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名將之宿命 (求推薦,收藏)
眾將見孫立人決心已下,紛紛點頭,臉上都顯出肅然之色。劉放吾還是禁不住插上一句:「我看咱們就好比長坂坡趙子龍,單槍匹馬救阿斗。」
「阿斗」一詞一出,眾將紛紛聯想起英**隊的怯懦無用,不禁莞爾。齊學啟笑著用手點點劉放吾,搖搖頭。李鴻臉上雖強忍住笑意,眼神中卻分明帶了出來,剛才軍營中肅殺之氣立時無存。
孫立人也不以為恤,當即命令以114團兩營駐守曼德勒,以113團為先頭部隊長途開進仁安羌以北的喬克帕當,待獲得英軍戰車火炮支援后則開始進攻仁安羌陣地。
孫立人剛部署好兵力,新38師軍需官李峻滿臉喜色的跑進來,掏出一份密密麻麻的裝備清單,對孫立人道:「報告師長,這次英國人真是火燒屁股了,一聽我們要裝備,不管有用沒有用,一卡車一卡車給我們送過來,比給老丈人拜年還孝順。」
孫立人接過清單,我湊在邊上一看,只見上面全是各類裝備,從槍支彈藥到各口徑的山炮,甚至還有六輛維克斯6TE的裝甲運兵車。
孫立人鼻子里哼了一聲:「英國人就是形而上學,這種6TE運兵車配著47毫米的火炮,火力雖然不錯,裝甲也堅固,但是車身重量卻超過六噸半,奇襲部隊如果使用這種笨重的戰車,在渡河時一定會陷在河床里變成靶子。你去和英國人講,這種6TE運兵車我們用不上,倒是要他們送八輛VCL水陸兩用戰車過來。」
「我們這次是長途奔襲仰攻高地,,正面部隊一定要有強大的火力作為依託,才能給敵人以大軍迫頂的壓力。將我師所有的索羅通機關炮都調往前線。」
這種索羅通高平兩用機關炮產自瑞士,同該國著名的軍刀一樣帶著明顯的北歐風格:華麗、精緻、鋒銳。該炮口徑達到20毫米,機動性強,可單發也可以連射,並配有炮口制退器和雙向穩定裝置以確保連射時不會偏離目標。連射速度可達每分鐘500發炮彈,火力十分可觀。在眼下的中**隊中,只有像新36師這樣為數不多的德式師才配有該炮。
孫立人又沉吟片刻,補充道:「此外,你再同英軍溝通,讓他們一定想辦法提供兩門70毫米以上的高射炮。再檢查一下我們配備的火焰噴射器數量,不夠的話及時補充,讓先頭部隊配備水囊和防毒毛巾,可能的話配上防毒面具。這次我們要在仁安羌變成鬼子的博望坡!」
李峻領命而去。孫立人對著仁安羌的地圖凝目片刻,抬起頭來,目光炯炯地環視在座的諸將,緩緩道:「這次仁安羌的日軍兵力近兩千,而我們師只有一個團千餘人的兵力。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所以希望各位同仇敵愾奮勇殺敵。」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繼續道:「學啟,你率領113團兩個營的兵力,配備戰車部隊,合計兵力七百,於19日凌晨二時偷渡賓河奇襲日軍陣地側翼。我同時帶領一個營以及師特務連、炮兵連在賓河北岸發動強攻,吸引日軍主力。」
齊學啟道:「師長,北岸兵力太少,一旦被日軍識破虛實可就——」
孫立人搖搖手道:「善戰者,求之於勢。我將在夜裡廣布疑兵,造成我軍主力壓境的假相,相信作間不敢夜間渡河,只要你們在天明前突入敵軍陣地,我軍便可全勝。」
聽到此唐甬心裡咯噔一下,按照孫立人的計劃,留在北岸的部隊只有四百餘人,卻要牽制日軍千餘主力。假若齊學啟率領七百餘眾的奇襲部隊未能在黎明前突入日軍陣地,那麼天亮之時便是日軍窺破我軍北岸空虛之際,屆時日軍以優勢兵力渡河強攻,北岸陣地上的我軍隊伍便有覆沒之險。
此刻,他才明白了孫立人親自坐鎮北岸戰場的用意,正是為了在敵眾我寡之際鼓舞士氣穩定軍心。
作為一名將領,孫立人將軍充滿了身先士卒的無畏精神。在五年前的淞滬戰場上,他就親冒矢石衝鋒在先,負傷十餘處。而即便在幾年後東北戰場上對壘**的四平之戰中,他也親自駕駛坦克第一個衝進了四平城。
齊學啟聞聽后臉色肅然。他默然片刻后,沉聲道:「師長,我向你保證,我部一定於黎明之前突入日軍陣地。」
劉放吾也按捺不住,作慷慨狀道:「師長,副師長,我也保證,黎明前我部一定堅守北岸陣地。」
在開赴仁安羌戰場的路上,孫立人一再關照部隊隱蔽。因為此時緬甸的制空權已落入日軍之手,如果被敵人的偵察機發現我軍隊伍,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即將打響的這場仁安羌救援戰,對未來緬甸戰局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影響。正是此戰得勝,使得英國部隊能夠全身而退,也保住了未來中**隊向印度的西撤之路,為反攻緬甸奠定了基礎。就在此戰中,孫立人一舉成名,成為了抗日戰爭後期最耀眼的一顆將星。
那一刻唐甬甚至在想,如果杜聿明沒有把這個機會從自己手邊溜走,那麼歷史會是怎樣?
孫立人也許還是坐在自己少將師長的位置上,而無法邁入名將的行列。那麼幾年後,他很可能像廖耀湘杜聿明那樣,在內戰中被俘,繼而成為階下囚,度過若干年的牢籠生涯后迎來特赦,然後順理成章的參加政協。如果有幸能熬過文革的話(沉穩的杜聿明熬過來了,而梗硬的廖耀湘則在68年的批鬥會上心臟病發作驟然離世),還能夠在八十年代初向著台灣同仁呼籲統一什麼的。
但是孫立人選擇了歷史,或者說歷史選擇了孫立人,在這塊中南半島鐵血瀰漫的土地上他將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以赫赫戰功留名千古。
也正是自此役始,孫立人同以杜聿明為代表的黃浦系將領公然決裂,為他日後在東北戰場上被削奪兵權埋下禍根。
離開東北戰場的孫立人繼而轉往台灣,在擔任了陸軍總司令后,終因其在軍方的巨大影響力以及同美國的友好關係為統治者所忌。1955年,在震驚海內外的「清君側」事變后,孫立人被長期軟禁台中,甚至靠買花維持生計,直到1988年才獲得自由。
緬甸戰場叱吒風雲的四大名將中,除了戴安瀾殉國異域萬世流芳外,孫立人、杜聿明和廖耀湘各自在海峽兩岸經歷了漫長的監禁生涯。
孫立人在台北被軟禁三十三年,廖耀湘在北京監禁十三年。而杜聿明也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經歷了十年的牢獄生涯。
十年!
十年英雄老,逝者如斯夫。
追憶著四大名將的各自命運,一種如刀刃般鋒利的辛酸與感慨瞬間傾滿唐甬的胸口。
沉甸甸的,帶著歷史的厚度,帶著宿命的方向。
PS:本書發布兩周來,今天了點擊率將過1萬,特此加更,希望大家繼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