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要冀圖假愛之名,改變對方本性
生命中最可怕的是,我們所愛的人,運用他們的「特權」指鹿為馬、指狗為熊,以為你只要吃得飽就好了,他的志向就是你的目標,他的需要就是你的渴望,磨走了你的時光,使你像動物園裡狹窄籠子里的馬來熊,莫名其妙地兜圈子,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
人常誤以為,我與你訂下愛情的盟約,我就有權利改變你。操控欲很強的人似乎從來不會想到,如果另一半受到壓抑,自己也會相對地不快樂,不會賺到什麼精神上的享受。
當然,你一時會有點快樂。我看過兩個碩士班的同學,成為夫婦,因為孩子的出生,使得成績比較優秀的太太必須暫時放棄學業。丈夫把全家帶到美國念博士時,太太的碩士還沒拿到,「期限」已經臨頭,幾年的異鄉生活把以前第一名的她訓練成第一名的「煮婦」。先生每天規定她煮四菜一湯,並且向所有來家中做客的中國人誇耀:「看,我就是這樣虐待她的!」
她幸福的笑容帶著無奈,令敏感的客人膽戰心驚,而丈夫渾然不覺地把太太的優秀愉快地吞進胃裡。
假愛之名,改變對方本性,很難讓你的情人在耗盡一生后感激你。
這些指鹿為馬的故事在現代婚姻和愛情故事中,仍然借屍還魂地不斷上演著。你不會覺得這些故事很有趣吧!
真寬恕與假原諒
真實的寬恕是一種智慧,但是虛偽的原諒卻使自己和施虐者都陷入惡性循環。很多受虐婦女都會說「上輩子欠他的」,但卻不能真正地無怨。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前生欠債今生得還錢,又何怨之有?
主持婚姻節目時,我常常聽到「婚姻苦主」在敘述半生悲慘遭遇后話鋒一轉,說出一段感激「加害者」(常是婚姻暴力的加害者)的話:
「他讓我成長很多(因為他給我一對可愛的兒女),希望他找到幸福(在另一個女人身邊過得很好)。在這裡我要對他說聲謝謝……」
很感人,是不是?但是,聽在許多人天生會打抱不平的耳朵里,不免感覺有一絲牽強的意味。
奇妙的是,會這麼說的都是女人,妻子有外遇或受到妻子暴力對待的男性,並不習慣在說話的末段加上類似的感謝辭。我常常懷疑,她們是真的原諒了糟蹋她們青春的人呢,或只是為了顯示自己是個有美德的傳統婦女?
真實的寬恕是一種智慧
原諒是必須的,否則我們無法卸掉昨日沉重而無用的包袱往前走,犯不著再拿僅余的歲月來和他的幻影纏鬥,可是,真正的原諒並不容易。我們如果用錯了原諒,反而會辜負了自己的一片善意,對自己應有的人生權益欠缺正義感。用錯的原諒會變成縱容,換來那個人的變本加厲——對很多婚姻暴力的受害者,在她們飽受折磨的一生中,不知已經原諒多少回了。
「勸合不勸離」被視為是舊社會的美德,她們周遭的人,包括她們自己,都在同一教條的熏陶下成長,缺乏任何理性思考的原諒,常把自己交到命運的屠夫手中,交換來精神上的剮刑。
我最近看的一本書《與神對話》,其中有一段話說明了沉浸在婚姻暴力中的婦女的狀況:
在舊的觀念影響之下,人們往往善意地為對方做了他們所認為最好的事,但令人悲傷的是,在大多數的例子里,它所造成的卻只是被對方持續的虐待,關係持續地運作不良。
最後,那些試著對對方「做該做的事」——很快地原諒人、表示同情、繼續忽略某些問題和行為——的人,會變得滿懷怨恨、憤怒和不信任……
以愛待人並不必然表示,允許他人隨心所欲地去做。
真實的寬恕是一種智慧,但是虛偽的原諒卻使自己和施虐者都陷人惡性循環。很多受虐婦女都會說「上輩子欠他的」,但卻不能真正地無怨。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前生欠債今生得還錢,又何怨之有?
虛偽的原諒無助於提升我們的精神層次。
虛偽的原諒才是HappyEnding?
台灣電視和日本一樣,有一些以溫情為主旨的節目,要翻臉的情侶或夫妻複合。我相信,每個人都樂於見到人家破鏡重圓,但是以短短的「電視時間」,要積怨已久或分明個性不合的兩人在大眾見證下重圓,我覺得,實在是強人所難,未免也溫情得太過分,虛偽的原諒像是一場騙局。
有一年新年時在日本,打開電視看到一個類似《尋人啟事》和《大合解》的節目,感覺就真實多了。一個目前還當紅的笑星,請求借節目之便和離婚十年的妻子複合,掀起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原來他酗酒,不但常對妻子飽以老拳,還虐待自己的四名子女;已經長成青少年的孩子,甚至還記得父親拿酒瓶敲他頭的往事,也一起指責他收人甚豐但不養家的事實。
被家開除十年後,這個諧星第一次被工作人員帶回家,請求妻子的原諒,卻被妻子「轟」了出去。然後他用各式各樣的方法證明他戒酒的決心,家人還是沒有接納他。
在漫長的努力之後,電視製作單位把他的一妻四子請到節目中來,他苦苦地拿著一張填好的「結婚證書」請妻子接過去。緊張的時刻到了,過了,妻子始終沒接回那張紙,但臉上一直帶著驕傲的神情,好像沉冤多年終得平反。她最後說,我可以再給你一個機會觀察你,但你還不能回家,我還要好好看看你是否真的洗心革面。
兩人並沒有應觀眾要求抱在一塊兒。我鬆了一口氣,這算是個HappyEnding,但並不「狗血」。我們都知道,酗酒和婚姻暴力不是那麼好改的,被害者也不是那麼容易忘記傷痕。日本的這種節目,也並沒有把喜歡看快樂結局的觀眾當白痴。是的,我們都喜歡HappyEnding,但沒有人喜歡當白痴。
他打我,但不是對我不好
沒有人喜歡被打,但有人安於被打。對於某些人而言,被打是比自己獨立追求未來更沒有風險性。是的,改變很困難。自欺是世上最容易的事,不是嗎?
讓我們來看看不久以前喧騰一時的影視新聞。
也許不該說是影視新聞,因為她已經是個圈外人,前名歌星的妻子,和丈夫曾是一對金童玉女,就在這一段銀色婚姻還是一段佳話的時候,「狗崽隊」抓出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她捲入與一位商人的三角戀情,商人罹患癌症的妻子去世了,她也轟轟烈烈地離了婚。最近風波未息,原來,離婚之後追求的感情也不怎麼美好,搬離豪宅,被毆打了一年多的她,消息又再度見報。
就像很多情人一樣,「床頭吵,床尾和」的公式仍然適用,沒多久,又有複合的趨勢了。她應付記者詢問的說法是很有「代表性」的。她說:「我是說他打我沒錯,但我可沒說他對我不好!」
一個朋友說得很毒,但也很准,這兩句話好像是在說:「我就是欠揍,你們管得著嗎?」感情是兩個人的事,為什麼她要舍一個「人見人愛」的婚姻而變成破壞別人婚姻的第三者,我們無法揣測表象之下的內情。正常人不懂的是,一個女人,為什麼會在被打得上骨科看醫生后,還能夠繼續愛上動不動就打她的人呢?
自欺欺人於事無補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台灣的婚姻「慘案」裡頭,真的很多,多到難以想象。許多婚姻暴力的受害者,甚至和加害人維持著「相濡以沫」的依存和黏附關係,她們不斷地投訴著自己的受害經過,當旁人或親人已經同情到發火了,她們還是沒有辦法脫離被害者的圈圈。為了很多理由,或找了很多借口,她們都留下來了。我所聽過的理由,依序為:
「為了孩子……」(她們並沒有想過,到底什麼狀況對孩子是比較好的,並沒有一個孩子願意苟且留在父母打打殺殺或母親一直挨揍的環境中。)
「還好啦,」也許她還會這麼答辯,「他只會打我,對孩子還……還不錯……」
「離婚我沒辦法對父母家人交代……」(其實誰願意自己的兒女不時被配偶打得「鼻青眼腫」呢?讓他們了解狀況,他們有朝一日總會體諒。)
「我沒有辦法謀生……」(最近我還發現幾個個案,一個婦女以多張驗傷單成功地請法院判決離婚之後,還「賴」在夫家不走,和自己的前夫和護衛前夫的家人持續謾罵,所持的理由就是,她沒有工作,如果前夫不照協議給她贍養費,她就不搬出去,沒那麼便宜!但是,出外賺錢再難,也不會比留在夫家繼續當受氣包更苦吧。)
「再忍幾年就會好了……」「不喝酒、不賭輸的時候他還不錯……」然後,年年在掙扎中度過。
她們多半感嘆著命運不好。沒錯,運氣是差了,但是她們忘了在這樣的時代里,她們握有選擇命運的權利。如果不肯為更好的明天而改變觀念或行為,她們的處境雖然令人同情,但狡辯的心態則令人疲憊。除了自己,未來還能指望誰呢?有些人,甚至與想幫助她們的諮詢團體或親友開一場辯論會,堅持著自己的受難者情境,不知叫人何從幫起。
只能說,在長期壓抑下產生的低自尊及低自信,使她們總有一大堆同樣的借口,同樣的怨尤,數不清的「可是……」「你不了解……」也許她們要的並不是改變,只是傾聽。
這一位名人,她要的可能只是新聞媒體或社會大眾的傾聽吧。在愛情和婚姻的世界里,不管見過多少世面的女人,都可能在一時不察之下退化成一個楚楚可憐的小蛞蝓(沒殼蝸牛),不要求有效的解決,只想要讓自己的悲傷情緒泛濫一遍又一遍。
沒有人喜歡被打,但有人安於被打。對於某些人而言,被打比自己獨立追求未來更沒有風險性。是的,改變很困難。自欺是世上最容易的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