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投資美人,回報一個皇后

八 投資美人,回報一個皇后

1、大膽的投資

趙恆的皇后郭氏,賢惠淑德,執掌後宮,善待嬪妃及宮女內侍。郭皇後生性節儉,反對侈靡,同趙恆裝神弄鬼、揮霍無度的作為形成鮮明的對比。她不僅自己厲行節約,就是族人進宮探望她,服飾穿得稍微華麗些,她都要嚴詞戒勖。娘家人常在她面前嘀咕,想謀個一官半職,她也從來不答應。正是由於這樣,趙恆非常敬重她,夫妻之間相敬如賓,從來沒有紅過臉。

景德四年(1007年),她跟從趙恆到西京洛陽拜祭諸陵,途中偶染風寒,回京后竟一病不起,雖經太醫診治,沒有任何好轉,猝然而逝。謚稱章穆皇后。

郭皇後去世后,宮中還有數名嬪妃,最得趙恆寵眷的屬劉德妃,次為楊淑妃。

劉德妃就是後來有名的劉皇后。說起這個劉皇后,頗有些傳奇色彩。

劉德妃原來是一個花鼓女,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當上了嬪妃,此後的一生與宋朝的政治緊密相連,甚至對北宋政局產生了重要影響,是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

劉氏本名劉娥,太原人,后遷移到四川。父親劉通為虎捷都節度使、嘉州刺史。隨太宗皇帝出征太原,死在途中,劉家自此衰落。其母夢見月亮入懷而懷孕。父親死在軍中時,劉娥還在襁褓之中,被寄養在外婆家,後母親又病亡。開始,還有外祖父家可以依靠,但外祖父家門庭衰弱、人丁稀少,朝暮也得為生活發愁,劉娥對他們而言,也是一個生活上的累贅。因為無依無靠,劉娥幾次想自盡,離開這個苦難的世界。少年貧寒的滋味,使這個本來天真明媚的少女比尋常女子多了更多的慾望和心機。?

一天,游鄉銀匠龔美在劉娥的家門前擺攤,劉娥閑來無事,便在旁邊看熱鬧。

游鄉的工匠見多識廣,見人能說人話,見鬼能說鬼話,不管是什麼人,都能搭上腔,邊幹活邊有一搭沒一搭地同你神侃,活幹完了,拍屁股走人,下次有幸碰上了,那就是熟人。

銀匠龔美看見劉娥后,一下子被小姑娘的姣容吸引住了。心裡想道,我游鄉串巷走遍了四川,閱人無數,從未見誰比眼前這個小姑娘漂亮,按說書人的說法,真的是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是一個任何男子見了都要引起一番衝動的女人。因此,他不由得對劉娥多看了幾眼。劉娥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沒好氣地問道:「你幹活呀!怎麼老看我?」

龔美說:「我並非心存歹意,只因你的品貌大貴。我閱人無數,從未遇見過像你這樣貌美而大貴之相。」

劉娥以為龔美是在調侃自己,有些落寞地說:「我是一個很窮的人,吃了上頓沒下頓,連生活都沒有著落,談什麼大貴啊!」

「像你這樣一個美人,還愁沒衣穿、沒飯吃嗎?」龔美反問道。

劉娥回答說:「你怎麼還這樣說話,何必要取笑我呢?」

「我也一樣是個窮小子,怎樣好笑話你?」龔美辯解道。

「那你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呢?」

龔美見眼前這個小姑娘說得天真率直,腦海里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在這個小美人身上投資,賭一把,說不定能賺大錢。

龔美雖是一個小生意人,卻有獨到的眼光,他想在這個小姑娘身上投資,做一筆似乎很難得到回報的投資。

龔美是個聰明的投資人,他在做一筆瘋狂的投資,投資對象:美女;期望值:美女變貴妃。

由於有了投資的想法,他便對劉娥講,說他有一個辦法,能使劉娥今後大富大貴,吃不完、穿不盡。

劉娥以為龔美騙人,不想搭理他了。

「我說的是真的。」龔美認真地說,「只要你能夠聽我的話,暫時忍受屈辱,吃點苦,我保你今後一定能享受榮華富貴。」

劉娥見龔美不像是開玩笑,也有所心動,心裡想,從來做人都要能屈才能伸,吃得苦中苦,才為人上人。如果真的能有好日子過,暫時吃些苦、受些罪算不了什麼。但她不知道龔美怎樣給她帶來榮華富貴,半真半假地問道:「你說說看,怎樣才能得到榮華富貴?」

龔美知道劉娥心有所動,便對劉娥說出了他的計劃,他叫劉娥隨他學習鞀鼓,然後一同上京城闖天下,憑她的美貌和自己教給她的技藝,如果能得到哪位王子皇孫的賞識,說不定就可一步登天,榮華富貴也就纏上她了。

劉娥低頭想想,覺得自己已是窮困潦倒,呆在這窮山溝里,永無出頭之日,出去闖一闖,說不定真能交上好運。只是益州離京城,遠隔千山萬水,自己一個弱女子,身無分文,怎麼去呢?

龔美似乎看穿了劉娥的心事,便說只要她願意,其他就不用她操心,他能想辦法。劉娥說道:「我同你非親非故,你憑什麼要幫助我?」

「我雖是一個銀匠,也頗通相術。」龔美說,「你有后妃之相,將來一定能大富大貴。」

「我現在是個窮光蛋。」劉娥仍然不放心地說,「沒有什麼報答你。」

「我也不富裕,也不要你馬上報答我。」龔美認真地說,「只要你日後有了出頭之日,不要忘了我就行,當我有困難的時候,接濟我一二即可。」

劉娥本是一個弱女子,生活在僻陋的鄉間,一日三餐都有問題,那種富貴的生活,是她連想都不敢想的。聽龔美說得認真,不像是開玩笑,便提議與龔美結拜為兄妹,日後有了出頭之日,一定不忘龔美的大恩大德。

龔美當然是求之不得,兩人真的焚香對拜,結為異姓兄妹。然後,兩人結伴,一同前往京師。

這趟京師之行,對於劉娥,是走出窮鄉僻壤,到京城去碰運氣,對於龔美,則是一項投資的開始,投資項目:美人。

2、美人進京

在赴京城途中,龔美教了劉娥一項技藝——打鞀鼓,鞀鼓是一種兩旁綴靈活小耳的小鼓,有柄,執柄搖動時,兩耳雙面擊鼓作響,俗稱「撥浪鼓」。原本是小商販用來招徠顧客的道具,配上鼓聲唱著曲子,就成了一種說唱藝術。

原來,龔美小時本是個玩鞀鼓的,後來才改行做銀匠。他的鼓詞鼓術,都是在傳統基礎上經過改良的,有一種獨特的風味,格外地新穎別緻。劉娥天生麗質,聰穎絕倫,加之心靈手巧,鞀鼓的敲擊方法一點即通,教唱的曲兒一學即會,更兼珠喉婉轉,唱起曲兒格外動聽。有時,她覺得龔美教的詞調有不完善的地方,還要自行修改,故她的擊打方法和唱的曲調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一路上,兩人邊走邊賣唱,後來又買了一面小銅鑼,每當演出的時候,龔美敲銅鑼,劉娥打鞀鼓唱曲,居然創造出一種男女合演的花鼓戲。這在當時可是新鮮事兒,二人逢州過縣,走一路,唱一路,吸引了不少的觀眾,甚至還在不少地方引起轟動,不但吃住的問題解決了,而且還略有結餘,兩人分外高興。

兩人到了京師,在最繁華的地段找了家客棧住下。第二天,便在鬧市區找一塊空場子,打起鞀鼓,敲響銅鑼,擺地攤賣唱。

打鞀鼓的技藝,在京城是一件新玩意兒,以前從沒有人這樣玩過。京城的特點是人多,而且閑人特多,閑人都喜歡瞧新鮮、湊熱鬧。他們突然看見一位絕色美人,敲著新奇的鞀鼓,唱著動聽的曲兒,一下子就圍了過來。劉娥見圍的人多了,表演起來格外賣力,有節奏的鞀鼓聲,銀鈴般的歌聲,加上苗條的身段,更有賣弄風騷的表演,使圍觀者如醉如痴,三五日間,便轟動了汴梁城。人們爭相前來觀看,劉娥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兩人賺得個缽滿盆滿。

趙恆此時年方十四歲,被封為襄王,還沒有冊立為太子。他早就聽說蜀中出美人,欲找一名川妹子做侍妾。聽說京城來了個唱鞀鼓戲的川妹子,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不但長得漂亮,曲兒也唱得動聽,便動了好奇之心,欲前往一睹為快。帶了幾個近侍,微服去看劉娥的表演。?

劉娥雖然年紀不大,但頗通人情世故,見一個氣度不凡的公子,帶著幾個隨從擠進來觀看,知道定是非常人,便拿出渾身的絕活兒,表演起來格外賣力,甚至有時抽個空兒向這位公子哥飛個媚眼。

趙恆也是情竇初開之時,初見劉娥的花容玉貌,已經被她的美色弄得目眩神迷,再加上劉娥有意地目挑眉語,暗中傳情,更惹得他意馬心猿、渾身發燒,恨不得衝上前去將這位美人摟在懷裡,狠狠地親上幾口,怎奈在大庭廣眾之下,由不得自己的性子。回到府邸,他立即命人去把打鞀鼓的女子召進襄王府。

問起劉娥的身世,她說自己姓劉,名娥,山西太原人氏,後來流落到益州,祖名延慶,曾在晉、漢時代做過右驍衛大將軍。父名通,在太宗朝做過虎捷都指揮使,隨同太宗出征太原,中途病逝。母親不久也病逝,她是由外婆家撫養長大的。后舅家人相繼去世,就與表兄龔美遊走四方,以賣唱糊口。前不久才來到京城討生活。說到傷心處,兩眼含淚,一副凄切之態,使人越覺得楚楚可憐。

趙恆是越看越愛,越愛越看,當即決定,將劉娥留在襄王府做侍女。

劉娥隨同龔美進京的目的,就是要投身公子王孫,謀求榮華富貴,進京不久,就有此奇遇,一步登天進了襄王府,當然是求之不得。

龔美的投資項目,第一步已經成功了。劉娥也如願以償,進了富貴官宦人家。

龔美的投資,能夠收到回報了,他在等。

3、美人進宮

趙恆貪戀劉娥的美色,才將她收入王府。劉娥進入襄王府後,名義上是侍女,實際上享受著遠遠超過侍女的待遇。

劉娥進京的目的,就是要找一個公子王孫,過上那榮華富貴的日子。進了襄王府,同襄王趙恆,一個有情,一個有意,一個是含情脈脈,憐香惜玉,一個是移篙近舵,投懷送抱。真是洛皋解珮,幸遇陳思,神女行雲,巧逢楚主。兩人相憐相愛,如膠似漆,掉進了溫柔鄉,熔成了鸞鳳交。

趙恆的乳母泰國夫人,對來歷不明且出身低賤的劉娥十分不滿,要求趙恆將劉娥驅逐出襄王府。趙恆正當少年,遇到劉娥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子,情投意合,如何能輕易捨棄。乳母見趙恆不聽話,便將這件事告訴了太宗皇帝。

太宗聽說兒子小小年紀便沉溺於女色,勃然大怒,勒令趙恆立即將劉娥逐出襄王府。

乳母的話可以不聽,父皇之命卻是難違,萬般無奈之下,趙恆只好將劉娥送出宮,表面上是將她送回四川老家,暗地裡卻將她送到親信幕僚張耆(原名張旻)的家裡。張耆悄悄安排家人悉心照顧劉娥,為了避嫌,他自己每天都睡在襄王府中。

趙恆送走劉娥之後,奉太宗之命,娶了名將潘美第八個女兒為妻,潘氏成了他第一位正妻。趙恆雖然娶了潘氏,但一有機會,就悄悄溜到張耆家與劉娥私會,張耆的家變成了他金屋藏嬌之地。

劉娥的處境雖然不那麼名正言順,一般的女子,可能會厭倦這種偷偷摸摸的生活,但劉娥不是尋常女子,此時的她並沒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借這個機會,在張耆家裡博覽群書,遍讀史經,研習琴棋書畫。

趙恆見劉娥如此善解人意,更是對她另眼相看,從心裡真正地愛上了這個女人。劉娥是趙恆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而且這份愛情終身不變。

投資人龔美在等,他在等投資的最終回報,劉娥在等,她要等那出頭之日。資源共享是長遠的,等待是漫長的,兩人這一等,等了十五年。

十五年後,太宗皇帝駕崩,趙恆即位做了大宋第三代皇帝。趙恆做了皇帝后,立即派人把劉娥接進宮,劉娥終於撥開烏雲見太陽,重見天日了。

劉娥進宮之後,立即被封為美人,不久便榮升為德妃。按宋宮制度,皇后以下的命婦主要有妃、嬪兩等。妃有貴妃、淑妃、德妃和賢妃四等,嬪的等級則多達十七等,其下又有婕妤為一等,美人為一等,才人和貴人為一等。當時趙恆的第一任妻子潘氏已死,第二任妻子郭氏封為皇后。

劉娥生性機敏,為人機巧多變,對郭皇后十分殷勤,與其他嬪妃相處得也很好,算得上是八面玲瓏。由於她很會處理人際關係,宮中嬪妃沒有人不喜歡她,包括宮女在內,無人不稱她賢德。

時隔不久,劉娥進位修儀,不久,又冊封為德妃,地位不斷攀升。

劉德妃得寵之後,稱龔美為兄,命他改姓劉,然後請求趙恆賜給一個官職。這個聰明的投資人,果然收到了回報。

4、趙禎的身世之謎

郭皇後去世后,宮中還有數名嬪妃,最得寵者當屬劉德妃,次為楊淑妃。

此時,趙恆尚無子嗣,故去的郭后雖然生過三個兒子,但個個短命,沒有一個活下來;楊淑妃也生了兩個兒子,也都先後夭折。劉德妃很想生個兒子,好向趙恆要求繼承皇后之位。無奈肚皮不爭氣,使盡了渾身解數,也沒有懷上龍種。這時候的劉德妃,已經是三十七歲的女人了。看來,她是一隻不生蛋的母雞,命中注定不能生兒子了。

趙恆望子心切,又選納前宰相沈義倫的孫女沈氏進宮為才人。此時的沈氏只有十四歲,又是名門之後,這個女人進宮,對劉德妃在宮中的地位帶來了巨大威脅。朝中群臣一直贊成立沈才人為新皇后,趙恆卻遲遲不表態,顯然,他心裡還有個劉德妃。

劉德妃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郭皇后在世的時候,她沒有非分之想,當郭皇后沒了的時候,她對中宮之位實在是有些心動。但她知道,自己肚皮不爭氣,不能生兒,如果有兒子,就有了競爭皇后的資本。經過一番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個移花接木,也就是借腹生子之計。

劉德妃先用自己的侍女李氏的美色去打動趙恆,讓李侍女去做趙恆的司寢。司寢的職責,就是給趙恆鋪床疊被,當然,只要趙恆高興,她隨時可以在那個床上陪主人睡覺。

劉德妃的目的很明確,自己生不齣兒子,就讓李侍女去替她生,等她懷了龍種、生了兒子之後,抱過來據為己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是她借腹生子的全盤計劃。

李氏是杭州人。父親李仁德在吳越王時曾任左班殿值,母親早年去世。吳越歸順於宋廷后,李仁德在遷徙汴梁的途中染病身亡。繼母攜所生子改嫁,只剩下李氏孤零零的一個人,無以為生,只好削髮為尼,在尼姑庵討一口飯吃。

有一次,劉德妃到尼姑庵拜佛,見李氏相貌嬌美、舉止從容,料定她是一位大家閨秀,便與她交談起來。李氏像是遇到了知己,對劉德妃說起了自己的身世。劉德妃頓起同病相憐之感,將李氏帶出尼姑庵,收為自己的侍女。李氏文文靜靜,沉默寡言,深得劉娥信任。

李氏年輕,人也長得漂亮,而且性情溫和、善解人意。

趙恆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新來的司寢,不需要李侍兒主動提出要求,趙恆就臨幸了她,由司寢變為侍寢,幾度雲雨,李侍兒果然懷上了龍種。

一次,身懷有孕的李氏隨趙恆出遊,不小心碰掉了頭上的玉釵,玉釵掉落在地。趙恆暗自祈禱:玉釵若完好無損,當生下男孩。左右取來玉釵,果然完好如初。這雖是一個傳說,但既從側面反映了趙恆求子若渴的迫切心情,也是趙恆無奈之餘求助神靈降子的真實寫照。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李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果然是個兒子。

趙恆中年得子,大喜過望,給這個新生嬰兒取名受益;並晉封李侍兒為才人。這個受益,後來改名趙禎,就是宋仁宗。

劉德妃沒有將這個孩子留在李才人的身邊,而是抱過來據為己有,這就是她設想的移花接木之計。劉德妃把李才人生的兒子抱過來后,對楊淑妃說,由她們兩人共同撫養這個孩子,楊淑妃為人隨和,一口答應了。為了防止真相外泄,劉德妃嚴厲地告誡宮中的宮女太監,就說孩子是她生的,誰要是說漏了嘴,後果自負。

劉德妃所說的後果是什麼,這些宮人清楚得很,除了死,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從此,趙受益的身世成了宮中的一等機密,誰也不敢提這件事。

想到嚴重的後果,誰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呢?

李才人做人向來很溫和,眼看自己的兒子被劉德妃抱走,心裡雖然不高興,但懾於劉德妃的權勢,也不敢流露任何不滿的情緒,否則,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災難,可能還會危及兒子的安全。

趙恆寵愛劉德妃,也默許了她抱養李才人之子這件事。

從此,趙受益的起居就由劉德妃和楊淑妃照料,趙受益呼劉德妃為大娘娘,呼楊淑妃為小娘娘。

劉德妃終於如願以償了,自己生不齣兒子,卻堂而皇之地當上了皇子趙受益的生母。

劉德妃以色得幸,專寵後宮,這是私慾所致,幸虧劉德妃雖有心計,卻未為惡,事郭后恭敬有加,待楊妃也以和為貴,雖然將宮中侍兒所生之子據為己有,似乎有些不仁道,但她上不敢欺罔趙恆,下也未加害李侍兒,只不過藉此以攫皇后之位,貪圖尊寵而已,雖然有些狡詐,但也無大惡。

後世之人不齒劉娥的行為,將這段故事演繹成匪夷所思的「狸貓換太子」,至有狸奴換主之訛傳,並說這件事是宦官郭槐一手操辦的,包拯三審郭槐,致使仁宗皇帝寒窯認母。這都是捕風捉影、荒唐之談,都是文人杜撰出來的,描寫雖然風趣,但卻歪曲了歷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
上一章下一章

八 投資美人,回報一個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