,鴉片戰爭還是因為銷煙。為什麼英國要在1840年出兵打我們?直接原因是虎門銷煙。從16世紀到19世紀初,長達幾個世紀的中英貿易中,中國一直處於出超地位,也就是我們在對外貿易當中是賺錢的。

拿現在說,我們每年跟美國保持著600億美元的巨額貿易順差,如果是倒退150年,這個戰爭就打起來了。現在的中美貿易,儘管我們與美國貿易順差數額巨大,實際上我們沒掙錢。美國的一些企業,像耐克等公司,產品在中國生產。中國勞動力便宜,產品通過廉價勞動力生產賣到美國,一雙中國生產的耐克鞋在美國只要五六十美元,而在國內同樣一雙鞋卻要價上千元人民幣。不僅僅是耐克鞋,很多大陸工廠出口的產品出口到美國市場后,扣除關稅賣得都比你還便宜。中國生產的產品經過長途跋涉,到了遠在大洋對岸的美國,賣得比產地還便宜,這怎麼說?而且只要從中國製造,就算是中國的貿易順差。這裡面的錢,大頭讓外國人拿走了。要知道在鴉片戰爭前,中英貿易,白花花、響噹噹的銀子,可全都是讓中國給賺了,一年大概掙英國一千萬銀元,當時合中國的白銀700多萬兩。單茶葉這一項就很厲害,誰都承認中國福建的茶最好。印度也產茶,衝出來你喝嗎?不愛喝!茶葉這個東西,就是中國的好。

英國同中國做買賣,有一點讓人覺得特別可怕。中國並不需要英國的商品,只賣不買。中國是自然經濟,生產生活能夠自給自足,誰買你的英國貨?英國人也沒調查中國市場,當然天朝閉關鎖國,它也沒法調查。所以運來的商品有的就很離譜了,像餐刀餐叉,中國人看到洋人吃飯居然用鐵器,拿刀切,哇!茹毛飲血,一幫遠古先民!鋼琴,這東西在今天的中國家庭里恐怕也不多見,大部分是父母逼著孩子學的,考完級就再不碰了,也就是有人來串門的時候彈個「可愛的藍精靈」;睡衣睡帽,中國人沒有穿這東西的傳統,睡覺還穿衣服?這不暴殄天物嗎!褲衩背心就好了,徹底解放更舒服!沒用,不要。英國產品在中國賣不出去,所以永遠出超,英國商人就怒了。怎麼辦?賣什麼呢?那就賣鴉片吧。在英國本土,鴉片是不能種植的,英國不產,印度產。東印度公司就在印度支持種鴉片。包括現在的金三角、緬甸的鴉片最初都是英國人種的。英國人一種,當地人也覺得種這個好,來勁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英商覺得鴉片是最有利可圖的商品,開始販賣。乾隆末年,輸入鴉片將近2000箱。嘉慶初年(1796年),增加到4000箱,嘉慶十六年(1811年),多至5000箱。道光十五年(1835年),增至30000箱,合紋銀約一千五百餘萬兩,鴉片輸入的量如同飆升的溫度計,噌地一下就上去了。當然,一定要明白,英國往中國走私鴉片,絕不是英國政府行為。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正當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政府對經濟是不干預的。政府要是鼓勵商人賣鴉片,那英國實際上就成了最大的販毒集團了。英國的散商,也叫港腳商人,是東印度公司以外的自由商人,他們多是鴉片走私販子,又是最早把英國的棉紡織品帶到中國市場的自由商人。港腳商人發展很快,已經強大到要求政府取消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的壟斷權,並最終達到目的。他們的貿易活動逐漸改變了由東印度公司和廣州商行所構成的壟斷性中英貿易格局,使其向著自由貿易的方向發展。在鴉片戰爭前,他們積極鼓吹對華戰爭,打開中國的大門,以擴大中英貿易,特別是其中的鴉片貿易。他們發現鴉片很好很強大,好東西應該大家一起分享,如果兄弟喜歡,可以都給你。這個東西果然好,魯迅先生都曰:洋人拿鴉片來治病,中國拿鴉片來當飯吃。中國從王爺到尼姑都抽鴉片,宮內太監也抽。皇帝在宮裡聞見鴉片煙的香味,定睛一看,太監躺在床上吞雲吐霧,抽鴉片呢。

英國商人強烈要求打開中國的貿易大門的時候,大清皇帝被鴉片攪得焦心,清政府把重點放在禁煙上,反正我們用不著英國的東西,誰管你貿易。道光十八年,鴻臚寺卿黃爵滋建議重治吸食者:吸者一年內戒絕,過期不戒,普通人處死,官吏處死,其子女不準參加科考。高級官員議論,21人反對,8人贊成。禁煙令壓根就沒什麼用,鴉片走私與煙毒屢禁不止。

抽鴉片可是高消費,當官的抽上了,靠工資支應不了,就得貪污;當兵的抽上的話就更麻煩了,該衝鋒陷陣的時候煙癮犯了,得躺地上燒一泡兒,這仗還怎麼打?抽食鴉片的結果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和軍隊的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民國的時候,有的地方軍閥的戰鬥力很差,士兵被稱為「雙槍兵」,一桿步槍,一桿煙槍。

湖廣總督林則徐給皇上的奏摺裡面說:「鴉片流毒於天下,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興思及此,能無股慄?」林則徐每次想到這裡就大腿打哆嗦,股就是腿,栗就是抖。你說沒銀子沒兵皇帝幹什麼勁?鴉片走私造成中國銀荒兵弱,政權的統治基礎不穩,因此皇帝很生氣,氣壞了的皇上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

林則徐禁煙決心相當的大,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后,隨即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他在整頓海防,嚴拿煙販的同時,對外國鴉片販子也採取嚴厲的措施。不僅繳獲了人家外商的鴉片,還讓人家寫下保證書,保證以後來華,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即沒收,人即正法。英國鴉片販子被迫繳出20000餘箱,美國煙販繳出1500餘箱。

林大人繳獲鴉片后不肯作罷,隨即上演了中國近現代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幕,即人民紀念碑上第一幅浮雕—虎門銷煙,這一舉動可謂大快人心。要知道,不是燒煙,鴉片煙不能燒,一燒的話提純了,是銷煙,即把鴉片集中於虎門的海灘,於高處築起圍欄,挖下長寬各15丈的兩個大坑,灌入海水並倒進生石灰,待水沸騰后投下鴉片,使之徹底銷毀,場面無比壯觀。

虎門銷煙給了英國出兵的借口。英國商人遊說英國政府,強烈呼籲:政府要保護本國商人的利益。我們的貨物被中國政府給毀了,得讓他賠,得給腐朽的帝國以致命一擊,讓他們認識到我們大英帝國不是好惹的。為此,英國國會展開激烈的爭論,有英國議員說,如果我們為了鴉片而戰,英國不就成了武裝走私集團嗎?這事不能幹。

沒辦法,最後只好請維多利亞女皇御裁。維多利亞女皇宣布,我們為自由貿易的原則開戰,不是為鴉片而戰。

不是自由貿易嗎?我東西賣到你這裡來就得買,你中國人不買的原因是政府閉關鎖國。我的貨都進不來,老百姓當然不買了。女皇的腦袋認為,我的貨一進來老百姓就會買,她不認為老百姓沒有英國貨,一樣能夠衣食無虞。要掏錢的事老百姓不會幹,女皇意識不到這一點。在女皇的支持下,英國國會勉力以271:262,支持票比反對票僅僅多了九票的微弱優勢,通過對華戰爭的提案,英國為了自由貿易的原則決定對華開戰。

就這樣,4000名東方遠征軍,16艘戰艦,540門炮,繞過半個地球,走了據說半年多,去進攻一個擁有1300萬平方公里國土、億人口、90萬正規軍的帝國。

炮火中相逢

從中英參戰人數數字對比看,英國可謂自不量力。英國的正規軍總共只有13萬,而且兵力分散,散布在全球。但是這支軍隊可是百戰雄師,連拿破崙都打他不過。中國有25萬八旗兵,66萬綠營兵,基本上由市井之徒、流民、窮漢等構成。宋朝以後,朝廷實行募兵制,所謂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在中國,穿軍裝是來幹什麼來的?大多是吃飯來的,不是真玩命。

英國職業軍人卻不同,為國家開疆拓土,是帝國軍人的光榮。中國90萬軍隊在哪裡?在全國。英國雖然只有寥寥數千名遠征軍,但中國一萬多公里的海岸線,從來就是有海無防,英軍指哪兒打哪兒。就整體兵力而言,英國是弱勢,但其局部兵力明顯佔優勢,而且英國後來陸續增兵。

據統計,鴉片戰爭中英軍累計參戰兵力是2萬人,中國累計參戰兵力是30萬。當然30萬是估計的,皇上派你去,你從黑龍江趕去,沒等到你去,仗打完了,這也算參戰。走一半仗打完了,這不怪我,也算參戰。從四川調1000人到浙江參戰,頭期是550人,後期是450人,550人走到半道,仗打完了,那450人還沒出發呢,也就不用去了,清政府全國布兵,軍隊調動起來就很難了。

鴉片戰爭就這樣打了起來,1840年,由48艘艦船(海軍戰艦16艘、東印度公司武裝汽船4艘、運兵船1艘、運輸船27艘)和陸軍4000人(愛爾蘭皇家陸軍第十八團;蘇格蘭步兵第二十六團;步兵第四十九團),2000~3000海軍組成的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

英國裝備齊備,大船3000多噸,大炮100多門,風帆戰列艦,前後左右哪都可以開火,三層甲板,三層炮,人家炮彈打出去是爆炸的,裡面是火藥。咱們小船100多噸,10門炮,炮位還是固定的,只能朝前打,要是敵艦在左方,趕快划槳趕上去。咱中國的炮彈打出去像鉛球,壓根打不著人家。所以林則徐一看這架勢,帆船怎麼進攻戰列艦,這是個問題。乾脆不打,直接防禦。

廣東防備森嚴,英國人一看,不在廣州玩了,中國這麼大,幹嗎跟你在這裡叫板,換到了廈門。廈門防備也挺嚴,林則徐的戰友閩浙總督鄧廷楨在此鎮守。洋人就奔定海而去。這樣一來,林則徐傻了,這洋人怎麼這麼無恥?我把鴉片煙銷毀了,你不找我,你找皇上,這算是什麼事?你打不著我,還跑?林則徐自然也沒轍,想追怎麼追?拿帆船追還是騎兵追?追上能怎麼著?只得趕緊600里加急快馬,把消息告訴皇帝。21天到了北京,皇上召軍機大臣開會,商量一個處理意見。意見發回廣州,這路上來回就是兩個月。

等林則徐拿到皇帝的批示,英國人已經離開此地好久,打定海去了。定海200多年沒見著洋人,知縣姚懷祥還帶著老百姓去慰問,以為洋人是來進貢的。結果到英國軍艦上一看,人家是來打仗的。英國海軍司令讓姚懷祥把定海城讓出來,姚懷祥斷然拒絕。英國軍艦一舷的火炮齊射,當即就把定海城牆轟塌一片。姚懷祥目瞪口呆,活了46年,沒見過這麼大的船,沒見過這麼狠的炮,但大清官吏,自古有死無降。英國人說,密斯特姚有種,是條漢子,讓你準備24小時,我再打你。姚縣令急忙回去找兵,連衙役都算上了,湊了幾百人,招募漁船出海迎敵,數千全副武裝的英軍對付連衙役都算上的幾百烏合之眾,漁船PK近代戰艦,也堪稱戰爭史上的一樁罕事。40分鐘后,定海百人船隊全軍覆滅。姚懷祥登上定海城樓,向北京紫禁城方向行了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禮,投海自盡。

道光帝懾於英國艦隊的威脅,改變了抗英態度,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趕赴廣東。林則徐身處不利境地,依舊上書道光,力陳抗英的必要;同時,還建議朝廷製造堅實炮艦,堅決抵抗侵略者。道光為平息戰事,以誤國誤民、辦理不善等罪名查辦了林則徐、鄧廷楨。琦善抵達廣州后,一反林則徐的做法,下令撤除珠江口的海防,裁減水師,遣散水勇、鄉勇,對人民的抗敵熱情大加打擊。後來琦善得知英國不止要查辦林則徐,賠款開港,還要割讓香港島,不敢答應,只得拖延時間。英國人不耐煩,炮轟大角、沙角,琦善無奈中,背著清廷同英國簽訂割地等條款。道光驚聞琦善簽訂的割地、賠款條約,認為有損國威,顏面盡失,遂查辦琦善,一意主戰。

一時沿海戰事再起,在姚懷祥之後,清朝文武官吏殉國一百餘人。提督級的軍官都陣亡了好幾個。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相當於南海艦隊司令員。英軍大舉進攻虎門諸炮台,守軍才幾百人,關天培在孤軍無援的絕境下,決心死守陣地。英國司令向關天培發出最後通牒,令其放棄虎門各炮台,關天培不予理睬。最終,英軍向清軍發起猛攻,關天培頑強抵抗。在犧牲前,關天培特地委派家丁孫長慶將他的廣東水師提督官印送回省城。孫長慶徘徊良久,不忍離去,待其抱印而走,到半山,回首時見敵炮已經擊中關天培。關天培的屍體最後被人找到時,身體的一半已被炮火燒焦了。出葬的那天,「士大夫數百人縞衣迎送,旁觀者或痛哭失聲」。

中英兩軍再次在定海開戰,定海一戰犧牲了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三位正二品的總兵,可謂慘烈。

定海開戰前,總兵葛雲飛發布戰前動員令:「賊不足畏,可盡滅也。」並且當眾宣誓,萬一戰事不利,我身為大將,奉天子之命鎮守這方土地,城亡我亡,這才是大丈夫之義,我決不離開定海半步,葛雲飛早將生死置之於外。

英軍利用舢板船登陸,攻佔了一條通向定海城的險道,企圖攻陷定海。當此危急之時,王錫朋領著士兵抬著土炮奔赴在前,抱著必死之心堵擊英軍。彈藥打完,王錫朋同英軍近身肉搏,拚死抵抗,一次一次震懾住敵軍。隨著英軍登陸人數越來越多,王錫朋再次近身上前,親手殺死幾名英軍,不幸被敵軍炮火擊中,壯烈犧牲。其他將領都因寡不敵眾,先後受傷陣亡。王錫朋死後,被英軍殘忍地剝下皮來,將屍體戳爛作為發泄。鄭國鴻也在身中炮彈后,為國殉難。

失去了戰友對敵軍的牽制,葛雲飛飽受英軍三面夾擊。葛雲飛以死相搏,英軍的槍彈接連不斷地射到他的身上,全身受傷幾十處的葛總兵,如他開戰前起誓的那樣,城存我存,城亡我亡,頑強地堅守在戰鬥最前線。直到最後一枚飛彈,打中他的胸膛,他站立不住,倒在岩石下,壯烈犧牲。

英軍繼而攻打鎮海,鎮海保衛戰中,兩江總督裕謙自殺。兩江總督按照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江蘇、江西、安徽三省的省委書記兼省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一品大員,這麼大的官都投海自盡了。清朝綠營武官的等級是: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如果套用國際通用的軍銜體系,則提督、總兵、副將相當於將級軍官。咱們在鴉片戰爭中,幹掉的英國軍官最高不過是尉官,而我們的高級將領則大量陣亡,損失慘重。

我意與君和

歷來,對中原王朝、對北京的威脅來自蒙古高原。所以修一個長城擋著,外邊呆著吧,別老想往裡邊闖!海上防禦是中原王朝從來未曾想過的,因為騎兵不會從海上過來。既然英國人從海上過來,從廣東一路北犯,到達天津,且打得你毫無還手之力,沒辦法,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議和。

局勢與人心向來都是瞬息萬變,清廷又不甘心如此議和,英軍為逼清廷就範,從廣州出發,經過東南沿海進入長江直抵南京,朝廷只得屈辱投降。為何打到南京,清政府就不得不投降認輸?東南七省是朝廷命脈所系,是中國財富最為集中,最為富庶的地方,英國控制了東南沿海,意欲控制長江,斷絕漕運,清廷這一下沒錢了怎麼打?沒有任何條件可以談,唯有簽約。

1842年中國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

割的香港島不是今天整個香港特別行政區。港島的面積只相當於香港特區的3%,因為香港特區是1062平方公里,港島是50平方公里。割香港島給英國,這是第一次。今天香港特別行政區是1997年回來了。它的淪陷是分為三步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南京條約》割港島,《北京條約》割九龍司,然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租新界。所以港島和九龍司是割,加一塊大概占特別行政區5%的面積;新界是租,理論上割給人家的地要不回來了,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不平等條約,香港就必須回來。租的地是1898年租的,租期99年,到1997年到期,所以租期一滿,我們就給要回來了。

賠款2100萬兩銀元,這個銀元是指西班牙鑄造墨西哥的鷹洋。收藏銀元的玩家一說銀元就是「大頭、小頭、鷹、龍洋」,大頭是袁大頭,這是存世比較多的。小頭是孫中山,數量比較稀少。龍洋是清朝後期的銀元,光緒、宣統年間發行。鷹洋指的是墨西哥銀元,一塊銀元,摺合中國的白銀是7錢2分。所以2100萬兩銀元大概應該合中國白銀1500、1600萬兩的樣子。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是3000萬—4000萬兩白銀,這些錢三年還清。

需要特別說明的,2100萬兩銀元里,賠鴉片的錢600萬兩銀元,戰爭中所耗軍費900萬兩你得報銷。這1500萬兩是屈辱的,是不能給的,還有商欠600萬兩是應該給人家的,就是你欠人家的錢。原來咱只有廣州一地跟英國人通商。所有的對外貿易只能通過廣州的十三行進行,十三行有點海協會的感覺,表面是民間組織,實際上是官府操控。十三行歷年欠人家英國商人一些錢,反正就是不給,你告我呀?他背後有人撐腰,人家政府是給農民工討債來了,所以你得給人家錢。

第三是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是今天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對外開放最早,得全國風氣之先的地方。

第四,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率中國要跟英國商定。按照今天的雙方經濟往來標準來看應該不應該?應該。你看中國和美國貿易談判,中國一般是商務部副部長,美國專門有一個談判代表,也是部級的幹部,雙方談判就涉及關稅的問題。比如說美國的飛機、電腦晶元、小麥、橘子是特產,進入中國,我們要給它們優惠,關稅要降低,我們中國的特產耐克鞋、芭比娃娃、聖誕樹,這些東西要進入美國也要給我們降低關稅。雙方談這些問題,所以關稅是可以商量的。

鴉片戰爭以後的關稅,就是英國一口價,5%。這恐怕是世界上最低的關稅,而且沒得商量。雙方簽完了條約,回去之後等著兩國的領導人批准,英國不幹了,說不夠本。於是又簽附件。《虎門條約》、《五口通商章程》就是作為《南京條約》的附件,通過這些補充條約,英國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還有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永久居住的特權。

領事裁判權又稱治外法權(抗日戰爭的時候,1943年重慶國民政府跟英美廢除了治外法權),它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外國公民在中國犯了罪,中國的法律不能制裁,由他的領事進行裁判。且不說領事裁判公正不公正(估計公正不了),就算公正你也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你看美國的軍隊在海外駐紮,干一些傷天害理的事,像在日本、韓國殺人放火,當地法律判不了美國兵,美國兵只受美國軍法的審判。

美國一個飛行員在義大利駕駛A6重攻擊機超低空飛,他想玩特技,從人家登山纜車索道底下過去。結果玩砸了,把人家撞下來了,20多人全摔死了。20多人都是歐洲公民,義大利人、德國人、瑞士人,都是美國的盟國。飛機撞下來了,怎麼也算交通肇事吧?最後好像沒什麼事,回國不了了之了,所在國法律管不了他。

補充條約中,片面最惠國待遇,是咱們要強調的問題。我們中國的特產進入你們美國零關稅,你的特產進入中國零關稅,這是互相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結果現在是片面的,你給他,他不給你,你上哪說理去?關鍵片面最惠國待遇裡面英國人聰明,他加了一個一體均沾原則。我們英國要了這麼多利益,萬一以後某一個國家比我們英國要的利益還多,則英國自動享受。你給他就等於給我了。

結果後來所有國家都要求這個,最後連拉丁美洲的香蕉共和國都要一體均沾。咱大清糊塗了,一看見藍眼珠、高鼻子就跟人家簽,到後來當然跟這些國家都廢了,咱改訂新約了。一看秘魯還不如我們大清呢,你也人五人六跟我簽這個?咱跟強國廢不了,跟弱國可以廢了,拉丁美洲的香蕉共和國可比我們中國差遠了。

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永久居住,這就形成後來的租界。英租界、法租界、公共租界,租界中國法律管不了,逃裡面就安全了。殺了人就往裡面跑就可以了。上海灘正式進入了租界時代。香港新界是租借地,跟租界還不一樣。

1844年,美國和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望廈條約》、《黃埔條約》。《望廈條約》使美國享有英國在《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賠款外的一切特權。除了割地賠款,別的特權美國都要。同樣是對外進行侵略,也有水平的高低。相比較而言,美國的「侵略藝術」水平是比較高的,它很少直接出兵去佔領某個國家。有些人低能一點,弄十幾萬軍隊駐在那裡多傻啊?蘇聯才這麼干,日本才這麼干,德國才這麼干,這種藝術程度比較低的事,美國不愛干,他扔美元、餅乾、酸奶的時候比扔炸彈的時候多,比如打伊拉克。根據這一條約,美國兵船可以在中國巡查貿易,美國人進入中國的港口,中國領海主權遭到破壞。美國人來到中國,開設醫院、建立教堂。醫院、教堂更多是為自己服務,我們的望聞問切,美國人不知道準不準,開設教堂,是解決美國公民的精神信仰問題。

法國《黃埔條約》使法國享有美國在《望廈條約》中的一切特權。天主教在中國自由傳教。1723年,清世宗雍正皇帝下詔禁教,這時法國規定可以自由傳教,即121年後天主教跟隨著堅船利炮又回到了中國。基督教(廣義)在中國是三起三落。在唐朝,當時尚未分裂的基督教會的一個派別聶斯托里派傳入中國,稱為景教,唐武宗滅佛,捎帶著連它也滅了。天主教最早傳入中國是在元朝,1294年義大利方濟各會會士孟高唯諾以教廷使節身份來到中國,並獲准在京城設立教堂傳教,這是天主教正式傳入中國。其主要在宮廷上層傳播,后隨元朝滅亡而中斷。16世紀,以利馬竇為首的耶穌會士再度將天主教傳入中國。至清康熙年間,由於羅馬教廷挑起「禮儀之爭」,不準中國教徒敬孔祭祖,而遭皇帝禁教,天主教再陷低谷。這次跟著洋人的炮艦進入中國的天主教、基督教,已經是第四次進入中國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2
上一章下一章

1.窮玩火富玩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