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不是讀書天 上
快開春了。
春來不是讀書天。春天裡誘惑太多:「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春天裡應該去遠足,去踏青。當然,最應該的還是談戀愛。就連小動物都知道,春天是戀愛的季節。所以,春天即便要讀書,也只該讀「情書」。
但,春天裡讀不得書,其他時候就讀得么?也讀不得的。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本好過年。沒什麼讀書的季節。
讀書也未必有什麼用。「書中自有黃金屋」云云,不過是一幫窮酸秀才編出來自欺欺人的鬼話。窮酸秀才們總是要編出諸如此類的鬼話來哄騙自己的,否則他們的書便讀不下去。當然極個別讀書讀發達了的也有,但這並不能證明讀書有用。因為他們一旦升了官發了財,先前讀過的書便都束之高閣了。可見還是沒有用。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
或者說,讀書的理由是什麼?
我不知道別人是為什麼。在我自己,則是因為害怕。
一個人的童年,大約難免是要伴隨著恐懼的。如果他還曾經有過在黑暗中獨處的經歷,這種體驗就會更加刻骨銘心。記得小時候,最不喜歡或者說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到了晚上媽媽還不回家。所以,一到太陽下山,我就會站在路燈下等媽媽。那時正好在搞「三反五反」,我媽媽雖然只是一個小職員,也不能按時下班的,因此我常常在路燈下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當時負責看管我的三姨還是個中學生。她這個大姑娘拿我這個小男孩毫無辦法,怎麼哄也哄不回去,直到她後來學會了講故事。
講故事,大概是人類克服恐懼最古老的辦法了。
恐懼是人類一種不可磨滅的遠古記憶。正如嬰兒落地的第一反應是放聲大哭,人對世界的第一體驗也是恐懼。對於初萌的人類來說,世界是美好的,更是恐怖的。它固然有溫暖的陽光,和順的風雨,可口的野味,卻也有狼蟲虎豹、凶禽猛獸、水怪林妖。尤其是一到晚上,它就變得猙獰恐怖、陰森殘忍、鬼哭狼嚎。赤身裸體一無所有的人類只能躲進洞穴,相互偎依在火堆旁苦熬,不知那漫漫長夜何時才是盡頭。
長夜這個概念就是那時形成的吧?如果那夜晚很美好,人們只會嫌「春宵苦短」,不會說「長夜難明」。夜長夢多啊!
這時,一個年長的人開口了。他說,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