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自從收回在滿清手中丟失的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後,中國就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
經過吳波領導的政府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的工業水平已居亞洲前列;其部門齊全,種類繁多,具有了比較完整的結構體系,包括輕,重工業、資源工業、製造業等;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手工業徹底展露出了與農業分離的趨勢。農村剩餘的勞動力不是轉向工業,就是因為手工業規模的擴大與技術水準的提高促使資金單薄的農民手工業者放棄農業生產專門從事手工業,或成為一無所有的工資勞動者,這就為中國的工業改革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市場勞動力;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又迫使中國的工業大規模採用機器操作,減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質量,以便參與競爭;中國科技部的新式技術開始進入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同時,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安定時期城市人口的增長,迅速提高了各種礦業的需求量,刺激了採礦業實行技術革新;再加上歷次戰爭勝利獲得的巨額賠款,使得中國改革不虞資金短缺,基礎設施開始不斷完善。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軍隊也在同一時間進行了改革。中央政府設立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總政治部,四總部的最高長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行使軍令權;守備部隊改組為國防軍,現役部隊編員100萬,預備役部隊編員50萬,野戰部隊縮減為12個野戰師;海軍常備部隊為40萬,預備役部隊20萬,由三個海軍艦隊、10個陸戰旅組成;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工作,豐富官兵的業餘活動,並加強教育防止閑極生變。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可是好景不長,一場發生在一場發生在非洲南部大陸上的,布爾人與英國人之間的戰爭卻卻打破了中國的寧靜,把中國捲入了其中,差一點就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899年5月,非洲大陸上的奧蘭治與德蘭士瓦通過德國向中國政府發出了友好的信息。6月,在德國的不斷撮合下,中國政府經過集體討論,一致同意與兩國建交;次日三方迅速簽定了雙邊貿易協定。
這一行動引起了英國政府的極度不安。英國在維多利亞女王的「鑽石慶典」以前其外交政策和國際地位似乎穩如磐石,大英帝國威勢赫赫,炙手可熱;其外交家幹練老道、風度翩翩、言辭尖銳,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做後盾,總能以較小的功力換取最大的利益;面對錯綜複雜的大國外交和結盟活動,英國外交家總是我行我素,自豪的奉行「光榮孤立」政策,不與他國結盟;他們認為這種政策是最明智的,即可以使英國在國際衝突中保有行動自由,又不必承擔任何同盟責任,還可以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和爭鬥,在歐洲維持均勢,使得英國更加靈活的在世界各地撈取更多的殖民利益。然而花無百日紅,英國上層統治者們發現其工業霸權地位在19世紀末逐漸被德國所取代,而後中國的迅速崛起,更使得他們發覺最強硬的競爭對手是中、德兩國,隨著中、德兩國實力的急劇膨脹,在此前一系列的事件中,不列顛的霸權主義遇到了空前強大的威脅。
英國在亞洲、歐洲的挫折,使得他加緊了對世界其餘各地的殖民征服和統治。非洲的價值也在這時越來越為英國所重視,英國殖民者遂加緊了對它的軍事侵略和經濟滲透。96年以來,德國加緊了對南非的兩個布爾人共和國---奧蘭治與德蘭士瓦實行了滲透,因此與英國發生了衝突。
為了使令人眼紅的黃金和鑽石不落入別人手中(奧蘭治與德蘭士瓦盛產黃金和鑽石),英國殖民者遂即開始著手準備侵非戰爭,他在發動這場戰爭時毫無「紳士風度」。1899年5月,他們以其僑民沒有享受到充分的公民權為借口,同德蘭士瓦政府談判。談判中,英方代表百般刁難,致使談判於9月底破裂。
1899年10月,戰爭準備完畢,英國立即派遣軍隊攻擊了德蘭士瓦的馬普托城;在軍艦的掩護下,3萬英國遠征軍登陸馬普托城,他們擊沉了港內的所有非英國商船,屠殺了城內的1萬3千多名居民,不過他們所不知道的是這裡面有3艘商船是屬於中國的船隻。這個消息迅速被德國情報機構獲悉,立即轉呈給了中國政府。隨後中國情報機構也證實了德國情報的準確,很快的此次事件的報告就呈現在了楊城等人的面前,隨後吳波立即代表政府向英國政府提出了強烈的抗議,要求巴爾福首相對此作出解釋;但英國的一些新聞媒體卻有意誤導民眾,在英國人當中激起**情緒,大造中國威脅論;英國政府也對中國當年的香港事件耿耿與懷,在政府強硬派首腦--約瑟夫.張伯倫的支持下遂對此類的抗議始終不作出正面回答。
楊城為此還專門召開了政府會議,通過集體協商;最後一致決定使用武力,迫使英國屈服。
太平洋艦隊現在已經擁有了6艘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楊城為了避免日本事件再次發生,還特意從中華艦隊中調出了「射日」號戰列艦、2艘「華山」級導彈驅逐艦--「獵鷹」號和「猛禽」號,總指揮由楊城擔任;另外,海軍部隊還調集了3個陸戰旅配合艦隊登陸作戰;同時楊城還命令東海艦隊移防颱灣,以防止突發事件。
10月12日,一切準備就緒,中國政府立即向英國發出措辭強硬的通牒,要求美國當局在5日內對華人在馬普托被無辜殺害一事做出解釋並要求賠償,否則將採取包括武力打擊在內的一切有效手段。
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英國用暴力、鮮血、外交和訛詐建立了空前巨大的「日不落」帝國,氣焰不可一世;儘管內閣中有人反對,但是英國方面還是無視中國政府的要求,於10月17日悍然拒絕了最後通牒。與此同時,其還命令在亞洲的部隊採取一切措施,加強駐地防務。
1899年10月13日,楊城發布了各部隊作戰部署的最後命令。為了考慮到艦隊還有4天才出發,為了不白白浪費這幾天,太平洋艦隊組織了為期2天的大規模實戰演習。
10月17日,楊城在接到英國拒絕了最後通牒的消息后,立即命令艦隊準備出發。
台灣基隆港內,太平洋艦隊正靜靜的等待著出擊,每艘艦艇都完成了出海準備,加滿了燃料、彈藥、補給品,因此沉重的載重將水線壓得很低,朝霞正映照著這支規模龐大的艦隊。整個錨地一片寂靜,除了軍艦上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讓人們感受到了一種肅穆的情緒瀰漫著整個艦隊。
8時整,「射日」號戰列艦升起了「開始起航」的信號,2艘超級戰列艦、2艘「華山」級導彈驅逐艦、5艘「迅猛龍」級戰列艦、6艘「鷹」級重巡洋艦、4艘「隼」級戰鬥巡洋艦、3艘「雕」級輕巡洋艦、4艘「禿鷲」級護航艦、6艘「標槍」級驅逐艦、2艘「馬蜂」級近岸淺水炮艦、4艘「黃蜂」級魚雷艇以及30艘大型運兵輪和15艘輔助艦艇依次拔錨,開赴戰場。
當艦隊駛出錨地時,當地送行的群眾都不由自主得歡呼了起來,揮動著手臂為子弟兵們送行,每個人都深信這將又是一次輝煌的勝利,整個氣氛是喜氣洋洋的。
艦隊以20節的航速破浪前進,在蔚藍的海面上掀起了層層白浪;清一色的鋼鐵戰艦編成了一支巨大的環形隊列,威風凜凜的航行在海面上。
10月22日,由歐陽勝指揮的一支登陸艦隊,滿載著第二陸戰旅約10000人,在2艘「鷹」級重巡洋艦、3艘「雕」級輕巡洋艦、2艘「標槍」級驅逐艦、2艘「馬蜂」級近岸淺水炮艦的支援和護航下,離開本隊向實巴古島駛去。
9時,登陸編隊到達距離實巴古島15海里的海域,開始一分為二,由歐陽勝指揮第二陸戰旅的2個營直接攻擊實巴古島;由第二陸戰旅旅長帶領2個營繞道進攻巴威島;剩餘的2個營作為預備隊。
10時整,護航軍艦開始攻擊實巴古島。瞬時間無數的炮彈掠過海面,砸在了海岸防線上,在上面冒起了朵朵火花;在艦炮的有力支援下,第一撥登陸部隊的100人於10時30分開始登陸;陸戰營指揮官身先士卒第一個衝上了灘頭,部隊緊跟其後衝上海岸,逐步擴大灘頭,向縱深發展。隨後灘頭控制組上岸,組織後續部隊有序上岸。由於英國情報機關根本沒有預見到中**隊會從實巴古島登陸,因此島上的英軍毫無準備,而且島上的英軍雖說有1500人,其實都是一些印度士兵,根本沒有像樣的武器,少數英國正規部隊看到中**隊大兵壓境,不敢抵抗的連忙投降了;上岸的2000名陸戰隊員基本是沒有傷亡和浪費什麼彈藥就佔領了實巴古島。
與實巴古島登陸部隊的順暢完全不同,在巴威島登陸的陸戰隊從一開始就經受了真正的戰火考驗。巴威島是個天然的避風良港,英國殖民者在這裡設置了兩道海防線。中國陸戰隊高估了英軍在巴威島的實力,在護航戰艦開始進行猛烈轟擊時,英軍就已經躲入了掩體內,陸戰隊在炮火掩護下成功的登上了海岸,但像縱深推進不久就遇到了英軍的火力阻擊。戰艦的炮火沒有能夠摧毀英軍修築的堅固的海防工事,登陸艇下水又太早了,從2公裡外就開始了衝擊,使得英軍有足夠的時間進入防禦工事,當陸戰隊剛剛衝上海岸立足未穩之際,英軍在防禦工事內開火了,一排排的子彈像密網般罩向了陸戰隊,使得陸戰隊前線指揮官重傷,前期衝鋒的士兵傷亡慘重。陸戰隊被英軍密集的火力壓制在了灘頭寸步難行,由於雙方距離太近,艦炮根本無法實施火力支援。直到30分鐘后,後續部隊將30門60mm迫擊炮送上了海岸,用迫擊炮的火力逐一消滅防禦工事內的英軍之後,才開始繼續向縱深推進。為了儘快解決戰鬥,第二陸戰旅旅長將手中的預備隊全部投入作戰,下午3時,英軍殘部退守山谷。當天夜裡,陸戰隊組織了1500名士兵連續發動了3次衝鋒,在30門60mm迫擊炮和45門76mm野戰炮的支援下,將英軍消滅了大部分。直到次日中午才肅清了殘敵,佔領了巴威島。在這兩天的激戰中,英軍除了120人被俘外,全部戰死,而此戰中國方面陣亡了大約300人。
就在中**隊登陸的當天,英國新加坡總督-尼爾爵士派出了7艘戰艦試圖增援兩島,但是在新加坡海峽遭到太平洋艦隊的主力的有力攔截,英國方面的3艘巡洋艦與4艘炮艇全部被中國艦隊擊沉。
次日黎明時分,中國太平洋艦隊逼近新加坡,航行在前頭的是「射日」號、「追月」號、「紫龍」號、「淵龍」號、「怒龍」號、「劍龍」號、「戰龍」號這7艘戰列艦。在快要到達英軍炮台射程之內時,它們首先利用艦載巨炮對英軍海防線進行了遠距離的狂轟濫炸,向其傾瀉了數百噸的炮彈。瞬時間,山搖地動,火光衝天,直炸得英軍炮台毫無還擊之力,守備部隊鬼哭狼嚎,龜縮在防禦工事里不敢出頭。在炮火轟擊了30分鐘之後,英軍防線上已經基本沒有可供攻擊的目標了。稍後,頭一批大約300名陸戰隊員由登陸艇運載,直逼海灘。由於戰列艦對英軍正面防線實施了艦炮火力準備,隨即轉入火力支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00名陸戰隊員搶灘登陸異常順利,在艦炮的火力支援下輕而易舉的突破了英軍海岸防線,開始向內陸發展。不到一個小時,就基本肅清了這一地區的英國守軍,奪取了整個防線,開闢了登陸場,保證了後續部隊的迅速登陸。隨後,太平洋艦隊的剩餘戰艦還炮擊了聖淘沙島,封鎖了新加坡海峽。
其實在新加坡地區的英軍只有2500名,加上前期英國政府從印度調來的旁遮普土著步兵團大約4000人,總共才7000人;在這兩日的戰鬥中,英軍正規部隊大約傷亡了1500人;尼爾爵士當即命令旁遮普土著步兵團在新加坡一線重新組織防禦。但是很不幸,在中國海軍炮火和10000名陸戰隊員的雙重打擊之下,他們是潰不成軍,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尼爾爵士在總督府里是焦慮萬分,求援的電報昨天剛剛發出,本來他還指望駐軍能夠堅持5天,等待印度的援軍,沒有想到短短的兩天之內,英軍就傷亡慘重,暫時是失去了戰鬥力。「這些該死的土著,就是靠不住!」尼爾爵士這時是不停的在咒罵著印度阿三。現在只剩下不到1000人的部隊了,如何防禦呢?他已經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夠活著回到祖國了。
10月24日,精力憔悴的尼爾爵士只好命令駐新守軍向中**隊投降了;隨後陸戰隊開始接收新加坡地區的防務。
10月25日,「黃鶯」報告稱在安達曼海域發現英國印度洋艦隊的行蹤。下午在楊城的命令下,太平洋艦隊從新加坡港起錨,直逼印度洋。
一場海戰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