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一統江山 君臨天下——元青花
元青花的名字一聽就如雷貫耳。
2005年7月12日,英國倫敦拍賣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當時的成交價摺合人民幣是2.3億,以當天的國際牌價可以買兩噸黃金。這個罐子高27.5公分,腹徑為33公分,一共10來公斤重,可以買兩噸黃金,這就是我們藝術的價值。用錢來衡量藝術是一件非常庸俗的事,但全世界統一的一個標杆,只能用錢衡量。過去我們經常說價值連城,其實說不清楚。一具體說到錢,大家都聽得清楚。
以體積而論,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範圍內最貴的瓷器;單件工藝品的最高價,也是這件元青花創造的。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高,全世界的人用金錢表示對我們文化的尊重。
那麼,元青花為什麼價值連城呢?首先要了解背景。元代政府在拿下江山之前,就設立了浮梁瓷局,浮梁是什麼地方呢?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說:"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這"浮梁"就是景德鎮,也盛產茶葉。由於景德鎮宋代青白瓷的成熟燒造,為元青花的誕生提供了一個基礎。
元青花之謎——藍色紋飾
青花的創燒有宋代創燒說和唐代創燒說,但地點都不是景德鎮,與景德鎮沒有傳承關係,也沒有因果關係。而且到目前為止,幾乎未見完整器,都是一些殘片,這些殘片的胎質跟景德鎮的胎質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也不能認為所謂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麼直接關係。
元青花有很多謎。第一個謎就是它為什麼是藍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藍,是受波斯文化的影響。波斯的工藝提倡繁縟,與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樣。蒙古當時跟西域的關係密切,在13世紀初,由於成吉思汗異軍突起,他和他的繼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亞、西亞,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蘭文化的突厥人湧入中國,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學家、醫學家等,帶來了西域的文化。
元朝建立以後,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識分子、商人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藍色是伊斯蘭文化的主色調,今天去中東我們依然可以看見到處都是以藍色為主的建築。
元青花之謎——突然成熟
元青花沒有初創期,沒有萌芽期,一出來就是一棵參天大樹,沒有小苗。過去任何一個窯口的發展脈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則不然,你看見的時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嬰兒,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這有多種解釋。有的說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現的,而是出現於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響,原材料和工藝都是從波斯輸入的。另外一種說法是元代以後,大量北方工匠南遷。北方工匠繪畫能力都比較強,比如磁州窯就是以繪畫為主。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鎮駐紮下來,在景德鎮這麼漂亮的瓷胎上重新開始作畫,就跟一個畫家到另外一個地方畫畫似的,只不過就是換了紙,換了顏料而已,技藝上沒有什麼區別。元青花的這種突然成熟,至今從學術角度上講,還有很多問題尚待研究。
元青花之謎——題材眾多
第三個謎是元青花題材眾多。它跟其它瓷器的題材表現是不一樣的。它題材眾多,什麼都有。有花卉、魚藻、翎毛走獸、龍鳳、人物,什麼都畫。它為什麼畫這麼多題材呢?元青花早期的題材大致都是花卉呀、翎毛、走獸呀、龍鳳紋吶,都是這些,後期出現了大量的戲劇故事片、人物。第一個原因是受元曲和小說的影響,有情節,願意畫情節。第二個原因是景德鎮,在元朝後期的時候朱元璋駐紮在此。朱元璋在沒拿下江山的時候,長時間地駐紮在景德鎮。他對景德鎮的陶瓷的生產應該有過影響。所以它人物作品就開始漸多。
元青花之謎——造型碩大
元青花大器特別多,大盤、大罐、大瓶。土耳其托布卡宮裡有元青花大件幾十件,都是中國當時出去的。它大器多還有一個原因,跟蒙古人的這個性格有關,蒙古人粗獷、不拘小節。
比如高安出土元青花中有一個把杯,所謂把杯就是高足杯。這樣的就是把杯,喝酒用的。我們現在的酒杯都很小了,它這個酒杯很大,底下一攥。為什麼酒杯做成這樣呢?過去他是馬上民族。他騎在馬上,一隻手騰出來就可以攥住這個杯子。"欲飲琵琶馬上催"就是這個感覺。
這個出土的把杯,上面寫著詩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人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場,也就無非三萬六千場,人生苦短。我們說過,到了元朝就開始有蒸鎦酒了,不是釀造酒了,度數開始提高了。但就這杯子要喝蒸鎦酒,也夠一嗆。
高安當時還出土了六個帶蓋的梅瓶。我們講梅瓶的時候講過,梅瓶就是裝酒的。每一個瓶子底下有一個字,它寫的是:禮、樂、射、御、書、數,古代說的"六藝"。"禮"說的是禮節,道德水準。過去在社會上生存,這是第一個要求。"樂"是音樂。是修養、素養。懂得音樂,這個人的修養就比較高。"射"就是射箭,是技藝,生存的一個本能。"御"是駕御,防禦的御,但是在古代當駕御。駕御馬車叫御手嘛。它是指行動。"書"就是書法,形象思維。"數"是算數,邏輯思維。
禮、樂、射、御、書、數,你掌握這"六藝",我覺得你就是一全才。在今天的社會也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周禮·保氏》中就有這樣的說法。它說,"養國子之道,乃教之六藝"。
梅瓶底下六個,全部帶蓋,全部寫著字,蓋上一個字,瓶底下一個字,對應的。當時可能就是為了配蓋。就是說,你看這個底是"禮",那就拿"禮"的蓋扣上了。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出土最重要的一批元青花,每個都精美之極。在江西出土。
鬼谷下山罐
現在要書歸正傳,講講鬼谷下山罐為什麼這麼貴。
第一,是由題材決定的。瓷器題材很少有故事情節,過去中國人畫畫也很少畫帶有情節的畫,都是《觀瀑圖》、《花鳥圖》,不畫情節。畫出情節的畫,都是國寶,如《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鬼谷下山"是著名的歷史軍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諸侯紛起,湧現出很多著名的軍事人物。王翊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軍事奇才,號稱"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孫臏就是他的徒弟。當時燕國和齊國交戰,孫臏是齊國這頭兒的,被燕國俘虜了。齊國就求他的師父鬼谷子下山救徒。這青花罐畫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
在瓷器上畫故事情節,這個情節後面一定隱藏一個故事。元末時期,朱元璋很長時間駐紮在景德鎮。當時朱元璋率領的明軍跟陳友諒的漢軍交戰,一開始處於劣勢,陳友諒號稱有六十萬軍隊,他才十幾萬。打了幾次仗,朱元璋都沒有占著便宜。曾經有一次,朱元璋被陳友諒追得一直跑到浮梁。浮梁有一座紅塔,今天還在,是用當地的紅土磚砌成的,一下雨,磚一濕就變成微紅色,到現在也叫紅塔,40多米高。逃到此處,朱元璋走投無路,就鑽到塔里。據說他是從層層疊疊的蜘蛛網下爬進紅塔,躲到塔頂。追兵追到這兒,見門口全是蜘蛛網,就沒往裡進,這紅塔算救了朱元璋一命。
景德鎮當時是朱元璋的根據地,朱元璋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我怎麼能拿下這個江山。所以,鬼谷下山這樣的瓷器就應運而生。
第二,元青花開中國陶瓷裝飾的一個先河。在它之前,瓷器的裝飾都不這麼強烈。鬼谷下山罐的顏色、畫藝、質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極的水準,永不過時。
第三,就是這個罐子的傳奇色彩。一個住在北京東郊民巷的荷蘭軍官,在1913年到1923年之間,無意中買了這個鬼谷下山罐。這個荷蘭軍官是使節護衛軍的一個司令,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保安隊長。他買了這個罐子后帶回國,在他們家閣樓上擱了將近一百年。上世紀70年代,佳士得的專家去看過,當時因為研究不深,大家認為它是明朝的罐子,出價幾千塊錢,這家人沒賣。2005年專家再次來看,發現它是一個元青花,於是把它隆重地請出來拍賣,最後賣了這麼高的一個價格。在賣之前,這罐子一直在他們家裝CD。
畫有人物紋的元代青花罐非常罕見,全世界不足十個,分別藏在博物館和私人手裡。主要有東京出光美術館藏的"昭君出塞"青花罐、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的"尉遲恭救主"青花罐、日本大阪萬野美術館藏的"百花亭"青花罐、英國鐵路基金會藏的"錦香亭"青花罐、蘇富比在1996年拍賣的"三顧茅廬"青花罐,還有"西廂記"、"細柳營"兩個青花罐,都為私人收藏。這麼大的畫人物的罐子,全世界就這點兒,所以就變得非常貴。
參與競拍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能夠擁有它是一種快樂。我認識一個朋友,他跟我說:"我有很大一筆錢,閑了很多年,我能不能把這元青花買了。"我說:"你可以買,這東西很重要。"他問:"有多重要?"我說:"這樣的瓷器,北京故宮沒有,台北"故宮"也沒有,全國的博物館里都沒有,你說多重要?"他一聽兩眼放光,說:"我買!"我說:"你可以買,但你出多少錢呢?"他說:"我有6000萬閑錢。"我說:"你可以試試。"要知道,如果當時6000萬買了這件元青花,也是元青花的世界紀錄了。結果到了拍賣現場以後,他都沒好意思伸手叫價就過去了,人家爭到2.3億了。
這件事表明了今天收藏者的一個心境,願意參與文物的迴流。我國的文物,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一百多年內,一直是外流的趨勢,都是以經濟為目的的外流。西方列強終於打開了神秘的東方古國的大門,一下子看到這麼多寶物,都希望獲得這些東西。而我們由於積貧積弱的時間過長,導致大量文物外流。今天,當我們國力強盛的時候,我們能夠有機會盡個人之力把文物回收,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情;對民族而言,則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所以,他就參與了競拍,儘管沒有買到,但我覺得這種參與態度非常好。
元青花辨偽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元青花創造了世界紀錄以後,贗品一定就要出現,怎麼去辨別呢?幾乎每個月都有各種各樣的元青花在我面前呈現。我比較容易區分真偽,但作為一般的收藏者,怎麼區分呢?我們首先要知道元青花的一些基本特點。比如元青花裝飾紋飾的層次非常多,主題紋飾與輔助紋飾層層相接,往往可達八九層之多。
有個朋友跟我說:"有人家裡有一個元青花,要賣,你去看看。"我就跟他去了。一進門,我就問:"東西在哪兒呢?"他說:"在桌子上。"我一看,桌子上有一個報紙包著的青花罐。我就說:"這個東西不真。"他愣了:"你還沒看呢!"我說:"問題是我在路上問你了,上面畫的主要圖案是什麼。你跟我敘述得很清楚,有八層紋飾。那這東西在我印象中應該是一個標準大的瓷器,結果看到的卻很小,那就一定有問題。"他說:"為什麼不可能做個小的呢?"我就給他講了個簡單的道理,我說:"門口停一輛汽車,有三組軲轆,但這車只有五米長,你信嗎?小麵包車只能有四個軲轆,有六個軲轆的一定是大公共汽車,必須得有體量感。"
他給我描述的元青花瓷器的紋飾有八層,如果畫這麼多層紋飾,瓷器的體量一定要夠標準大,如果不夠標準大,就一定是作偽的。所以我隔著報紙,馬上就知道這個東西不對。最後打開報紙一看,果然不對。
大部分元青花紋飾的裝飾層數非常多,三、四、五、六、八、九、十層都有,但有一個數字一般不出現:七層。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元朝人"重九惡七"。你注意看,元青花九層的紋飾最多,但是不畫七層的。現在的人不知道,仿的時候畫成七層紋飾。你要是數到七層,這東西百分之九十九不真。
元朝人重九惡七,跟忽必烈當時有一個政策有關。忽必烈當時在刑法當中的時候,他採取一種寬容的態度。他就說,天饒他一下,地饒他一下,我饒他一下。比如說,要打五十棍,那麼就打四十七。天饒了一下,地饒了一下,忽必烈皇上又饒了一下。那麼,就打四十七棍。有的刑罰要打110棍,還是減三下,變成107棍。所以大家覺得這事不怎麼吉利。所以元朝人寫漢字"七"的時候,這個彎不是向右拐,都是向左拐的。知道吧?他寫這個"七"一定往左拐。這是一些知識。這些知識好像跟它瓷器鑒定不是有直接的關係,但是一旦你掌握的時候,它有時候就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
至正型元青花
元青花的研究,歷史上沒有人做過,所以元青花在史籍上無載。第一個研究元青花的是個美國人,叫波普,他在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研究,最早研究的元青花瓷器是一對龍紋象耳大瓶。這對大瓶是英國人霍布遜1929年在北京發現,買下后運往歐洲的。這對大瓶上有確切的文字記載,上寫:"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拾香爐、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瓷器上寫得很清楚,至正十一年,就是公元1351年,一個叫張文進的人花錢定的瓷器供奉。這對元青花大瓶至今收藏在英國大維德基金會,去倫敦的時候可以看到它的展出。而香爐還沒找著呢,大家可以去找找。一般情況寺廟裡的擺放是香爐擱在中間,大瓶一邊一個。大瓶發現了,香爐至今還沒找著。
由於這對元青花大瓶太有名了,就以它為準,把元青花中紋飾層次豐富的都叫"至正型"青花。至正朝一共多少年?28年。因為至正型青花太有名了,所以仿元青花一定仿至正型。我見過一個人,跟我說:"馬先生,我的至正型青花,從至正元年到至正二十九年的全有。"一年一個,29個。至正一共才28年,他有29年的。他體現了一種什麼精神呢?無知者無畏。
元青花概況
著名的元青花有幾次出土。一次是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了一批瓷器,總共有11件,其中有6件元青花,件件是國寶。第二次比較重要的大規模出土是1983年,江西高安的窖藏,有18件元青花,包括我講過的"六藝"梅瓶,是迄今為止元青花最大的一次發現。當時我們對瓷器的認知還不是那麼深刻,元青花出土后沒有立刻受到重視,沒想到它是一個轟動世界的發現。
再有就是建國初期,南京沐英墓出土了一件非常著名的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人物紋的元青花梅瓶,重要的國寶,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
元青花在全世界的博物館里大概有幾百件。比較多的地方是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宮,有大量元青花,精美至極,都是當年作為禮品或者商品運至托布卡比宮的,至今都在那裡。
元青花的工藝特點與我們想像的有一點不同,它是模製,所以八方瓶、六方瓶、扁瓶特別多。
為什麼要模製呢?首先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事先把模子做好,把胎壓在裡頭成型,省事兒。還有是當時要用瓷器仿製波斯的金屬器,拿瓷土直接捏成金屬器的樣子比較難,一定要有模子,有標準。扁方造型比較便攜,圓型的東西隨身帶著不方便。
元青花上多畫牡丹。牡丹是少數民族最推崇的花卉,在遼、金、西夏、元代瓷器中,都被大量繪製。首先從社會學的角度觀察,牡丹代表了富貴,也是中國的國花。再有一點,少數民族的心胸都比較開闊,對那種小型的花卉都不感興趣。不像我們漢族人喜歡梅花,枯梅,一個樹枝上最好就一朵,還半開不開的,比較酸。少數民族一看就火了,他一定要看大花。所以,少數民族喜歡牡丹花有一定道理,跟生存環境和性格狀況有關
元青花的被社會的關注就是近些年的事情。我們說過,研究它不過二50多年的時間。當研究成果公佈於世,大家都能夠公認元青花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發明創造的時候,全社會才給予關注。在那以前,我們民國初年,清朝的時候都認為青花都是明朝的,都認為是永宣時候的。我們下一講就講永宣。他認為都是永宣時候的。後來才發現有相當一批東西是早於明朝,元朝就有了。尤其碰見了這個至正型的大瓶,真是感謝張文進——就是那個大瓶的施者——感謝他在上面寫了這排字。要不然,我們沒有證據證明這麼漂亮的東西是那個時期燒造的。
投資的神話
英國在2005年還有一個鄉村有一個小的拍賣行,拍賣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元青花,非常有意思。這件東西,因為記錄非常清晰,所以它後來被後人就津津樂道。有一個老頭,他們家地上放著一個元青花的葫蘆形的大瓶。他們家的狗天天從這瓶子面前走來走去,大尾巴在瓶子上掃來掃去,走來走去。後來來了一個行家說,你們家地上怎麼有這麼貴重的一件東西啊?老頭說:是很貴重嗎?在我們家擺了很久很久了。那麼他說:我們能不能拿到拍賣行給你拍拍看,老頭說行。就拿到拍賣行。這個瓶子當時拍了多少錢呢?因為它是在英國鄉村很偏遠的一個拍賣行。很多競價者都沒有到場,不知道。所以拍得不高。拍了多少錢呢?當時拍了摺合人民幣大約5000萬塊錢。據說,老頭杵著這個手杖在門口領著他們家狗就看楞了。他沒想他們家所有財產加起來都不頂這個擱在地上的瓶子值錢。然後就拍了拍很懂事的那條狗,那意思就是說,你這麼走沒把我這瓶子摔了真是萬幸啊!
後來的事就更有意思了,就要查一查這個瓶子的來歷。他的檔案工作做得好。西方人比東方人願意保存檔案,所以查了一下,他的祖上是在1900年5月23日花10英鎊買的這個瓶子,記錄在當天的日記中,有記錄。那麼到賣的那一天,整整走了105年。105年這個東西漲了多少倍呢?它當天賣的英鎊,是344.5萬英鎊,它在這105年裡它漲了大概35萬倍,攤到第一天上,每天漲了10倍。我們每個想投資的人都很願意聽這個消息,在自個兒身上發生。每天10倍,打他投錢那天起,每天漲10倍。我10塊錢買的東西,第二天變成110塊,第三天變成210塊,每天都以基數上這麼遞增。遞增了105年,中間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歷經了無數次經濟危機,居然賣了這麼高的一個價錢。
那我跟很多搞投資的人聊天,我就說起這事。投資的人說,不可能,哪兒可能出這種事啊。這聽起來都跟"天方夜譚"一樣,但這個事就發生了。
君臨天下
中國陶瓷自發明的那天起,品種不斷增加。唐宋時期,中國陶瓷攀上了一個高峰。所有的陶瓷體系都是各領風騷,但是元青花的出現一統江山,君臨天下。到元青花的出現,確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確立了景德鎮瓷都的地位,七百年來無法撼動。
它一定有原因。元青花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能夠在這麼殘酷的市場上能夠站穩呢?
首先,它是漢族文化、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一個結晶。
市場的熱愛也是元青花繁榮的一個動力。因為有市場,有需求,元青花出現以後迅速膨脹。我們知道,後來明代、清代瓷器都是以青花瓷為主。
那麼,青花瓷的特點是什麼呢?首先它是以優雅悅目的藍色為陶瓷開闢了裝飾新路。在它之前的陶瓷沒有這麼漂亮悅目。這個藍色對任何層次的審美都會有非常強烈的感受,不排斥。有些色澤是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排斥,排斥青花顏色的人幾乎沒有。
第二,是它發色穩定,成品率高。從工藝上它有所突破,相對容易達到一個高標準。
第三,就是它的質地優良,從內到外,所以它才具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
正是因為元青花的這些特點,它才確立一個霸主地位。元青花的出現,它一反宋代追求的那種含蓄美,那種自然美。它是奔放的,它強調的是人工美。所以它改變了宋代以來的含蓄的美學觀,開闢了陶瓷的新的一條路。
後來能夠撼動它地位的瓷器只有清代中後期出現的粉彩可以跟它較量。我們講到粉彩的時候會講到這些。
那麼,我們下一講就講明代的早期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