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四季的表情
什麼是中國人所推崇的意境呢?美學大家宗白華先生認為,「意境是造化與心源的合一」,「是客觀的自然景象和主觀的生命情調的交融滲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外在有造化?內心有源頭,只有主客觀交融在一起,才能稱為意境。
國學大家王國維認為,意境可以以我觀物,處處皆著我之色彩;也可以以物觀我,讓自己融入自然。這種意趣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如果不是自己的切身感受,我們又如何能夠懂得呢?
在山水美學上,講究三個必備條件,即所至、所賞、所感。第一步是自己必須身處山水之中;第二步是用你的眼睛和心靈去觀賞;第三步是調動全部的生命去感受。
生活需要一點悠閑的情趣來調節緊張的律動,但情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生命中函養而出;情趣也不是在斗室里醞釀出來的,而是在?地間自然滋養而成。情趣的養成,是對生命的喚醒,繼而提升個人與宇宙間的通靈與感悟。
什麼是山水?蘇東坡說得好,山水「雖無常形而有常理」。不同地方,山水亦不相同,而且永遠在變,就是所謂「無常形」。但是,它有常理,只要你願意看,一定能夠看出它蘊涵大道。
李白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一個人和一座山巒,可以一直對坐對視到「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人與山川之間,那份凝視永遠不會有厭倦。所以,辛棄疾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是何等的浪漫溫柔!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意溢於海」,人在山上會感覺高尚,在海邊會體味到壯闊。四時不同,山水各異,這樣走下來,生命中自然會多出一份情趣。
大家在談起旅遊時,有人提議:咱們上黃山吧!就有人說:黃山我去過了。再有人提議:廬山呢?也許就有人答:廬山還沒去過,得去一回!在很多人的觀念里,風景名勝,去過一回就不用再去了,還有很多名山大川沒有去過呢!
一座山,一條河,去過一次就懂得了嗎?
看山游水,四時不同,所蘊涵的寓意不同,你所感受到的情致自然也不同。北宋著名山水畫家郭熙有一說法,叫做「春山煙雲連綿,人欣欣;夏山嘉?繁陰,人坦坦;秋山明凈搖落,人肅肅;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春天山間有煙雲,煙雲起時,人心中就有一種歡欣,隨著煙雲一起升騰;夏天山上枝繁葉茂,陰涼之處,有一種磊落,人也坦然;秋高氣爽,落葉颯颯,心中有肅穆之感;冬天的山,雖是枯色,恰恰能在寂寥中感受到悲愴的遼遠。
山的四時都是有表情的,如同人的心境。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
春山如笑。你相信一座山巒會綻放笑容嗎?花開了,鳥叫了,萬物蓬勃了,流水叮叮咚咚,你不覺得這是春山的表情嗎?
夏山如怒。草木瘋長,夏花盛放,夏天?充盈的,又是蓬勃的。那蓬勃就是一種怒放,生命到了鼎盛,到了極致。
秋山如妝。四季色彩莫過於清秋。秋天的山斑斕多彩,深深淺淺,濃濃淡淡,宛如美人嚴妝。
冬山如睡。大地沉默,在積雪覆蓋下睡去,休養生息,為來年積蓄能量。山川也沉靜下來,在寒風中睡去,醞釀情緒,為明年早春再露出笑容。
你能說四季的山川沒有變化的容顏嗎?正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既然山四時表情都不同,我們千山走遍,心中自然會裝著不同的情趣,也就能體會到萬物變化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