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出洞 (下)
第六十八章出洞(下)
妥歡帖木兒與伯顏忽都兩人已經不相往來多年。所以定柱等人安插在皇宮裡的眼線,誰也沒注意到,就這一天在晚飯之後,伯顏忽都的貼身女官娜仁悄悄回了一趟娘家。結果第二天早朝,在幾個權臣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忽然有一大票平素很少上朝的蒙古王爺們聯手跳了出來。
「右相先前說,要失地存人,拉長淮賊的補給線,消耗淮賊的兵力和士氣。結果淮賊初渡河時總兵馬不過九萬餘,打到了濟州時,人馬就變成了十三萬。數日前又收了太不花所部**萬殘兵,再加上從登州趕去匯合的另外一支淮賊,如今,那徐達麾下總兵力竟變成了二十五萬之巨,而右相卻依舊遲遲按兵不動。莫非右相還要繼續失地存人,待淮賊湊夠一百萬,才肯跟其交手?!」燕王也吞帖木兒年齡最長,在皇親國戚里算得上德高望重,翹著花白的鬍子,大聲問責。
「可不是么,右相說是自己一心為國。先前做了許多出格之事,大敵當前之下,我等也都信了。可右相卻放任朱屠戶長驅直入,卻遲遲不肯發兵,到底所圖為何?」忠順王托敏也不甘落後,挺著高高隆起的肚子,滿臉憂憤。
「是戰,還是守,右相總得給個決斷。像這般半死不活的拖著,還能拖上幾時?」寧王為人厚重,說話條理清楚。可他拋出來的問題,卻令人更加難以應對。
「可不是么,越拖,淮賊氣焰越是高漲。而地方士卒官吏,卻越是不知所措!」
「每天幾千十萬雙眼睛看著大都,就等著右相派兵救民於水火了。可是右相卻不知道在忙些什麼,非但兵不急著派,連個應對的韜略都不曾拿出來!」
「......」
其他諸如敏德公、廣德公、濟郡王、忠勤王之類,也爭先恐後幫腔,唯恐表現得晚了,讓人忘記他們也是皇親國戚中的一員。
定柱在頭天晚上,與賀唯一等人謀劃了大半夜,始終覺得在平原上作戰,大元這邊很難取得上風。而據固守大都待援,也沒任何把淮安軍拖垮的指望。首先太子那邊肯定不會發一兵一卒,其次,照著目前各地兵馬打不過就投降的態勢,說不定屆時徐賊都不用派遣淮安軍攻城,直接靠立功心切的降兵降將屍體「堆」,都能將大都城的城牆給「堆」垮。
戰守兩難,他們幾個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一整個晚上時間幾乎都在爭論,到了後半夜才悻然散去,結果今天早晨上朝時,每個人都有些神情恍惚。
但是作為整個大元朝最後的頂樑柱,時局縱使再難,定柱卻不能於朝堂上當眾明說。否則,原本所剩無幾的士氣,恐怕瞬間就要煙消雲散。萬一有人把這些話傳播出去,各地官兵就更不會在淮賊的兵鋒前認真抵抗。說不定,各地達魯花赤、總管、義兵萬戶、千戶們、會爭先恐後打開城門迎接淮賊,以求在新朝能繼續他們的富貴榮華。
「諸位大人稍安勿躁!」想到這兒,強忍著劇烈的頭疼,右相定柱大聲打斷,「賊兵未至,我等不能自亂陣腳。兵,肯定要出的。可怎麼出?出多少?誰人為主將,卻得從長計議!」
「我等沒亂,是右相大人您自己先亂了!」
「誰人為主將,這還用計議什麼?當年脫脫大人在位時,哪次不是親領大軍?!」
「都不用說脫脫,咱們大元歷任丞相,哪個不是上馬統軍,下馬安民?!」
「就算哈麻差了些,與淮賊明裡暗裡勾勾搭搭。但好歹他能讓淮賊兵馬不過黃河,能讓糧船和貨船從運河上一直走到大都城裡頭來!」
......
四下里,反駁聲又是宛若鼎沸。非但帝后兩族的貴胄們,就連汪家奴所掌控的御史台,都有許多以噴人為業的傢伙,啞著嗓子加入了「聲討」隊伍。
他們說出來的話很難聽,但是,卻誰也不能認為他們的話毫無道理。大元朝的文武職責劃分相當混亂,向來是當朝右相兼管軍務和民政。歷代右相都是平素留在大都城內輔佐君王,遇到內亂或者外戰,就主動請纓帶兵四下征討。有那麼多眾所周知的榜樣在,讓定柱根本沒臉說自己面前困難重重,更沒有勇氣拒絕親自領軍。
因此聽著聽著,他就莫名地焦躁了起來。用力跺了幾下腳,大聲咆哮:「閉嘴,爾等都給我閉嘴!誰說本相已經亂了,本相有什麼謀划,需要跟爾等一一彙報么?本相當然有自己的章程,但本相需要提防有人暗通淮賊,所以今天偏偏就不能說出來!」
他不提「暗通淮賊」這個茬還好,一提,立刻捅了馬蜂窩。說實話,滿朝文武,包括他定柱本人,這兩年都沒少從南北貿易中撈取好處。特別是冰翠分銷和羊毛統購這兩大項日進斗金的買賣,在大都城內,沒點兒背景和實力的,根本不可能沾手。而一旦手上沾了銅臭,自然就少不得了跟淮揚商號的大小掌柜、襄理們打交道。明裡暗裡總得有些人情往來。很多朝廷這邊的秘密,就是通過類似關係,轉眼就從大都就傳到了揚州。
所以若論誰通淮的嫌疑最大,原右相哈麻當排第一個。然後以獲利多寡算起,他定柱保證落不下前五,然後才是太尉月闊察兒,御史大夫汪家奴等。其餘大人,最多只能跟在前十後邊喝湯。
「你說誰?你有本事把他的明字點出來?點出了我們立刻動手殺了他,甭管他是哪個王爺,手裡握沒握著重兵!」燕王也吞帖木兒光棍眼裡容不下沙子,狠狠推了定柱一把,大聲咆哮。
「好啊,防賊防到爺們頭上來了。爺們還說,你定柱勾結淮賊呢!否則,當初為何要逼反了雪雪,如今又對太不花見死不救?逼得他不得不率部向徐達投誠?!」
「我等再怎麼著,未曾派兵進入過皇宮。倒是你這對大元忠心耿耿的,都已經管到了皇上頭上!」
.....
忠順王、寧王、相王、還有一大堆國公、郡公,御史清流,緊隨也吞帖木兒之後,群起反駁。
先前定柱跟大夥商量都沒商量,就直接跟李思齊這個漢人聯手血洗了皇宮,已經令貴胄和清流們咬牙切齒。可當時看在淮賊大軍壓境的情況下,眾人也只能暫且忍下這口氣,以免內亂擴大,讓朱屠戶坐收漁翁之利。
可大夥如此退讓,換回來的卻是一頂「暗通淮賊」的大帽子,可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那可是抄家滅族的罪名,無論將來把淮賊打退了,還是被淮賊打退了,背上此罪名的人,都不會有任何好下場。
右相定柱沒想到今天這些王公貴胄和清流們,會揪住自己死纏爛打。一時間,根本招架不過來。偏偏他昨夜幾乎一整夜沒合眼,身體睏乏至極。於是越聽越耐不住性子,越聽越火往上撞,猛然間把心一橫,右手直接朝腰間摸去。
上朝當然不能佩戴武器,可是他如果動了殺心,發現武器不在手,隨後就可以命令當值怯薛入內,將圍攻自己的眾人全部一網打盡。那樣的話,大元朝就更沒指望了。恐怕沒等朱屠戶兵臨城下,城裡的人已經翹首為盼。
好在左相賀唯一反應迅速,發覺定柱要暴走,***先一步大聲呵斥:「住口,爾等當著陛下的面兒圍攻右相,成何體統?!莫非我大元律例全都是擺設么?莫非爾等眼裡早就沒有了陛下,所以公然咆哮朝堂?!」
一連串罪名扣下來,眾人的氣焰頓時就是一矮。就在這當口,始終沒有說話的妥歡帖木兒卻用手輕輕拍了下御案,笑著和起了稀泥,「好了,都別鬧了。左相不要懊惱,他們也是為了大元。右相也不必生氣,大夥今天的一些話,雖然尖刻了些,可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朕把禁軍、保義軍和怯薛都託付給了中書省和樞密院,兩位丞相,還有汪卿、李卿。你們幾個,當然該早點想辦法擊退淮賊,給天下一個交代才是!」
「這.....,臣等遵命!」被點到名字的定柱、賀唯一、汪家奴、李思齊四人,先是愣了片刻,然後相繼躬身。
他們可以殺掉妥歡帖木兒身邊的太監,他們可以血洗那些禍國殃民的喇嘛,他們甚至可以劫持妥歡帖木兒,令後者無法傳位給太子。但是,他們卻不能當著滿朝文武和眾多王公貴胄的面兒,直接衝上去打妥歡帖木兒的耳光!
畢竟,如今這個搖搖欲墜的朝廷,還需要妥歡帖木兒這塊招牌才能支撐得下去。而後者的話也不算太過分,有多大權力就需要盡多少責任。所有兵馬大權都交給他們幾個了,朝政也讓他們幾個盡數把持了,他們幾個當然有責任儘快解決掉眼前危局。
「若是右相親領大軍迎戰淮賊,本王願意捐資一萬犒師!」正當四人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交代的時候,第一皇后的親弟弟,毓德王寶童,忽然主動站出來表態。
一萬貫對滿朝文武來說,都不算大數字。去足夠一百名戰兵的數月開銷。而如果滿朝文武人人皆如毓德王,大軍又何愁無餉可發,人馬又何愁無糧草可用?
「寶童真不愧毓德兩個字。」妥歡帖木兒一旦把精力全放在內鬥上,能力不是一般的強。當即,就從御書案後站起身,紅著眼睛做出回應,「右相,朕準備給毓德王加封一千戶食邑,另外賜大都城外皇莊一座。不知道可否?」
「國難當頭,陛下當中獎忠義之士。微臣不敢勸阻!」定柱氣得直打哆嗦,躬下身去,大聲答應。
大元天子向他這個右相當眾請示,這不是明擺著說他是個真正的權奸么?他又怎麼可能,果斷將天子的提議駁回,真正帶上權奸的帽子?!也罷,既然你妥歡帖木兒急著讓將士們去送死,本相就帶他們去送死好了。反正就是一條命的事情,送出后就再也不欠誰的。
沒等他堵著氣把禮行完,忠順王、寧王、相王、還有一大堆國公、郡公再度一擁而上。「本王也捐一萬貫!」
「本王捐五千貫!」
「本王捐八千貫!」
「本王手裡沒那麼多現錢,願捐獻駿馬五百匹,以壯丞相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