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奸臣嚴嵩

一、奸臣嚴嵩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十一月,是「一代名奸」嚴嵩傷心難過的日子。就在這個月,他的兒子嚴世蕃被人告發,以「通倭謀反」的罪名逮捕下獄。這個罪名如果成立,等待他的,將是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嚴嵩是有明一代的異數,一個「不可多得」的奸臣。明代的奸臣不多。《新唐書》作《奸臣傳》,上下兩卷,另有《叛臣傳》上下兩卷,《逆臣傳》上中下三卷。《宋史》作《奸臣傳》,多達四卷,另有《叛臣傳》上中下三卷,《佞幸傳》一卷。《明史》的《奸臣傳》卻只有一卷。當然,這並不等於說,大明的奸臣就一定比大唐或大宋少,因為《明史》還有《佞幸傳》和《閹黨傳》。入此二傳的,在一般人看來,也是奸臣。比如武宗(正德)朝的焦芳,身為閣臣,卻與宦官劉瑾狼狽為奸,沆瀣一氣,怎麼不是奸臣?然而入《閹黨傳》。又比如成祖(永樂)朝的紀綱,專一刺探官民隱私,打小報告陷害他人,「被殘殺者不可勝數」,又怎麼不是奸臣?然而入《佞幸傳》。《明史》認為,不能把小人都名之為「奸」。只有那些「竊弄威柄,構結禍亂,動搖宗祏,屠害忠良,心跡俱惡,終身陰賊」的,才是奸臣。像焦芳和紀綱那樣的,便只好算作「閹黨」和「佞幸」。

這也並非沒有道理。正如寵臣不等於權臣,小人也不等於奸人。小人,是從來就有的(世所恆有)。奸臣就比較罕見。「一代名奸」更是「珍稀動物」。審諸唐宋元明四代,堪稱「名奸」的,唐代只有一個李林甫。宋代多一點,蔡京、秦檜、賈似道。元代六大奸臣一個都不知名,明代的「名奸」恐怕就是嚴嵩。不信隨便找個人問問,問他明代最壞的人都有誰,答案多半不是魏忠賢,就是這位嚴閣老(當時稱內閣大學士為閣老),要不就是兩個人都榜上有名。要知道,在中國的戲曲舞台上,嚴嵩從來就是大白臉。

當然,舞台上的事並不一定靠得住,曹操的大白臉就很冤枉。曹操不是奸臣。即便站在漢帝國的立場上看,也不是。在那個東漢王朝氣數已盡,中央政權王綱解鈕,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時代,如果不是曹操頂住,真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那位末代皇帝也未必能有更好的下場。所以曹操不是奸臣,至多是奸雄,甚至是英雄。

嚴嵩卻不冤,也沒人替他翻案。據《明史·奸臣傳》雲,嚴嵩其實並沒有什麼執政能力(無他才略),卻很懂得怎樣做一個奸臣(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他踏入官場以後,實際上只做了四件事情:一是媚主,二是整人,三是弄權,四是索賄。早在他「入閣拜相」之前,就公然向宗室藩王索取賄賂。成為「當朝宰相」后,更是結黨營私,賣官鬻爵,敲詐勒索,貪得無厭。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八月,嚴嵩家產被抄,共抄得黃金三萬多兩,白銀二百萬兩,相當於當時全國一年的財政總收入,此外還有田地上百萬畝,房屋六千多間,以及無數的珍稀古玩、名人字畫。嚴嵩出身原本貧寒,這些財產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是他竊權二十年,父子二人搜刮來的。所以張居正說,嚴嵩當國,其實是「商賈在位」。

被嚴嵩整垮整死的人也很是不少,《明史·奸臣傳》列了一個長長的名單,其中最有名的是沈煉和楊繼盛。這兩個人,都是因為彈劾嚴嵩而被害死的。沈煉上書時,官職是錦衣衛經歷。經歷是個管文書檔案的「七品芝麻官」,錦衣衛則是明代著名的特務組織,相當於憲兵隊。沈煉雖然在特務機關工作,卻很正派,《明史》說他「為人剛直,疾惡如仇」。沈煉的長官錦衣衛帥陸炳和嚴嵩父子關係很好,對沈煉也不錯(善遇之),常常帶他到嚴世蕃家去喝酒。然而沈煉卻不吃這一套。他痛恨嚴嵩父子為非作歹禍國殃民,「時時扼腕」,終至忍無可忍,在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上書彈劾,痛斥嚴嵩「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頑於鐵石」,欺上瞞下,以權謀私,排擠忠良(忠謀則多方沮之),任用奸佞(諛諂則曲意引之),以至於「人皆伺嚴氏之愛惡,而不知朝廷之恩威」。這當然是捅了馬蜂窩。於是嚴嵩勾結死黨,捏造了一個「圖謀不軌」的罪名將沈煉殺害。

可惜沈煉殺不完。一個沈煉倒下了,又一個沈煉站起來。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楊繼盛再次上書彈劾嚴嵩。楊繼盛的官職是兵部員外郎,和沈煉一樣,也是一個「七品芝麻官」。而且,楊繼盛的攻勢比沈煉還猛。沈煉的奏疏,列舉了嚴嵩十大罪狀。楊繼盛則指出,嚴嵩不但有「十罪」,還有「五奸」。這「五奸」是:由於嚴嵩的奸詐狡猾蒙蔽聖聽,以至於「陛下之左右皆賊嵩之間諜」,「陛下之喉舌皆賊嵩之鷹犬」,「陛下之爪牙皆賊嵩之瓜葛」,「陛下之耳目皆賊嵩之奴隸」,「陛下之臣工皆賊嵩之心腹」。這當然又捅了馬蜂窩。於是嚴嵩在楊繼盛的奏章里找了個岔子,慫恿嘉靖下令將其逮捕。不過嘉靖皇帝雖然將楊繼盛下獄問罪,卻並沒有要殺他的意思。嚴嵩就又搞鬼,在另一件死刑案的上報文件中塞進楊繼盛的名字,將其謀殺。

嚴嵩,是不是大奸臣?

不過嚴嵩的有名,除「罪大惡極」外,還因為他這個奸臣當得有點「不合時宜」。《明史》所列奸臣,其時代不是在開國之初(如胡惟庸、陳瑛),就是在亡國之際(如周延儒、溫體仁、馬士英),唯獨嚴嵩不三不四,是在嘉靖一朝。嘉靖朝是個什麼概念呢?明代十七朝十六帝享國276年,嘉靖是第十一位皇帝,登基的時候(1522年)上距開國154年,下距亡國122年,正好在王朝的中間偏後一段。開國之初出現奸臣是不奇怪的,因為那時制度還是草創,時局也不穩定。亡國之際出現奸臣也不奇怪,因為那時氣數已盡,弊端叢生。然而嘉靖一朝,即便從他老人家「駕崩」那年算起,距離亡國也還有78年。照理說,這可應該是「天下無事,安享太平」的時代,怎麼會冷不丁地冒出個大奸臣來呢?

何況明代的朝臣當中也不該出奸臣。事實上,有明一代的特點,是皇帝多混賬而朝臣無大惡。明代的皇帝,和歷朝歷代相比是最差勁的。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心狠手辣,殺人如麻,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幾乎被他趕盡殺絕。成祖永樂皇帝朱棣,殘忍暴戾,也是草菅人命,殺人如麻,還動不動下令將人犯「拖出去著狗子吃了」,或者下令將女犯輪姦,簡直就是心理變態。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這兩個算是不錯,因此有所謂「仁宣之治」。可惜仁宗在位只有一年,宣宗在位也只有十年,況且宣宗還因為喜歡鬥蟋蟀而被稱為「促織天子」。接下來,英宗朱祁鎮(他有兩個年號,正統和天順),就開始出問題了。最大的問題還不是做了俘虜,搞了復辟,殺了忠臣,而是開了宦官專政的先例,為大明王朝留下無窮後患。英宗的兒子——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也很夠嗆。此公寵信太監,迷戀佛道,熱衷於房中術,朝政頗為穢亂,《正說明朝十六帝》一書總結為三句話:一個貴妃(萬娘娘)、兩個宦官(汪直、梁芳)、三樁弊政(西廠、皇莊、傳奉官)。不過,憲宗的兒子——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卻是難得的明君,被認為可以和漢文帝、宋仁宗相提並論。可惜天不佑大明。這個最溫良恭儉讓的皇帝卻有一個最任性頑皮的兒子。他這個兒子——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堪稱「亘古第一頑主」。而且,正是因為他的荒唐胡鬧,害得孝宗這一系斷子絕孫,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姦臣嚴嵩才得以粉墨登場。

以後便是一代不如一代。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垕,惟一的愛好是女人,最大的優點是無能。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酒色財氣,醉生夢死,最擅長的是耍賴和罷朝。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在位只有一個月,惹出的案子倒有三個: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此即所謂「明末三案」。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其實是個文盲。他在位七年,玩了七年積木,鬥了七年蟋蟀,朝政全部交給另一個文盲——太監魏忠賢。等到他的弟弟——崇禎皇帝朱由檢來收拾局面時,局面其實已不可收拾,只好亡國。當然,亡國也不能都怪前人,崇禎自己也有責任。崇禎的勤政自律固然超過前人,他的剛愎自用、嫉賢妒能、苛刻猜忌怕也史無前例。這裡且不說他。

明代皇帝如此差勁,國祚為何還能延續如此之久呢?這是因為,自隋唐而宋元,經過七百多年探索,文官制度已經完善,官僚政治已經成熟,帝國的政權其實是由士大夫階層來支持的。這些人耕讀為本,詩書傳家,滿腦子「忠君報國」,一肚皮「修齊治平」。一旦進入官場,大都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職,盡心盡責,因此國家機器甚至在君主缺位的情況下也能運轉自如。也因此,儘管皇帝多混賬,然而朝臣無大惡。正如《明史·奸臣傳》所說,明代作惡多端的主要是太監(有明一代,巨奸大惡,多出於寺人內豎),奸臣的出現竟成為異數(求之外廷諸臣,蓋亦鮮矣),唯獨嘉靖一朝是個例外(惟世宗朝,閹宦斂跡,而嚴嵩父子濟惡,貪得無厭)。

於是就有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唯獨嘉靖一朝閹宦斂跡而奸臣崛起?或者說,為什麼閹宦斂跡以後奸臣就要崛起?這當然與嘉靖其人有關。那麼,嘉靖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依我看,是個混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帝國的惆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帝國的惆悵
上一章下一章

一、奸臣嚴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