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室

英國皇室

英國貴族制度有5種爵位,就跟古代做官的分幾品一樣的意思,按等級從高到低排列如下:

英國王室的姓氏「1917年英國王室採用了Windsor(溫莎)這一新姓氏。何謂「採用一個新姓氏」?意思就是說,英王室廢棄了祖傳的姓氏,改用另一個姓氏。

按照我們常人的理解,平民百姓的祖傳姓氏都是不能隨意改動的,何況是至高無上的王室。王室的姓氏代表著身份和地位甚至歷史不可改變,除非改朝換代,如果真是那樣,就不僅僅是姓氏的改換了,連坐在御座上的那個人都換了。那麼英國王室為什麼在沒有發生任何變故的情況下要改變自己家族的姓氏呢?問題就出在「1917年」這個年份上。

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人捲入其中。仗打到了1917年時,戰爭處於膠著狀態,勝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蘭德戰壕里的傷亡人數令人震驚,德國成了最可怕的敵人。英國人體味到了戰爭的辛酸苦辣,厭倦戰爭以及強烈的挫敗感是那個時候許多英國人的普遍心態。為了發泄對德國人的畏懼和憎恨,人們歇斯底里地詛咒惡魔般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搗毀德國人的商店,拳打腳踢昔日備受寵愛的德國種小獵狗,人們對任何能夠與可惡的德國人聯繫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撻。這還不夠解恨,反德的矛頭直指皇室。這時候,只是將德國王室旗幟從溫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來,已經遠遠不能平息民眾的憤怒。於是有人建議,修改英王喬治五世身上的某些東西,那就是他的家庭姓氏——柯堡。人們認為這個姓氏和德國人有關係,懷疑英國君主同情德國人。英王室的家族姓氏和德國人有什麼關係?這事說來話長。

一個朝代是由幾代人延續下來的。為什麼1917年德國的尊嚴在英國受到了侮辱,這就需要知道德國人是怎麼進入英國王室的。事情要追溯到18世紀初的英女王安妮。

安妮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她的父親詹姆斯二世是羅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個虔誠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國在文學和藝術裝潢方面達到了繁榮時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堅實而閃光的印記。但她個人生活卻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產就是夭折,沒有一個能夠存活下來。出於後繼乏人的考慮和對家庭的忠誠,安妮女王最初傾向於遵從家族的意見,選擇她的同父異母兄弟作為王位的繼承人。然而,英國立法機關的成員們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開始考慮繼承人的問題。對於當時的大多數英國人來說,他們希望王位繼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圖亞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顯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見所造成的傷害,依然使人們耿耿於懷。很清楚,下一個君王的人選要麼是安妮女王的同父異母兄弟,要麼是詹姆斯一世的後裔子孫——德國北部的漢諾威家族,他們是一個小公國的統治者,同時也是新教徒。這是令人較能接受的一家親戚。宗教做出了決定:英國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國君。於是立法機關的成員們將選票投給了安妮女王的這家德國親戚。根據1701年的繼承法,古老的斯圖亞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於1714年,於是下一個君主來自德國的漢諾威家族,這就是英王喬治一世,漢諾威家族的第一個國王。宗教將英國推進了喬治王朝時代。

喬治一世的即位為英國王室注入了德國血統。這位新君主只能說一點兒英語,只把一部分時間放在他的王國上。儘管這是一個愚鈍的、不討人喜歡的外國人,儘管詹姆斯二世的兒子和孫子一直都在覬覦王位,但是法律將王冠牢牢地戴在了喬治一世的頭上,直至1727年。

喬治一世之後登基的是他的兒子喬治二世。喬治二世雖然政治上無能,但卻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華。他是英國歷史上最後一位親自帶兵征戰沙場的君王。

喬治時代在位最長的是喬治三世。喬治三世是喬治二世的孫子,出生於英國,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多次的精神錯亂為他的晚年籠罩上一層烏雲。這個病傳給了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喬治四世。在喬治四世攝政和執政時期,英國在時裝、傢具和建築方面成就顯著。

下一個登上王位的是喬治三世的另一個兒子威廉四世,他在位僅七年。威廉四世寬厚、善良,然而又令人遺憾地常常犯錯誤。和其他君王比起來,這是一個比較容易被人遺忘的君主,人們之所以還能記住他,只因為他是維多利亞女王的伯父。維多利亞是喬治三世第四個兒子的女兒,她將是威廉四世的繼承人。威廉四世從心裡討厭維多利亞那個盛氣凌人的母親。作為國王,他的野心之一就是盡量活著,直到維多利亞度過18歲生日。到那時,維多利亞就可以不需要母親的攝政而獨自執政。威廉四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維多利亞女王是漢諾威家族的最後一位君王。她的登基意味著漢諾威王朝結束了,由她而開始了一個新的朝代。維多利亞女王的出現並沒有切斷英國王室與德國的聯繫。事實上恰恰相反,她的母親、家庭老師以及作為監護人的舅父萊奧波德都是德國人,都來自德國的柯堡家族,而女王自己也認為她是那個家族的成員之一。更重要的是,1840年也就是在即位的前三年,維多利亞和表兄、來自德國柯堡家族的王子阿爾伯特結了婚。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0多年,英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維多利亞女王成為英國強大和繁榮的象徵。「這個女人就是大不列顛帝國」。19世紀盛行大家庭,女王也不例外,也是一位多產的母親,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時,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個孫子、近80個重孫。兒孫們的婚姻不能自主,而是專門有人為他們與外國王室牽線搭橋。於是女王的子子孫孫就成了德國、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臘、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的國王或王后。一張驚人的皇家親屬國際網就這樣被織成,這張網上的一絲一縷都和女王相連。維多利亞女王不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歐洲的祖母。

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女嫁到德國皇室,後來成為德國皇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的兒子即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德皇威廉二世,竟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統轄德軍與英國開戰。

要不是因為有這麼一個姑表兄弟的德國皇帝,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子、英王喬治五世也不至於受到國人非議,也無需忍辱負重地更改祖傳姓氏。所幸的是,喬治五世還算是個明君。最初,他對這樣的流言蜚語感到吃驚和傷心,但他也承認歐洲各國的王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間有著複雜的聯姻關係,所以他的家族姓氏和親屬的一些頭銜聽起來確實不那麼「英國式」。於是喬治五世決定順應民意,結果在戰爭進行到第三年即1917年年中,發表了一個正式而莊嚴的聲明:英國王室將以「溫莎」作為家庭的新姓氏,同時立即取消使用那些「德國式」的頭銜。

在英王喬治五世君臨王位的第八年,一個新命名的溫莎王朝就這樣誕生了,王家的傳統和風格就這麼變得「本國化」了。事後人們感到奇怪,像「溫莎」這樣一個具有民族性和本國化、且令大家都高興的名字,以前怎麼就沒被用過呢?

[編輯本段]

英國皇室起源及國王列表

英格蘭曾經歷過羅馬帝國的統治,在羅馬人撤走後,進入了小王國、小部落聯盟混戰的時期,到6世紀,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形成了七個王國(部落聯盟)。威塞克斯王國逐漸強大起來,829年國王埃格伯特壓服了其它王國,成為英格蘭的共主。但與此同時,英國也進入了「恐怖的維京人時代」,遭到北歐海盜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孫子阿爾弗烈德因為成功地抗擊丹麥人入侵,以及營建倫敦、組織編撰《阿爾弗烈德法典》、《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等功績而被後人尊為「大帝」(thegreat)。威塞克斯王朝傳了15代國王,到埃德蒙二世時,終於無力抵擋丹麥人,被迫與丹麥王克努特分治英格蘭。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個英格蘭,開始了丹麥王朝的統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後裔「懺悔者」愛德華以母系血統繼承了丹麥人的王位。

1066年,懺悔者愛德華臨終前授意賢人會議選舉哈德羅二世為王。但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蘭,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王朝。威廉一世將大批諾曼貴族分封到英格蘭,通過全國普查編製《土地賦稅調查書》,加強了英格蘭的王權。威廉一世的兒子亨利一世因為沒有子嗣,死後被外甥斯蒂芬奪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敗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為繼承人。1154年,亨利二世開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統治?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名君輩出的黃金時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學造詣,對英國的法律體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繼位后,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一度打敗了薩拉丁而名聲大噪,獲得了「獅心王」的稱號。理查一世之弟「無地王」約翰繼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敗喪失了在法國的大片領地,但1215年在大貴族脅迫下籤署的「自由大憲章」是世界憲政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無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間,同樣被大貴族所脅迫通過了《牛津條例》和《威斯敏斯特條例》,開設了立法機構議會。亨利三世之子「長腿」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議會制發育成熟,並完善了英格蘭法律體系,還吞併了威爾士、遠征蘇格蘭,為英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到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時代,因對法國王位提出要求,揭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並屢敗數倍於己的法國騎士軍團。愛德華三世的孫子理查二世被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廢黜,金雀花王朝被蘭開斯特王朝取代。實際上亨利四世也是愛德華三世的孫子,是受封為蘭開斯特公爵的王子岡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開英法百年戰爭,蹂躪了大半個法國,迫使法王承認他為繼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國戰場上。他的兒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歲就成為英、法兩國的國王,但聖女貞德的出現扭轉了法國的戰局,英國人被趕出了法蘭西。亨利六世在英國的統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愛德華三世孫女菲麗帕的後代、約克公爵起兵造反,這場戰爭史稱「紅白玫瑰戰爭」,亨利六世廢而復立,立而復廢,最終敗於約克家族之手。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繼位,建立了約克王朝。但玫瑰戰爭仍未結束,1485年,蘭開斯特公爵岡特曾孫女的兒子亨利七世從國外攻回英國,殺了約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鐸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廢后問題,同羅馬教皇決裂,在英格蘭推行宗教改革,英格蘭國王從此成為「國教的領袖」,亨利八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時期,使英格蘭順利度過宗教改革的混亂時期,並在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但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婚,沒有後嗣,都鐸王朝結束,她的表侄孫(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孫)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了英格蘭王位,稱詹姆士一世,英格蘭、蘇格蘭歷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國王統治,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在英國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並最終送上了斷頭台,由克倫威爾擔任護國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於1660年復辟了斯圖亞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後,不顧英國大多數人已皈依新教的國情,企圖恢復天主教的主導地位,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他的女兒瑪麗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在國內新貴族的邀請下,攻入英國,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但他們在接受議會的《權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徵收賦稅等。這一事件史稱「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繼位之後,宣布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為同一個王國。安妮無嗣而終,斯圖亞特王朝終結。

1714年,英國議會邀請詹姆士一世外孫女的兒子、德意志漢諾威家族的喬治繼承英國王位,開始了漢諾威王朝。漢諾威王朝時期是英國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並開始工業革命的黃金時期,到了第六任國王——維多利亞女王手裡,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達到3300多平方公里,號稱「日不落帝國」,同時在工業革命推動下新生事物不斷產生,社會生活日新月異,大英帝國達到全盛。但與此同時英國王室的實權卻不斷萎縮,到了20世紀,幾乎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圖章」。

維多利亞女王與德意志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阿爾伯特結婚,其子愛德華七世繼位之後,也以父姓稱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愛德華七世之子喬治五世在位時期,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願再使用敵對國德國的姓氏,將王室改姓為「溫莎」(因為王室行宮「溫莎堡」),朝代名稱也改稱為「溫莎王朝」。溫莎王朝一直延續至今,當前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國王。

英國王室儘管經歷了許多王朝,但實際上前後王朝之間都有或近或遠的血緣關係,王室血統一直沒有中斷過。

英格蘭、聯合王國王室世襲年表: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

1埃格伯特(802-839在位)

2埃塞爾沃夫(839-858在位)

3埃塞爾巴德(858-860在位)

4埃塞爾伯特(860-866在位)

5埃塞爾烈德一世(866-871在位)

6阿爾弗烈德(871~899在位)。

7愛德華一世(900-924在位)

8埃塞爾斯坦(924-940在位)

9愛德蒙一世(940-946在位)

10埃德烈德(946-955在位)

11埃德威格(955-959在位)

12埃德加(959-975在位)

13愛德華二世(975-978在位)

14埃塞爾雷德二世(978-1016在位)

15埃德蒙二世(1016在位)

丹麥王朝(1013-1042年):

1斯汶一世(丹麥王兼)(1013-1014在位)

2克努特(丹麥王兼)(1014-1035在位)

3哈羅德(1035-1040在位)

4哈迪卡努特(丹麥王兼)(1040-1042在位)

威塞克斯王朝(續):

1懺悔者愛德華(1042-1066在位)

2哈羅德二世(1066在位)

諾曼王朝(1066—1135年):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格蘭國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蘭國王1087-1100)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蘭國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蘭國王1135-1154)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1154—1399年):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蘭國王1154-1189在位)

2理查一世(1157-1199)(英格蘭國王1189-1199)

3約翰(1167-1216)(英格蘭國王1199-1216)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蘭國王1216-1272)

5愛德華一世(9-1307)(英格蘭國王1272-1307)

6愛德華二世(1284-1329)(英格蘭國王1307-1327)

7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格蘭國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蘭國王1377-1399)

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1年):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蘭國王1399-1413在位)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蘭國王1413-1422)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蘭國王1422-1461,1470—1471)

約克王朝(1461—1485年):

1愛德華四世(1442-1483)(英格蘭國王1461-1483)

2愛德華五世(1470-1483)(英格蘭國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蘭國王1483-1485)

都鐸王朝(1485—1603年):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蘭國王1485-1509在位)

2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蘭國王1509-1547)

3愛德華六世(1537-1553)(英格蘭國王1547-1553)

4簡.格雷(1537-1554)(英格蘭女王1553)

5瑪麗一世(1516—1558)(英格蘭女王1553—1558)

6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英格蘭女王1558-1603)

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年):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蘇格蘭國王1567-1625,英格蘭國王1603-1625在位)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蘭國王1625-1649)

1649-1653共和政體

1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1599-1658)(在位1653-1658)

2護國公理查.克倫威爾(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圖亞特王朝(續)

1查理二世(1630-1685)(蘇格蘭國王1651-1685,英格蘭國王1660-1685在位)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蘭國王,蘇格蘭國王1685-1688)

3瑪麗二世(1662-1694)(英格蘭女王,蘇格蘭女王1689-1694)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蘭國王1689-1702)

4安妮(1664-1714)(英格蘭.蘇格蘭女王1702-1707,聯合王國女王1702-1714)

漢諾威王朝(1714—1901年):

1喬治一世(1660-1727)(聯合王國國王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1683-1760)(聯合王國國王1727-1760)

3喬治三世(1738-1820)(聯合王國國王1760-1820)

4喬治四世(1762-1830)(聯合王國國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聯合王國國王1830-1837)

6維多利亞(1819-1901)(聯合王國國王1837-1901)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901—1917):

愛德華七世(1841-1910)(聯合王國國王1901-1910)

溫莎王朝(1917—):

1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在位)

2愛德華八世(1894-1972)(聯合王國國王1936)

3喬治六世(1895-1952)(聯合王國國王1936—1952)

4伊麗莎白二世(1926—)(聯合王國國王1952—)

公爵Duke/Duchess

侯爵Marquis/Marchioness

伯爵Earl(inEurope,Count)/Countess

子爵Viscount/Viscountess

男爵Baron/Baroness

Lord是對權貴階層的尊稱,就像漢語里的「閣下」一樣,有時也譯作「勛爵」。

公爵稱"Yes,YourGrace."

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稱"Yes,MyLord."

[編輯本段]

英國的爵位制度

我們在閱讀報刊和文學作品時,常常會碰到一些應歸貴族的頭銜和爵名,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蒙巴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風雲人物「溫斯頓.丘吉爾爵士」,著名科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等等,這些爵銜式樣繁多。

爵位前面可以是封地地名(如「約克公爵」),也可以是人的全名或姓氏(如「喬治.高頓.拜倫勛爵」或「拜倫勛爵」);在英文原文,爵位先行,其後面可以是人的名字獲全名等等。這些不同的爵號,有些什麼區別,以及不同的稱謂方式,有什麼區別?在一個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國家裡,為什麼還會有這種封建色調頗濃的古稱謂呢?

英國的貴族,現在指有資格充任議會上院即貴族院議員的人,分為「宗教貴族」和「世襲貴族」兩類。「宗教貴族」只有二十六人,他們是:坎特伯雷大主教、約克大主教、倫敦主教、達姆勒主教、溫切斯特主教和其他二十一個主教區的主教。所謂「世俗貴族」,矢志不以宗教為職業的貴族,又分為「世襲貴族」、「終身貴族」和「法律貴族」三種。

顧名思義,「世襲貴族」的爵位可由子孫後世永遠程曦。這是英國貴族的主體。英國的「世襲貴族」實行長子繼承製,是代單傳,繼承順序里男性先於女性,年長先於年幼。如某貴族物子嗣,他死後爵位則傳給親屬關係最近的人,「世襲貴族」由英王或女王根據首相的建議加封,近二百年來其數量激增,十九世紀前,英國僅有一百四十多名「聯合王國世襲貴族」(指蘇格蘭貴族和愛爾蘭貴族以外的英國貴族),十九世紀新加封了約二百五十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又加封了四百多名。

為了防止議會上院議員人數無限制增加的狀況,1958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法案,並經女王批准成為法律,規定英王可以根據首相的建議加封一些貴族,其爵位僅限於本人,不得程曦。這就是「終身貴族」。1964年以來,英國新加封的貴族全部都是「終身貴族」;其爵位都是「男爵」,即男男爵和女男爵。

「法律貴族」實際上就是執行上院司法職能的幾名高等法官。按照英國憲法慣例,議會上院是全國的最高司法機關,是英國本土各級法院的上訴院,可是上院里的貴族老爺們有多數不懂法律業務,難以勝任這項職能。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議會在1876年通過的「上訴裁判法」中規定,英王可以根據首相的建議,在任期十五年以上的高等法官中加封數名「常設上訴審判貴族」,來執行上院審判上訴案件的司法職能。這些「司法貴族」一般不參加上院法律業務以外的活動,爵位也只限於本人,且多為男爵。

英國的「世襲貴族」共分五個等級,即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承襲這些爵位的女性則相應的冠以女字。只是到了近代,一些女貴族才不是通過繼承而是由女王直接加封,獲得自己的爵位的。這五等爵位中,公爵以下的四等,一般都統稱為「勛爵」。英國貴族的稱謂非常複雜,可以沿用家姓作為爵號,放在爵位后,也可以用某個地名作為爵號,連在爵位之後稱呼。如前工黨領袖艾德禮在1955年辭去首相職務后,被封為伯爵,他仍沿用家姓作為爵號,稱為艾德禮伯爵;而前保守黨領袖艾登在1957年辭去首相職務后,也被封為伯爵,他用的爵號是一條河名阿馮,因為阿馮河流經選舉他為下議院議員的選區沃里克城,從此他就叫做:「阿馮伯爵」或「阿馮勛爵」了。一些古老世家的世襲貴族往往會在自己的爵位前標明承襲該爵位的輩數,以示家族的榮光,或者為了便於區分,因為往往幾代的帶爵位稱號都完全相同。

英國現有一千一百餘名上院議員,除了二十六名宗教貴族以外,世俗貴族中有法律貴族九人,終身貴族二百人和近九百名世襲貴族。這近九百名世襲貴族中,僅有一百人是本人直接受封的,其餘約八百人都是通過世襲繼承的爵位。除了九名法律貴族外,所有的貴族都沒有薪金,只是在出席議會時間內,每天有少量的車馬津貼。二十世紀以前,許多屆英國首相都是貴族擔任的,可是到了二十世紀,貴族卻一律不能擔任首相職務了。這時,一些企圖躋身政界的貴族反而希望扔掉頭上的爵位,以便參加競選。終於在1963年,議會通過了「貴族爵位法」規定世襲貴族可以放棄本人的爵位。英國1963——1964年間的首相霍姆就是根據該法宣布放棄爵位后,才得以進入唐寧街主政的。

除了貴族以外,英國還有一些屬於平民階層的榮譽性銜位,如「從男爵」是一種世襲性爵位,始設於1611年,當時英王詹姆士一世為了籌集經費保護英國在北愛爾蘭的種植園。特別設了這種低於男爵的爵位以供中小地主購買。但從男爵不算貴族,不能成為上院的當然議員。英國從1964年起,就再沒有加封這種爵位了。

英國的「爵士」是由中古時期的「騎士」沿演而來的一種非世襲性爵位,其等級和稱謂特別繁雜,共有九個等級。

英國現有男爵士約三千人,女爵士僅二百人,英國人對稱呼十分講究,對貴族稱爵位和爵號,對從男爵和爵士稱Sir,只有對平民才稱先生。

在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初期,爵位是英國封建地主階級的等級和榮譽標誌,爵位制是封建統治階級維持統治的重要手段。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社會日漸發展,這些爵位早已失去了它們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標誌的這種意義,貴族頭銜也早已不為地主階級一家所獨有了,按照英國「貴族爵位法」的規定,「凡是對於國家有功勛或是在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有傑出貢獻」的人,都可以由首相建議,由英王加封為貴族;凡是內閣大臣,退休后都可以授予貴族爵位。

據法新社10月16日報道,素以行為大膽出位而著稱的英國皇室前王妃、安德魯王子的前妻莎拉·弗格森又被曝出準備以拍**的方式為慈善機構募款的新聞。讓人啼笑皆非的是,英國小報《太陽報》對於莎拉的「壯舉」非但不加褒獎,相反還呼籲讀者聯名抗議,要求這位現年45歲的前王妃不要以**「傷害」世人。

據透露,莎拉即將於不久之後替世界名牌卡地亞珠寶和一款女鞋出任廣告代言人。屆時她將幾乎全裸出鏡,雖然「重點部位」會被價值連城的卡地亞珠寶巧妙地加以遮住,腳上一雙精緻的紅色高跟鞋卻會讓整幅畫面更加惹火煽情。至於拍攝這則**廣告的巨額收入,將捐贈給英國著名歌手艾爾頓設立的艾滋病基金會。

出人意料的是,超級小報《太陽報》卻尖刻地指出,作為**女模,莎拉過於豐腴的體態以及若隱若現的皺紋讓公眾的眼睛「很受傷」。在16日發行的《太陽報》上有這樣一行字:「親愛的弗格森,請你,請你不要讓全世界都流傳著你的**。」

雖然他們只是國家的象徵性權力,但是他們是傳統和文化的代表,是國家的精神力量,在國民心中還是很重要的.他們的作用不可忽視.不然他們也不會存在至今了.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併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后敗。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併。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

英國首相,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英國政府首腦。一般情況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執政聯盟的首領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國王/女王確認並任命后才正式成為首相。

1721年,輝格黨(Whig)領袖華波爾爵士(SirRobertWalpole)被英王喬治一世(GeorgeI)任命為內閣首領,是為英國首相一職之始,但職位正式名稱並非首相(PrimeMinister)。

1905年,坎貝爾-班納文爵士(SirHenryCampbell-Bannerman)獲任命為英國首相。在任命他的英王敕令上,首相(PrimeMinister)一字首次出現,成為一個正式的英國官銜。

首相可向國王/女王提名政府內閣成員,亦可提出解散下議院的請求。

[編輯本段]

英國歷任首相名單

羅伯特·沃波爾1721年04月04日-1742年02月11日輝格黨

威爾明頓伯爵1742年02月16日-1743年07月02日輝格黨

亨利·佩爾漢姆1743年08月27日-1754年03月07日輝格黨

紐卡斯爾公爵1754年03月16日-1756年11月16日輝格黨

德文郡公爵1756年11月16日-1757年06月25日輝格黨

紐卡斯爾公爵1757年07月02日-1762年05月26日輝格黨

比特伯爵1762年05月26日-1763年04月16日托利黨

喬治·格蘭維爾1763年04月16日-1765年07月13日輝格黨

白金漢侯爵1765年07月13日-1766年07月30日輝格黨

查塔姆伯爵(老皮特)1766年07月30日-1768年10月14日輝格黨

格拉夫頓公爵1768年10月14日-1770年01月28日輝格黨

諾斯勛爵1770年01月28日-1782年03月22日托利黨

白金漢侯爵1782年03月27日-1782年07月01日輝格黨

謝爾本伯爵1782年07月04日-1783年04月02日輝格黨

波特蘭公爵1783年04月02日-1783年12月19日托利黨/福克斯-諾斯聯合內閣

小皮特1783年12月19日-1801年03月14日托利黨

亨利·埃丁頓1801年03月17日-1804年05月10日托利黨

小皮特1804年05月10日-1806年01月23日托利黨

格倫維爾勛爵1806年02月11日-1807年03月31日Whig/MinistryofAlltheTalents(聯合內閣)

波特蘭公爵1807年03月31日-1809年10月04日托利黨

斯潘塞·帕西瓦爾1809年10月04日-1812年05月11日托利黨

利物浦伯爵1812年06月09日-1827年04月10日托利黨

喬治·坎寧1827年04月10日-1827年08月08日托利黨

戈德里奇子爵1827年08月31日-1828年01月22日托利黨

威靈頓公爵1828年01月22日-1830年11月22日托利黨

格雷伯爵1830年11月22日-1834年07月16日輝格黨

墨爾本子爵1834年07月16日-1834年11月17日輝格黨

威靈頓公爵1834年11月17日-1834年12月09日保守黨

羅伯特·皮爾爵士1834年12月10日-1835年04月18日保守黨

墨爾本子爵1835年04月18日-1841年08月30日輝格黨

羅伯特·皮爾爵士1841年08月30日-1846年06月30日保守黨

約翰·羅素勛爵1846年06月30日-1852年02月23日輝格黨

德比伯爵1852年02月23日-1852年12月19日保守黨

阿伯丁伯爵1852年12月19日-1855年02月06日Peelite/聯合內閣

帕爾姆斯頓子爵1855年02月-06日1858年02月20日輝格黨

德比伯爵1858年02月20日-1859年06月12日保守黨

帕爾姆斯頓子爵1859年06月12日-1865年10月18日自由黨

羅素伯爵1865年10月29日-1866年06月28日自由黨

德比伯爵1866年06月28日-1868年02月27日保守黨

本傑明·迪斯雷利1868年02月27日-1868年12月03日保守黨

威廉·格萊斯頓1868年12月03日-1874年02月20日自由黨

本傑明·迪斯雷利1874年02月20日-1880年04月23日保守黨

威廉·格萊斯頓1880年04月23日-1885年06月23日自由黨

索爾茲伯里侯爵1885年06月23日-1886年02月01日保守黨

威廉·格萊斯頓1886年02月01日-1886年07月25日自由黨

索爾茲伯里侯爵1886年08月03日-1892年08月15日保守黨

威廉·格萊斯頓1892年08月15日-1894年03月05日自由黨

羅斯貝利伯爵1894年03月05日-1895年06月25日自由黨

索爾茲伯里侯爵1895年06月25日-1802年07月12日保守黨

亞瑟·貝爾福1902年07月12日-190年12月05日保守黨

亨利·坎貝爾-班內南爵士1905年12月05日-1908年04月07日自由黨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1908年04月07日-1916年12月07日自由黨

大衛·勞合喬治1916年12月07日-1922年10月23日NationalLiberal/聯合內閣

安德魯·伯納爾·勞1922年10月23日-1923年05月22日保守黨

斯坦利·鮑德溫1923年05月22日-1924年01月22日保守黨

拉姆賽·麥克唐納1924年01月22日-1924年11月04日工黨

斯坦利·鮑德溫1924年11月04日-1929年06月05日保守黨

拉姆賽·麥克唐納1929年06月05日-1931年08月24日工黨

拉姆賽·麥克唐納1931年08月24日-1935年06月07日NationalLabour/國民內閣

斯坦利·鮑德溫1935年06月07日-1937年05月28日保守黨/國民內閣

尼維爾·張伯倫1937年05月28日-1940年05月10日保守黨/國民內閣

溫斯頓·丘吉爾1940年05月10日-1945年05月23日保守黨/聯合內閣

溫斯頓·丘吉爾1945年05月23日-1945年07月26日保守黨/過渡政府

克萊門特·艾德禮1945年07月26日-1951年10月26日工黨

溫斯頓·丘吉爾爵士1951年10月26日-1955年04月06日保守黨

安東尼·艾登爵士1955年04月06日-1957年01月10日保守黨

哈羅德·麥克米倫1957年01月10日-1963年10月19日保守黨

道格拉斯-霍姆爵士1963年10月19日1964年10月16日保守黨

哈羅德·威爾遜1964年10月16日1970年06月19日工黨

愛德華·希思1970年06月19日1974年03月04日保守黨

哈羅德·威爾遜1974年03月04日1976年04月05日工黨

詹姆斯·卡拉漢1976年04月05日1979年05月04日工黨

瑪格利特·撒切爾1979年05月04日1990年11月28日保守黨

約翰·梅傑1990年11月28日1997年05月02日保守黨

托尼·布萊爾1997年05月02日2007年06月27日工黨

戈登·布朗2007年06月27日工黨

英國歷代王室婚姻、子女及其封號

一、諾曼王朝

1,威廉一世

娶佛蘭德的瑪蒂爾達

長子羅伯特,諾曼底公爵

次子理查,Bornay公爵

長女塞西莉

三子威廉,英國國王(威廉二世)

次女阿德里西亞

三女阿黛拉,嫁法國布魯瓦伯爵

四女阿加莎

五女康斯坦絲

六女瑪蒂爾達

四子亨利,無封號(亨利一世)

2,威廉二世

無子女

3,亨利一世

第一次婚姻娶蘇格蘭公主瑪蒂爾達·鄧凱爾德

長女尤菲米亞

長子威廉,諾曼底公爵,事故死

次女瑪蒂爾達,嫁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亨利五世死後被其父親立為英格蘭王位繼承人(但因英格蘭貴族的反對而失敗)再嫁法國安

茹家族的始祖傑弗里,生亨利二世

次子理查,無封號,早夭

第二次婚姻娶布拉班特公國的阿德里西亞

無子女

私生子羅伯特,格洛斯特伯爵

私生女西貝拉

私生女瑪蒂爾達

私生子雷金納德,康沃爾伯爵

私生女康斯坦絲

二、布魯瓦王朝

1,斯蒂芬·德·布魯瓦(威廉一世三女阿黛拉之子)

娶布洛涅的瑪蒂爾達

長子鮑德溫,早夭

次子尤斯塔斯,布洛涅伯爵

三子威廉,瓦倫和薩里伯爵

長女瑪蒂爾達

次女瑪麗,布洛涅女伯爵

三、金雀花王朝

1,亨利二世,亨利·德·安茹,亨利·金雀花,安茹伯爵,諾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

娶阿基坦的埃莉諾

長子威廉,早夭

次子亨利,安茹伯爵,諾曼底公爵,攝政王(死在亨利二世之前)

長女瑪蒂爾達

三子理查(獅心王),無封號

次女埃莉諾

三女讓娜

四子傑弗里,無封號

五子約翰(無地王),無封號

私生子威廉·朗斯沃德,索爾茲伯里伯爵

私生子傑弗里,約克主教

2,理查一世

娶納瓦爾的伯倫加莉亞

無子女

私生子菲利普

3,約翰

第一次婚姻娶格洛斯特的伊莎貝爾

無子女

第二次婚姻娶昂古萊姆的伊莎貝爾

長子亨利(亨利三世)

次子理查,第一代康沃爾伯爵

長女瓊

次女伊莎貝爾

三女埃莉諾

私生女瓊

4,亨利三世

娶普羅旺斯的埃莉諾

長子愛德華(愛德華一世)

長女瑪格麗特

次女貝婭特莉絲

次子埃德蒙,第一代蘭開斯特伯爵

三子理查,早夭

四子約翰,早夭

三女凱瑟琳

五子亨利,早夭

六子威廉,早夭

5,愛德華一世

第一次婚姻娶卡斯蒂里亞的埃莉諾公主

長女埃莉諾

次女瓊,早夭

長子約翰,早夭

次子亨利,早夭

三女凱瑟琳

四女瓊

三子阿方索,第一代切斯特伯爵,早夭

五女瑪格麗特

六女伯倫加莉亞

七女瑪麗

八女伊莎貝爾

九女艾麗斯

十女伊麗莎白

四子愛德華(愛德華二世),切斯特伯爵,威爾士親王

十一女貝婭特莉絲

十二女布蘭奇

第二次婚姻娶法蘭西的瑪格麗特公主(腓力三世之女)

五子托馬斯,第一代諾福克伯爵

六子埃德蒙,第一代肯特伯爵

十三女埃莉諾

私生子約翰

6,愛德華二世

娶法蘭西的伊莎貝爾公主

長子愛德華(愛德華三世),切斯特伯爵,龐索瓦伯爵,阿基坦公爵,威爾士親王

次子約翰,康沃爾伯爵

長女埃莉諾

次女瓊

7,愛德華三世

娶Hainault的菲莉帕

長子愛德華,嘉德騎士,切斯特伯爵,康沃爾公爵,諾曼底公爵,威爾士親王(黑太子)

長女伊莎貝爾

次女瓊

次子威廉,早夭

三子萊昂內爾,克拉倫斯公爵

四子約翰·岡特,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蘭開斯特家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漢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大漢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英國皇室

%