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章

我早已厭倦了這人世間無謂的鬥爭,每一次美其名日所謂討論,爭鳴,辨論,不管什麼名目,我總處於被討論,挨批判,聽訓斥,等判決的地位,又白白期待扭轉乾坤的神人發善心干預一下,好改變我的困境。這神人好不容易終於出場了,卻不是變臉,就轉身看著別處。

人都好當我的師長,我的領導,我的法官,我的良醫,我的諍友,我的裁判,我的長老,我的神父,我的批評家,我的指導,我的領袖,全不管我有沒有這種需要,人照樣要當我的救主,我的打手,說的是打我的手,我的再生父母,既然我親生父母已經死了,再不就儼然代表我的祖國,我也不知道究竟何謂祖國以及我有沒有祖國,人總歸都是代表。而我的朋友,我的辯護士,說的是肯為我辯護的,又都落得我一樣的境地,這便是我的命運。

可我又充當不了抗拒命運的那種失敗的英雄的悲劇角色,我倒是十分敬仰總也不怕失敗、碰得頭破血流、拎著腦袋爬起來再干像刑天一樣的勇士,卻只能遠遠望著,向他們默默致敬或者致哀。

我也當不了隱士,說不清為什麼又急著離開了那上清宮,是忍受不了那清凈無為?是沒有耐心看那藏經閣里多虧幾位老道求情才沒被劈了當柴燒殘存的幾千冊明版的《道藏》刻版?還是懶得再打聽那些飽經滄桑的老道們的身世?也怕去刺探那些年輕道姑內心的隱秘?還是為了別敗壞自己的心境?看來,充其量我只不過是個美的鑒賞者。

我在海拔四千多公尺通往西藏的一個道班裡烤火。這道班只有一幢裡面被煙黛得烏黑的石頭房子,前去便是冰雪皚皚的大雪山。公路上來了一輛客車,熱熱鬧鬧下來了一群人,有挎背包的,有拿的小鐵槌,也有背個標本夾子的,像是來實習考查的大學生。他們朝窗戶都堵死了的這黑屋子裡探了一下頭,都走開了,只進來了一位打著把紅布小傘的姑娘,外面正在飄雪。

她可能以為我是這裡的養路工,進門就向我要水喝。我拿起一把鐵勺,從吊在石塊圍住的火堆上長滿油煙黑毛的鐵鍋里舀了一勺遞給她。她接過就喝,哇的叫了一聲,燙著了嘴。我只好道歉。她湊近火光,看了看我,說:

"你不是這裡的人吧?"

她裹在毛圍巾里的臉蛋凍得紅撲撲的,我進這山裡還沒見過膚色這麼鮮艷奪目的姑娘,想逗逗她:

"你以為山裡人不會道歉?"

她臉更紅了。

"你也來實習的?"她問。

我不好說我能當她老師,便說:

"我是來拍照片的。

"你是攝影師?"

"就算是吧。"

"我們來採集標本。這裡風景真好!'她感嘆道。

"是的,沒得說的。

我大概也就是美的鑒賞者,見了這麼漂亮的姑娘,沒法不動心,便提議道:

"我能給你拍張照片嗎?

"我可以打傘嗎?"她轉動著小紅傘問。

"我這是黑白膠捲。"我沒說我買的是整盤的電影膠片次品,自己剪了裝的卷。

"不要緊,真正搞藝術攝影的都用黑白卷,"她好像還挺在行。

她跟我出了門,半空中飛舞著細小的雪花,她頂風撐住艷紅的小傘。

當時山外雖說已經是陽春五月,這山坡上積雪還未化盡。殘雪間到處長的開紫色小花的貝母,間或有那麼一叢叢低矮的深紅的景天。裸露的岩石下,一棵綠絨蒿伸出毛茸茸的花莖,開出一大朵厚實的黃花。

"就在這兒吧,"我說。背景上的大雪山早晨還皚皚分明,此刻在細雪中灰濛濛的成了個虛影。

"我這樣好嗎?"她歪頭,擺弄勢式,山風道勁,雨傘總也抓不穩。

她抓不住傘抗抵山風的時候模樣更好。

前面有一條涓涓細流,結著薄冰,水邊上的高山毛莨大朵大朵的黃花開得異常茂盛。

"往那邊去!"我指著水流喊。

她邊跑邊同風奪傘,我拉近了鏡頭。她氣喘吁吁,雪花又變成霧雨,毛圍巾和頭髮上都結著閃亮的水珠。我給她打了個手勢。

"完了?"她頂風大聲問,睫毛上水珠晶瑩,這模樣最好,可惜膠捲已經到頭了。

"這照片你能寄給我嗎?"她滿懷期望。

"如果你留給我地址的話。"

開車之前,她跑進車裡,從車窗遞給我一張從筆記本里撕下來的一頁,寫著她的姓名和在成都某街的門牌,還說歡迎我去,擺擺手告別了。

我之後回到成都,經過這條老街,我記得她那門牌號,從這門前經過卻沒有進去。之後也沒把照片寄給她。我那一大堆膠捲衝出來之後,除少數幾張有特定的需要,大都未曾印放成照片。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有一天去放印這許多照片,也不知道放印出來她是否還那麼動人。

我在武夷山的主峰黃崗山,接近山頂的那片亞高山草甸下方的針葉林帶拍到了一棵俊美的落葉松。主幹在半截的高度斷然分為幾乎水平的兩根枝幹,像鼓動翅膀正要騰飛的一隻巨大的隼,兩翼正中的一個樹節看上去恰如頭啄在向下俯視。

自然造物就這樣奇妙,不僅顯現出如此生動的性靈和精緻而瞬息變化的女性美,也製造邪惡。也在這武夷山南麓的自然保護區里,我見到了一棵巨大而老朽的框子樹,樹心上下全空朽了,蟒蛇足可以做窩,鐵黑的軀幹只橫腰斜伸出的幾根枝被,還抖動點暗綠的小葉片。斜陽西下,山谷浸在陰影里,它高高突出在被夕陽映照得碧橙一片看去細柔的竹海之上,那些折斷了的老朽的烏黑枝栩,肆意恣張,活脫一個邪惡的鬼怪。這張照片我倒是洗印出來了,每次翻到都讓我心裡一陣陰冷,不能久看。我明白是它泛起我靈魂深處陰森的一面,令我自己都畏懼。可無論在美與邪惡面前,我也只能望而卻步。

我在武當山見到了也許是最後一位正一派的老道,正像是這種邪惡的化身。我在進山的路上那個叫老營的地方打聽到他的。毀於兵火的明皇室的碑庭院牆外,搭的半間破屋,一位老道姑棲身在那平。我向她了解這座道教名山早年的盛況,談到了道教的正宗。她說正一派的老道如今只剩下一位,八十多歲了,從不下山,終年廝守在金頂上,就沒有人敢動他分毫。

我趕清晨第一趟班車從這裡到了南崖,再沿山路爬到金頂,已過正午。陰雨天山頂上很冷,見不到遊人。在清冷曲折的迴廊里我轉了一圈,門不是從裡面插上便都掛著鐵鎖。只有一扇釘著鐵條的厚重的門還露出一線門縫。我一使勁,競推開了。蓬髮滋須穿著長袍的一位老者從炭火盆邊上轉身站了起來。他身高體寬,面勝紫黑,一股凶煞氣,惡狠狠問道:

"做什麼的?"

"請問,您是這金頂的住持?"我語氣盡量客氣。

"這裡沒有住持!"

"我知道這裡道觀還沒恢復活動,您是不是此地早先的道長?"

"這裡沒有道長!"

"那麼請問您老人家是道士嗎?"

"道士又怎麼樣?"他黑白相雜的眉毛也滋張著。"請問您是正一派的嗎?我聽說只有這金頂上還有一位——"

"我不管什麼派!"他不等我說完,便關門轟我出去。"我是記者,"我只好趕緊說,"現今政府不是說要落實宗教政策,我也許能幫您反映點情況?"

"我不知道什麼記者不記者的!"他把門砰的合上了。

其時,我看見房裡火壇邊上還坐著一位老婦人和一個年輕姑娘,不知是不是他的家人。我知道正一派道士可以娶妻養育兒女,乃至於種種男女合而修鍊的房中術,我止不住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地。他濃眉滋生下的眼睛睜睜恰如一對銅鈴,聲音也粗厚洪亮,咄咄逼人,顯然武功在身,無怪多年竟無人敢觸動他。我即使再敲門未必有更好的結果,只得順著岩壁上鐵鏈防護的狹窄的山道,繞到黃銅澆鑄的金殿上。

山風夾著細雨,嗚嗚吼叫。我轉到殿前,見到個粗手大腳的中年婦人,面對鎖閉的這座銅殿,拱手禮拜。她一身裝束像個農婦,可那派擺開的架式全然是跑慣江湖的女流之輩。我信步走開,依著穿在石柱間的鐵欄杆上,佯作觀賞風光。山風呼嘯,盤結在岩縫裡橫生的矮小松樹都抖動不已。一陣陣雲霧掠過下面的山道,時不時顯現一下這處黑森森的林海。

我轉身看了一眼,她叉開兩腿正在我身後站樁,眼睛細閉,表情木然。他們自有一個我永遠也走不進去對我封閉的世界,他們有他們生存和自衛的方式,遊離在這被稱之為社會之外。我卻只能再回到眾人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去苟活,沒有別的出路,這大概也是我的悲哀。

我順著山道往下走,平坡上有一家飯館,還開看門,沒有遊客,只有幾個穿白褂子的服務員圍在一張桌上吃飯。我沒有進去。山坡上,有一口倒扣在泥土裡的大鐵鐘,足有一人多高。我用手拍了拍,扎紮實實、沒有一絲迴響。這裡想必曾有一座殿堂,如今只滿目荒草在風中抖索,我順山坡下去,見到一條陡直下山的石道。

我止不住腳步,越下越快,十多分鐘光景便進入一片幽靜的山谷。石級兩邊林木遮天,風聲隱退,甚至感覺不到漆漆的細雨,那雨或許只在山頂的雲霧之中。林子里越來越陰暗,我不知是不是進入了在金殿前俯視時霧雨中顯現的那片黑森林,我也不記得來時上山走過這樣的路,回頭看看陡直下來的無數百級,再一級一級爬上去尋來路又太吃力,不如索性這樣墮落下去。

石級越見頹敗,不像來時的山路多少經過修整,我明白我已轉到山陰,只聽任兩腳急步下跑,人臨終時靈魂通往地獄大抵也是這樣上不住腳步。

起初我心裡還有點遲疑,時不時扭頭回顧一下,爾後被地獄的景象迷惑,再也顧不上思考。陰森的山道兩旁,兩行石柱的圓頂越來越像一顆顆剃光的腦袋。幽谷深處更見潮濕,石柱歪歪斜斜,石頭又都風化了,更像兩排擱在柱子上的頭骨。我擔心是否當時對老道心頭不潔凈引起他的詛咒,對我施加了法術,令我墮入迷途,恐怖從心底油然而起,神智似乎錯亂。

繚繞綜繞的霧氣在我身前身後瀰漫開來,林子里更加陰森,橫三豎四潮濕的石茶和灰白泛光的石柱如同屍骸。我在一具具白骨中穿行,腳步登登不聽使喚,就這樣不可遏止墮入死亡的深淵裡,脊背直在冒汗。

我必須煞住腳步,趕緊離開這山道,不顧林中荊棘叢生,借一個拐彎處一頭衝進林子里,抱住一棵樹榦,才煞住腳步。臉和手臂火辣辣有些疼痛,臉上流動的可能是血。我抬頭見樹榦上竟長了一隻牛眼,逼視著我。我再環顧,周圍遠近的樹榦都睜開一隻又一隻巨大的眼睛,冷冷俯視。

我必須安慰自己,這不過是一片漆樹林,山裡人割過生漆之後廢棄了才長成這幽冥的景象。我也可以說,這僅僅是一種錯覺,出於我內心的恐懼,我陰暗的靈魂在窺探我自己,這一隻隻眼睛不過是我對自己的審視。我總有種被窺探的感覺,令我周身不自在,其實也是我對於自身的畏懼。

回到山道上,路上飄著細雨,石條都濕漉漉的,我不再看,只盲目走下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靈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靈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