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信教

第31節 信教

第31節信教

在造反派奪權之前,我們寨子里的紅衛兵組織,仍然在原大隊幹部領導之下。他們仿效城市裡的紅衛兵,開展了一場有組織、有領導的「破四舊立四新」活動。但是,無論紅衛兵們磨破了嘴皮子,說「四舊」是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必須加以徹底的蕩滌,老百姓們總是搞不清啥是「四舊」、啥是「四新」,背語錄也背得丟三落四的。寨子里的群眾只知道他們瞎胡折騰,主要是扒小廟、砸石碑、搗毀老式門窗和頂子床上的各種雕刻。反正凡是不順眼的東西,統統斥為「四舊」,都在破除之列。紅衛兵們抓著了七太爺,本來想把他的辮子割掉,沒有得逞,立即把邪火燒到了寨子少有的瓦房上,夠下了那些傳說可以辟邪的「獸頭」。群眾又造出了一個時興的歇後語:「紅衛兵上瓦房——夠受(獸)」,專門用來比喻難以忍受的一些事物。

在破除外邊能夠看得見的「四舊」以後,紅衛兵組織又把破除的目標轉向了室內。造反派勒令各家各戶把正堂屋的祖宗牌位和灶台上煙熏火燎的老灶爺、老灶奶畫像,全部撕掉焚燒。紅衛兵們的工作重點是搜查舊文化,燒各家各戶收上來的戲本子、老皇曆。最讓寨子里的老讀書人孫乃社心疼的是,他祖上傳下來的一批線裝書,有《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說岳全傳》、《說唐》,還有一些中醫藥偏背方,以及雜七雜八的圖書,被重點收繳燒毀了。

七太爺受了剪辮子那場驚嚇以後,看見戴紅袖章的人就躲。情緒一落千丈,一掃原來老小孩的樣子,整天鬱鬱寡歡。小寶媽媽為了哄他開心,特地給他縫製了一個紅寶書袋子,讓他不離身,安慰他說:「七太爺,你只要背著這個,就沒有人敢欺負你了。」七太爺本來就把毛主席當成人民大救星感恩戴德,小時候《三字經》都沒有背熟,竟然在他九十多歲時,硬是背會了毛主席「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條著名的語錄。

在這些年裡,元叔一直處在劣勢地位。他母親原來與寨子里的一批老太太們信「洋教」(基督教),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燒香的絕跡了,走禮拜的活動中止了。元叔的媽常常偷偷地跪在床上,痛哭流涕,「主啊,主啊」地禱告,祈求上帝開恩,保佑元叔平安,保佑元叔能夠早日娶個媳婦。

在我們寨子里,年輕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什麼也不相信。奇怪的是,只要上了一點年紀,就要尋求精神寄託,信神信鬼的。越入老境,越是迷信,女人比男人更甚一些,大家好像不信一點什麼,就是人生的一種缺陷似的。

過去的千百年裡,老百姓們主要是燒香磕頭,拜佛拜菩薩、敬老天爺、拜祖師爺,在我們山裡人的心目中,是分不清佛教和道教的,只要是神,一股腦兒地都拜。到了臨近解放的一段時間,從外邊傳進來了基督教,以後的十幾年中,發展的勢頭迅速,有一批婦女們改信基督教,並且成立了教會組織。

我們那裡把信仰基督教的人稱「信主」人,信上帝和信基督都叫信主。最早把基督教帶進寨子里的人是杜小寶的同學高恩典的姥姥。

高恩典的姥姥家在平原地區,他姥姥是大家閨秀出身,小時候受家教熏陶,學了不少文化知識,成了遠近聞名的才女。

那時候,唐都市已經開辦了兩種教會,一個是天主教堂,一個是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是法國人辦的,基督教堂是英國人辦的。在他們的國度里,兩種教會勢不兩立,到了中國,依然存在著激烈競爭。到底是英國人有錢一些,高鼻子、藍眼睛、黃頭髮的英國牧師,在唐都市辦了一個基督教的神學院,這所神學院很有特點,只收女生,教她們學習中國文化,學習藝術,學習婦女必備的知識,當然,目的在於傳教。

由於這所神學院與本土文化結合密切,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沒有多久,就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少有錢人家,都把自己的女兒送到這所神學院讀書,試圖把大家閨秀女兒培養成知識淑女。

高恩典的姥姥是她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哥哥又在這所學校里教書,她就跟著哥哥上了這所學校。兩年工夫,她把《聖經》中的新舊約全書讀得滾瓜爛熟。嫁給高恩典姥爺后,相夫教子,聰明賢德,人人稱頌。他們家本來也是書香門第,日子殷實,不料被一場莫名其妙的官司搞得家道中落,淪為窮人。高恩典姥爺養不起一大群孩子,同時為了燒柴方便,相中了馬寨老高家的孩子,把一個女兒送到這裡做了童養媳。這個女兒,後來就是高恩典、高恩慈、高恩慧和高恩佑四個孩子的媽媽。

母親和女兒信主,自然會傳給婆婆。每當高恩典的姥姥想念當童養媳的女兒的時候,就要到山裡住上幾天。親家母相見,很投緣,就有很多話說。漸漸地,話題滲透到了基督教。

姥姥給奶奶用講故事的方法,講述了《聖經》中「舊約」里的上帝耶和華創世紀,講上帝說,混沌的世界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講上帝讓有了空氣和水,清濁開始有了分界。講上帝造了最初的人類男人亞當,抽了亞當的肋條又造了女人夏娃,讓他們住在伊甸園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後來,夏娃受到蛇的引誘,吃下了分辨善惡的果子,心明眼亮起來,用樹葉遮羞,還讓亞當也吃這種果子,亞當剛吃,還沒有咽下,就想起上帝的教導,不能吃,於是有了喉結。講後來繁衍的人類充滿罪惡,上帝發怒,用洪水滅世,只揀選了最優秀的諾亞一家造方舟,躲過了這場浩劫,七七四十九天的時候,和平鴿叼著橄欖枝,報告他們見到了陸地,人類重新生生不息。講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十字軍東征出迦南……講上帝的無所不能,無所不在。

姥姥給奶奶重點講述了「新約全書」里的主耶穌基督的故事。講上帝為了拯救罪惡滔天的人類,派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耶穌到人間傳遞福音。講「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迦福音」、「約翰福音」四福音的主要內容,講「使徒行傳」中耶穌基督顯現的「指石頭為餅」、讓「盲人復明」、「一身疥瘡的人立即痊癒」等各種奇妙的神跡,講箴言中宇宙之末的恐怖,講信主人「生前得平安,死後得永生」的好處,等等,道理深刻又簡單明了。

本來,高恩典的奶奶過去一直信佛,家裡供奉著菩薩和財神,歷來對「洋教」嗤之以鼻,但礙於親家母的面子,不得不聽。聽著聽著,聽出了味道,聽出了門道。兩個中年女人在一起徹夜暢談,高恩典的姥姥講得深入淺出,高恩典的奶奶聽得有味,聽得入迷,腦子讓姥姥洗得乾乾淨淨的。於是,撤去了菩薩、財神的牌位和香爐,掛上了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拯救世人的畫像,開始學著姥姥跪在地上,向主禱告,以實際行動皈依了基督教。

過了十幾年,寨子里的婦女們有了一批信主人,大有星火燎原之勢。她們用走禮拜的方式,表示自己是基督徒。元叔的媽媽痛感佛爺和菩薩從來沒有保佑過他們一家,還不如信主,方能夠從中得到心靈深處的寧靜和安慰,也成了基督徒。當然其他的婦女們信主,是各取所需。有的是家裡有人或自己長期有病,有的則是養不了豬,有的年輕女人是因為自己的婚姻不幸,男人不專心,亂搞女人或者男人賭博嗜酒。總之,都是一些家庭貧困潦倒的女人,才對基督教感情篤厚。那些家境很好的幹部家屬,極少有信主的,就是有一個半個,也常常要遭到男人責罵,不允許她們走這個行當。這是一個頗為奇特的現象,信了「洋教」,是要被鄉親們瞧不起的。杜小寶他媽也信主,他曾經為此而感到羞恥。但他們這一幫孩子,在那個時候,並不明白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產生的。長大以後,回頭想想,才對這種現象有所解悟。

寨子里基督教的發展和興盛,起源於高恩典奶奶的死。解放後幾年的一個冬天,高恩典奶奶得了一種暴病,老中醫先生說叫做薄腸痢,現在可能叫結腸癌,下血下膿不止。醫生和家人,先用泄法,用了黑白丑(二丑)泄不下來,改用烈性葯巴豆,拉稀拉得人瘦得出相,照樣不見效果。改用破法,用紅花、刺角芽兒等藥物破血,依然不見回頭的跡象。最後,採用補法,吃燒大蒜不行,灌老鱉湯,老鱉湯不行了,好不容易找來了大煙殼熬紅糖水喝,也沒有一點成效,漸漸地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到了接近年關的時候,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奇迹就出現在這以後,當高恩典爺爺、爹爹和媽媽捶胸頓足,呼天搶地準備後事之時,咽氣了兩個時辰的奶奶忽然醒了過來,非常精神地坐了起來,臉上放出幸福的光彩,不會說話,只是伸出三個指頭,用沙啞的喉嚨「哇哇」著向家人比畫。一家人驚喜非常,信主的婦女們凡是能到場的,差不多都來了。寨子里有人聽說后,也都趕來看稀奇。

大家紛紛猜測,高恩典的奶奶比畫三個指頭的含義。她妹妹問:「姐呀,莫不是有三個親人沒有到場,你捨不得走?」高恩典的奶奶直搖頭。好喝酒的丈夫問:「孩子他媽,是不是你想喝三盅酒?」氣得她直抓牆,撓出了土溝子。她兒子問:「媽呀,咱是不是欠人家三塊錢,你放心不下?」媽媽對兒子直擺手,做出抱著他小時候的模樣,又是拍,又是親的,一臉慈祥。高恩典的姥姥擠了過去,對她說:「嫂子,我明白了,你八成是見到上帝了,上帝懷抱著你,給你了三顆生命果子吃。是不是?」高恩典的奶奶高興地笑了起來,顯然是被高恩典姥姥猜中了心事。高恩典的姥姥冷靜地對大家說:「繼續準備後事吧,上帝給了她三顆生命果子,她只能活三天時間。她這是回來顯現神的大能來了,讓我們為她祈禱吧!」於是,所有在場的信主的,連最討厭信主的高恩典的父親,也跪了下來,屋裡屋外響起了一片「嚶嚶嗡嗡」的祈禱聲,接著高恩典的姥姥念了聖詩,大家唱起了歌頌萬能的耶穌基督的聖歌。高恩典的奶奶整整三個對時,坐在床上,不吃不喝,精神矍鑠,臨終的那一刻,對大家笑了笑,倒了下去,閉上了眼睛。

這件事情,確實有點神奇,理論家們也不容易破解其中之謎。當然,隨著年代久遠,這件奇事的傳說有好幾個版本,每一個版本都是說得活靈活現的。作者親自考證過,哪種說法最為準確,最後還是不得不以高恩典的爹說的為準。因為他才是這個事件的親眼見證人,至今還健在,並且仍然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我們相信他的原因,是因為他從一個十分抱怨家人信主的人,突然痛哭流涕地跪在地上向上帝祈禱。一個人的世界觀立即產生這麼重大的變化,顯然就是他親眼看到了母親死而復生的結果。而且,打那以後,寨子里的信主人驟然增加,可見,「神跡」能夠摧毀人的意志,我們山裡人都是實證主義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怪味滄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怪味滄桑
上一章下一章

第31節 信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