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東北的戰局一時就亂了。

先是四平被一舉攻克,長春被圍困幾個月後,十幾萬人的守軍舉著白旗,踉蹌著從城裡走了出來。東北就剩下瀋陽和錦州兩個重鎮了。東北能不能守得住,就看瀋陽和錦州的保衛戰了。四平失守,對東北的戰局太關鍵了,共軍把四平拿下了,等於扼住了東北守軍的喉嚨,陸路的支援是指望不上了,現在只剩下營口、葫蘆島海上的交通要道,還被國軍牢牢控制著。

在蔣委員長的眼裡,東北戰局是一枚重要的棋子,內戰能否取勝,東北是個龍頭。幾年前,他就派出重兵,和共產黨搶著從日本人的手裡接收城市和要地。

那時的東北很亂,日本人剛剛投降,日軍兵營里哭喊聲一片,家屬和墾荒團都擠在昔日威嚴的兵營里,兵營幾乎成了日本人的避難場所。昨日,迎風招展的膏藥旗不見了,到處是一片狼藉,一幅災難的景象。

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隊伍都還沒來得及抵達這裡,蘇聯紅軍負責接管城市和要塞,蘇聯紅軍的隊伍畢竟人數有限,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接管不過來。光復后的東北,一時處於群龍無首的境地。後來,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部隊聞風而動,紛紛派出各自的部隊搶佔東北,一直到蘇聯紅軍撤出,內戰接著就打響了。兩黨為了各自的利益和前程,翻臉了,這就意味著,國共第二次合作宣告破產。

蔣委員長不惜重兵,將鄭洞國、杜聿明等名將派往東北。東北的局勢起初對國軍是有利的,共產黨的隊伍在林彪、陳雲的指揮下,只在北滿、黑龍江一隅佔據一些地盤。當時的國軍上下對拿下東北信心百倍。卻不料,幾年之後,局勢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長春和四平的失守,讓東北這盤棋發生了質的改變。

蔣委員長為振作東北守軍的氣勢,乘專機直抵兵荒馬亂的瀋陽,並作了重要指示:東北戰局關乎全國的形勢,東北守軍要重整河山,死守東北,不成功,便成仁。蔣委員長不僅嘴上打氣,行動上也是孤注一擲。他相繼派出了援軍,陸路走不通,派船從天津、秦皇島碼頭出發,直抵營口和葫蘆島。有了援軍,東北的守軍似乎就看到了希望。

蔣委員長蜻蜓點水似的,在瀋陽停了一下,揮了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緊鎖著眉頭又走了。

他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操心,東北、華東他都需要重新布防,萬一東北守不住呢?當然,丟失東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整個中國丟了。那會兒蔣委員長的心裡是充滿底氣的,他手裡畢竟還有幾百萬大軍,中國大部分的領土也都被國軍控制著,他做夢也不會想到,兩年後,他會帶著一批殘兵敗將,灰溜溜地逃往孤島台灣。

蔣委員長離開瀋陽的第二天,軍統局東北站中將站長徐寅初,召集本站的軍統人員開了一次會。徐站長四十齣頭的年紀,眼仁呈深褐色,一副深不可測的樣子。他的樣子長得有些像中東人,別人一激動臉色緋紅,他激動時,臉卻是白的,有些鐵青色。昨天,他在瀋陽機場受到了蔣委員長威嚴的接見。他恭恭敬敬地給委員長敬了禮,喉頭哽咽著喚了聲:校長。徐寅初是黃埔四期的學生,一直把委員長的栽培當成榮耀,不論是公開場合還是私下裡,黃埔軍校出來的學生都願意稱蔣委員長為校長。這般稱謂,從感情上說是多層次的,也是複雜的。喊完了校長,蔣委員長漫不經心、例行公事般向他伸出了戴著白手套的右手,他捉住了,想用些力,卻不敢,就那麼不深不淺地擎著。委員長就說:寅初,東北戰區不利啊。

頓時,他的眼裡冒出了淚花,打了個激靈后,他雙腿一併,哽著聲音說:校長放心,徐某願與東北共存亡。他說得發自肺腑,擲地有聲。委員長卻極其平靜,只微微點了點頭,類似這樣的話他聽得太多了,可結果卻又怎樣呢?敗仗還不是接著打?不是潰不成軍,就是扯起了白旗。這樣的話,對久經戰事的蔣委員長來說,已經是水波不興了。

徐寅初站長是興奮的,甚至可以說是亢奮的。校長親臨前線,風風火火地來了,又風塵僕僕地走了。他望著蔣委員長的座機緩緩地飛離了瀋陽上空,他沖著專機遠去的方向,在心裡暗自發誓:校長,您放心吧,徐某願與東北同在。他只恨手裡沒有兵權,如果這會兒交給他一支隊伍,他可以沖在最前線,用鮮血和生命報效校長的栽培。可惜,他只是軍統站的站長,聽起來嚇人,手裡卻只有五個人可以派上用場。

徐寅初站長在開會前仔細地把自己的手下,挨個兒看了一遍,再看了一眼自己的助手兼特別行動科科長喬天朝,國軍中校。記得喬天朝剛到東北站報到時還是個小夥子,一臉的莽撞和青春,經過幾年的磨礪,喬天朝的軍銜從上尉升到中校,人也老成了,唇上的胡茬兒硬得扎手,很像他的年齡。

徐站長的目光又從喬天朝的臉上滑過,落在尚品的身上。尚品是機要室主任,一雙眼睛溜圓,不知是職業養成的習慣,還是生性多疑,他似乎對誰都充滿了戒意,眼睛盯了人骨碌碌亂轉,讓人很不舒服。

軍統站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馬天成了,官職上校,執行隊的隊長。他和徐站長是創建軍統東北站的元老,年齡並不大,只有三十五六歲的樣子。但在東北站,除了徐站長,他是資格最老的人了,也是徐站長最信得過的人之一。據說他還曾救過徐站長的命。馬天成和徐站長感情不一般,眾人在日常生活中已有領教。

徐站長召集軍統局東北站的人開會,目的只有一個,為了表示軍統的人和東北共存亡的決心。徐站長命令,軍統站的人把家眷全都接到瀋陽來。這就意味著斷了大家的後路,沒了後路,大家將一心一意為黨國盡忠。

徐寅初為了表示自己的忠誠,已派人去徐州老家接家眷去了。徐州不僅有夫人,還有他的一對兒女。徐站長掐指算著,兩天後一家老小就可以從徐州動身,坐火車到天津,然後乘船抵達葫蘆島,再輾轉坐汽車到瀋陽。不出意外,一個星期就可以到達。他命令自己的手下,要克服所有困難,半月之內務必使家眷們趕到瀋陽。命令就是命令,大家即刻行動起來。接家眷到瀋陽,對軍統局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他們只需一紙電報發到南京總部,總部的人自然會辦好。如果需要,還會派部隊一路護送。這是戰事的需要。

散會後,喬天朝有些發獃。直到徐寅初的手拍在他的肩上,他才恍過神來。徐寅初沖喬天朝淡然一笑,道:這次讓弟妹來瀋陽,有什麼困難嗎?

醒過神兒的喬天朝,雙腳一併,正色道:站長放心,她一定準時來。為黨國盡一份力。

徐寅初笑一笑,意味深長的樣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地上地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地上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