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姑娘

丁香姑娘

年少的時候曾經企盼有地老天荒的愛情,有海枯石爛的情緣。但是,成熟以後,已然明白了紅塵中愛的最高境界除了生死相許、除了刻骨銘心、除了相濡以沫,其實執子之手、相依相伴也是一種至高境界。

戴望舒(1905年3月5日~1950年2月28日),現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縣(今杭州市餘杭區)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遊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後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優雅。

戴望舒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徵派詩人的影響很大。

戴望舒死時才45歲。這個現代派詩人,一生的戀情沒有一樁完滿。後來雖有過兩次婚姻,但他內心一直無法忘卻的是他的初戀情人——那個名叫施絳年的女子。

戴望舒認識施絳年緣於她的哥哥施蟄存。那時施蟄存是《現代》雜誌的主編,和戴望舒是好朋友。起初戴望舒寫的詩並不被世人看好,後來是施蟄存在《現代》雜誌上主推戴望舒的詩,並高度評價他的詩是現代詩,一度讓詩壇出現了與當時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詩歌。

有了這樣的關係,戴望舒時常被邀至施家小住。在那裡,他見到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施絳年當時在上海中學讀書,性格活潑開朗。戴望舒被這個活潑美麗的少女所吸引。他的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時,他在詩的扉頁題字送給施絳年,大膽地向她表白。但施絳年當時尚小,對戴望舒更多的是一份敬重和敬佩之心。她比他小五六歲,對戴望舒寫的詩並不以為然,甚至在看到他給她寫的熱情洋溢的詩句時,也沒有被打動,更多的是好奇而已。戴望舒時常把施絳年比作是丁香姑娘,生命中最愛的姑娘。可惜,天不遂人願。

施絳年的冷漠讓戴望舒痛苦不堪、度日如年。有一次,戴望舒終於無法忍受這戀愛的折磨,他以跳樓自殺這樣的方式來向施絳年求愛。

戴望舒的這些過激行為,終於讓施絳年開始正視他的感情。她勉強答應與他先訂婚,但隨後又提出這樣一個條件:他必須出國求個學位,回來有個穩定收入才可。

戴望舒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愛情,有些不情願卻又必須赴法留學。在法國的那段時間,戴望舒根本沒有多少心思學習。在巴黎一年,他幾乎沒去聽過教授講過一堂課,而是每天躲在宿舍里翻譯書稿以換取生活費。這時,遠在國內的施蟄存給戴望舒郵寄過他的工資作生活費。而施絳年呢?在與戴望舒分開以後,據說她與一個推銷員戀愛上了,打得火熱。這一切施蟄存當然知道,只是他怎麼可能告訴戴望舒呢?然而,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這不好的消息傳得很快,戴望舒在不久之後就在國外風聞這一切。這樣一來,他有時就如熱鍋上的螞蟻,難以安心下來,就更沒心思讀書了。他在國外沒有拿到任何學位,倒是翻譯了不少書稿。他終於忍不住回國了,找到施絳年,當得知這一切都是真的時,他難以控制住自己的怒火,竟然當著施家父母的面,打了施絳年一巴掌,從而結束了他們之間長達八年的戀愛。

為了排遣心中積存的寂寞和憂愁,戴望舒與朋友劉吶鷗、穆時英以及杜衡開始密切往來。

那些朋友們都知道戴望舒失戀了,心情鬱悶至極,可又不知如何能讓他開心,忘記憂愁。穆時英想:感情的事或許還需感情來癒合,便對戴望舒說施蟄存的妹妹沒什麼了不起的,我的妹妹比他的妹妹漂亮多了,你想不想見見?

戴望舒本來心灰意冷,沒抱什麼希望,沒想到見到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時,他還是意外了一下。穆麗娟性格溫順,感覺比施絳年漂亮多了。

穆麗娟雖然初中畢業,學歷不高,但卻喜好文學,受哥哥的影響很大,喜歡看一些小說和詩歌,對詩人更是崇拜萬分。她原來讀過戴望舒的詩,從沒想過有一天會見到他這樣的大詩人。這讓穆麗娟非常興奮。

戴望舒與穆麗娟交往,起初並不是為了愛情,而是為了讓自己徹底忘記施絳年。

彼此熟悉之後,穆麗娟被戴望舒邀到家裡抄稿子。在戴望舒所租住的房子里,穆麗娟常常幫戴望舒抄稿到深夜。在抄寫稿件的過程中,穆麗娟時常向戴望舒請教,有時候也會探討一番,如此一來,他們的感情更深入和融洽了。

1936年,戴望舒在上海的一家飯店,與穆麗娟舉辦了隆重的婚禮。新婚的甜蜜剛過沒多久,穆麗娟就發現詩人的生活並不如當初想象的那般浪漫,戴望舒每天就是看書讀書,很少說話,枯燥而孤獨。那時候的穆麗娟還不到20歲,帶著個孩子,整日與忙忙碌碌的戴望舒在一起,很不適應那樣的苦悶生活。

令穆麗娟感覺不舒服的是,戴望舒為《初戀女》寫的詞:你牽引我到一個夢中,我卻在別的夢中忘記你,現在就是我每天在灌溉著薔薇,卻讓幽蘭枯萎。

這首詞的廣為傳唱讓穆麗娟更加悲傷。用戴望舒外甥女的話來說,穆麗娟認為幽蘭是指施絳年,恰恰是他心裡想的,穆麗娟是薔薇,帶刺的那種。

1939年,「二戰」全面爆發。為了避難,戴望舒帶著家人從上海搬到香港。來到香港后,戴望舒很快成為香港文壇的核心人物,這就讓他更忙碌了。忙碌讓戴望舒在穆麗娟面前愈發沉默,而穆麗娟對感情的需求幾乎被忽視。

穆麗娟與戴望舒的情感危機,在這亂世的顛沛流離中,通過兩件事情引爆了。

1940年6月,穆麗娟的哥哥穆時英在上海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戴望舒卻不讓穆麗娟回上海奔喪。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穆麗娟的母親病逝,戴望舒扣下了從上海發來的報喪電報,沒有告訴穆麗娟。穆麗娟根本不知道母親已病逝,還穿著大紅衣服帶著女兒玩,還是朋友告訴了她這一不幸的消息。

為此,穆麗娟非常生氣,急忙帶著女兒,坐船回到上海。母親已經離去,穆麗娟為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十分難過。

穆麗娟在上海,回憶與戴望舒在一起的幾年,覺得太痛苦了。他們之間已經沒有愛情,這對23歲的穆麗娟來說,以後漫長的歲月實在難熬下去。這時,穆麗娟已有了離去之意。

戴望舒沒想到事情會這般嚴重,直到穆麗娟給他寫來離婚信,他還不願相信。

戴望舒趕緊回到上海,乞求穆麗娟跟他回香港,穆麗娟自然是不答應。巧的是,在上海時,穆麗娟遭遇了另一段新的情感,一個大學生非常愛慕她,熱烈地追求她,經常給她送花,還有甜言蜜語。有了對比,穆麗娟才豁然明白,原來愛情也可以是這樣的,可以有男人來天天給她送花,她被如此重視,如此捧在心口。有了對比,戴望舒那邊就更沒有指望了。

戴望舒回到香港后,在一個寂寞的深夜,寫下了一封絕命書。戴望舒自殺了,在危急中被朋友又一次挽救。

穆麗娟聽說了戴望舒自殺的事,但沒有任何錶情,連驚訝都沒有。她怎麼也弄不明白,為何戴望舒寫得出那樣浪漫感人的詩行,在生活里卻表現得那樣沉默寡言、索然無味?還是他終究不愛她,他的愛情已被施絳年深深埋葬了?

穆麗娟再也不想回頭,她是不會再回頭了。之後,戴望舒與另一個比他小26歲的女子楊靜結婚了,可是也沒過幾年,楊靜便棄他而去。在戴望舒的生命中,女人是不同的,可結局卻是如此的相似。或許可解釋為一種宿命,可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與他相識的那些女子,最初個個愛他、崇拜他、敬佩他,以為與他在一起便能享受到所有的浪漫與呵護,能像仙女一樣享受人間的浪漫,哪知他根本是個工作狂,過著那種毫無情調的刻板生活。孤獨和寂寞,最終嚇跑了他身邊的每個女子。

只可惜,戴望舒前後自殺了幾回,愛情還是變成了一潭死水,再也沒有半點波瀾。1949年,戴望舒回到內地在國際新聞局法文組從事翻譯,1950年因氣喘病去世。

人生感悟:

面對那些工作狂,女人該怎麼辦?是獨自忍耐,還是紅杏出牆?或許各有各的道理,孰是孰非,無法判定。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哪怕最大的後果也要自己來承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上一章下一章

丁香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