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3

第一部 3

王老虎上任

記住,這世界上許多人會問你對第三者的看法。他的目的,可以是調查,也可能是"套你的話"。當你發現別人來套話的時候,一個字也不能說。

至於在一般閑談間,如果你發現對方要批評與你相關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把話題帶開,或暗示對方,你的"關係"。

否則,對方的批評一出,如故事中的,那許許多多的副作用,就會產生了。

總之,能不傳話,最好不要傳話;能不套話,最好不要套話。能不涉入"背後的批評",最好不要涉入。讓自己像沙灘,多大的浪來了,也是輕撫著沙灘,一波波地退去。而不要像岩石,使小小的浪,也激起高高的水花。

丟臉有理

秀英今天一進門,臉色就不好,皮包往沙發上一摔,坐在那兒,悶不吭氣。

"怎麼了?"小王輕聲細氣地靠近。

"怎麼了?"秀英別過臉去:"問你自己!"這一開口,氣是更大了,一下子滿臉脹得通紅。

"你今天真是讓我丟夠了臉,當著一大堆同事的面,我真想找個洞鑽進去。"

"我跟我們處長,到你公司參觀,怎麼會丟你的臉呢?"小王一頭霧水:"正因為我是處長面前的紅人,他才會帶我去,他怎麼不帶別人呢?而且,你要想想,處長不去別的廠參觀,為什麼專找你們工廠,還不是我介紹的?"小王也愈說愈有氣:"你們工廠,從上到下,如果做成這筆生意,應該感謝我,也就是感謝你才對,怎麼反而說讓你丟臉呢?"

"當然丟臉!"秀英轉過臉來:"你還沒去,我就跟老闆和同事說了,說你是我同系的學長、高材生,也是這方面的專家……"

"你說的沒錯啊!"

"錯大了!"秀英一瞪眼,突然低下頭,掩著臉哭了起來:你跟在你們處長旁邊,一副一問三不知的樣子,明明你最懂的機器,根本可以由你來介紹,你為什麼不說話,還不斷問你處長。他懂個屁!"

"他懂個屁?"小王停一下,居然笑了起來:"他也是學這個的,就算過時了,他總是處長啊!"

(想一想)

以上這兩個故事,我故意只講一半,留下結尾讓讀者猜。

何助教確實是個聰明的年輕人,他一個人可以當十個人用,問題是,"聰明"包括的不僅是知識、反應,更應該包含處世的智慧。

年輕人失敗,常敗在不知道及時表現自己,也常敗在過度表現自己。愈表現,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別人的存在。

相反地,那個以幕僚姿態,站在長官身後,默默耕耘,不顯示自己的小王,則懂得了做人的三昧。故事中,小王說得很明白:"他(處長)也是學這個的。"

如果處長完全是外行,由小王這個內行代力解說,絕對是當然的事。但是,當自己的主管也是內行人的時候,小王搶在前面說話,不但是搶風頭,而且表現了"我比你內行"的氣勢。

推銷員都懂得一種說話技巧;明明知道對方並不懂,卻說"相信您一定是內行,知道……"。然後,把自己要推銷的觀念說出來。這樣做,要比說"你要知道……"的效果好得多。因為前者表現的是同意,是同一立場,也是尊重;後者表現的,是假設對方不懂,需要人指點。

人人愛戴高帽子,當然前者的說法最討好。

此外,人都喜歡錶現,每個懂一點的人,都自以為是半個專家;而每個專家,都希望自己是專家中的專家。有什麼情況,會比在一個專家面前,表現得更專家,造成場面更尷尬呢?

我曾親眼看見,一位"大師"帶著徒弟參觀書法展,站在一幅草書前,大師搖頭晃腦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下去。突然,有個字寫得太草了,連大師也認不出來,正左想右想的時候,徒弟卻笑道:

"不過是個"頭髮的頭罷了!"

當場,大師就變了臉,怒斥道:

"輪得到你說話嗎?"

那徒弟犯的錯,就是"在老師面前,表現老師",問題是,那畢竟是他老師啊。

談到這兒,我們也常在學術界,聽見研究生抱怨:"某教授發表的論文,根本多半是我寫的。他只是定個題目,全是我做的研究,偏偏到後來掛他的名。"

這種實情是不少,但我們也要想想,當那個教授在做研究生的時候,是不是也曾經幫他的教授作研究呢?

有一些"倫理"是長期發展出來的,看似不合理,其中卻有一定的道理。

"一將功成萬骨枯",小兵可以說"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仗是我們在打,為什麼成名的都是將軍?"

當他說這句話時,應該想想:

第一,哪個將軍不是從下層升上去的?

第二,當仗打敗了,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絞刑台的,是那些將軍戰犯,為什麼不是殺人的小兵?

我曾經看過一個博士論文口試之後,指導教授對通過口試的學生,很客氣他說:

"講實在話,這方面,你研究這麼多年,你才是專家,我們不但是在考你,在指導你,也是在向你請教。"

學生則再三鞠躬說:

"是老師指導我方向,也給我機會,沒有這個機會,我又怎麼表現呢?"

在這兒,我特別要對初入社會的年輕朋友強調,這個社會好象許多果園,當你進去,果園的主人可能說:"好!那片地,交給你種!"

當你種出最豐碩,甚至遠超過果園主人以前種出的果實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是誰讓你進來,又是誰給你這塊地。

我們自鳴得意的時候,千萬不能忘本。

當然,人際之間的進退,是有很大技巧的,有些技巧近於不合理,甚至可以稱為技巧。

譬如,當古代皇帝御駕親征的時候,即使正與敵人對陣的將軍,可以一舉把敵人擊潰,不必再勞動皇帝,但是只要聽說御駕要親征,就常常按兵不動。等著皇帝來,再打著皇帝的旗子,把敵人征服。

這按兵不動,可能姑息養奸,讓敵人緩口氣,而造成很大的損失,為什麼不一鼓作氣,把他打下來呢?

此外,御駕親征,勞師動眾,要浪費多少公祿?何不免掉皇帝的麻煩,皇帝豈不更高興嗎?

如果你這麼想,就錯了,甚至錯得可能有一天莫明其妙地貶了職,甚至掉了腦袋。

你要想想,皇帝御駕親征是為什麼?裡面難道不存有"好大喜功"嗎?他會不會根本知道敵人已經馬上要投降,才御駕親征。他不是"親征",是親自來"拿功"啊!

拿功給誰看?

給天下人看!給萬民看!

看!皇上一出馬,頑敵就俯首稱臣了。

所以就算皇帝只是袖手旁觀,由你打敗敵人,你也得高喊"吾皇萬歲萬萬歲!"都是皇上的天威,震懾了頑敵。

這樣說,有錯嗎?

也沒有錯。因為你的將軍銜,是皇帝給的。你的大軍也是皇上派的。飲水恩源,還是皇恩浩蕩。

說了這許多,有些事真令人疑惑、教人心寒,但這是真實的社會,真正的"人性"與"人情",我不能不說,你不能不懂。

對了!前面兩個故事的結尾——

何助教後來考自己系裡的研究所,居然沒考上。主任常冷嘲熱諷,何助教最後出了國。

秀英的工廠,果然拿到了訂單,小王後來還當了處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不是教你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我不是教你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部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