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軍四大名將:杜聿明

遠征軍四大名將:杜聿明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漢族。陝西省米脂縣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將領。出身於黃埔軍校,后在國民革命軍機械化部隊任職,歷任第二百師師長、第五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取得崑崙關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於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俘。1959年12月4日,獲得特赦釋放。1981年病逝於北京。

忻航點評:

杜聿明在《大國1942》一書中以遠征軍第1路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的身份出現,也是黃埔系將領的核心人物。文中的杜聿明手握重兵,深諳韜晦,極有城府,如同一柄「藏於九地之下,攻於九天之上」的劍。對於黃埔系內將領如戴安瀾、廖耀湘,杜聿明體現出的是一種兄長般休戚與共的熱血與情懷,令人對黃埔軍人的意志與凝聚力深感讚歎。而其周旋於羅卓英和史迪威之間的苦心孤詣也值得同情。

然而對於英軍的背信棄義和美國將軍史迪威的剛愎自用,杜聿明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亦鋒芒必露展現無遺,其民族氣節可贊,但是也為其率軍敗走野人山的錯誤決定埋下伏筆。

杜聿明一生戎馬倥傯,在抗日戰爭中以擅打苦戰硬戰而著稱,憑藉崑崙關大捷,名列戰力榜第九位。杜聿明一生以服從長官意志為宗旨,缺乏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氣魄和決斷,無論是在緬甸戰場上被迫放棄東線,還是淮海戰役中為救黃維兵團而全軍覆沒,究其根源,太過拘泥於長官意志也是其失敗的一大因素,也是杜聿明未能登上戰力榜五強的原因。

個人簡介

杜聿明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后追隨蔣介石。在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中初露頭角,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兵團中校連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隊長,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旅長、副師長等職,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指揮收復桂南戰略要地崑崙關。

1933年以副師長身份指揮長城古北口對日戰鬥,激戰三晝夜,殲敵2000餘人。1937年,杜聿明受命組建國民黨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1937年5月,首任裝甲兵團團長。8月率部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7月任第200師師長。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使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受到重創,殲滅日寇4000餘人,擊斃敵旅團長,獲崑崙關大捷。1942年3月任中國遠征軍第1路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滇緬對日作戰。1943年1月任第5集團軍總司令。在解放戰爭時期被蔣介石視為股肱,堪稱救火隊長,奔波於遼瀋、淮海兩大主戰場。1945年10月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指揮所部進攻東北解放區。1948年8月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10月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官,旋迴徐州任原職。

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所率各部全軍覆沒,於現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張庄寨鎮張老莊村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俘。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特赦,1961年3月,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64年被特邀為全國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委員。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常委和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軍事組副組長。1981年病逝於北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194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大國1942
上一章下一章

遠征軍四大名將:杜聿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